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链”金融,解救冷链“断流”的秘钥—论冷链金融的重要性

  伴随着我国“冷链环境”逐渐向好,我国冷链行业发展突飞猛进。但是,在成绩斐然的背后,“富人游戏”的标签似乎又发挥了它原有的效用,致使一批中小冷链物流企业纷纷出现倒闭的现象。究其根本原因,主要还是冷链资金短缺所致,即中小冷链物流企业遇到了“断流”的情况。如何破解冷链物流行业“资金紧张”、“融资难”等问题,如何保证上下游“物流链”、“资金链”、“商流”、“信息流”等不断,从而确保冷链物流企业供应链完整,就成为了冷链物流企业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金融服务模式简要分析

  据了解,就中小型冷链物流企业来讲,结合一些地区的实践证明,目前基于冷链物流供应链基础上的金融服务有以下3种可行模式:

1、冷链供应链金融的贴现模式

  中小型冷链物流企业可通过与核心企业的业务往来,将其提供的商业汇票向银行申请贴现,并将其产品作为质押交移到银行指定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

2、冷链供应链金融的保兑仓模式

  中小冷链物流企业向银行申请采购融资,由银行向核心企业支付集中采购贷款。核心企业将货物作为质押,送交银行指定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仓储并监管。中小冷链物流企业在规定日期内,根据提货向银行分期偿还贷款本金及利息,而银行则根据收到的还款额,指示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向中小冷链物流企业发货。

3、基于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的物流金融模式

  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作为中介服务商,为供应链中各方提供“货物加工”、“运输”、“仓储”、“配送”服务,拥有大量稳定的客户群体,同时,可以深入供应链的每一环节,能够替代核心企业,成为银行对冷链供应链的控制节点

  试想,如果以上三种模式如能熟练地运用于我国冷链行业当中去,并为中小冷链物流企业带来实际的帮助,那么,将从上下游“物流链”、“资金链”、“商流”、“信息流”等各个环节发力,提升中小冷链物流企业整体供应链竞争力。此等良性业态如能形成常态,将会对贯彻深化供给侧性改革的时代要求,推动高质量、现代化供应链的建设发展提供帮助。

冷“链”金融,解救冷链“断流”的秘钥—论冷链金融的重要性

近期部分冷链金融事件分析

1、双汇牵手顺丰速运,共创冷链物流新时代

  2017年12月21日,双汇集团与顺丰速运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致力于在“生鲜食品运输”、“商业开发”等方面为消费者提供全新服务体验。

  据了解,双汇集团是以肉类加工为主的大型食品集团,坚持用现代物流业改造传统的屠宰业,率先把冷鲜肉的“冷链生产、冷链配送、冷链销售、连锁经营”模式引入国内,大力推广冷鲜肉的品牌化经营,引导了行业的发展方向。双汇除了是一家知名的食品公司之外,集团旗下漯河双汇物流投资有限公司(中冷联盟副理事长单位)是国内最大的专业化公路冷藏物流公司,双汇物流也是全国唯一一家在全国各地完成完整的冷链运输+仓储+加工基地布局的物流企业。

  而顺丰速运则是一家主要经营国际、国内快递业务的港资快递企业,是中国速递行业中投递速度最快的快递公司之一。近年来,顺丰速运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研发和推出不同领域的“行业解决方案”,打通信息链、商业链和资金链,致力于成为服务全产业链的服务型物流承运商。

  笔者认为,如此两家企业进行联姻,可谓“相见恨晚”。众所周知,“冷链物流服务”一直被行业公认为是个难点,其中,“最后一公里”配送问题更是难上加难,成为了多年来制约我国冷链物流行业发展的“阿喀琉斯之踵”。而双汇集团如果可以通过此次合作,完美解决加工肉制品“最后一公里”配送问题,可以说,既能进一步提升双汇产品销量,又能继续提升双汇品牌价值和良好形象,同时为“生鲜冷链”行业的发展树立了标杆,也提供相对合理的解决方案。通过此次合作,顺丰速运也可完善自身“供应链”,可谓是双赢的局面,未来前景值得期待!这虽然是一次悄无声息的融合,但将对未来市场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2、德邦物流成功上市,行业内竞争日趋激烈

  2017年1月16日,德邦物流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登陆A股市场,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交易。 据了解,此次成功上市,德邦将成为中国第一家上市的快运企业,同时也是国内快递行业中唯一一家通过IPO严苛的审核机制并顺利过会拿到批文的快递企业。德邦物流此次通过上市募集的资金将主要用于“直营网点建设”、“零担运输车辆购置”、“快递车辆及设备购置”和“信息一体化平台建设”等。

  众所周知,德邦物流是从“零担企业”做起来的,主要深耕“快运行业”,大件物流是德邦的看家本事,也是现在客户的痛点;而顺丰速运的优势在于为客户提供“快速”、“准确”、“安全”、“经济”、“优质”的专业快递服务。在笔者看来,同行业的两家公司存在着既相同又差异的竞争关系!具体来讲, 德邦、顺丰两家企业分别在2013年、2015年“杀入”对方擅长领域,从宏观上讲,这可以说是全方位的竞争关系,从微观上来看,也可以说是差异化的竞争关系。总之,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已经来临!

3、各方参与私募股权运作,助推普洛斯私有化退市

  1月22日,全球物流巨头普洛斯(GLP)宣布从新加坡证券交易所退市,标志着其私有化进程全面完成。据悉,去年7月,由厚朴投资、高瓴资本、万科、SMG、中银投资等组成的中国财团进行每股3.38新加坡元的收购交易,估值约为160亿新元,折合约790亿元人民币。短短半年,普洛斯成功易主,正式完成了从“流淌着三分之一中国血液”到中资控股的历史转变。对此,笔者认为,这或许是普洛斯走向全球化、现代化物流运营商和提供商的关键一步!通过私募融资,投资、利用最新的技术、大数据和服务能力,打造全新的物流生态体系。或许,此次资本运作,将为我国冷链行业的发展提供新思路,为我国冷链高质量、现代化、多元化发展提供力量、奠定基础。

冷“链”金融,解救冷链“断流”的秘钥—论冷链金融的重要性

中国冷链资本十年

  就在刚刚过去的“第12届昆明冷链行业年会”上,中冷联盟专家委委员/上海棋盘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马宏,就“冷链金融”相关内容,以“中国冷链资本十年”为主题,向与会嘉宾进行了详细分析。

  关于我国冷链行业与资本紧密接触的历史,他表示,我国冷链私募开始于2007年6月28日。在2007年-2017年这10年间,我国冷链行业与资本相关的事件达325起,其中,私募融资共计266起,占比为81.85%,并购事件36起,占比为11.08%,另外,共计17家冷链相关企业在新三板挂牌,6家冷链相关企业登录资本市场,这其中,有5家是在大陆,1家在香港,占比为1.84%。另外,2015、2016两年,我国冷链行业开始出现于资本紧密接触的井喷现象。其中,2015年间,我国冷链私募事件达92起,融资金额超过100亿元;2016年间,我国冷链私募事件达54起,金额121亿元。

  关于我国冷链行业主要发生的资本运作区域,他说,100起冷链资本事件发生在北京,占比为37.74%,上海69起,广东20起,因此,北上广占据主流,东部沿海城市紧随其后。

  关于我国冷链行业的几个资本运作阶段,他认为,2013年之前,资本对冷链的投资量很少,尤其是早期投资。2014-2015年,早期投资大幅增加,后期投资也慢慢跟进。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生鲜电商”的兴起,搅动了一池春水!具体来看,2009年,资本开始关注生鲜电商;2009年-2013年这5年间,一共完成6.2亿元融资;2014年一年,完成融资总金额达14亿元;2015年,前三个季度完成融资总金额43亿元。因此,“生鲜电商”的崛起,带动了冷链的迅猛发展,尤其是近5年,生鲜交易规模猛增,是因为一方面,资本在生鲜电商里面的作用,产生了巨大的市场作用,另一方面,农产品生产交易规模逐年增长,生鲜超市等保持稳步增长态势。

  关于我国冷链行业比较受关注的投资领域,他表示,2007年-2017年这10年间,“生鲜供应链”比重逐年增加,但是“电商+配送”模式比重反而自2015年后,逐年呈现递减趋势,“软件”、“装备”、“城市配送”等三类,近年来发展趋势有所上升。另外,以“河马生鲜”等为代表的“生鲜超市”、以“宾果盒子”等为代表的“无人便利店”渐渐引起资本的关注。过去3年,陆续有技术主导的“制冷设备与配件”制造企业纷纷上市。

  关于我国冷链行业投融资情况,他介绍到,“红杉资本”一共投资13笔高居榜首,“鼎晖创投”6单,位列第2。另外,共有150家冷链企业完成融资,从获利企业来看,其中,“易果生鲜”通过6轮融资,共获得70亿元最多,“达达-京东到家”通过5轮融资,供货的33亿元。

  关于我国冷链行业并购情况,他认为,从2010年以来,冷链物流行业的并购事件数量和金额等,也都呈现增长态势,尤其是在2016年,并购出现了跨越式地增长,资金规模达到了52亿元,今年,一共出现了12起并购事件,金额超过80亿元。

  关于我国冷链行业现状,他表示,目前,由于产业投资纷纷布局,新的生态圈、大格局正在形成。

  高质量、现代化冷链物流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冷链与金融相融合,将为客户提供集“冷链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等于一体的集约型服务和保障,确保冷链企业“不断流”,这也将是新时代冷链物流健康发展地必然趋势!

来源:零上零下 中冷联盟整理发布 绿色冷链创新联盟转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