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眼:紧急向员工借款,5家上市公司停牌!海航到底怎么了?

最近几天,海航因为债务问题,站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成为全球财经界关注焦点。

在海航债务危机蔓延到其旗下的互金平台,聚宝汇第二次推迟到期兑付后,海航又发生了爆炸性新闻。在1000亿美元总债务的重压之下,面对监管层对金融风险的严格控制、银行授信急剧收紧的情况下,海航再出高招筹钱,让人脑洞大开。

海航向41万名员工“借钱”还债

今年需要偿还数百亿美元债务的海航集团(HNA Group)想到了另一个融资渠道:自家员工。据《华尔街日报》报道,海航近期向其员工推介了一款新投资产品,承诺最低年化收益率为9.5%,收益率有可能高达39%。为了筹钱还债,海航走上了旁氏互联网金融的老路,让人唏嘘不已。

一份发放给员工的通知显示,投资公司天津燕山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正寻求通过出售该产品融资人民币3亿元(合4,660万美元),该产品将利用杠杆产生收益。海航拥有超过41万名员工,海航旗下投资部门持有燕山投资部分股份。

文件显示,该产品收益率将以海航子公司、香港上市物流公司CWT International (0521.HK)的股票价值为基础。员工们被告知,该产品起投金额为人民币10万元(约合15,530美元),在6、12或18个月后可赎回。

近年来,在美联储加息缩表和欧元区结束宽松的压力下,全球流动性急剧紧缩,大国虽然没有跟随加息,但是不管是长期国债收益率还是隔夜拆借利率都是狂飙猛进,今年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诸多理财平台、商业银行、大企业、地方政府债券爆出违约或推迟兑付,这其中就包含大名鼎鼎的三巨头:海航、安邦和万达,可见地主家也没有余粮。

对于近几年买遍全球,年收入达到6000亿,总资产超1.2万亿的海航来说,历来都是以神秘和不差钱著称。如果放在去年之前,你要说海航向员工借钱3个亿还债,估计打死都没有人会相信。

进入2018年后,这样的事确实发生了,而且会发生在扬言2020年进入世界500强前十的海航身上,不得不让人感慨世事无常。

谁在做空海航 银行授信为何成纸老虎?

去年12月10日,海航集团发布声明称,目前海航集团在航空旅游、现代物流、金融服务等主业的生产经营持续向好,运行平稳有序,收购企业整合协同效益不断增强,与境内外各大金融机构合作一切正常且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各大金融机构授信总额8170亿元,尚余3100亿元未使用。

按理说,还有3100亿的授信额度没用,海航完全没有必要为了3亿元融资,承担年化利息39%的风险。对此只有一种可能,海航的授信已经是徒有虚名,监管层和债权人已经对海航信贷开始扎口。

据外媒报道,海航集团旗下公司最近几周在数家中资银行存在贷款本金或利息逾期未及时偿付的情况,导致三家银行冻结了部分尚未使用的授信。

该报道援引多位知情人士的消息称,截至今年1月4日,海航在四家银行仍有逾期未付的本金或利息。这些知情人士并未透露是海航旗下哪些公司,以及欠款规模。但中信银行上个月曾表示,海航集团一家子公司在兑付短期商业汇票时遇到困难。

在过去的两年间,海航集团进行了400多亿美元的大规模收购。2017年上半年,海航集团的利息支出达到创纪录的15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超过一倍。其短期债务达到1852亿元人民币,超过其现金储备,长期债务达到3828亿元人民币。海航的债务,正在成为一枚危险的定时炸弹。疯狂扩张后的海航,成为了全球债务规模最庞大的企业之一。

有业内人士称,若与银行关系破裂,海航集团可能将面临更大压力,令其3100亿元人民币的未用授信额度成为关注的焦点。

冷眼:紧急向员工借款,5家上市公司停牌!海航到底怎么了?

海航债务危机是否会被引爆?

背负大约1,000亿美元债务的海航近几个月四处筹措资金,该公司之前曾在全球范围大举收购,包括取得德意志银行(Deutsche Bank)和希尔顿连锁酒店(Hilton)等公司的股份。海航已经受到监管机构、债权人和投资者的密切关注,不得不放慢全球扩张计划脚步。

中国网财经1月19日讯 凯撒旅游今日早间在深交所发布临时停牌公告,称因公司发生对股价可能产生较大影响、没有公开披露的重大事项,申请从19日开市起开始停牌。供销大集、海航控股、天海投资、渤海金控先后发布停牌公告,均称正在筹划重大事项。

海航架构复杂,分公司子公司遍布全球,没人看得懂。如果说海航系一家公司停牌,还可以理解,但是5家公司集体停牌,确实算是大动作。那么到底是什么“没有公开披露的重大事项”会影响到5家公司的股票呢?除了债务,冷眼想不出还有其他事项。

本周海航集团国际2019年到期的美元债一度下跌4.2至84,创纪录低点。2021年到期的债券一度跌3.3至79.5,也接近历史低点。

而海航集团的精神领袖、董事局主席陈峰承认公司出现流动性难题,“是因为我们进行了大量的并购,”尽管外部环境更具有挑战性,而且中国经济“从快速增长转向温和增长”,对海航获取新融资构成了冲击。

很显然,单纯靠银行信贷,海航是无法过关的,目前海航正在以超出市场很高的成本发行债券融资,并正在大规模抛售全盛时期的海外资产还债,这是海航必然选择。

对于一个曾经雄霸全球、买遍全球,在入股希尔顿酒店和德意志银行的大佬来说,亲口承认出现了流动性困难,确实不容易,而且可以看出,海航因债务引发的流动性紧张,已经到了无法遮挡的地步。大规模的火山爆发,也许在停牌后一触即发,是海水还是火焰,一切即将见分晓。

银监会主席郭树清在人民日报接受专访,称“少数不法分子通过复杂架构,虚假出资、循环注资,违规构建庞大的金融集团”。如其说是在接受采访,不如说是在隔空喊话。结合证监会主席刘士余年初发话今年要“查办大案要案、全面整治金融乱象”的话,一切都是有备而来,山雨欲来风满楼。

如果我们盘点非国资的庞大金融集团,架构复杂、循环注资,构建庞大金融集团的,就那么几个。金融大鳄出没的时代,即将要结束了,位数不多的几个主角,将排队登场,该来的,终于还是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