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鏈」金融,解救冷鏈「斷流」的祕鑰—論冷鏈金融的重要性

  伴隨著我國“冷鏈環境”逐漸向好,我國冷鏈行業發展突飛猛進。但是,在成績斐然的背後,“富人遊戲”的標籤似乎又發揮了它原有的效用,致使一批中小冷鏈物流企業紛紛出現倒閉的現象。究其根本原因,主要還是冷鏈資金短缺所致,即中小冷鏈物流企業遇到了“斷流”的情況。如何破解冷鏈物流行業“資金緊張”、“融資難”等問題,如何保證上下游“物流鏈”、“資金鍊”、“商流”、“信息流”等不斷,從而確保冷鏈物流企業供應鏈完整,就成為了冷鏈物流企業急需解決的重要問題。

金融服務模式簡要分析

  據瞭解,就中小型冷鏈物流企業來講,結合一些地區的實踐證明,目前基於冷鏈物流供應鏈基礎上的金融服務有以下3種可行模式:

1、冷鏈供應鏈金融的貼現模式

  中小型冷鏈物流企業可通過與核心企業的業務往來,將其提供的商業匯票向銀行申請貼現,並將其產品作為質押交移到銀行指定的第三方冷鏈物流企業。

2、冷鏈供應鏈金融的保兌倉模式

  中小冷鏈物流企業向銀行申請採購融資,由銀行向核心企業支付集中採購貸款。核心企業將貨物作為質押,送交銀行指定的第三方冷鏈物流企業倉儲並監管。中小冷鏈物流企業在規定日期內,根據提貨向銀行分期償還貸款本金及利息,而銀行則根據收到的還款額,指示第三方冷鏈物流企業向中小冷鏈物流企業發貨。

3、基於第三方冷鏈物流企業的物流金融模式

  第三方冷鏈物流企業作為中介服務商,為供應鏈中各方提供“貨物加工”、“運輸”、“倉儲”、“配送”服務,擁有大量穩定的客戶群體,同時,可以深入供應鏈的每一環節,能夠替代核心企業,成為銀行對冷鏈供應鏈的控制節點

  試想,如果以上三種模式如能熟練地運用於我國冷鏈行業當中去,併為中小冷鏈物流企業帶來實際的幫助,那麼,將從上下游“物流鏈”、“資金鍊”、“商流”、“信息流”等各個環節發力,提升中小冷鏈物流企業整體供應鏈競爭力。此等良性業態如能形成常態,將會對貫徹深化供給側性改革的時代要求,推動高質量、現代化供應鏈的建設發展提供幫助。

冷“鏈”金融,解救冷鏈“斷流”的秘鑰—論冷鏈金融的重要性

近期部分冷鏈金融事件分析

1、雙匯牽手順豐速運,共創冷鏈物流新時代

  2017年12月21日,雙彙集團與順豐速運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同致力於在“生鮮食品運輸”、“商業開發”等方面為消費者提供全新服務體驗。

  據瞭解,雙彙集團是以肉類加工為主的大型食品集團,堅持用現代物流業改造傳統的屠宰業,率先把冷鮮肉的“冷鏈生產、冷鏈配送、冷鏈銷售、連鎖經營”模式引入國內,大力推廣冷鮮肉的品牌化經營,引導了行業的發展方向。雙匯除了是一家知名的食品公司之外,集團旗下漯河雙匯物流投資有限公司(中冷聯盟副理事長單位)是國內最大的專業化公路冷藏物流公司,雙匯物流也是全國唯一一家在全國各地完成完整的冷鏈運輸+倉儲+加工基地佈局的物流企業。

  而順豐速運則是一家主要經營國際、國內快遞業務的港資快遞企業,是中國速遞行業中投遞速度最快的快遞公司之一。近年來,順豐速運不斷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研發和推出不同領域的“行業解決方案”,打通信息鏈、商業鏈和資金鍊,致力於成為服務全產業鏈的服務型物流承運商。

  筆者認為,如此兩家企業進行聯姻,可謂“相見恨晚”。眾所周知,“冷鏈物流服務”一直被行業公認為是個難點,其中,“最後一公里”配送問題更是難上加難,成為了多年來制約我國冷鏈物流行業發展的“阿喀琉斯之踵”。而雙彙集團如果可以通過此次合作,完美解決加工肉製品“最後一公里”配送問題,可以說,既能進一步提升雙匯產品銷量,又能繼續提升雙匯品牌價值和良好形象,同時為“生鮮冷鏈”行業的發展樹立了標杆,也提供相對合理的解決方案。通過此次合作,順豐速運也可完善自身“供應鏈”,可謂是雙贏的局面,未來前景值得期待!這雖然是一次悄無聲息的融合,但將對未來市場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

2、德邦物流成功上市,行業內競爭日趨激烈

  2017年1月16日,德邦物流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登陸A股市場,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主板上市交易。 據瞭解,此次成功上市,德邦將成為中國第一家上市的快運企業,同時也是國內快遞行業中唯一一家通過IPO嚴苛的審核機制並順利過會拿到批文的快遞企業。德邦物流此次通過上市募集的資金將主要用於“直營網點建設”、“零擔運輸車輛購置”、“快遞車輛及設備購置”和“信息一體化平臺建設”等。

  眾所周知,德邦物流是從“零擔企業”做起來的,主要深耕“快運行業”,大件物流是德邦的看家本事,也是現在客戶的痛點;而順豐速運的優勢在於為客戶提供“快速”、“準確”、“安全”、“經濟”、“優質”的專業快遞服務。在筆者看來,同行業的兩家公司存在著既相同又差異的競爭關係!具體來講, 德邦、順豐兩家企業分別在2013年、2015年“殺入”對方擅長領域,從宏觀上講,這可以說是全方位的競爭關係,從微觀上來看,也可以說是差異化的競爭關係。總之,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已經來臨!

3、各方參與私募股權運作,助推普洛斯私有化退市

  1月22日,全球物流巨頭普洛斯(GLP)宣佈從新加坡證券交易所退市,標誌著其私有化進程全面完成。據悉,去年7月,由厚朴投資、高瓴資本、萬科、SMG、中銀投資等組成的中國財團進行每股3.38新加坡元的收購交易,估值約為160億新元,摺合約790億元人民幣。短短半年,普洛斯成功易主,正式完成了從“流淌著三分之一中國血液”到中資控股的歷史轉變。對此,筆者認為,這或許是普洛斯走向全球化、現代化物流運營商和提供商的關鍵一步!通過私募融資,投資、利用最新的技術、大數據和服務能力,打造全新的物流生態體系。或許,此次資本運作,將為我國冷鏈行業的發展提供新思路,為我國冷鏈高質量、現代化、多元化發展提供力量、奠定基礎。

冷“鏈”金融,解救冷鏈“斷流”的秘鑰—論冷鏈金融的重要性

中國冷鏈資本十年

  就在剛剛過去的“第12屆昆明冷鏈行業年會”上,中冷聯盟專家委委員/上海棋盤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馬宏,就“冷鏈金融”相關內容,以“中國冷鏈資本十年”為主題,向與會嘉賓進行了詳細分析。

  關於我國冷鏈行業與資本緊密接觸的歷史,他表示,我國冷鏈私募開始於2007年6月28日。在2007年-2017年這10年間,我國冷鏈行業與資本相關的事件達325起,其中,私募融資共計266起,佔比為81.85%,併購事件36起,佔比為11.08%,另外,共計17家冷鏈相關企業在新三板掛牌,6家冷鏈相關企業登錄資本市場,這其中,有5家是在大陸,1家在香港,佔比為1.84%。另外,2015、2016兩年,我國冷鏈行業開始出現於資本緊密接觸的井噴現象。其中,2015年間,我國冷鏈私募事件達92起,融資金額超過100億元;2016年間,我國冷鏈私募事件達54起,金額121億元。

  關於我國冷鏈行業主要發生的資本運作區域,他說,100起冷鏈資本事件發生在北京,佔比為37.74%,上海69起,廣東20起,因此,北上廣佔據主流,東部沿海城市緊隨其後。

  關於我國冷鏈行業的幾個資本運作階段,他認為,2013年之前,資本對冷鏈的投資量很少,尤其是早期投資。2014-2015年,早期投資大幅增加,後期投資也慢慢跟進。究其原因,主要是由於,“生鮮電商”的興起,攪動了一池春水!具體來看,2009年,資本開始關注生鮮電商;2009年-2013年這5年間,一共完成6.2億元融資;2014年一年,完成融資總金額達14億元;2015年,前三個季度完成融資總金額43億元。因此,“生鮮電商”的崛起,帶動了冷鏈的迅猛發展,尤其是近5年,生鮮交易規模猛增,是因為一方面,資本在生鮮電商裡面的作用,產生了巨大的市場作用,另一方面,農產品生產交易規模逐年增長,生鮮超市等保持穩步增長態勢。

  關於我國冷鏈行業比較受關注的投資領域,他表示,2007年-2017年這10年間,“生鮮供應鏈”比重逐年增加,但是“電商+配送”模式比重反而自2015年後,逐年呈現遞減趨勢,“軟件”、“裝備”、“城市配送”等三類,近年來發展趨勢有所上升。另外,以“河馬生鮮”等為代表的“生鮮超市”、以“賓果盒子”等為代表的“無人便利店”漸漸引起資本的關注。過去3年,陸續有技術主導的“製冷設備與配件”製造企業紛紛上市。

  關於我國冷鏈行業投融資情況,他介紹到,“紅杉資本”一共投資13筆高居榜首,“鼎暉創投”6單,位列第2。另外,共有150家冷鏈企業完成融資,從獲利企業來看,其中,“易果生鮮”通過6輪融資,共獲得70億元最多,“達達-京東到家”通過5輪融資,供貨的33億元。

  關於我國冷鏈行業併購情況,他認為,從2010年以來,冷鏈物流行業的併購事件數量和金額等,也都呈現增長態勢,尤其是在2016年,併購出現了跨越式地增長,資金規模達到了52億元,今年,一共出現了12起併購事件,金額超過80億元。

  關於我國冷鏈行業現狀,他表示,目前,由於產業投資紛紛佈局,新的生態圈、大格局正在形成。

  高質量、現代化冷鏈物流的發展離不開金融的支持,冷鏈與金融相融合,將為客戶提供集“冷鏈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等於一體的集約型服務和保障,確保冷鏈企業“不斷流”,這也將是新時代冷鏈物流健康發展地必然趨勢!

來源:零上零下 中冷聯盟整理發佈 綠色冷鏈創新聯盟轉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