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迁界禁海只为收复台湾,却为清朝的衰败埋下伏笔

康熙年间,郑成功之子延平王郑经镇守台湾,与清朝相抗衡。郑经曾向康熙提出,希望台湾能仿朝鲜例,每年向大清称臣纳贡。而康熙指出,朝鲜是一个国家,而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两者不能划等号,因此拒绝了郑经的仿朝鲜例的要求,并指出郑经必须剃发、称臣、登岸缺一不可。

康熙迁界禁海只为收复台湾,却为清朝的衰败埋下伏笔

当时的郑经所统领的海军实力强劲,而清朝的八旗军虽擅长陆战,却不习海战,福建水师根本不是郑氏海军的对手。吴三桂发动“三藩之乱”时,郑经在台湾也遥相呼应,令康熙颇为头疼。平定三藩后,康熙北面面对蒙古葛尔丹的威胁,南面面对着台湾问题。康熙决定,应当先解决台湾问题。

康熙迁界禁海只为收复台湾,却为清朝的衰败埋下伏笔

虽然,台湾看上去是一座孤岛,资源也有限,但是当时的郑氏军队经常袭扰大陆,掠夺资源以供给台湾,这令康熙十分头疼。于是,康熙下令要求直隶、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六省迁界禁海,让六地的沿海百姓向内迁移五十里,坚壁清野,形成一个无人区,从而切断台湾郑氏的给养,从而迫使郑经屈服。

康熙迁界禁海只为收复台湾,却为清朝的衰败埋下伏笔

清廷内部有不少大臣担心迁界禁海会使沿海百姓民不聊生,沿海经济会遭到严重破坏。而康熙表示“大陆痛则痛一隅,台湾痛则痛全身”,试图以此来削弱台湾郑氏的实力,为后期武力收复台湾做准备。的确,迁界禁海使得当时的台湾经济遭受沉重打击,但是常年以大海为生的沿海居民也就此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家园,大量沿海居民流离失所,饿殍遍野,生灵涂炭,惨不忍睹。原本沿海的千里沃土最后变成了蛮荒之地。

康熙迁界禁海只为收复台湾,却为清朝的衰败埋下伏笔

后来,康熙完成了统一台湾的大业,但是迁界禁海使得清朝由一个海洋国家活生生地变成了一个内陆国家,就此彻底进入闭关锁国的时代。由于常年闭关锁国,清朝的统治者自认为地大物博的天朝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整个大清都被蒙蔽了双眼。他们错过了欧洲飞速的工业化时代,最后被英国的大炮轰开了国门,进入了被西方列强欺凌的半殖民半封建时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