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明明有十多个儿子,乾隆为何要把皇位传给嘉庆?

用户58535274128


乾隆之所以选择永琰(嘉庆)继承皇位,有点排除法的意思。乾隆名义上有17个儿子,其中13个先他而离世。早逝的那些皇子中,也有他中意的,比如永琏、永琮、永琪等,但乾隆活得太长,这些皇子活得太短。

为数不多的几位长大成人的皇子也不能令乾隆满意。

皇八子永璇是诸皇子中最长寿的一位,死于道光十二年(1832)。但是永璇刚愎自用,向来不为乾隆所喜爱。上图永瑆书法

皇十一子永瑆,诗文精洁,尤善书法,名重一时,士大夫得片纸只字,重若珍宝。乾隆也深爱其才,常巡幸永瑆府邸,并命令刊行其贴,行诸海内。可是,永瑆天性隐忮、好以权术驭人,又不讲信用,惟知逢迎权要,持家也十分苛虐,他的护卫常因莫须有的罪名而遭到斥革。家中积银80万,然守财如命。一天其乘马倒毙,竟令全府吃马肉,整日不再举炊。其妃奁资甚厚,永瑆将奁资索入库中,逼得王妃食稀粥度命。永瑆这些行为不为乾隆所喜,不选择他也正常。上图永瑆书法上图永璘墓

皇十七子永璘,是乾隆最小的儿子,是一个好游嬉,不喜读书,不务正业的皇子。年轻时,屡犯宫禁,微服出游。乾隆对他深恶痛绝,将其降为贝勒。永璘深知自己在老爸心中的地位,也无非分之想。当乾隆晚年,皇位继承仍未成定局时,有人询问于他,他曾笑对人言:“即使皇帝多如雨落,亦不能滴吾顶上。惟求诸兄见怜,将和珅第赐居,则吾愿足矣。”

乾隆在建储之事上,并没有多少选择余地。

在乾隆三十八年(1773)冬,才手书嗣皇帝之名藏于鐍匣,储于正大光明匾后。这次选中的是永琰,但乾隆也不十分满意和放心。

《清高宗实录》记载,在当年冬至南郊大祀时,曾以永琰之名默祷于上帝:如若永琰贤且能,愿上帝护佑他治国有成;如若永琰不贤,愿上帝促其早亡,毋使它日贻误社稷,再给他一个重择元良的机会。

乾隆六十年(1795)九月初三日,永琰的身份才曝光。这一天,乾隆于勤政殿召集皇子、皇孙、王公大臣等入见,将乾隆三十八年(1773)所定密缄嗣位皇子之名,公同阅看,宣布立皇十五子、嘉亲王永琰为皇太子,建元嘉庆。同时宣布自己将禅位于嗣皇,以明年为嘉庆元年。


邓海春


乾隆是继康熙后历史上在位时间第二长的皇帝,膝下皇子众多。乾隆在位期间功勋卓著,然而乾隆直到晚年还在为立储之事大伤脑筋,为何会出现如此尴尬的局面呢?下面有书君为大家解答解答。


乾隆虽儿子数量多,但夭折的也不少,最后活下来能成为皇位继承候选人的只有四位,且这四位又不成器。他们分别是皇八子永璇,皇十一子永瑆,皇十五子永琰,皇十七子永璘,下面有书君为大家介绍介绍这四位皇子。


一、皇八子永璇身有足疾,难继大统


永璇天资聪颖,勤奋有加,乾隆皇帝当然喜欢这个儿子,然而美中不足的是,他是个瘸子。在清朝,连相貌丑陋都不会被推举为皇位继承人,更何况一个瘸子。


皇帝作为国家最高领导人,仪容当然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先天条件不足的永璇被排除在皇位候选人之列了。



二、皇十一子永瑆一毛不拔,无缘皇位


皇十一子永瑆倒相貌齐全,饱读诗书,满腹经纶,自然能当大任。然而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堂堂一位皇子竟然是位一毛不拔的铁公鸡,他不仅一人省吃俭用,还带领全府上下吃粗茶淡饭,穿麻布粗衣,就是府里疑似被毒死的一匹马,也被永瑆勒令吃掉,还称是改善伙食,可以想象在永瑆府上当差的仆人怕是终年不见荤腥了。


这样一位吝啬至极的人自然而然地受到群臣嘲讽,就连乾隆也指责永瑆过于节俭,


但永瑆屡教不改,于是乾隆将他剔除出皇帝候选人之列了。



三、皇十七子永璘威信不高,难以服众。


永璘志不在读书,因此学问平庸,这对于继承皇位来说是个硬伤,更令人头痛的是,永璘贪玩成性,每天必出宫游玩,把读书上课都抛之脑后。


而且永璘终日与平民百姓厮混在一起,虽然平易近人,但终究在群臣中间没有威信,即使继承皇位也会遭到群臣反对,因此也不在乾隆皇位候选人的考虑范伟内了。



四、皇十五子永琰无功无过,无奈继承。


永琰没有身体毛病,也刻苦读书,成绩突出,但还没有达到才高八斗的地步,因此乾隆并不想考虑这位资质平庸的皇子。


然而,其他三位都因不同原因出局,只剩下永琰了,好在永琰虽平淡无奇,但终究也没有大过,因此乾隆只能硬着头皮,让永琰继承皇位了。



这下大家应该明白乾隆为何会在立储之事上左右为难了吧!


虽说虎父无犬子,乾隆治国有道是大家有目共睹的,治家却稍逊风骚,导致他呈后继无人之势。如果他能兼顾治国齐家,想必清朝也不至于继他之后再无政绩突出的皇帝了。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有书共读


乾隆帝对于自己立储的问题上,遇到的烦恼不比祖父康熙皇帝小。立嫡长子为储君是自古以来的立法,但是乾隆的嫡长子永琏(诸子排行第二)刚被立为太子没多久就不幸夭折,死的时候还不到十岁。乾隆为此痛哭一场,为这位太子举行了隆重葬礼。

太子夭折,接下来仍旧是嫡子继位。永琮是皇后生的第二个儿子,哥哥死了他就是嫡长子了。然而不到两岁的时候,这位小太子也死了。皇后仅有的两个儿子先后死去,自此痛心疾首撒手人寰。乾隆伤痛不已,面对前来接皇后灵柩的庶出儿子们张口叱骂,第一个遭迎头痛击的就是庶出的皇长子。因为嫡子据死,按常理来说下一个就是皇长子封为太子了。因此乾隆看到皇长子就来气,想当然的认为他觊觎太子之位。皇长子身边的皇三子也被无辜波及,乾隆皇帝一时想不开竟要拔剑杀人,众人赶紧阻拦。皇长子受了惊吓很快病倒,没多久也死了。乾隆皇帝这才缓过神来,又为皇长子痛哭一场,封他为定亲王。

嫡子俱死,后来乾隆皇帝也不再另立皇后。太子只能从其他庶子中选择。乾隆儿子虽多,但夭折了不少。成活的皇子成器者也少。直到乾隆晚年,立储的问题实在不能再拖。而此时乾隆活着的儿子只剩下六个,其中两个过继给兄弟。剩下的四个就是皇八子永璇、皇十一子永瑆、皇十五子永琰、皇十七子永璘。

然而这四个候选人,乾隆一个也不喜欢。他常常苦恼自己英明一世,怎么会有这么一帮犬子。太祖时代诸王都没受过系统的教育,但个个都有入承大统的能力。自己的儿子自幼饱读诗书,结果都教育成这般模样。

1.永璇是个瘸子,这般仪表难继大业。再加上他比较散漫,做事缺乏耐心。尽管永璇年龄居长,诗词书画样样精通,乾隆还是不喜欢他。

2.皇十一子永瑆书法造诣极高,风雅多才。但乾隆觉得他附庸风雅、忘记满洲尚武之风。但乾隆若是从没考虑过他,也不是实情。但时间久了,大家对永瑆越来越没信心。永瑆本来是锦衣玉食的生活,但吝啬地出了名。他府中攒着几十万两白银,却天天领着大家喝粥。王府里死了一匹马,他也要求把死马吃了省饭。时间久了,连王公大臣都拿他取笑。再加上他一身怪癖,乾隆就把他毫不犹豫地排除了。

3.皇十七子永璘年纪很小,后来也证明他确实不成器。他整日出宫闲逛,和贩夫走卒侃大山。从小不爱学习,乾隆又觉得这孩子太轻佻。永璘倒颇有自知之明,对皇太子的位置没有半点渴望的意思。所有的皇子都暗暗为当上太子努过力,偏偏他不屑一顾,当他的游侠。

4.最后就剩下十五子永琰了。然而对于他,乾隆也不喜欢。永琰虽然学习刻苦认真,成绩也不错,举止也算得上端庄大气。不过乾隆认为这不过是普通皇子分内的事。乾隆渴望有一个才能出众的儿子承继大统,偏偏永琰既没什么突出的优点也没什么突出的缺点。乾隆十分宠爱和孝公主,曾说你若是男可立为太子。这侧面反映了他对皇子们普遍不满。乾隆曾想过直接从孙子中挑选继承人,但碍于森严的礼法作罢。最终在万般无奈之下,他终于决定让相对不那么糟糕,各方面平平的永琰做太子。

永琰后来登基,乾隆做了太上皇。过了三年提心吊胆的日子后,乾隆驾崩。嘉庆皇帝终于成为名副其实的一国之君。

参考书目:《嘉庆皇帝》喻大华/著


小方说历史1990


颙琰,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被密建为皇储。五十四年(1789年)被封为嘉亲王。六十年(1795年)九月,被正式宣布立为皇太子。第二年正月初一日,受乾隆帝禅位即帝位。其后,朝政仍被太上皇乾隆帝控制,颙琰暂时居住在毓庆宫。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乾隆帝死后,开始亲政。面对乾隆末年危机四伏的政局,嘉庆帝打出“咸与维新”的旗号,整饬内政,整肃纲纪。诛杀权臣和珅,罢黜、囚禁和珅亲信死党。诏求直言,广开言路,祛邪扶正,褒奖起复乾隆朝以言获罪的官员。诏罢贡献,黜奢崇俭。要求地方官员对民隐民情“纤悉无隐”,据实陈报,力戒欺隐、粉饰、怠惰之风。但其对内政的有限整顿,未能从根本上扭转清朝政局的颓败。

一、乾隆不希望放权,更不希望继承人打破他的统治框架

首先要说一点,乾隆皇帝是一个权力欲望极强的皇帝,他一直死死的把权力攥在手里,即便是自己的儿子也休想分权。在召见朝鲜使臣时,乾隆甚至直接告诉朝鲜使臣“不要看我们换了皇帝,大事还是我说的算。”乾隆禅位给嘉庆也是被迫的,乾隆的偶像是他的爷爷康熙皇帝。康熙在位61年,乾隆在登基之初就说过“如果自己能够在位60年,就会退位,绝对不能超过康熙。”乾隆也没有想到自己会那么长寿,一口气真的在位60年。可是随着时间的临近,乾隆当真不想把位置让出来,可是不让有不行。在这样的情况下,乾隆选定了嘉庆。嘉庆这个人十分孝顺,而且很古板。选择这样一个继承人,乾隆可以保证自己在有生之年的权力不受侵蚀。

在乾隆看来,嘉庆是一个非常保守的人,这也是符合乾隆要求的。乾隆认为经过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建设以后,大清盛世会一直持续下去。只要后世子孙沿着自己已经制定好的路线发展就没错,因此不需要那种喜欢折腾的继承人。创业难守业更难,乾隆喜欢选择一个稳重的继承人。嘉庆正好就是这样的人,在乾隆长时间的观察中,嘉庆是一个稳重又保守的人,这样的人最合适。当然,这是在乾隆中期的事情,在乾隆前期,这些庶出的孩子连继位的资格都没有。因为乾隆一心想让自己和皇后的孩子接班,可是几个孩子先后夭折,乾隆不得不在后几位皇子中选择继承人。最后,乾隆选来选去也只剩下了嘉庆。

二、嘉庆也并非庸主,但他无力回天

其实嘉庆也是有威胁,他的一个哥哥永瑆也很有能力,并且得到了乾隆的欣赏。这就是乾隆晚年的不确定因素大大增加,不过嘉庆有一个好儿子。在中国历史上,因为一个好儿子得到皇位的人比比皆是。明成祖朱棣之所以要把皇位传给朱高炽,就是因为朱高炽有个好儿子朱瞻基。康熙把皇位传给雍正的原因,也有乾隆这个乖孙子的成分。现在在选定自己的继承人问题上也不例外,乾隆十分喜欢自己的孙子道光。不要看在近代史上,道光皇帝窝窝囊囊。他可是一位弓马娴熟的皇帝,乾隆感觉道光身上有自己当年的样子。这诸多的因素叠加在一起,确保了嘉庆的位置。60年的大限来临以后,嘉庆正式继承帝位。不过起初,他仍是一个傀儡,真正的权力在太上皇乾隆手里。

在乾隆还在世的时候,嘉庆不敢丝毫违背乾隆的意愿。但是在乾隆去世的第四天,嘉庆的改革就开始了。首先是迅速扳倒了权臣和珅,然后把全国的封疆大吏也进行的人事调整。嘉庆皇帝的反腐工作开始了,嘉庆这个皇帝看出了一些问题。不过嘉庆看的还是太浅,他认为只要整顿几个贪官,就可以使天下重新恢复到太平盛世的局面。可是哪有这么简单,如果贪腐问题在高压之下仍屡禁不止,那这就不是人的问题,而是体制的问题。在清朝那样的专制统治之下,没有形成完善的监察权,官员们贪腐是根本禁不住的。顺便说一声,就在乾隆皇帝去世的同一年,美国国父华盛顿去世。华盛顿为美国留下了一个三权分立的国家,而乾隆给嘉庆留下了一个烂摊子。


求之


这个问题算是历史研究的“显学”之一。之所以成为“显学”,有很多人讨论,主要是嘉庆能够当皇帝,怎么看都是一个“奇迹”。

简而言之,皇位传给嘉庆,既是不得不为的结果,也是可选择范围内最好的结果

乾隆长寿,多妻多子,前前后后总共有十七个儿子,嘉庆排行十五。排行靠后,且不是嫡子,按照“立嫡立长”的原则,皇位落到他头上的或然率低的可怜。

虽然清代没有严格依循“立嫡立长”的继承原则。皇太极、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到嘉庆自己,没有一个皇帝是靠“立嫡立长”而登上大宝的。

But!“立嫡立长”依然是皇位继承的重要考量因素,而且乾隆对“立嫡”的执念,比起他爷爷康熙都有过之而无不及。

有道是“子凭母贵”,排行和出身不占优,靠母亲的娘家牛逼而逆袭成功,这种例子在历史上也屡见不鲜。可惜嘉庆的生母魏佳氏的娘家也不牛逼。

魏佳氏的父亲名叫魏清泰(汉人),本是正黄旗包衣,属于正黄旗汉军,无权无势的一介小吏。先是沾了女儿的光,被抬旗入镶黄旗满洲。之后又沾了外孙的光,被追封一等承恩公。

有一点,嘉庆跟他母亲很像,都是起手一把烂牌,最后愣是打成了清一色。魏佳氏进宫时只是个“贵人”,别看title带个“贵”字,其实等级很低。这个等级连固定编制都没有,只要皇帝身体扛得住,弄多少个“贵人”都不违反礼法。魏佳氏靠着自己精明能干,加上儿子给力,一路混到了皇贵妃,死后还被追封为皇后。

按照封建迷信的说法,能当皇帝的主,都是八字死硬死硬,克死一大票兄弟那是基本操作。乾隆有十七个儿子,十个成人。成人的十个里面,过继了两个,早死了四个,最后实际有可能竞争皇位的也就四个人。

乾隆帝即位初年,立过一次太子。当时密立正妻元配富察氏的儿子永琏为皇太子。可惜永琏立为太子两年后偶感风寒,于乾隆三年十月十二日巳刻夭亡,年仅9岁。感冒都能弄死个皇太子,这也只能说是这孩子福薄压不住。

这事对乾隆的打击还是挺大的,他连续五天没有临朝,并把密定谕旨公布于众,

永琏乃皇后所生,朕之嫡子,聪明贵重,气宇不凡。皇考命名,隐示承宗器之意。朕御极后,恪守成式,亲书密旨,召诸大臣藏于乾清宫‘正大光明’榜后,是虽未册立,已命为皇太子矣。今既薨逝,一切典礼用皇太子仪注行。

死了嫡长子,还有嫡次子。可惜嫡次子永琮不到两岁就归西了。乾隆十三年,孝贤纯皇后,也就是元配富察氏也去世了。这下彻底断了“立嫡”的可能性,储君只能是在庶出皇子里选择了。

要不怎么说“天子自有神明护佑”呢。嘉庆生于乾隆二十五年,出生前十几年,老天爷就出手把“立嫡”的可能性彻底抹杀了。

既然不“立嫡”,那就“立长”呗。结果皇长子永璜和皇三子永璋立刻莫名其妙掉坑,就因为对孝贤纯皇后之死显得不够悲痛,俩人被乾隆申饬,已经基本被排除在储君候选人之外了。其中永璜还因此郁郁而终。

乾隆的儿子“死走逃亡”的,最后剩下有希望当储君的只剩下“仨儿子+一个孙子”。仨儿子分别是皇八子永璇、皇十一子永瑆、皇十五子永琰。一个孙子则是皇长子永璜的第二个儿子绵恩。

从《清史稿》看,永璇似乎没有什么过错,也没有什么明显的缺陷。但朝鲜人的史料中,但是记了永璇不少黑材料。

据《李朝正宗实录》记载,乾隆五十六年,朝鲜使臣金履素回国复命,让书状官沈能翼整理了一份别单,别单称“第八子永璇,为人轻躁,做事颠倒,故皇帝不以子待之”。《李朝正宗实录》还记载“第八王沉湎酒色,又有脚病,素无人望”。

综合来看,

永璇应该是生来腿有残疾,不受乾隆待见(一直到嘉庆四年才混到亲王),也无望储君之位。所以沉湎酒色,算是破罐子破摔了。但就是这么个沉湎酒色的主,居然是乾隆儿子里面活的最久的,一直熬到了道光年间。

永瑆写的一笔好字,据《清史稿》记载,“永瑆幼工书,高宗爱之”,而永瑆的族侄昭梿在《啸亭杂录》里也称赞永瑆的书法“书法遒劲,为海内所共推。”

但这位皇子据说人品差点意思。按照昭梿在《啸亭杂录》中的说法,永瑆是“天性阴忮、好以权术駇人。持家苛虐,护卫多以非罪斥革……逢迎权要,其上眷稍有衰者,即骂詈之”。

而且这位皇子据说还抠门至极,搞出了不少奇葩事。身为盛世皇子,秘了媳妇的嫁妆,还抠的媳妇吃不饱穿不暖。自己的马死了,煮了给全家当口粮,一点不浪费,“是日即不举食,其吝啬也若是”,也算是难得一见。永瑆这种性格跟他爹肯定是谈不到一块去的,也基本被排除在储君候选之外了。

绵恩虽然是孙子辈,但年龄比嘉庆还要大。绵恩生于乾隆十一年,比嘉庆大了整整十四岁。虽然是“长房长子次孙”,但乾隆实际上是把他当长孙来培养的。绵恩长期担任京师禁卫军的领导,负责拱卫京畿。朝鲜国使臣曾认为,未来的皇帝将在十五子永琰和皇次孙绵恩之间产生,绵恩的可能性会更大。

喜欢归喜欢,但毕竟差着辈分,而且有建文帝的前车之鉴,乾隆最终还是没有选择隔代传位。


月下没有花


你以为弘历想吗?他也不想啊啊啊!!!!但是,他当时还有什么选择呢???

乾隆皇帝的立太子之路,简单说就是四个字:“立谁谁死!”

嫡长子永琏,看名字就能知道他对这个孩子有多深的期望吧——琏是古代宗庙中盛黍稷的器皿。乾隆本来秘密把他立为太子,结果,9岁,永琏感染伤寒病逝了。

接下来,孝贤皇后又给他生了一个永琮。这个名字还是能看出来有多爱——古代一种玉器,外边八角,中间圆形,常用作祭地的礼器。结果,20个月,永琮出痘夭折了。

这两个孩子,是乾隆比较显著的已经写好秘密立储的候选人。

大概因为这两个例子,乾隆皇帝之后就开始默默看人,接下来,他看上了五阿哥,就是你们熟悉的小燕子的老公。结果,25岁,永琪得了附骨疮,死了。永琪去世二十多年之后,英使马戈尔尼谒见乾隆时,乾隆帝曾经叹息说:“其时朕视皇五子于诸子中更觉贵重,且汉文、满语、蒙古语、马步、骑射及算法等事,并皆娴习,颇属意于彼,而示明言,及复因病旋逝。”

那么,我们看看,除了嘉庆皇帝,他还有什么选择。

老大永璜和老三永璋因为在孝贤皇后死之后表现不够好,不够伤心,于是失宠。这俩没可能继位,而且相继在乾隆十五年和二十五年死掉了。

老二死了,不提。

老四永珹和老六永瑢,一个过继给了允裪为嗣,一个过继给了允禧为嗣。这俩也没戏了,别人的儿子。

老五死了,不提。

老七永琮死了。

老八永璇,做事不得体,人缘不好,曾经受到乾隆帝的公开斥责。

老九、老十夭折,名字都没来得及取。

老十一永瑆,写字写得好,但是乾隆对他不重骑射、仿效汉族儒生的文人习气很反感,曾经严厉申斥。

老十二永璂,继皇后之子。可是老妈出了剪头发那档子事情,虽然是嫡子也没可能了。最后只落得个贝勒头衔。乾隆四十一年去世。

老十三永璟和老十四永璐,三四岁也死掉了。

你觉得还有什么可选的?报菜名都报到十五阿哥了!


susie李舒


乾隆皇帝是在85岁时将皇位传给嘉庆,因为当时他已经当政60年,他也早就说过,当政不会超过爷爷的61年,所以他选择了在这一年退位。乾隆皇帝一辈子生了很多的子女,但为什么他会选中后来的嘉庆皇帝呢?其实这也是不得已的办法。

众所周知,乾隆皇帝传位是采取的秘密建储的办法,这个办法确实很保密,以确保皇子之间不会争位。连乾隆皇帝最宠信的大臣和珅也是临时知道新的继承人的,所以给嘉庆帝送了一个玉如意,结果后来还被算到自己犯死罪的原因之一。

乾隆皇帝曾两次进行秘密建储的活动。他曾将孝贤皇后所生的二皇子永琏立为皇太子,秘密建储,当时永琏才6岁,不料三年之后,也就是永琏9岁就夭折了。此后,乾隆皇帝又立孝贤皇后所生之第七子永琮为太子,不料永琮又因为出痘而夭折死。对于两立两死的局面,乾隆皇帝非常伤心,曾说:“先朝未有以元后正嫡绍承大统者,朕乃欲行先人未行之事,邀先人不能获之福,此乃朕之过耶!”

乾隆皇帝一生共生过17个儿子。大约在乾隆三十多年的时候,乾隆皇帝才又立储君。

至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除夭折外的外,当时共有七个儿子。其中十二子永基为废后乌喇那拉抵所生,绝对不可能继承皇位,因为一旦继承,废后就会被尊为皇太后,这与礼制不全。

四皇子永成、六子永容已经过继给别人,不能立为储君。当时身边只有4个儿子,其中八子永璇,有足疾,残疾人,又好酒色,不可能立。十一子永星是书法天才,文气太重。十七子永遴,年仅8岁,不可能立得太早。故只能立十五子永琰,也就是后来的嘉庆帝。

乾隆皇帝对这个儿子并不是很满意,所以在立储之后说,说果此人如无福享受,希望老天立立即惩罚,将他收走,以便再立新君。


倪说历史


首先,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立嫡立长是确立储君的重要原则。比如唐高祖李渊这位皇帝,即便秦王李世民功勋卓著,还是选择立嫡长子李建成为太子。不过,对于清朝皇帝,在选定太子的过程中,并没有遵循“立嫡立长”的惯例。在乾隆之前,皇太极、顺治、康熙、雍正等皇帝,均不是因为嫡长子而继承皇位。而这,也是十五阿哥永琰可以成为嘉庆皇帝的重要基础。

换而言之,如果乾隆皇帝遵循嫡长子继承制,也就没有十五阿哥永琰什么事了。

其次,对于乾隆皇帝来说,虽然有10多个儿子,但是,对于这10多个儿子,大部分都没有成为储君的可能,其中原因各不相同。一方面,乾隆的皇二子永琏,皇七子永淙、皇九子,皇十子,皇十三子,皇十四子,皇十六子,也即这7个儿子全部早夭,而皇长子永璜,皇三子永璋,皇五子永琪这3个儿子,也是英年早逝。

因为乾隆皇帝非常长寿,以上10个儿子显然不存在成为储君的可能了。而皇四子和皇六子,因为是过继出去的阿哥,同样失去了继承皇位的权力。

由此,对于乾隆皇帝来说,看似可以选择的继承人有很多,实际上只有八阿哥永璇,十一阿哥永瑆,十二阿哥永璂,十五阿哥永琰,十七阿哥永璘这5个人。在十五阿哥永琰之外,皇八子永璇,年龄较长,但举止轻浮,做事不得体,人缘也不太好;十一阿哥永瑆因为不注重骑射,文人习气也没有受到乾隆的喜爱;十二阿哥永璂则没有出众的才能。在此背景下,十七阿哥永璘虽然和永琰同为令妃之子,不过因为年龄太小了,加上性格上比较任性娇纵,也没有被乾隆选中。

最后,由此,正像是“矮子里拔将军”,乾隆皇帝选择将皇位传给嘉庆,也可以说是从现有的并不出色的人中选择最佳者。值得注意的是,乾隆皇帝因为非常敬仰自己的祖父康熙皇帝,所以不愿意自己的在位时间超过康熙。在乾隆当了60年皇帝后,乾隆选定了嘉庆。嘉庆这个人十分孝顺,而且非常古板守旧。选择这样一个继承人,乾隆可以确保自己继续担任掌握大权的太上皇,并且遵循自己在位时间不超过康熙皇帝的承诺。


情怀历史


其实乾隆也不满意嘉庆的!

众所周知,乾隆曾经至少有4次秘密立储过!第一次是嫡长子永琏,第二次是嫡次子永琮,第三次是著名的五阿哥永琪。可惜,前面三个都死了!所以乾隆也一直认为自己命硬,喜欢的女人,儿子,都活不久,都先于自己而去!比如以上的三个儿子,比如元后孝贤,皇贵妃慧贤,包括著名的令妃,年龄比乾隆小很多,也是40来岁就去世了。所以,乾隆认为自己注定是个孤家寡人!

所以,乾隆在后期也就不想着立储这件事儿了!第一是因为立谁睡死,第二也是因为满意的都死光了,剩下的都那么回事儿,没有特别满意的!

根据朝鲜史料记载,当时乾隆在选择继承人上曾经有过思量,因为他实在太能活了!以致于生生熬死,熬老了前面几个儿子!后面年轻力壮的儿子又没有出彩的,所以也有人建议乾隆仿照前朝。在孙子里面选一个出彩的继承皇位!当时最受宠的皇孙是定恭亲王绵恩。这个绵恩是皇长子永璜的次子,但是他的长子早逝,所以绵恩的地位和建文帝是一样的,都是老皇帝的大孙子!但是乾隆皇帝吸取了明朝的教训,认为跨过儿子直接立所以会造成动乱,不利于皇朝的统治!所以孙子辈的所有人都被排除在外了!

前面说了,乾隆太能活了,前面的儿子死的死,养废了了的养废了!所以前面几个儿子不予考虑!后面的儿子,除了废后生的不予考虑,朝鲜妃子生的不予考虑,最大的就剩嘉庆了!剩下的都比嘉庆还小呢!最主要是乾隆最小的几个儿子都被令妃包圆了,立谁都一样……

然后乾隆就愁啊,嘉庆他也不满意啊!于是,据说,他在祭天祭祖宗的时候就发下誓言,列祖列宗在上,今有皇十五子永琰,若不可立为储君,就让他随了几个哥哥去孝敬各位祖先。若是尚可立为太子,就让他好好的活着。最后,永琰活的好好的,乾隆地也都80了,所以就立了永琰当太子了!永琰当时也35岁了。乾隆帝考察了永琰也考察了10来年……最后,没招儿了,没别人了,然后这孩子也命硬,没被储位克死,所以他就当了皇帝了……当然,据说最后嘉庆是被雷劈死的,所以,看来这列祖列宗的也还是不满意他啊,就是反射弧长了点儿……

当然,乾隆皇帝不止一次的说过,如果最小的最受宠的十公主(就是嫁给丰绅殷德的那个)是个男孩子,必立为储君!这个孩子不止长相上,包括性格上,为人处世上都像极了乾隆!可惜她就是个女孩儿……这事儿就连嘉庆也是知道的!在继位后也是对这个妹妹多有照顾……


赵佳岩律师沈阳


乾隆一生共十七子,在各朝皇帝里面算是比较多的。

但是,乾隆这个人气场太强,堪称克妻克子,因而多数妻、子都走在了他的前头。

以儿子为例。其中,十岁前夭折的有七人,分别为皇二子、皇七子、皇九子、皇十子、皇十三子、皇十四子、皇十六子;

长到二十而未满三十去世的有五人,分别为皇长子、皇三子、皇四子、皇五子、皇十二子。

而在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年纪稍长的皇六子去世。

换言之,乾隆总共十七个儿子中,只有四个活到其身后,即皇八子永璇、皇十一子永瑆、皇十五子颙琰、皇十七子永璘。

当然,一方面是乾隆自己太长寿了,儿子再多,也经不住他活那么久。

而在另一方面,乾隆最开始是刻意打算立嫡的。

但不幸的是,孝贤皇后所生的皇二子永琏与皇七子永琮相继夭亡,而紧随其后是孝贤皇后本人。立嫡之愿,遂化为泡影。

此后二十余年,乾隆再未认真考虑过立储之事。

当然,如果乾隆还迷恋立嫡的话,也不是没有机会,毕竟他当时只有四十岁左右,还属青壮力强之年。

乾隆十五年(1750年)后,原娴贵妃乌喇那拉氏被立为新后,其先后生下二男一女,即皇十二子永璂、皇五女与皇十三子永璟。

尽管后两个很快夭折,但皇十二子永璂毕竟顺利地长至成年。如果要立嫡的话,永璂还是完全符合要求的。

但不幸的是,乾隆三十年(1765年)四度南巡时,继皇后乌喇那拉氏与乾隆发生严重冲突而被打入冷宫。次年,乌喇那拉氏在凄凉无助中死去。

由此,永璂的命运被迅速扭转,当其以二十五岁之龄去世时,他什么都没有,只有一个皇子身份。

如此一来,可供选择的皇子有皇四子永珹、皇五子永琪、皇六子永瑢、皇八子永璇、皇十一子永瑆和皇十五子永琰、皇十七子永璘七人。

最后,也实在是没什么好人选,只好从矮子里面拔将军,选中了皇十五子永琰为皇位继承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