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培養孩子的交際能力,聰明父母應該學會這3點

幼兒時期的交際能力越強,成人後的人際關係越好。

荀子說:“人之生也,不能無群。”人位於群居社會,需要與他人交往,和諧的人際關係有利於孩子的成長,更有利於其未來的人生。

不少學者認為,成年後的人際狀況,往往與兒童時期的交際能力密切相關。換句話說,幼兒時期的交際能力越強,成人後的人際關係也越好。

該從哪些方面入手,著力培養孩子的交際能力呢?

要想培養孩子的交際能力,聰明父母應該學會這3點

首先,應當帶孩子走出家門

現在許多孩子都是獨生子女,沒有兄弟姐妹,沒有玩伴。很多家庭更深居高樓,與人接觸的機會非常少。這種情況下,父母要儘量創造機會,瞭解鄰里有無小孩兒,並創造條件讓他們一起玩耍。

還要多帶孩子到戶外活動,小區花園和休閒廣場都是不錯的去處。那裡通常會有很多小孩,家長可鼓勵孩子與他們交朋友。

如果孩子缺乏自信,家長可以適當幫助孩子,比如給孩子一些玩具,讓他和他人分享,或是營造氛圍,讓孩子表現他擅長的東西,從而吸引小夥伴的關注。

其次,要讓孩子養成有禮貌的好習慣

無論是大人還是小孩,“嘴甜”的都會特別受人歡迎。待人接物彬彬有禮,是日常交往中最基本的行為準則,也是交際的必備條件。

這看似是一件小事,實際對孩子的成長影響重大。家長要從小教會孩子使用禮貌用語,比如,見面時稱呼“你好”,需要別人幫助說“請”,接受別人饋贈時說“謝謝”等。

要想培養孩子的交際能力,聰明父母應該學會這3點

再次,可以鼓勵孩子參與購物

購物也是一個讓孩子瞭解社會、融入社會的好窗口,像購買玩具、文具、零食和打醬油之類的小事,家長儘量交給孩子去做,讓他們自己去挑選東西、自己去詢問價格、自己去支付賬單。孩子自己購買東西,一般都會獲得售貨員的誇讚,這也會讓孩子有一種成就感,從而更加樂意參與這項社會活動。

要理解孩子的“不好意思”

害怕陌生的環境,遇到不認識的人害羞、膽怯,這是孩子的正常反應,就像人天生就怕黑一樣。拒絕陌生,是一種本能反應,也是一種自我保護,家長千萬不要因此而指責孩子,那樣只會加深孩子的恐懼,使孩子更加封閉自己。

要想培養孩子的交際能力,聰明父母應該學會這3點

但不要當孩子的“代言人”

在日常生活中,有的家長擔心孩子無法正確表達,常常替孩子說話,充當他們的“代言人”,久而久之,孩子就完全依賴大人,或是懶得搭理他人。這也是一些孩子為什麼在家裡活蹦亂跳,而在外面沉默寡言的原因。

因此,當別人向孩子問話時,家長最好不要幫孩子說話,儘量讓孩子自己回答,除非場面極其尷尬,否則不要輕易介入。

還有一些家長,因為擔心孩子在外面闖禍、學壞或是受到傷害,常常限制孩子與人交往。實際上,這樣做是錯誤的。要想提高孩子的交際能力,還必須讓孩子多與人接觸,多與人交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