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眼:跨国制造巨头被停产 万人失业 谁是最大赢家?

冷眼:跨国制造巨头被停产 万人失业 谁是最大赢家?

在产业升级的大旗下,所有的金融、房地产、电子商务公司,都可以打上产业升级的标签,得到银行、政府环保和媒体的支持。资源迅速向这些企业靠拢,他们也可以理直气壮做大做强,有的甚至是坐上了火箭。

相反,而那些曾经的香饽饽,现在并不那么高大上的制造企业,则显得门厅冷清,无人问津,在高房价、高人工、高税收和高环保标准的打压下,正在被嫌弃中凋零,退回历史的舞台。

继上周长三角制造业重镇苏州外企五百强撤离,引发媒体广泛关注后,如今,在珠三角的制造业重镇东莞,世界龙头的家具企业因环保停产,近万人被裁员,同样引发了欣然大波。

近日,有消息称,素有“家具大镇”之称的广东东莞大岭山爆出重大事件。东莞规模最大的台升家具厂将于2018年2月1日停产,全体员工工作至1月31日,对于没有违纪违法的员工,东莞台升会在其离职时支付经济补偿金。已经经营25年的厂说停产就停产,让人心惊。

冷眼:跨国制造巨头被停产 万人失业 谁是最大赢家?

停产的背后,意味着近万人将在今年的春节前失业,这些被裁员家庭也将迎来最冷的一个新年。虽然厂方说今年还会升级再投产,至于这样的安抚性言论,基本是没什么人能信的,退一万步说,就算升级完成重新开张,这一万个被裁掉的员工也不太可能全部重新回来。

台升的停产,说得好听是东莞制造业升级,说得不好听,是东莞制造业熄火的结果,是大国制造业衰败的又一见证。

曾经辉煌的东莞制造

东莞地处广州与深圳之间,是珠三角经济最活跃的城市之一,改革开放30年来GDP年平均增幅为18%。

由于毗邻港澳且身处沿海地带,东莞大量承接了港台和发达国家转移而来的制造业。依托低廉的劳动力、土地,东莞从一个落后的小渔村跃升为以服装、玩具、鞋、电子产品、家具等产业为主的“世界制造业之都”,亦成为中国接纳外来工最多的城市之一。

论经济总量,曾经的东莞以一县之域创造了5100多亿的GDP,超过了不少省会级城市甚至超过了不少西部省份。东莞,仅仅是一座地级市,可它却富可敌省!

论进出口贸易额,东莞在全国各大城市中排名仅次于上海、深圳和北京。论人均可支配收入,2012年,深圳、上海、广州三市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依次为40742元、40188元、38054元,而东莞是人均42944元,2013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将达46672元,继续稳居全国第一!

东莞台升自1991年在东莞大岭山镇投产,总投资10500万美元,在家具业中相当有名,该公司主要生产家具系列全套产品及木制零配件。其出资控股方为世界第三大木业集团Edward Li 集团,是享誉中外的知名家私制造集团,是东莞市政府最早引入的台资代表之一。

在90年代的“中国制造”外贸出口驱动浪潮下,这家公司成为美国家居家私行业中具领导地位的批发商。2001年成功并购美国第二大家具零售商――环美家具。成为亚洲第一家拥有自已品牌,行销美国的家具公司。21世纪初,东莞台升的创始人郭山辉带领东莞家具企业跟美国打了一场反倾销战争,东莞台升也因此成为国内能以0%反倾销税率进入美国市场的两家家具企业中的一家。

目前,台升国际集团,总部设在美国,成员分布于美国、英国、中国、香港、台湾等地。拥有 Universal Furniture,Baker ,Legacy Classic、Paula Deen,Pennsylvania House,和Craftmaster等国际著名品牌。2005年底,台升国际集团在香港主板以顺诚控股挂牌上市。

要品牌有品牌、要资金有资金、要和世界接轨敢于和美国打反倾销战,这么牛逼的家具企业,如果都算不上制造业升级,那么对于那些刀耕火种、拼人工拼加班时间的“三来一补”小作坊来说,就只能变成活化石了。

然而,在当前制造业升级和环保风暴的虎皮下,再牛逼的制造业,都摆脱不了底端的定位。比起房地产、金融和电子商务平台,这些制造业公司确实太脏乱差,税收不高,污染环境,不受待见也是人之常情。

冷眼:跨国制造巨头被停产 万人失业 谁是最大赢家?

东莞环保局或为最大赢家

网上流传一张盖有东莞台升公章的公告照片,公告显示“由于近年来环保监管趋严,订单急剧减少,业务下滑,亏损严重,公司不得已决定于2018年2月1日开始停止生产”。

据查,台升家具在2016年5月11日、2016年6月22日、2017年9月4日分别三次被东莞市环保局处罚。公司不得已决定于2018年2月1日停止生产。

所以说,从深层次上来讲,这些底端的制造业停产倒闭,是因为房地产、人工、税费上涨造成的,或者说是从产业升级造成的。但是从直接原因来说,环保无疑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没有环保的补刀,这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的制造业,不会关门这么快、这么彻底。

如果说,30年前的招商引资是一把尚方宝剑,神挡杀神,佛挡杀佛,当年到处张贴的标语是:“谁和XX市招商引资过不去,就是和XX市人民过不去”。如今,三十年风水轮流转,当年的香饽饽,变成如今遭人嫌弃的臭狗屎。

现在的口号是“谁和环保过不去,就是和自己的厂子过不去”。环保税高调开征,卖煤被居留,在家私自烧煤被纠察队进屋勒令熄火,没有煤改气,冰天雪地也自己扛,这就是环保的威力。在环保大旗下,没有不能被关的厂,没有不能裁掉的人。

所以,回到东莞台升家具停产事件上来看,环保局的多次重罚给企业的生产加上了沉重的负担,导致了工厂的关闭,近万人被辞退。东莞环保局完成了自己的年度目标,可以圆满向上峰交代,成为最大赢家;但是近10000个家庭在春节前失去了生活来源,成为环保的最大输家。

环保风暴 制造业的最后一根稻草

近期,在全国范围内刮起的环保风暴,一轮比一轮猛烈,环保重压之下,风暴所到之处,包括化工行业企业在内,企业大面积断水断电停产,工人停工失业,家庭生计堪忧,有点哀鸿遍野的味道。

而在制造业重镇长三角和珠三角,没爹没妈保护的外企、民营企业首当其冲,成为重灾区。

仅华北就要求在去年年底关停近18万家企业,如果加上华东和华南,因环保关停的企业将更多,因环保而失业的人员更加触目惊心。

浙江染厂、纺织厂:关闭377家,搬迁140家,签订搬迁协议54家,断电1631家。2577家“三无”企业下月将全部关闭。

广东关闭623家,搬迁265家,断电4263家。所有三无企业2017年10月份全部关闭……而台升也许就是这个关闭的牺牲品。

很多污染严重的大中型国有化工厂、热电厂、钢厂等没有受到环保风暴的影响,反而是那些民营、外资纺织、染厂、家具等成为环保重点的监管和关闭对象,这样选择性执法,本身就很能说明问题。

环保严查,本无可厚非,上峰要求以绿色发展为主线,保护绿水青山,维护人居环境,本应得到民众拥护。但是 ,过犹不及,矫枉过正,很多环保措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规定朝令夕改,无谓增加企业运营成本,甚至不管是否符合条件,都一刀切式的一关了之,确实引起很多民众不满。

在中国经济下行,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兴起的大背景下,中国制造业本就艰难;当前供给侧改革下的去产能,已经成为国企提高上有大宗商品价格、清空库存、出清债务的利器,在此背景下的原材料价格飞涨,已经让高房价、高税费和高人力成本下的制造业不堪重负。

就像一个感冒发高烧的病人,通过往其头上泼冰水来降温,而当前的环保风暴,正在成为浇灭制造业最后希望的一盆冰水。运动式、一刀切式环保渐渐变味,一场声势浩大的“保卫蓝天行动”变成了无数外资、民企的关停撤退信号。

环保风暴赢了,制造业彻底输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