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後強:關於天府公園城市的認識與建設

建設公園城市,是成都的作業。天府新區是“一帶一路”建設和長江經濟帶發展的重要節點,一定要規劃好建設好,特別是要突出公園城市特點,把生態價值考慮進去,努力打造新的增長極,建設內陸開放經濟高地。可見,建設“公園城市”的命題,地點就在在天府新區,要求考慮生態價值、經濟發展、內陸開放。因此成都應該是世界“公園城市”的發源地,必須看好題、破好題、答好題、用好題。

李後強:關於天府公園城市的認識與建設

第一個問題,公園與城市的特點與交集

公園,古代是指官家的園子,而現代一般是指政府修建並經營的作為自然觀賞區和供公眾的休息遊玩的公共區域。在《公園設計規範》中定義:“公園是供公眾遊覽、觀賞、休憩、開展科學文化及鍛鍊身體等活動,有較完善的設施和良好的綠化環境的公共綠地。”公園具有著改善城市生態、防火、避難等作用,稱為城市“綠肺”“氧吧”。公園一般可分為城市公園、森林公園、主題公園、專類園等。各國國情不同,城市公園的分類頗有差異。中國有:動物園、植物園、兒童公園、文化公園、體育公園、交通公園、花園、陵園等。中國第一個公園建於1905年,由一些名流士紳倡議並集資在無錫城中心建成,是在原有幾個私家小花園的基礎上建立的。該園自建立之初至今,始終堅持一個原則:不收門票,也不針對任何人設立門檻。在“城中公園”建立後不久,無錫市民按照自己的習慣給予其另一個暱稱:“公花園”。該公園被園林界公認為是我國第一個公園,也是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公眾之園。現代公園以其環境幽深和清涼避暑而受到人們的喜愛,也成為情侶們,老人們,孩子們的共同聖地,以至於在公園中發生了無數個故事,成為人們喜怒哀樂的又一聚集地。

公園具有公益性、藝術性、休閒性、觀賞性、山水性、交流性、實用性、服務性等顯著特點。

李後強:關於天府公園城市的認識與建設

李後強:關於天府公園城市的認識與建設

城市是“城”與“市”的組合詞。“城”主要是為了防衛,並且用城牆等圍起來的地域。《管子·度地》說“內為之城,外為之廓”。“市”則是指進行交易的場所,“日中為市”。這兩者都是城市最原始的形態。一個區域作為城市必須有質的規範性。城市是以非農業產業和非農業人口集聚形成的較大居民點。一般包括了住宅區、工業區和商業區並且具備行政管轄功能,有街道、醫院、學校、公共綠地、寫字樓、賣場、廣場、公園等公共設施,是相互交織在一起的網絡系統。按照社會學的傳統,城市被定義為在地理上有界的社會組織形式。人口相對比較多,密集居住,並有異質性,至少有一些人從事非農業生產,並有一些是專業人員。城市具有市場功能,至少有部分制定規章的權力。地理學上的城市,是指地處交通方便環境的、且覆蓋有一定面積的人群和房屋的密集結合體。《城市規劃基本術語標準》指出:城市是以非農業產業和非農業人口集聚為主要特徵的居民點,在中國,包括按國家行政建制設立的市、鎮。《辭源》一書中,城市被解釋為人口密集、工商業發達的地方。以城區人口數量劃分,有超大城市:1000萬人口以上;巨大城市:500-1000萬人口;特大城市:300-500萬人口;大城市:100-300萬人口;中等城市:50-100萬人口;小城市:20-50萬人口;微型城市:5-20萬人口等。以城市影響力劃分,可以分為世界城市:能全世界(或全球)配置資源的城市,也稱“全球化城市”,通常城區人口1000萬以上、城市及腹地GDP總值達世界3%以上的城市。目前,紐約、東京、倫敦已建成世界城市。國際化城市:能在國際上許多城市和地區配置資源的城市,也稱“洲際化城市”,通常城區人口500萬以上、城市及腹地GDP總值達3000億美元以上的城市。目前,芝加哥、大阪、柏林、首爾等已建成國際化城市。我國的北上廣深和香港等已建成國際化城市。國際性城市:能在國際上部分城市和地區配置資源的城市,通常城區人口500萬以上、腹地較小的城市。區域中心城市:能在周邊各城市和地區配置資源的城市,通常城區人口300萬以上有望發展為區域中心城市。地方中心城市:主要在本城市、本地區配置資源的城市,通常城區人口300萬以下的城市。

城市的特點是具有區域性、非農性、實用性、宜居性、商業性、網絡性、政治性、文化性等。有大小之分、等級之分、特色之分。

公園與城市的交集是人,都是為人服務。人是公園和城市的主體。公園必須有景點、景觀、景區、景色。自然景觀與人造景觀融為一體。城市主要功能是居住,生活、工作,具有完善的公共服務,如交通、通信、醫療、教育,水電氣等。有森林城市、生態城市、山水城市、綠色城市、低碳城市、海綿城市、智慧城市等。公園與城市都有實用性、科學性和藝術性。

第二個問題,城市公園與公園城市的異同

城市公園的傳統功能是滿足城市居民的休閒需要,提供休息、遊覽、鍛鍊、交往服務,以及舉辦各種集體文化活動的場所。城市公園是城市生態系統、城市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不同時代對城市公園的概念界定是有所不同的,即使是在同一時代,不同的學者對其界定也存在差異,學術界對城市公園尚無統一的概念界定。一般講,城市公園包含以下幾個方面的內涵:首先,城市公園是城市公共綠地的一種類型;其次,城市公園的主要服務對象是城市居民,也服務於旅遊者;再次,城市公園的主要功能是休閒、遊憩、娛樂,但隨著城市自身的發展及市民、旅遊者外在需求的拉動,城市公園將會增加更多的主題產品。

李後強:關於天府公園城市的認識與建設

李後強:關於天府公園城市的認識與建設

城市公園不僅影響著市民的生活質量,還具有美化城市、調節城市小環境、改善城市空氣質量、維繫城市生態平衡和防災減災等多種效應。高質量的公園,形象鮮明、功能多樣,往往能成為一個城市的標誌,也是城市文明和繁榮的標誌。它代表著一個城市的政治、經濟、文化、風格和精神氣質,也反映著一個城市市民的心態、追求和品位。城市公園作為大工業時代的產物,從發生來講有兩個源頭:一個是貴族私家花園的公眾化,即所謂的公共花園,這就使公園仍帶有花園的特質;另一個源頭是社區或村鎮的公共場地,特別是教堂前的開放草地。現代意義上的城市公園起源於美國,由美國景觀設計學的奠基人奧姆斯特德提出在城市興建公園的偉大構想,早在100多年前,他就與沃克共同設計了紐約中央公園。這標誌著城市公眾生活景觀的到來。公園,已不再是少數人所賞玩的奢侈品,而是普通公眾身心愉悅的空間。奧姆斯特德曾說過,公園是一件藝術品,隨著歲月的積澱,公園會日益被注入文化底蘊。一座公園就是一段歷史,它讓人們一走進園子,腦海中就會浮現出昔日的溫馨畫面、曾經的美好記憶,一座拱橋、一個雕塑、一棵老樹,這些都是彌足珍貴的東西。所以需要我們進行精心的設計與佈置,使城市公園自然氣息濃厚而又包含人文底蘊。

城市公園,從範疇上講是城市大於公園,城市是載體、是背景、是外形,公園建在城市內,城市包含公園,公園是景觀。公園城市,從範疇上講是公園大於城市,公園是載體,是背景、是外形,城市建在公園內,公園包含城市,城市是景觀。可見,二者元素相同,功能相近,但組合不同,範圍不同,內涵不同, 包含關係不同,內容與形式不同。

第三個問題,對公園城市的理解思考

公園城市是為了解決“大城市病”(如交通擁擠、空氣汙染、公共服務緊張等)提出來的新課題。它不是公園+城市,也不是城市+公園,不是線性組合(空間加和,物理混合),而是公園與城市的非線性融合(功能交叉互補、耦合互動),公園中有城市,城市中有公園,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太極結構”。公園城市=公園+城市+ΔX,這裡ΔX是大於零的增量(ΔX>0),就是說公園城市具有城市和公園都沒有的新質、新功能,是全新的區域建設概念。我們要深入研究這裡“ΔX”的內涵、外延及實現途徑。我們認為,這裡“ΔX”主要是服務功能的拓展和實現形式的升級(智慧型、智能型、人性化、個性化等),以及新型產業的發展。公園與城市融合是一種“化學反應”,必須有“新物質”產生,公園與城市的本質雖然不變(類似原子核不變),但形態要發生變化(類似分子破壞),必須是大範圍、大生態、大文化、大規劃、大景觀。比如建設世界最長城市中軸大道(從德陽到簡陽)、復活成都市內已經消失多年的數條河流、建設世界最寬最長城市綠道、建設世界最大城市森林公園(龍泉山)、建設東西南北中大型城市湖泊溼地公園、建設世界最大的城市花園(蜀葵、芙蓉)、建設世界最大的古蜀文化雕塑群、建設世界最大最先進的珍稀動物園(如大熊貓)、建設世界最大最高端的工業旅遊景區(如國防公園)等,總之是過去沒有的景觀。在公園城市建設中,先有公園再有城市,先有城市再有產業,城市是公園的景點、景觀、景區,產業是公園的活力、動力、張力,因此房屋建築、機關學校、道路交通、工廠商場、溪流河谷等,包括人,都是景觀、景點,產業必須生態、生長。

公園城市必須具有公益性、藝術性、科學性、實用性、生態性、文化性、休閒性等特點。簡單地說,公園城市=公益+文化+生命+生態+生產+生長。沒有生命和生長,就沒有前途和光明。公園城市是品質高於任何其他城市的新城市,充滿生機和活力,能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嚮往,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是提高群眾的獲得感、安全感、幸福感。

李後強:關於天府公園城市的認識與建設

李後強:關於天府公園城市的認識與建設

李後強:關於天府公園城市的認識與建設

第四個問題,關於公園城市的建設

由於公園城市是一個全新概念,世界上沒有參考物,全靠我們自己探索。必須在觀念上進行重大突破,搞好頂層設計,體現大思路、大氣魄、大藝術、大手筆、大創造,樹立系統觀、大局觀,體現“五大發展理念”。絕不能把建設森林城市、生態城市、低碳城市的理念套用到公園城市上。公園最初的功能較為單純,偏重於提供安靜的休息如散步、賞景之用的環境。20世紀初葉以來,隨著公園建設的發展,又增加了很多活動內容,綜合性的公園一般有觀賞遊覽、安靜休息、兒童遊戲、文娛活動、文化科學普及、服務設施、園務管理等內容。我們在公園城市建設中,要把握以下原則:

一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原則,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二是堅持生態優先和諧發展的原則,充分體現環境友好安全舒適;

三是堅持高質量高效益的原則,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產業產品優化;

四是堅持系統謀劃統籌安排的原則,突出重點分佈實施,對空間、功能、生產、居住、商業等進行科學佈局;

五是堅持創新引領信息牽動的原則,充分釋放創新活力,以智能化帶動發展。

六是堅持文化為核特色鮮明的原則,突出天府文明和巴蜀精神。

公園城市必須是智慧城市,要充分運用大數據、物聯網、雲計算、區塊鏈等技術,提高城市品牌價值,打通水脈、文脈、氣脈、人脈、商脈,推動國家中心城市和世界文化名城建設。

在具體實施中,首先進行理念創新,把新發展理念細化實化,考慮公園綜合體,先有公園再有城市,在公園中建城市,房屋建築的外形、功能、顏色等要成為景點、景觀。再是進行規劃創新,體現大系統觀、大文化觀、大生態觀、大公園觀、大美育觀、大雕塑觀、大作品觀,體現“山水林田”(在“山水林田湖”中去掉“湖”字,因為湖就是水),在充分謀劃基礎上以龍泉山為中心展開森林公園佈局。三是進行項目創新,要體現內生性、成長性、引領性、生態性項目,優先考慮去汙染、去霧霾項目。四是保障體系創新,在組織、領導、專家、外援、金融、土地等要素上有新舉措。五是在推進步驟上創新,整體考慮“成都全域公園”,但重點是天府新區和東進部分是針對天府新區作出的指示,龍門山及其他地方可以隨後實施。

李後強:關於天府公園城市的認識與建設

李後強:關於天府公園城市的認識與建設

李後強:關於天府公園城市的認識與建設

公園城市就是大公園、“小城市”(特色鄉鎮)、“園城同體”,規劃要解決建設中關係全局的重大問題,如公園的性質、功能、規模,在生態系統中的地位、分工、與城市設施的關係,空間佈局、環境容量、建設步驟等問題。設計是以規劃為基礎,用圖紙、說明書將整體和局部的具體設想反映出來的一種手段,要有世界眼光、國際意識、四川特徵、成都特點。構成公園的主要素材,如植物、地形、地貌是受氣候、時間、空間等影響而演變的。公園規劃和設計必須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創造不同的地方特點和風格。遊樂場是公園裡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每逢節假日、禮拜天都是家長孩子、情侶、朋友等休閒的地方。公園規劃通常是將造景與功能分區結合,將植物、水體、山石、建築等按園林藝術的原理組織起來,並設置適當的活動內容,組成景區或景點,形成內容與形式協調,多樣統一、主次分明的藝術構圖。

李後強:關於天府公園城市的認識與建設

李後強:關於天府公園城市的認識與建設

李後強:關於天府公園城市的認識與建設

成都的產業幾乎都是“外植型”,“內生型”較少,在國際戰略調整時具有“說走就走”的風險。除去引進的企業包括世界500強,成都企業實力不如德陽強(如二重、東電等大國重器)。成都的建築幾乎都是“引進來”的造型,沒有自己的文化特色, “千屋一面”,水泥森林,鋼筋玻璃,雷同性十分嚴重,唯一可以供外人參觀的就是“寬窄巷子”“錦裡”等少數街坊,與世界文化名城差距很大。這些都是規劃設計公司為省力省事賺錢,抄襲外國圖紙造成的,又迎合了一些崇洋迷外的決策者的所謂“開放心態”“思想解放”。東西方價值觀差距很大,在思維方式上甚至可以說完全相反,視覺值和視覺點也不同,在國內看外國建築,老百姓有免費出國的感覺,會短時期興奮愉悅,但長期如此就失去了民族個性、民族風貌、民族力量、民族精神。對於外國人而言,他們來到成都就像看家裡建築一樣,除了川菜就沒有新鮮感,長期如此就會審美疲勞,失去創造力。因此,公園城市一定要有天府文化特色。

李後強:關於天府公園城市的認識與建設

李後強:關於天府公園城市的認識與建設

按照規劃、設計、建設好天府公園城市,為世界提供成都經驗和樣本,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城市建設思想和生態發展思想提供四川實踐和案例。

(作者系四川省社會科學院黨委書記、教授、博士生導師,天府公園城市研究院顧問專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