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好多企业招聘都有35岁的年龄限制?

春华求实实实在做人


别扯那么多大道理,职场火锅大声呼吁:“35岁危机”,就是职场上的一个“大毒瘤”!嘴上口口声声“不唯年龄”,在人才使用操作上,又搞“年龄层层递减”。你别说企业招聘歧视35岁了,一些公务单位,早就出现“34岁现象”、“39岁现象”了。

人是一个能力、素养、性格、品行、业绩等素质的综合体,怎么能用一个“年龄”一刀切呢。下面,职场火锅不说那些知识结构、身体精力下降、事业线长短等原因,先剖析这里面的其他的一些历史规律的问题:

第一,职业黄金起点原因。

假设大学毕业入职,黄金工作期为25岁-45岁,实际上也就是20年。22岁毕业,3年熟悉业务、进入角色,最好用的阶段是25-35岁。这十年是员工上进期,输出大于输入。35岁之后是回报索取期,如果得不到(提职加薪、股份合伙)等欲望满足,35岁之后很容易出现“负作用”,要么跳槽,要么怠工。企业为何要吃人家嚼剩的甘蔗?

第二,年龄盖层因素。

1990-2000年,迎来了百废待兴、蓬勃发展的快速发展阶段。兴起年轻化浪潮,重用了1960-1965年那批大中专毕业生,尤其是1963年的“大兔子”,占满了企业中高层,压住了1965-1970年的一大批人才。现在,等到1963年的大兔子要退职时,65-70年的那批人,也进入了50岁左右。人才梯队出现了断层。现在提倡使用85后干部,35岁正是一个黄金启用年龄。

第三,培养自己人的需要。

企业挖35岁以上的成熟人才,深知“白眼狼”喂不熟,不知道哪天就跳到别人家了。许多企业,都开始注重培养自己的嫡系人马,就是从22岁毕业生开始培养,从一张白纸涂写自己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培养他们进入企业舒适区,稳定住自己的人才队伍。


职场火锅


不管你是否承认,你都必须重视“35岁现象”。很多企业在招募人才时,明确规定年龄在30岁以下。如果你的年龄到了35岁却还在通过招聘不断跳槽的话,你就应该反省一下自己到底哪里做错了。

  根据我们的实践咨询经验来看,如果你真到了35岁甚至更高的年龄才去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很有可能这个问题你已经无力解决了,很多现实的困难会让你有心无力,束手无策。到了这个时候,很多人会因为当初的选择后悔不迭,但却欲哭无泪。所以,无论是为了避免走更多的弯路,还是迈向更大的成功,你都必须提前思考你未来的谋生之路。已经有太多的案例证明:未雨绸缪会比临时抱佛脚有用得多。

  在我们的客户中,有相当一部分属于80后,也是职业规划问题的高发区。年龄最大的一批80后,已经过了“三十而立”的年龄;但还有相当一部分80后,正在迈向三十而立的路上。如果说年轻是上帝给予你的犯错的资本,你还有时间去弥补;但如果你已经到了二十岁的尾巴上,这种资本将不再是你的专利。从毕业到你的而立之年,这个时间已经足够长,让你有足够的机会去了解社会,适应社会,并反思自己的成长。

  从30岁到35岁,这其中有5年的时间。假如给你足够犯错的时间,那么,为了不让你35岁以后的职业生涯变得一塌糊涂,你至少应该在30岁就确立明确的目标,并利用5年的时间去追赶。

  这可能是你成长的最后的最佳时机。错过了这个时机,你已不再年轻,社会也不会再以包容的心态去原谅你的年少轻狂。否则,你多走一步错路,就必定要在以后以十倍的代价补回来。从30岁到35岁,你应该学着为你芸芸众生般的生命,多积累一些厚度,以便让你下半生的职业生涯不要在“假如一切能够重来”的悔恨和遗憾中度过。

  

  所以,为了避免“35岁现象”的降临,我们得在30岁时就开始注意这三大问题。

第一个问题:家庭与责任

  

大多数的人,到了这个年龄,都必须要考虑一下家庭问题。如果你已经成家立业,你必须清醒地意识到:你的职业到底该如何发展,才能确保让你支撑整个家庭的负担?这不仅仅包括你的爱人,还包括你的孩子及父母。

  

到了这个阶段,你的压力是成倍增长的,但如果你在职场上的成长无法实现倍增,甚至还在以某种形式进行着倒退,那么,你以后的职业发展就会面临更多的压力。而这种压力,更多的时候,会使你没有余力去谋求更好的发展。

  

很多人在跳槽时,往往会有一个很大的顾虑:如果我跳了,如果收入没有现在的高,那么,现在的工作,我还会轻易再动吗?说得更不客气一点:我还敢轻易再动吗?我还有那个胆量与勇气吗?

  

所以,要想行动,就趁早,趁你还没有背上家庭的包袱的时候,轻装上阵,拼尽全力向前冲,这是你唯一的选择。千万不要在这个时候享受安逸,否则,你的后半生都将永远在碌碌无为中“被安逸”下去。

  

  

第二个问题:能力与年龄的匹配度

  

为什么很多企业在招聘人才的时候,明确规定要5年经验、10年经验等等类似的工作经验要求呢?因为工作时间意味着与之匹配的能力等级。同样的工作,5年经验和10年经验所积累的能力是不一样的,所能承担的责任也是不一样的。你的工作年限越长,往往也意味着你的能力越强,这二者之间是一种正向倍增的关系。但如果你违背了这种关系,那么,你就无法获得用人单位的认可,进而丧失更好的职业发展机会。

  

在我们的很多客户中,其中较为棘手的一种情况,就是能力与年龄不匹配的问题。很多工作3年、5年的人,甚至和工作一年的人在能力方面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别,所以当他们的职业想向上突破时,会遇到很多的阻力。导致这种情况的产生有两种原因:一是频繁跳槽,没有在一个方向上积累,无一技之长;二是虽然在一个方向上长期积累,但只有第一年是成长的,剩下的几年都是在做重复劳动,原地踏步。

  

所以,对于那些年龄30岁的朋友来说,从现在开始,你必须要慎重审视一个问题:从毕业到现在,我工作几年了?我身上所具备的能力是否与我的年龄相匹配?如果不匹配,那么,你一定要及早树立危机感,并跑步前进,以弥补与那些先知先觉者之间的差距,确保自己不会在竞争的过程中被他人挤下马。

  

第三个问题:知识结构的构建与提升

  

我们曾经服务过一个客户,做销售做了五六年,也积累了相当丰富的实战操作经验。有一次跳槽去应聘某知名快消企业的区域营销经理的职位。在面试的过程中,所有关于具体操作层面的问题,他都能够对答如流,但上升到系统层面及战略层面的问题时,他的脑子就一片空白。

  

我相信在职场上做过五六年的人都有这种感受:感觉在具体的操作层面,无论是流程,还是技巧与方法,都能够熟练掌握;但如果从更高一层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往往又不知道如何下手。

  

身在职场,不同职位等级的人,所做的事情是不一样的,他们所具备的眼光与思维模式同样也有差别。同样,每一个不同层级的人,也存在不同的知识结构。层级越高,你看问题的眼光和思路就要越高,你的整体知识结构层次也要向上发展和突破。要不然,你的能力,永远只能停留在具体的基层操作层面上,不会有大的发展,职位上更不可能有上升。

  

另外,从沟通的层面来说,你的职位越高,你与老板的距离就越近,你与公司最高领导接触的机会也就越多。如果你看待问题的思路无法与老板们保持在高度上的一致性,那么,你的能力是无法得到认可的。在这样的情况下,你向上晋升的可能性就微乎其微了,职业生涯也会就此止步。


肖申克的动漫


我跟许多企业的HR,或者老板谈过招聘时年龄限制的问题。她们的说法不同,但大多数的观点和意思有相近之处。概括来讲,她们认为,当一个人进入职场十年之后,在35岁左右这个时期。如果要二次择业,或者改换门庭的话,那么正常来讲,应该是他们去挑工作,挑企业。而不应该是像初入职场的新丁一样,手中无牌,只能等着企业去挑选他们。

我们看下这些条件:工作十年左右。意味着是职场的老兵,起码对于本行业,本岗位,有了深入了了解。而十年的工作经历,也应该带来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和能力,视野上的提升。同样,35岁左右,人应该从最初进入职场的茫然。到这么多年来打拼之后,对于自己未来的发展和规划,有着比较清晰的认识和规划。如果,这个年龄和工龄阶段的人,还没有能够达到在原单位发展的不错,或者说,有了挑选企业,被高端招聘和猎头去挖掘的资格。那么显然,这在企业眼中来看,是欠缺可取之处的。

那么,既然个人的能力,身上的综合素质欠缺可取之处,善乏可陈。那么,这个年龄的人,就失去了在职场上竞争的最大优势。而综合比较,如果经验,能力的优势不在。比对起刚入职场的新人,他们身上就存在了更多的弊端:首先,都需要培养和挖掘的话,在潜力上比不上潮气蓬勃,一张白纸的新人。没有太多可挖掘的空间。其次:上有老,小有小,家庭生活负担较重,对工作的投入上,显然不会比新人更多。况且,相比新人,这些人的薪资要求按照企业内部规定,或常态,都会比新人要多上一些。那么对于企业来讲,招聘这样的人进入公司工作,明显是不合算的!

基于这些情况的考虑,所以许多企业在招聘阶段,干脆直接设置好拒绝的门槛。将这些对企业来讲并和合适聘用的人,直接挡在门槛之外。当然,不是35岁左右的人一定不用,每天都有企业,从其它公司,或者猎头哪里招募这个年龄层次的骨干,给予高薪。因为毕竟,年富力强,经验丰富,能力出众的这个年龄层次的员工,是企业最核心的骨架。

不要担心到某个年龄,就会被大多数企业拒之门外。每一个职场人都应该心知肚明。对企业来讲,你的年龄或许会是问题,但绝不是不可逆,不能僭越的问题。企业更看重的是,你到这里来,能为企业带来什么!


马丁马小虎


本人40岁中年大叔,工作18年,共换过10份工作,目前在报社工作已有12年,以自己的职场感受来回答这个问题。

1、35岁是人生的重要分水岭。

35岁对人生和职场而言,都是一个重要节点。一般来说,35岁之前的人年轻有活力,职业可塑性也较强,而过了35岁就相对定型并渐渐求稳了,面对工作也常常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我自己感受就很深,35岁之前尤其是30岁之前连续熬夜看球赛都没问题,35岁之后身体状态明显下降,这几年都开始关注养生了。大部分企业招聘时都愿引进有活力的新鲜血液,因此35岁成为一个较为普遍的年龄限制。

2、35岁之后的群体对单位的贡献率可能会逐步下降。

这只是我的猜测,也许很多单位人力资源部门也是这么想的。正如提问所言,35岁(包括之后很长一段时间)一般都处于上有老下有小的阶段,家庭所占分量明显增加,甚至大于工作,对单位的贡献自然会降低。而35岁之前,尤其是20多岁的年轻人,更能全身心投入工作。企业花钱招人,都想多招些年轻又能多出力的,这不难理解。

3、35岁之前和之后的心态明显不同。

35岁之前,身体和心态都比较年轻,干工作也更有活力和激情。而一过35岁,光是看到年龄已不再符合很多单位的招聘要求,心都会凉半截,加上奔四的身体逐渐显现衰老迹象,再配合些心理暗示和感慨,心态整体就会发生明显的变化,很多人过了35岁都会说“我老啦”。员工的整体心态、精气神对企业的发展也是非常重要的,企业招聘时自然会考虑到这一点,拿年龄来说事最简单直接。

4、35岁以下员工比例可能是很多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的一个考核指标。

我不懂人力资源,但看过很多企业的简介,都把35岁以下年轻员工的较高比例作为一个数据来展示(当然还有学历、职称等),以显示本企业人力资源队伍的优势。如果人力资源部门不能招到让老板满意的年轻员工数量,就是他们的失职,可能要被老板责怪。为了达到考核指标,把本职工作做得更好,就先用年龄一刀切吧。

5、35岁之后的人力资源成本更高。

企业都是追求利润的,人力资源成本不能不考虑。很多单位还恨不得多用实习生呢,35岁以上的员工的人力资源成本肯定更高,性价比不合适当然不受欢迎。

6、我也不懂为什么,就是看别的企业都这样,慢慢就成固定要求了。

其实有些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在招聘工作中并不专业,看到别的企业都把35岁作为年龄限制,自己也跟着去做,时间一长,越来越多的企业都如此,就成了一个固定要求。当然,也有不少企业将25岁、28岁、30岁、40岁、45岁等年龄作为上限条件的,具体情况如岗位不同、要求不同罢了。

7、其他情形。

企业招聘中,将35岁作为年龄限制是比较常见的,因为这较为符合一般岗位的普遍要求。近年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人力资源工作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很多单位在招聘中逐步弱化对年龄的要求,而是更看重对人才的全面综合评价。比如,很多企业在招聘中高层管理人才时,35岁以下的还不要,标明需要年龄在38岁—50岁之间的(随便举个例子),这样的情形我也看到不少。此外,对不同岗位的年龄要求不再作统一标准,而是更加细化,说明社会及企业对人力资源的评价正越来越趋于科学、理性。

最后以我自己为例,35岁之前确实玩命地工作,虽然付出了一些健康等方面的代价,但确实长了本事,现在的工作就相对轻松多了。而且,我第一次被朋友推荐高薪工作正是在37岁高龄的时候,虽然已超过35,但还是有人要啊。因此,我觉得对于职场人而言,年龄固然重要,但年龄大了并不一定可怕,比如我所从事的媒体工作,就是更看重资历和经验、越老越值钱的。

我觉得,无论在什么单位的什么岗位工作,关键是要努力学习、进步,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实力,这样,年龄就永远不是问题。当然,35岁之前的好时光应更加珍惜、好好奋斗,基础打得越牢,35岁之后就越不会担心。

(配图:吴炳樊)


龙腾蝎舞


分享职场经验,共享生产、质量管理实战经验,邀请志同道合的朋友们一起探讨、分享。大家好,这里是“标准的力量。

也不知道是哪个专家说出来的35岁以后不适合拼搏了,35岁以后学会了随意而安了,

所以很多企业把35岁做为招聘的年龄限制,这个我是完全不赞同的。搞得现在很多人员在30岁就担心35岁怎么办了?

  • 35岁,谁说家庭和工作不能兼顾?我也上有老下有小,兼顾的也挺好的!

  • 35岁,谁说一定随遇而安了?多少成功人士实在40岁以后才活得事业上的成功的!

  • 35岁,谁所没有斗志了?你们看看有多少公司,35岁以上的人还在挑灯夜战!

  • 35岁,谁说是失去了梦想?我以及我周围的朋友,都马上35岁了,现在也是理想依旧!

  • 35岁,凭什么歧视这个职场年龄?难道你们公司就没有35岁以上的骨干吗!

  • 我承认,35岁的体力比不上25岁的小青年,但是我们有丰富的经验!

  • 我承认,35岁的思想不如00后活跃,但是我们有学习的耐力!

  • 为什么,一棍之把35岁之后的职场人士打死?国家不说工匠精神,你们看看工匠哪个不是35岁以后的!

  • 为什么,一棒子敲晕一批35岁之后的职场人士?中国文化不是“能者居之”吗!

  • 我非常讨厌这个35岁的年龄职场限制,这个是年龄歧视!

  • 企业职场的HR们,多发掘能力,而不是统一一片报告就滚扫一片,你们是伯乐,应该发现不同年龄的千里马,如果是这样,姜子牙的传奇就不存在了!

致即将到来的35岁!

标准的力量


在职场上,35岁大概也就是工作十年左右。如果一个人工作十年,还没有猎头来找他,还得自己到处找工作,也是挺悲凉的。当一个人度过了职场的七年之痒后,在公司工作到了十年,要么已经成为一个公司的中流砥柱,爬的快的可以到一个不错的管理岗位,比如事业部的总经理,甚至到公司的副总,再差的也是一个相当不错的经理岗位。
那如果这个时候还在到处找工作,在招聘方的眼里,要么就是上一份工作干的不好,升迁无望,如今被迫出来找工作,要么就是花了十年也没活明白,可能一直在换工作换行业,年级一把积累却不多。
总而言之,35岁还得自己找工作,给人一种能力不是很强,本事不是很大的印象。当然这样说有点武断,但这种“歧视”的确存在的。
同时,我们得看招聘什么样的岗位。
假如招的是一些普通的基层岗位,35岁的人和应届毕业生或者毕业没几年的职场新人相比,有什么优势呢?你可能会说,工作经历更丰富,职场经验更成熟,可是到35岁的年龄,上有老下有小,又是职场老鸟,相对的要求的回报也高啊。只是一个基层岗位,根本用不着找这样的职场老鸟。培养一个新人,成本更低,可塑性更强,明显更好操作。
而如果是一个很不错的领导岗位,必然不像基层的岗位一样招聘人数那么多,基本上企业要么通过内部推荐,要么通过猎头挖人。留给公开招聘的机会真的不多了。
在35岁之后,再也不用自己找工作,而是猎头来挖你,这可以作为每一个年轻职场人的一个小目标。
我是职场达人秋叶大叔,欢迎你的关注!

秋叶大叔


我觉得年龄限制只是针对初级岗位和部分中级岗位,经理人、合伙人、CXO什么的应该不在此列吧,四五十岁的行业大牛,别说什么年龄限制了,别的公司满头大汗的挖都挖不来,还限制?

普通岗位为什么会有35岁限制,这个也很正常,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35岁的普通职场人,体力、精力、脑力都不如刚毕业的年轻人那么好使了。

35岁不管男女,大部分都已经成家有孩子,上有老下有小,家庭负担比较重,今天孩子生个病,明天老人不舒服,一天天的光请假了,公司就得经常考虑人手调配的问题。如果你总是因故不在岗,团队其他人会感觉很不方便。

二十多岁刚毕业的年轻人,尚有热血,无牵无挂,光棍一条,如果待遇足够好,你叫他住在公司也不是不能商量,公司最欢迎这种有干劲的劳动力。

反观35岁的中年人,要学习没时间,充电也充不进去,一肚子的职场腹黑学,还不好使唤,公司会很为难,是不是?



二、35岁+学士学历,说明ta已经工作至少十年(从23岁大学毕业算起)。这么多年还在基层岗位,暗示该应聘者要么能力不足,要么定力不足。

公司浏览你的简历时发现,大学毕业到现在已经超过十年,最近一份工作还是基层岗位,连leader都没有做过。这种在HR心里会有什么印象呢?

  1. 你是一个不愿挑战困难的人,十多年一直在舒适区打转,从来不提升工作能力;

  2. 可能这十年,你一直都没有找准自己的定位,在不同的行业里跳来跳去(因为但凡是肯沉淀3年以上,差不多都能混个小Leader当当,或者至少有带团队的经验),对方要如何相信你这次就不会重蹈覆辙呢?

HR做招聘也有KPI的,ta肯定不想在没长性的人身上浪费时间。

三、35岁,还肯自降身价,接受初级岗位的,会被认为是找接盘侠养老。

我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哈:

现在很多人认为女人年龄大了就不值钱了,35岁还没结婚的话,就得赶紧随便找个男的嫁了,免得以后更没人要。然后有的女生就会听信这种观点,35岁没结婚就慌了,不管合不合适就匆匆把自己嫁掉。

同样道理,在很多公司看来,如果一个三四十岁的应聘者,说自己愿意接受初级岗位,从基层做起,很容易让人怀疑:是不是到我公司来养老的?

任何人都不愿做接盘侠,不管是婚姻还是招聘。


四、大龄的基层员工招进来,没办法跟年轻主管相处。

我以前公司发生的真事:

客服部招了一个新客服,女生,32岁,然而客服部主管只有27岁……

这个32岁的客服姐姐,虽然工作是做足了,但是态度比较懒散,还经常请假。

大家知道客服是要调班的,他们的排班表通常都是每个月定好的,如果有人请假就要调来调去很麻烦,然后那个负责排班的小妹给搞烦了,去跟主管告状,主管找那个32岁姐姐约谈了一次,委婉表达了希望不要频繁请假的意思。

结果那个姐姐,一下子炸毛了,说主管搞歧视,还投诉到集团高层,连带着把我们分公司的总经理拖下水,场面一度十分难看。

所以HR在招聘大龄基层员工的时候,都要考虑,他们能不能跟原有的年轻员工、主管、小领导和谐相处,无形中有给35岁的求职者添了一道门槛。


总之呢,如果不想在工作十年后,跳槽还要打基层岗位的主意……还是要提升自己的姿势水平啊。

刚工作那几年,最好瞧准一个行业,踏实沉淀个三年五年,也不必过于担心自己是不是入错行,因为,行业这种东西是灵活的,易变的,你就算现在在一个风风火火的行业里干了五年,觉得自己牛B坏了,

也没法保证,十年后,这个行业还在。

因为现在,世界变得实在太快,今天还光鲜亮丽的工作,明后年可能就要翻篇。

唯一能让我们安身立命的,其实是自己的工作能力,而不是靠某个行业、某个工作、某个年龄段赋予的光环。


作者名片
萌新成长日记,守护地球上每一只小萌新。
这里不仅有职场的秘密,还有你的真心和勇气。欢迎关注 ❤

吉姆妮成长日记


其实吧,本质在于企业不想多花钱,又想让员工多干活。有句话怎么说来着,又要马儿跑的快,有马儿不吃草。

所以呢35岁以下的正合适了。

但是更多的企业应该是27-35岁之间的,记住这一点,而不要光看35岁。

第一,20出头没有什么经验,很多企业自然也不愿意去培养。现在很多的企业很明白,刚毕业的留不住,很快就走掉了,与其如此,还不如不培养。所以现在也是为什么很多企业不愿意培养人的原因了。

但是不愿意培养人,所以很多企业也慢慢衰退了。

第二,这个年龄段的人呢,上有父母身体不错,下呢,大多数都没有结婚生子,尤其是男生,如果是女生呢,在这个年龄大多数是已经生过小孩子,基本上不会再修产假了。不过现在二胎政策开放了,估计很多HR会问,是不是要二胎这个问题了。

本质上就是这个年龄段的人没有太多的牵挂,可以随时待命,用自己的青春去为企业卖命。

第三,这个年龄段的人,基本在企业里面历练过,又有野心,能力也还不错,所以企业当然愿意要这样的人了。年龄有冲劲愿意往上爬,手段也是有的。企业无非就是拿来主义而已了。

但是有一点,这样的年龄段也是尴尬的,为什么这么说呢?

如果企业去聘任高管的话,也绝对不会是这个年龄段,当然个别的企业除外。

所以这有两个方面的问题,如果是真正的人才,企业是不会在乎年龄限制的。如果是真正的人才,也不会在乎这个年龄限制。

如果一个企业是一个创造人才,并且富有竞争力的企业,那么他应该是有成熟和完善的人才育成系统的,而不是眼睛盯着这个年龄段的人。

即使一个企业都招聘的是35岁以下的员工,那么就代表这个企业非常厉害了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

所以问题本身是有点逻辑混淆了。

好多是多少?

35岁的比例又是多少呢?

所以如果正面看待的话,一个企业的人才梯队是不同层次的,是由高层,中层,基层三种机构的年龄构成,而恰恰是更多的企业因为没有重视内部的人才培养,才导致了中基层的人才流失,也就是这个年龄段的人才的流失。

人才的流动是正常的,但是当人们认为一个企业都在招聘35岁以下的人员的时候,这就代表了一种现象,是一种非正常的现象。

也就是间接提到了另外的一个问题,为什么一个企业内部不能培育人,并给予人相等的价值,而非要外部的资源来猎呢?

这值得我们深思。

所以对于年龄这个话题,并不必需要担心,每一个人需要做好的就是不断的让自己的长板越来越长,让自己的优势,竞争力越来越强大,只有这样才能够在职场立于不败,而过于担心这样的问题反而会失去目标。

换个角度去思考吧。记得关注我哦。


职场的传说


在商务礼仪中,女不问“年龄”,男不问“收入”;然而在职场中,年龄、收入、婚嫁与否等涉及个人隐私的地方都会问。暂且把个人能力抛开,如果别人问你,你都35岁了,怎么还没有结婚?你都这么大了,为什么还在做专员?等等。其实,HR也是普通人,通过面试问题的沟通,对面试者行为的判断,从而进行精准面试。如果面试基层岗位,年龄太大,HR们认为此人学习能力较差,为什么这么多年还是专员呢?

有个关于年龄的话题与大家分享下哈:

我有个朋友,是一家企业集团的HRD,全国有30多家分公司,每个分公司都有人力资源部,建立了微信群,分享交流;在微信群里,他们聊到年龄的话题,很多都是不能说的秘密。

“基层岗位,30岁以上最好别要”

“30岁以上,要问清楚家庭背景情况,不稳定因素太大。”

“30岁了,专业能力欠缺,学习能力差,怎么么可能要呢?”

“刚毕业的女员工,一定要问清楚婚育计划,已婚的尽量说明两年内不能要孩子。”

“跳槽过于频繁的就不背调了,像这种连续3份工作,没有一份做满8个月,见都别见了。”

“中层管理者年轻化,条件差不多,选年轻的。”

“30岁以上的应聘者,看简历基本上能看出人性的选择,跳槽喜欢从高往低走的,多半是图个高薪舒服养老的,这种人不能要。”

“华为清理34岁以上的员工其实很正常。任何公司都只会清理低绩效员工,腾出资源、钱、空间给更高绩效的员工。低绩效+高龄,妥妥被清。和年龄没有直接关系,和人才性价比直接挂钩”。

相信职场上马上35岁的人,看了他们的聊天记录,是不是很后怕啊!这样的话,HR们打死也不说的。

你看到后也许会让你吐槽让,甚至愤怒,然并没有卵用。

这样的事情发生后,他们会说:“专业不限,年龄不限,我们只要最优秀的人” 。

其实,作为职场中的人,我们怎么做呢?只有学习,不断学习,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你新单位后,你总不能说:老板,我学习能力很强,我不会的可以来您这学习。老板听后会想:TMD,什么员工?我请你来是学习的吗?如果你还没有35岁,你就应该好好规划自己的路。

第一,每年制定自己的计划,并严格的去执行。不能因为今天有应酬,就不去做了。成功的人就因为制定了目标,然后严格的执行才是成功的。

第二,保持学习的状态。提升自身能力。

年纪越大,越没人原谅你的穷!


卓言HR大讲堂


我来说个实话,请不要骂人,谢谢。首先,说占企业数量最多的中小企业吧。每个中小企业的中高层岗位一定是有限的并且非常少的。最关键的是这些人基本上是在本企业工作5年以上的相对优秀的老员工。他们基本上刚好处于35岁左右。对于这些中层管理技术人员而言,他们根本就不愿意招比他们年龄大的,或者比他们更优秀的人才进来。而是更倾向于选择比他们至少小个5岁以上的下属。在管理学上这个叫“帕金森定律”。其次,老板不是不想招35岁以上员工,而是这些人的简历到不了老板面前。原因你们懂的。当老板对自己的管理技术团队找不出更合适的人选时,或者某个重要职位长期空缺时,这个时候老板会选择自己亲自看简历,或者委托猎头,或者亲自去人才市场,这个时候,这些35岁以上候选人简历才能摆在老板面前。对于拥有若干个子公司的企业集团来说,他们的中高层管理技术人员都是优先从下属子公司晋升的,下属公司的空缺则通过校园招聘直接从大学招人补充,或者通过社招补充。所以很多35岁以上职场人士感叹难换工作。其实,35岁以上以上可以找到高级职位,关键在于你有没有那个资格。35岁以上你想应聘总监或高工,你问下你自己,硕士学位有没有?高级职称有没有?系统的管理思维和工具你有没有?发明专利有没有?如果这些你都没有,人家凭什么相信你有这个能力?当你没有,而别人有的时候,这个面试机会自然是别人的了。所以,真正阻挡你晋升和换工作的主要原因是你放弃了在职学习。个人意见,欢迎各抒己见,文明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