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是如何做親子鑑定的,滴血認親真的靠譜嗎

古代人沒有DNA技術,對孩子是否親生產生懷疑時是如何進行鑑定的呢?很多人會想到古代小說中提到的“滴血認親”。

古人是如何做親子鑑定的,滴血認親真的靠譜嗎

宋代《洗冤錄》中就記載了檢滴骨親法的滴血認親方法,即將人血滴在親人屍骨上,如能滲入則是親生,如不能則不是親生。明代時又出現了合血法,即兩人都活著時,將血滴入碗中,看是否能凝為一體,如能凝為一體則為親生父子或兄弟,如不能則不是。

古人是如何做親子鑑定的,滴血認親真的靠譜嗎

歷史上最有名的滴血認親是發生在南北朝時期的南朝齊蕭綜身上,蕭綜的母親吳淑媛是東昏侯蕭寶卷的妃子,蕭寶卷死後,吳淑媛被武帝蕭衍看中被選入宮中,並在7個月後生上蕭綜。蕭綜長大後,面對這流言蜚語,想證明自己,就去挖了蕭寶卷的墳墓,將血滴在蕭寶卷的屍骨上,結果血就滲進去了。面對這樣的結果,蕭綜表示難以接受,同時為科學和謹慎,蕭綜又殺了自己的親生兒子,將血滴在兒子的屍骨上,又滲入了骨中。至此,蕭綜對結果深信不疑,逃亡到北魏,改名蕭纘,併為東昏侯蕭寶卷服喪三年。

古人是如何做親子鑑定的,滴血認親真的靠譜嗎

​按現代的醫學理論分析,滴血認親的方法毫無科學依據。屍骨經過較長時間後,表面軟組織腐敗,誰的血都可以滴進去。蕭綜到底是誰的兒子,也成了歷史上的一段疑案。

古代認親的事情非常多,很多都需要經官府裁斷才行。在針對不同的案件,古人想出了很多判斷是否親生的方法比如:根據不同的情感反應來鑑定是否有血緣關係。

據說,在西漢時候的潁川這個地方,有一家大地主家中有兩個兒子,且都分別成了家,妯娌兩人又都同時懷有身孕,兄長的媳婦生了個死胎,但是一直隱瞞著不告訴別人,弟弟家生了個兒子,為了與兄弟爭奪家產,嫂子一家堅稱弟媳的兒子是自己的,一直爭論了三年也沒得到裁斷。後來,潁川太守黃霸聽說了此事,命人將孩子抱到大堂上,讓妯娌二人搶奪孩子,誰搶到就是誰了。嫂子不顧一切地進行爭搶,而兄弟媳婦因怕孩子受傷,不肯用力爭搶。於是太守就判定孩子歸弟媳。他的理由就是“你你只想得到兒子,怎麼會顧慮到用力爭奪會使孩子受到傷害呢?孩子是誰所生,這件事已經非常明白了”。

此方法雖能斷案,但難免有取巧之嫌,如果嫂子也怕傷到孩子而不去用力爭奪的話就很難去判斷孩子究竟是誰的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