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岩茶之韻:智、勇、義、美的化身,愛石戀石的情結

歡迎關注【武夷巖茶課堂】凡你想知,務必告知,我若所知,知無不言,我所不知,查盡史料,為卿解之。

關於如何領悟巖韻,眾說紛紜,見仁見智。

當然單純以武夷山生態環境、茶樹品種、加工工藝和品飲藝術講還是遠遠不夠的,應當昇華到中華民族天生愛石戀石的情結去理解。

只有把物質與精神相結合,才能品悟出“巖韻”的物外高意。

武夷山岩茶之韻:智、勇、義、美的化身,愛石戀石的情結

高於國人天生愛石,愛到了頂禮膜拜的地步。

天塌下來,以石補天,石在這裡是大智

中流砥柱,一石擎天,石在這裡是大勇

卞和捨生忘死地守護一塊不起眼的石頭,為後人留下了價值連城的“和氏璧”,這裡的石是真理

古人把情誼堅貞的朋友稱為“石友”,把牢不可破的交情稱為“石交”,石在這裡是篤信

古代大戶人家大門外常立一石碑,上刻“石敢當”用以鎮邪,石在這裡是正義

武夷山岩茶之韻:智、勇、義、美的化身,愛石戀石的情結

石的精華稱為玉。

美人稱為玉人,好兄弟稱為玉昆,好吃的稱為玉食,好喝的稱為玉液。

神仙住的地方稱為玉闕,形容肌肽潔白細膩稱為玉體,才貌出眾稱之為玉樹臨風,在這裡石又是至美……

中國四大古典名著,竟然有兩部與石頭密切相關。

曹雪芹不僅讓他的化身賈寶玉銜著一塊石頭出世,還乾脆把整本小說命名為《石頭記》。

吳承恩更具靈感,更富有想像力,他構思出的那個集猴性、人性、佛性一體的“齊天大聖”、居然是從一塊大石頭中蹦出來的。

在他的筆下,石頭竟是物種的起源,生命的胎盤

武夷山岩茶之韻:智、勇、義、美的化身,愛石戀石的情結

千百年來,我國聖哲賢達都愛石,有人說:

“人與石共處,便可以補元氣,清心旺本,延年益壽,氣質不凡。”

宋代詞人蘇東坡在他家的神龕上不供奉如來,也不供奉觀世音,卻供著一塊從河灘上撿回來的石頭,其愛石之心,莫過於斯。

明末清初的大文豪李漁更是苦口婆心地勸人種竹立石。

他認為人生在世,他病可有,俗不可有,得竹石兩物,便可醫俗。

武夷山岩茶之韻:智、勇、義、美的化身,愛石戀石的情結

武夷山是以石為神髓,水為靈韻的名山

三十六峰,九十九巖,簡直是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的天然奇石展。

玉女峰之清麗,

大王峰之雄奇,

三仰峰之巍峨,

接算峰之險峻……俱能減人肺腑,攝人心魄。

武夷山景區的精華天遊峰本身就是一塊巨石,號稱亞洲第一石

武夷山岩茶之韻:智、勇、義、美的化身,愛石戀石的情結

當地民謠曰:“天遊風光真新鮮,一塊靈巖遊半天”講的就是這塊巨石風光無限,美不勝收,令人留連忘返。

生活在靈山秀石中的武夷山茶人,對岩石自然一往情深。

元代時他們把貢茶命名為“石乳”,明清時期又把創制的烏龍茶稱為“巖茶”,把巖茶那獨有的“味輕醍醐,香薄蘭芷”的風味稱之為“巖韻”。

所以,巖韻一詞,本身的來歷就如此富有韻味。

武夷山岩茶之韻:智、勇、義、美的化身,愛石戀石的情結

常說茶文,同講盞史,偶看山水,引經據典,多為編整,請勿KY。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