減少痛風止痛藥的副作用,關鍵在一個「早」字!

止痛、降酸、鹼化尿液是痛風最基本的治療方案。其中,降酸藥物的服用時間最長、用藥劑量最大,因此它的副作用最為人們所關注。在前幾期的文章中,我們著重科普了痛風降酸藥的副作用及其應對方案,但對於少數沒有進行過規範的降尿酸治療、急性痛風頻繁發作的患者,止痛藥也是他們經常需要使用的藥物之一。

痛風性關節炎在急性發作時,治療上以抗炎止痛為主,傳統有效的抗炎止痛藥包括秋水仙鹼、非甾體抗炎藥、糖皮質激素。接下來,我們就為大家詳細介紹這幾類藥物的常見副作用和應對方案。

減少痛風止痛藥的副作用,關鍵在一個“早”字!

1、秋水仙鹼。秋水仙鹼是人類第一個用於痛風治療的藥物,用於痛風急性期的治療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目前仍然是我國治療痛風急性發作的首選用藥。但是,由於其有效量和中毒量非常接近,毒副作用往往出現在痛風症狀改善之前或同時出現,大約有80%以上服用秋水仙鹼治療痛風的患者會出現腹痛、腹瀉等胃腸道不良反應。除此之外,秋水仙鹼的副作用還包括骨髓抑制(血小板減少)、肝細胞壞死、精子數量減少、脫髮等等。

胃腸道反應是秋水仙鹼嚴重中毒的先兆,一旦出現應立即停藥。近年來的研究發現,使用小劑量的秋水仙鹼治療痛風同樣有效,且不良反應明顯減少。同時,歐美國家對秋水仙鹼的最大用量進行了限制(每天不宜超過1.5毫克),並將其寫進了痛風指南。歐洲痛風指南的秋水仙鹼小劑量用藥方案為:0.5毫克每次,每日3次,連續用藥至痛風急性症狀完全緩解。需要特別提醒的是,秋水仙鹼不能阻止已經開始的痛風,因此越早用藥(發病18小時內用基藥),效果越好(可減少藥物應用的總劑量)。

減少痛風止痛藥的副作用,關鍵在一個“早”字!

2、非甾體抗炎藥。非甾體抗炎藥是一類藥物的總稱,它也是全球使用最多的藥物種類之一。非甾體抗炎藥是歐美國家治療痛風急性發作的一線用藥,秋水仙鹼只有在非甾體抗炎藥存在禁忌或不能耐受時作為首選。因為止痛機制的原因,非甾體抗炎藥的副作用主要有胃腸道損傷、腎損傷和心血管損傷。此外,非甾體抗炎藥的副作用還包括肝臟的不良反應、神經系統的不良反應等。

存在胃腸道損傷的非甾體抗炎藥主要是非選擇性COX-2抑制藥,比如雙氯芬酸鈉、吲哚美辛、布洛芬等。服用這類藥物時,可以選擇腸溶型或緩釋型片劑,減少藥物對胃腸道的直接損傷,或者同時服用保護胃腸黏膜的藥物;有心血管損傷的非甾體抗炎藥主要是選擇性的COX-2抑制藥,比如安康信、西樂葆等,合併心血管危險因素的痛風患者應慎用這類藥物。不論是哪種非甾體抗炎藥,其相關性腎病的發生都與這類藥物的累計劑量密切相關,因此,儘量避免不必要的大劑量和和長期應用非甾體抗炎藥。

減少痛風止痛藥的副作用,關鍵在一個“早”字!

3、糖皮質激素。糖皮質激素在痛風止痛方面起效迅速,能作用於急性痛風性關節炎的各個環節,因此有強大的消炎止痛作用。但它的副作用也同樣強大:糖皮質激素停藥後容易復發,長期用容易導致消化道潰瘍、骨質疏鬆等,且與高血壓、血清肌酐升高、慢性腎病和血脂異常有關。長期(潑尼松15毫克每天,連用3個月以上)使用糖皮質激素的痛風患者,痛風石的發生風險增高5倍!因此,糖皮質激素不作為痛風止痛首選,只有在前面兩類藥物治療無效時才考慮使用。

為避免糖皮質激素停藥後出現的“反跳”(復發)現象,可聯用小劑量的秋水仙鹼預防;為減少糖皮質激素誘發消化道潰瘍,可聯用消化性潰瘍抑制藥;實施關節腔的糖皮質激素注射,止痛比口服效果更好,且因不需經器官代謝吸收,不良反應更小;不同的糖皮質質激素,有不同的半衰期,痛風患者最好選擇半衰期為中效的糖皮質激素,如潑尼松等。最重要的一點是,糖皮質激素儘可能短期用,不要長期用。

減少痛風止痛藥的副作用,關鍵在一個“早”字!

最後,不論是哪種痛風止痛藥,關鍵都在於儘早用藥,首選起效快、胃腸道反應小的藥物,並定期檢查肝腎功能。痛風的急性發作是級聯性放大的,當炎症發展到一定程度時,就需要更多、更大劑量的止痛藥才能中止關節炎症,從而使止痛藥的副作用增加。記住:在痛風的急性期,用藥越早,效果越好,用藥劑量才能越小,副作用才能減少。

更多痛風用藥知識瞭解,可關注我的頭條號後發私信“痛風”二字給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