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管新規落地後,老百姓該如何選擇銀行理財產品?

資管新規落地以後,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絕大多數都是非保本浮動收益型,只有個別銀行還在發行保本型理財產品,存續期最長也不得超過兩年。

不出意外,保本型理財將會逐步退出市場,這對於穩健型的投資者來說,顯然不是一個好消息。那麼,銀行還是一個理想的理財渠道嗎?

資管新規落地後,老百姓該如何選擇銀行理財產品?

一、買理財產品風險自擔

資管新規落地以後,銀行不得再剛性兌付,其發行的理財產品只能非保本保息,客戶購買理財產品所蘊藏的潛在風險不再轉嫁給銀行,將由其自行承擔。

也就是說,以後客戶在購買理財產品時,更要優中選優;同時也要轉變思想,萬一真賠了也只能自認倒黴,“理財有風險、投資需謹慎”不再只是空談。

資管新規落地後,老百姓該如何選擇銀行理財產品?

二、選擇理財能力較強的銀行

日前,普益標準發佈了《2018年二季度銀行理財能力排名》,其中股份制銀行收益能力表現突出,排名前五的銀行分別為興業、中信、光大、招商和民生銀行。

而在城商行中,理財能力排前十的則為江蘇銀行、南京銀行、北京銀行、寧波銀行、微商銀行、上海銀行、青島銀行、錦州銀行、包商銀行和東莞銀行。

資管新規落地後,老百姓該如何選擇銀行理財產品?

三、選擇期限較短的理財產品

小編建議,儘量不要再購買一年期以上的理財產品,畢竟期限越長不確定因素就越多,相應的風險係數也會不斷增加,近期儘量購買短期理財,時刻觀察理財產品市場走向,等穩定以後再購買長期理財產品。

小小金融表示,雖然銀行不再剛性兌付理財產品,但總體來說對銀行理財產品規模不會造成太大影響,根據以往的投資經驗來看,客戶依然信賴銀行、對理財產品未來的發展持樂觀態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