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波應該投資哪裡的房子?

過去幾年,房地產市場高潮迭起。但是無論如何,瘋狂不會重複下去了。即使房價繼續穩中有升,我相信大部分人都同意,大部分城市漲幅都會相對溫和

關於如何投資房地產,有幾個主流的觀點。1、短期看金融,中期看土地,長期看人口。2、大都市圈。3、高鐵樞紐。4、核心城市核心區域。5、學區房

這幾個觀點中,最容易推導出的一個結論是北京上海永遠漲。北京上海深圳廣州,是幾乎所有人都同意的,都認可的,房價最難下跌,最容易上漲的城市。但是一線城市的投資門檻依然太高,獲取購房資格也非常難,所以大部分人都沒有機會去擁抱這樣的優質資產。而且在嚴厲的調控下,不可一世的北京房價也慘遭蹂躪。

不可否認,投資一線城市的房產,只要有錢和放票就行了,沒有那麼多技巧,只要all in 就行。但是二線城市不一樣,不但城市眾多,而且價格有高有低,城市前景,綜合實力也是千差萬別。


除去一線城市以後,我們會發現,二線城市的房價之間也存在極大的差異。很多人可能會想過,如果把杭州的房子賣了,可以去成都或者武漢買兩套地段相似的房子,過個幾年,有沒有可能從兩個城市的房價之間進行“套利”?

又或者說,杭州和武漢之間的房價差距,有沒有可能在長期看,會越來越接近,還是說,強者恆強,差距會越拉越大。這是一個無法回答的問題,我想只能靠猜,靠賭了。從現有的數據,我們根本難以預測,十年後的武漢會不會變成二線城市的翹楚?十年後杭州衰敗了?

很多人對當前杭州的信心,主要來自於這幾年杭州的互聯網產業的高速發展,以阿里巴巴為代表的公司,的確給杭州帶來的很大的繁榮。但是回到十年前的話,這一切都不是理所當然的,應該說運氣的成分非常大。杭州的工業一直比較弱,這也導致了不得不提早轉型,提早佈局第三產業,並非常幸運的,搭上了春風,小有所成。但是這其實和房價也沒有直接的關係,因為回顧這一波,杭州的漲幅只是一般水平而已。畢竟2010年的杭州房價那才是真的不可一世

房價高沒什麼用,漲幅大才是真本事。

下一波應該投資哪裡的房子?

從這幾年的趨勢來看,我更寧願相信,地方的權力在上繳,中央掌握的分配權越來越大。如果這一趨勢是成立的,那麼理論上平庸的城市之間的差距會縮小,權力中心的城市會越來越牛逼。按照這個來推演的話,比如浙江省內,杭州的房價會和寧波、溫州等地方的差距越來越大。寧波和溫州作為遠離權力的平庸的城市,他們在幾年前房價可能是武漢的兩三倍,但是再過幾年,差距會越來越小,甚至有一天,會被超過。

放到全國的話,一線城市和二線的差距會越來越大。這個趨勢在2010年以後,就已經很明顯了,零幾年的時候,一線城市是的房價還在可以接受的範圍。前幾年當全國房地產低迷,陰跌的時候,北京上海基本上也是溫和上漲的。

這一點,和高鐵樞紐有相通之處,高鐵節點完全是跟著權力走的。這波房價上漲的確呈現這樣的規律,鄭州、合肥是這輪上漲的先鋒部隊之一,是高鐵線路的大型交匯點。而這波環京、環滬、環深,雖以都市圈的名義爆炒,但是也主要是通過高鐵來和大城市連接的,高鐵概念也是重要支撐。

至於人口和土地,這個是難以預測的,政府未來幾年賣多少地,完全是看心情的,規劃一直在變,而且不同的市長有不同的賣法。如果是往回看的話,以前成都和武漢的土地是比較充裕的,房價也相對便宜。但未來幾年是不是照舊,很難說,只能每年動態的觀察。從杭州來說,去年土地出讓金是全國第二,今年是全國第一,量還是比較大的。


二線城市之間,到底有多少差異呢,氣候的差異是難以改變的,氣候好的城市,在吸引人口上,應該是有一定優勢的,但是起不了決定性因素。人口主要還是跟著工作走的。產業的佈局和地理位置的關係還是比較大的,一度造就了沿海港口城市的繁榮,但是港口效應在下降,工業已經讓位於三產了。

各大城市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時代或許正在遠去,剩下的是權力的遊戲。把錢投向權力集中的地方,我想是最穩妥的。一些三四線城市很富裕,比如溫州、泉州等,但是他們離權力太遠了,沒落是不可避免的,將資產置換到房價更低的武漢成都等地,或許不失為更好的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