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艇怎麼發射魚雷?

神話1387269

看了一圈,所有的答案都僅限於回答魚雷是怎麼從發射管裡被打出去的,至於打出去之前怎樣,沒人提。

筆者就來說說戰雷攻擊的標準程序好了,同導彈需要火控雷達或光電雷達解算射擊諸元一樣,戰雷攻擊同樣也需要預先解算射擊諸元,為裝進魚雷發射管裡的魚雷裝訂射表。解算射擊諸元主要包括以下幾種方式,一是聲吶火控,二是光學火控。其中,聲吶火控又分為主動聲吶與被動聲吶兩種,主動聲吶測距測向很好理解,就是由艇艏的攻擊聲吶發出中頻聲吶波,打到目標艦體上之後反射回來,用三角測量法測算出目標航距航向,為本艇的戰雷攻擊提供基本的火控數據;而被動聲吶測距相對複雜一些,由於被動聲吶只能監聽攻擊目標的水聲動力學特徵,因此需要使用調幅法測算目標舷角結合自身船位變化,解算出目標的運動要素。總的來說,主動聲吶攻擊精度較高,但是隱蔽性較差,被動聲吶攻擊對雷彈部門長的業務能力要求較高,但隱蔽性相對較好,在直航雷大行其道的時代,戰雷攻擊多使用主動聲吶攻擊模式,而在目前尾流自導、線導魚雷成為主流的時代,被動聲吶制導已經成為相對較為普及的攻擊方式。

除了聲吶攻擊,潛艇在攻擊水面艦艇目標時,戰雷攻擊還有潛望鏡攻擊模式。相對於聲吶制導,潛望鏡的光學制導就相對簡單一些了,只需要使用航向上的攻擊潛望鏡發現目標並判斷目標性質,手動測繪目標的距離、航向、角速度,用函數解算出火控諸元,即可為戰雷裝表發射。至於發射魚雷的方式有壓縮氣發射與自航式發射,前面很多答主都已說過了,這裡就不再贅述了。


軍武次位面

潛艇作為深海隱蔽殺手,其依仗的主要武器就是魚雷,而魚雷是通過魚雷管發射的。魚雷管實際上是船的壓力殼的延伸。每根管子兩端都有水密門。它們是獨立控制的,既有機械的,也有電氣的鎖,可以防止同一管道上的內門和外門同時打開。 有效避免了海水倒灌進潛艇內部。

圖為潛艇內部魚雷發射管

發射魚雷的前提是把它裝填到魚雷管中,這裡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從魚類管裝入,另一種是從升降口裝入

升降口裝入的方法簡單,就是將發射魚雷的過程逆過來。如果裝艇艏魚雷,就要先往尾艙注水,艇艏用專門的浮筏托起,將艇艏上部的魚雷管露出水面。將魚雷倒退著放入魚雷管。魚雷兵在倒雷,將魚雷放上艇內魚雷架。這種方法對潛艇沒有什麼特殊要求,但需要在專門的碼頭才能進行。對於講求遠洋作戰的潛艇不適用。主要用在老式潛艇上。

圖為基洛級潛艇正在岸上裝雷

從升降口裝雷比較複雜,就是在潛艇上開個升降口直通魚雷艙。裝雷時直接將魚雷放入升降口就行了。這種方法要在潛艇上開口,技術較複雜。

魚雷裝填完後下一步就是發射魚雷,目前魚雷的發射方式主要分為動力式和自航式兩種。

動力式發射又分成“乾式”和“溼式”兩種。乾式發射是通過壓縮魚雷發射管中空氣,將魚雷發射出去。而溼式發射則是先強制向魚雷管灌入海水,然後用活塞把將魚雷和海水一起噴出去。

自航式發射則是依靠自身的驅逐系統發射出去。


美國潛艇部隊發射魚雷通常採用自航式發射,其直徑小於管道的內徑。這種魚雷的推進設計有一個安全優勢,因為這些武器被阻止在魚雷完全清除管道後,開始他們的推進系統(引擎)。這種設計方法減少了魚雷在管道內或魚雷室中處於休眠狀態時“熱跑”的可能性。(在巴倫支海中,俄羅斯“庫爾斯克”號沉沒的最終原因是在航行中被熱的魚雷擊沉)。與管道內徑相比,游泳魚雷的外徑通常要小得多。它們不能被驅逐系統排出。他們在發射時被自己的力量驅逐。所以,當魚雷在管道中靜止時,引擎就開始了。

因為魚雷管中的魚雷爆炸導致了庫爾斯克號潛艇沉沒

大致就是這樣,如有錯誤請指正。


老施胡侃

這個問題有些寬泛,不過根據問題的附加說明來看,題主問的是發射魚雷時海水為什麼不會進入潛艇。那麼可以這樣回答:潛艇發射魚雷主要是兩類,一是自航發射,即靠魚雷自身動力“航行”離開發射管;二是壓力發射,就是靠氣壓或水壓把魚雷推出發射管。不論用什麼方式,這時魚雷發射管的後門都是關閉的,所以打開發射管前門時,水充滿發射管但並不會進入潛艇。發射完畢後,關閉發射管前門並將管內海水排出,再打開後門重新裝填。

如果問整個發射過程就複雜了,簡單的說直航魚雷發射前要通過潛望鏡或雷達獲取目標艦的航向航速目標類型,然後根據自身的航向航速調整發射陣位並確定發射魚雷的數量以及魚雷的射角和定深(近距離也可以根據聲納概略瞄準發射但精度不高)。然後根據需要給若干魚雷發射管注水,等待艇長的射擊口令發射魚雷。制導魚雷過程類似,不過自動化程度更高,只需要通過聲納確定目標大致方位距離就可以根據火控計算機的指揮發射魚雷。


錫兵中士

潛艇作為水下的無聲殺手,以隱蔽為最大特點,而魚雷作為潛艇的主要武器之一,和許多水上武器不同其有著自身獨特的發射方式。今天我就簡單科普一下潛艇魚雷發射及裝填為什麼不會進水和其主要發射方式和發射流程。

魚雷發射和裝填為什麼不會進水

在魚雷發射管前後各有一個蓋子,前蓋為魚雷發射出口,後蓋與潛艇艙相連接,大家別以為這個有多危險,害怕會進水,其實兩個蓋子之間是有保險裝置的,確保兩個蓋子不能同時打開,前蓋開啟時,後蓋無論如何也不能開啟。在魚雷發射後,海水雖然會湧入發射管,但是由於後蓋封閉,水不會進入艙室,在發射結束後,通過手動或者自動液壓裝置可以關閉發射管前蓋,然後通過特定的閥門將海水排入潛艇的補重水倉中以維持魚雷發射後喪失的重量。這樣海水排空後,你就可以裝填下一發魚雷,也不用擔心海水會進入到艙室內了。現在有些先進的潛艇則單獨設置了魚雷無泡發射水艙,在發射完畢後,海水會被單獨吸入水艙避免海水進入潛艇其他地方,這更加提高了魚雷發射的安全性。(魚雷發射管後蓋)

魚雷發射方式主要分為自航式和動力式兩種

自航式發射

自航式發射顧名思義,就是魚雷通過自身的螺旋槳動力航行離開魚雷發射管然後發射出去。自航式魚雷發射裝置不僅佔用空間小而且噪音低、結構簡單、性能可靠,但是缺點也十分明顯。第一、一般只能用來發射電動魚雷,不能發射熱燃料動力魚雷,因為燃料燃燒產生的尾氣會影響魚雷螺旋槳的運作導致無法發射出魚雷管。第二、 不能發射無動力的其他武器,比如水雷等。第三、由於魚雷安全靠自身動力發射,導致初速過低,很容易對母艇造成危險以及錯失目標。這種發射裝置一般在一千噸級以下潛艇和老式潛艇中比較多見。
(自航式發射)

動力式發射

動力發射主要依靠外力將魚雷從發射管噴射出去,能有效避免自航式初速過低的弱點。動力式發射在目前一共發展了三種:第一種是液壓活塞式魚雷發射裝置,主要原理就是利用一個大水缸和發射管相連,先向大水缸注入高壓氣體,然後推動水缸內一個活塞運動,活塞推動海水將魚雷發射出去。第二種是氣動渦輪泵式,是活塞式的升級版,主要原理就是直接利用高壓氣體將魚雷噴射出去,然後在魚雷發射出去的瞬間再將空氣抽回去。


(動力式發射基本原理圖)

魚雷的發射流程

潛艇由於自身的特殊性,所以攻擊目標基本上屬於打完就跑的游擊戰類型,整個發射程序大致分為以下幾步:

第一步、通過潛望鏡和聲吶系統搜索和鎖定攻擊目標。

第二步、下潛或者上浮到合適的攻擊深度,過深的話水壓太大,發射口打不開發射不了,太淺的話容易被敵方發現。

第四步、確認四周安全後將反射口的耐壓蓋板打開。

第五步、再次確認攻擊目標並鎖定(這一步主要是雙保險,確認目標無誤)

第六步、外力發射的一般開始灌水和充氣準備實施發射,自航式可以忽略這一步。

第七步、發射!(遊戲中的潛望鏡鏡頭畫面)

第八步、立即下潛至安全深度避免被敵方發現和攻擊。

第九步、通過爆炸聲音和我方其他偵查手段評估攻擊效果然後撤出戰鬥區域,準備執行下一次任務。


軍史吐槽君

我是軍林縱橫!看看下述幾種潛艇發射魚雷的方式,大致就可以說明你提出的問題了。其實防止海水進入潛艇,對現代潛艇來說,早已經克服,不在話下。

潛艇怎麼發射魚雷?大致可以區分為自航發射和壓力發射。自航發射即魚雷在魚雷管啟動,靠自身動力“開”出潛艇,優點是噪音低,缺點是速度慢。

俄亥俄級戰略核潛艇

壓力發射又分水壓發射和氣壓發射兩種。氣壓發射較水壓發射簡單,只要高壓氣瓶裡有足夠的壓力,發射速度快,噪聲較大,且發射後高壓氣體容易進入艇外水體,形成大量氣泡暴露潛艇位置,為此還要設計一個裝置在潛艇射出魚雷後及時的將高壓氣體回收至艇內,對潛艇人員造成一定影響或傷害。

水壓發射,除去結構較複雜外,其它上述缺點一概沒有。水壓發射原理是先通過一個單向的閥門把海水吸入一個彈性容器,再通過另一個單向閥門將容器內的海水壓入魚雷管,利用水的壓力將魚雷發射出去。

俄颱風潛艇

接下來,我們說說潛艇。潛艇定位不同,所搭載武器也存在很大差異。如核潛艇按照任務與武器裝備的不同,可分以下幾類:1.攻擊型核潛艇,以魚雷為主要武器,用於攻擊敵方的水面艦船和水下潛艇;2.彈道導彈核潛艇,以彈道導彈為主要武器,也裝備自衛用魚雷,用於攻擊戰略目標;3.巡航導彈核潛艇,以巡航導彈為主要武器,實施戰役、戰術攻擊;4.實驗用途核潛艇,作為特殊作戰和儀器、裝備實驗的平臺而使用。

上述多款潛艇都涉及到魚雷。魚雷是聽起來是一種水中兵器。現代魚雷也可從飛機上發射,發射後可自己控制航行方向和深度,遇到艦船,只要一接觸就可以爆炸。既可以用於攻擊敵方水面艦船和潛艇,也可以用於封鎖港口和狹窄水道。

魚雷分為大、中、小三種類型。直徑為533毫米以上的為大型魚雷;直徑在400~450毫米之間的為中型魚雷;直徑為324毫米以下的為小型魚雷。魚雷在水中航行的速度並不快,大約為70~90千米/時,這也是其重要弱點。

恐怖的是,還有“人操魚雷”——人坐在魚雷中直接操縱控制魚雷,操作人員通過操縱桿、潛望鏡來判斷、修正魚雷的航向,以確保命中目標,提高命中率。二戰期間,德國魚雷在發射半程後,操作人員跳水逃生,母艦派小艇救回;日本回天魚雷則是讓魚雷上的操作人員與魚雷一起爆炸,進行所謂的“神風特攻”,當然效果極差。


軍林縱橫

潛艇通過裝備的魚雷發射管發射魚雷!不僅潛艇是這樣,水面艦艇也是通過魚雷發射管發射魚雷,只不過潛艇與水面艦艇的發射管結構形式不同。
潛艇發射魚雷效果圖


水面艦艇利用魚雷發射管發射魚雷

潛艇利用魚雷發射管發射魚雷主要可分為“不平衡式”和“平衡式”兩種方式:

不平衡式:基本原理是利用壓縮空氣作為發射能源,將壓縮空氣送到發射管的後部,壓縮氣體在管內直接作用在雷尾上,將魚雷推出發射管,發射氣體在魚雷出管前收回,將氣排到潛艇艙內,以免形成氣泡暴露發射艇位置。當魚雷發射出去後,魚雷發射管內外的壓力不等,潛艇下潛得越深,內外壓差越大,要求發射裝置提供的發射能量(即壓縮空氣)越多,所以一般在小深度上發射,核潛艇一般不採用此種發射裝置。


早期的老式潛艇多采用不平衡式發射方式
魚雷管配“美女”,有沒有點不和諧?😂

平衡式:原理與不平衡式相反,平衡式發射裝置又分為3種構造,1)液壓平衡式,即用高壓空氣推動活塞,活塞推動水,水推動魚雷;2)氣動助推式,即用高壓氣推動一根直杆,直杆直接把魚雷頂出去;3)自助式,即魚雷依靠自己的動力從發射管自航出去。目前主流的魚雷多采用自助式發射。
魚雷管在潛艇艇艏的安裝結構形式(老式常規潛艇)
上浮後通過水線以上的魚雷發射管補充魚雷



俄羅斯“阿庫拉級”攻擊核潛艇通過艇艏開口裝填魚雷

不倫是採用哪種發射方式,魚雷發射管總是一端開啟一端鎖閉,以防止海水洩漏至艇艙內。而且,在潛艇被擊中或者事故時,必要的話還可以通過魚雷發射管逃生,魚雷管“發射人”也不是不可能哦!


威吶解析

首先接收海上偵察機無線電報告附近敵船艦移動航線,然後計算航線和交匯時間提前到達埋伏。海圖上規尺計算航線就不講了。

通過潛望鏡發現船艦,翻查手冊根據船艦大少 桅杆 煙筒 旗幟 去判斷船艦國籍和種類。

然後從潛望鏡刻度計算敵船距離和速度,根據數據調節魚雷參數。也是規尺作圖計算交匯點。按數據調節魚雷速度攻擊和深度,調節引爆方式撞擊引爆還是計時間引爆。 高級點就是魚雷舵機角度另魚雷可以走弧線。

最後就是魚雷管發射魚雷後掐秒錶等戰果。

別問我怎麼那麼清楚,我在大西洋執行了幾年任務,擊沉噸位過百萬。


mok26327926

現在的魚雷是靠自航式和壓力發射。


潛水艇的魚雷發射管有前後兩個蓋子,為防止前後兩個蓋子同時打開,這兩個蓋子有一套聯通裝置來控制,只能同時關閉而不能同時打開。平時,前後蓋都是關著的。

當要發射魚雷時,先將後蓋打開進行魚雷裝填,裝填完畢後將後蓋關閉,打開前蓋然後在進行魚雷發射,就這樣如此重複即可。


自航式就是說靠螺旋槳自己推動發射。簡單說就是把魚雷裝進去, 連接導線, 密封后蓋; 打開前蓋, 發射管灌水;起動魚雷, 魚雷靠自身動力游出去. 然後關閉前蓋, 把發射管的水抽進補重水艙, 以補償魚雷的重量, 保持潛艇平衡。此種發射特點是噪聲低但是速度慢。



壓力發射又分為氣壓式和水壓式發射。氣壓式發射就是利用高壓氣體將魚雷從發射管中發射出去。 比起自航式, 氣壓式反應速度更快, 但是會產生大量噪音,且發射後高壓氣體容易進入艇外水體,形成大量氣泡暴露潛艇位置,為此還要設計一個裝置在潛艇射出魚雷後及時的將高壓氣體回收至艇內,對潛艇人員造成一定影響或傷害。

水壓式發射

類似於氣壓式,,利用發射管內外壓力差, 將魚雷推出去。簡單說就是先通過一個單向的閥門把海水吸入一個彈性容器,再通過另一個單向閥門將容器內的海水壓入魚雷管,利用水的壓力將魚雷發射出去。


溫疫青年

對於這個問題,老鷹航空來回答一下吧:

第一呢,魚雷發射管內外有兩個艙門,內部艙門主要的作用是在潛航過程中隨時打開以裝填魚雷;外艙門的作用有兩個,一個是在發射時開啟,確保魚雷發射,之後關閉;另一個就是靠岸時用來向艇內補給魚雷。

第二,魚雷發射方式有三類:

1、發射前,魚雷管裝填魚雷後,關閉內部艙門,同時向魚雷管注水(海水),注滿之後,打開外艙門,魚雷依靠自身的動力(燃料電池驅動自身螺旋槳)射出魚雷管,奔向目標;

2、裝填魚雷之後,外艙門不開而是向管內注入高壓空氣,達到預定壓強之後,打開外艙門,魚雷射出艇外後啟動自身發動機,射向目標,這是比較主流的方式。

3、裝填魚雷之後,和第一種方式類似,向管內注水,依靠管內活塞推動魚雷射出艇外,之後魚雷啟動自身動力奔向目標。

第三,魚雷射擊出去之後,外部艙門會自動關閉,這樣整個魚雷管中充滿海水,為了裝填下一枚魚雷,會向管內衝入高壓空氣,這些海水會通過內部管道排出艇外,之後,整個魚雷發射管可以打開內部艙門,裝入新的魚雷,為下一次發射做好準備。

OK,關於問題就回答到這裡吧。😊


老鷹航空

這個問題刀君只能說海水未必能進入發射管,還有一種是肯定進得了發射管。

早期的潛艇,大概是一戰以前吧,採用的發射方式就是害怕魚雷管進的水流到潛艇裡面來(那時還沒有雙殼設計)在魚雷發射時候先在魚雷管內注水,等管內外壓力相等以後再打開高壓空氣閥,魚雷在高壓空氣推動下克服海水靜壓出管,這樣

魚雷管裡就一直是空氣了。這個學名叫氣動不平衡式發射,缺點多多,發射容易使高壓空氣連同魚雷一起出管,產生較大噪音(想象放響屁),形成氣泡(想象放水裡屁),容易暴露艇位(想象放屁後大家的目光)。

於是大家就開始改進這個令人尷尬的發射方法,首先是改進魚雷,讓雷子自己動起來。這個叫自航式,是在發射時將魚雷管內注滿水,然後打開前蓋,然後啟動魚雷發動機,使魚雷自航出管。等發射完畢後向魚雷管注入加壓空氣排水,關閉前蓋。這個辦法的缺點是魚雷初速偏低,撞不動裝甲艦的底部,起爆效果不好。代表就是二戰日本的電動魚雷和德國的泵式魚雷。潛艇內部

接下來是現代流行的發射方式了,敲黑板,劃重點。題主問題來了。

這種方法叫水壓平衡式發射是在氣動不平衡式發射裝置中增加了一個水壓平衡系統,其功用就是讓待發射的魚雷後部也與舷外海水相同通,使得在發射過程中當魚雷向前運動時原來作用在雷頭上的海水背壓被作用在雷尾的背壓抵消,這樣一來,在發射過程中所需要的發射能量——魚雷管裡壓縮空氣的壓力和容積保持定值,不再隨發射深度的增大而增多,在外蓋前形成一個水膜,魚雷出艇後關閉前蓋即可。雙艇殼的好處就是均衡艙壓,從外部看魚雷管

綜上,隨著潛艇噸位的加大,氣缸體積也不斷增大。魚雷管內的衝壓調節越來越精準,注入海水從魚雷管進入潛艇內部的事件發生概率是屬於極低的事件。反而是彈道導彈的發射危險係數極高,其發射瞬間的後坐力,往往使潛艇略微下沉。例如“喬治·華盛頓”號潛艇在發射第一枚“北極星”A1導彈時,就下沉了4米,整個潛艇的排水系統亮起了警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