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在這個時候定向降准,有助緩解市場焦慮?

央行在這個時候定向降準,有助緩解市場焦慮?

4月17日消息,央行晚間發佈公告,從2018年4月25日起,下調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非縣域農村商業銀行、外資銀行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中國人民銀行有關負責人表示,央行此舉一是可以增加長期資金供應,降低企業融資成本。二是釋放4000億元增量資金,增加了小微企業貸款的低成本資金來源。

為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增加銀行體系資金的穩定性,優化流動性結構,中國人民銀行決定,從2018年4月25日起,下調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非縣域農村商業銀行、外資銀行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同日,上述銀行將各自按照“先借先還”的順序,使用降準釋放的資金償還其所借央行的中期借貸便利(MLF)。相關板塊將因降準而受益,可適當關注。

鑑於央行的定向運動,在實際影響方面會有以下考慮。

央行減持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減緩小微企業融資難的問題,促進實體經濟的發展。不過,同時也有市場擔憂,央行將下調房地產價格的價格將再次上漲。

事實上,信貸資金的間接流向一直是房地產市場關注的焦點。然而,從這些年的實踐經驗來看,央行的定向減持將更加註重流動性控制和資產規模監控,並積極引導資金流向實體。同時,更重要的是,央行要求相關金融機構新增資金主要用於小微企業貸款和其他任務,這些內容應該包括宏觀審慎評估的評估,對於一些流動性變相的房地產和其他渠道的流量,有更有針對性的監測,緩慢的刺激來掩飾房地產市場。

此外,央行的目標性削減是基於中美貿易戰的不斷升級。隨著貿易戰的進一步升級,後續經濟增長勢頭將對國內經濟產生一定的影響。然而,這迫使金融監管略微放鬆,不要過於緊縮。或許,外部風險壓力的影響,央行及時補充流動性,意在創造相對穩定的經濟金融金融環境。

一方面,我國存款準備金率偏高,有降準的空間,而此次降準的範圍主要是目前存款準備金率偏高的銀行。主要涉及降準的幾類銀行目前存款準備金率的基準檔次為相對較高,為17%或15%,借用MLF的機構也都在這幾類銀行之中。其他存款準備金率已經處在較低水平的金融機構不在此次操作範圍。

一方面,雖然釋放的資金總量達1.3萬億,但大部分用於償還中期借貸便利,屬於流動性調節工具的替代,真正的增量資金並不大,約4000億,在優化流動性結構、降低中長期資金成本的同時,銀行體系流動性的總量基本沒有變化,保持中性。

此次降準央行還要求相關金融機構把新增資金主要用於小微企業貸款投放,並適當降低小微企業融資成本,改善對小微企業的金融服務,其中納入宏觀審慎評估(MPA)考核,在一定程度上有助於目標的實現。不過,實際上資金沒有那麼聽話,股市、債市都將受益。央媽放“水”,不是向低處流,而是向高處流,即向利潤高的地方走。

央行在這個時候定向降準,有助緩解市場焦慮?

央行的定向降準措施,維護國內金融市場環境,穩定的需求,同時也加強了抗風險、保持政策底線定調,但在這個時候,在外部壓力的影響的關注,特別是中興封殺事件的背景下,我們需要更專注於良好的外部挑戰,保持國內經濟和金融市場的穩定也至關重要。也許,這也是一個特殊時期的特殊考慮。

降準雖然不等同於降息,但隨著銀行間流動性的些許好轉,銀行間市場的資金價格有望出現一定程度回落。資金價格的回落也會是民間借貸等資金信貸的投資回報率回落。相比之下,藍籌股,尤其是始終能夠保持高分紅比例的藍籌股,其持有價值將有所突出。目前正是年報陸續披露階段,對於高分紅、低市盈率的藍籌股而言,正是一個長期價值凸顯的時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