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患者要少鹽,僅僅是吃飯少放鹽就夠了麼?[心血管筆記]

我們希望能借助頭條號這個平臺,把一些心血管方面的科普內容用易懂的方式介紹給大家,同時也一定會保證專業性,否則科普可能會帶來不好的作用。總之,

心血管筆記會做專業、靠譜的健康科普。如果覺得我們的文章有用,歡迎點擊關注,後續的內容將會第一時間收到提醒!

很多人都知道,高血壓患者要少鹽、低鹽。但在臨床上也會遇到有患者很無奈,明明鹽已經放的很少了,但血壓怎麼還是控制的不好?殊不知,可能誤解了“少鹽”的意思。

高血壓患者要少鹽,僅僅是吃飯少放鹽就夠了麼?[心血管筆記]

少鹽,其實主要是要低鈉

食鹽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鈉,其中對高血壓患者危害最大的是其中的鈉(Na)。鈉是人體必需的重要元素,起著維持血壓和血容量的作用。但人體正常每日所需的鈉量是很少的,每日2.3g足矣。有統計數字表明,由於飲食習慣的問題,我國大部分地區食物中每日鹽的攝入量都超過了12g,北方尤甚。過多的鈉攝入,則會造成水鈉瀦留、血壓升高的危害。

低鈉飲食有什麼好處

低鈉飲食的最大好處,是減少鈉引起的血壓升高。有研究證明,把鈉的攝入量從每日4g降低到每日2g,血壓能夠降低2-3個毫米汞柱,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一作用可以在幾年的時間使血壓下降高達10毫米汞柱。這無疑就帶來了許多心腦血管的獲益。另外,我國很多高血壓患者屬於“鹽敏感型”,甚至通過飲食改變就可以使很多剛發現高血壓的患者血壓恢復正常,而免除吃藥的煩惱。我國的《高血壓防治指南》中提出的“非藥物治療”中寫到,“每人每日食鹽量逐步降至<6 g,可以使血壓下降2-8mmHg”。雖然這一點需要各方不懈的努力,但低鈉飲食帶來的好處是確定無疑的。

低鈉不等於少鹽!

既然罪魁禍首是鈉,那麼僅僅少鹽是不夠的。許多調味品,比如味精(穀氨酸鈉)、醬油、醋等都含有不少的鈉,而含量更多的加工食品,如薯條、膨化食品、可樂等,其中鈉的含量都不容小視。有數據顯示,美國人每天攝入的加工食品中的鈉含量就佔據了高達80%的比例。因此,這些食物高血壓患者都需要儘量減少攝入。市場上買到的加工食品,都會有營養成分表,看一下其中的鈉佔據了每日所需的百分比,心中就能大概有個數了。

鹽少了太淡不好吃怎麼辦?

門診經常會給心臟病患者講低鈉飲食、少鹽的好處,但往往病人聽過嘿嘿一笑,表示口味太淡接受不了。減鹽其實遠沒有想象的那麼難。有科學家做過研究,“鹹味”是人體後天獲得的一種味覺體驗,將鹽減少只需要堅持1-2周的時間,人的味蕾會自然的習慣這一變化,自然也就會忘記食物變“淡”之後味道上的差別了。

所以,行動起來吧!不僅要減少食鹽的攝入,還要警惕其他的高鈉食品。相當一部分早期的高血壓患者,也許就能夠避免藥物的使用。

這些內容,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如果有任何更多的問題,歡迎留言或私信給我們。

往期文章推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