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閉症一般會在幾歲時發現?發現前與其他正常孩子有什麼區別嗎?

fbdys34325338


謝邀!當孩子被醫院診斷為自閉症或者疑似自閉症時,很多家長在情緒崩潰的同時,也經常會產生疑惑:

我的孩子這麼可愛漂亮,怎麼可能是自閉症?

會不會誤診,弄錯了?

甚至有的家長還會想:

我的孩子還很小,只是長的比較慢,等他長大了優秀了, 我要把他帶到醫生面前,讓醫生為自己的誤診道歉!

家長們有如此的情緒,作為醫務人員是完全能夠理解的,誰都不想自己的孩子有任何健康問題,但是,面對現實,我們不得不接受。

我國目前已有自閉症患兒超千萬

“全球約有自閉症患者7600萬人。僅我國自閉症患者已超過1300萬,其中0-14歲患兒超200萬,這意味著每100位兒童中就有1個自閉症患者。由於其發病情況的特異性和嚴重性,自閉症患兒已經引起了全社會的普遍關注。”

兒科專家孟青教授表示,自閉症患兒常常與眾不同,大約4歲至7歲的時候,家長以及老師就會發現:

孩子的行為比較幼稚,注意力往往很不集中,非常興奮和多動;

做事我行我素,以自我為中心,對於老師和家長的指令往往置若罔聞;

不善於交流,部分孩子經常和同學發生衝突、打架等等。

自閉症患兒常被誤診為多動症

孟青教授介紹,很多人都以為自閉症是不說話、不看人、不理人,但其實在自閉症患兒中,有一部分是阿斯伯格綜合徵,且以男孩居多。這類孩子能說話、智商也不差,就是不懂如何跟人打交道。

“阿斯伯格綜合徵”的患兒比較多動、多話、行為刻板固執、興趣愛好狹窄、社交溝通有困難,這種孩子往往“不會轉彎”,傷人行為很普遍。

遺憾的是,由於孩子的語言及智力發育大多正常,家長和老師往往更多關注其“多動、注意力分散、課堂紀律差”等缺點方面,而這些表現不是換來家長們的打罵,就是被家長誤解為內向、好動、不成熟等,甚至在某些醫院被誤診為多動症。

等到家長髮現不對勁時,已錯過最佳治療時間。

孟青教授提醒,自閉症的最佳治療時間是2-6歲,對於家長來說,如果孩子在2-3歲時出現目光不能對視等異常行為,就該及早帶孩子到專科醫院檢查,通過科學的干預和訓練,可以幫助孩子更好地融入社會生活。

美國康涅迪格大學心理學博士、美國兒童發展研究協會會員陳忻博士發表的《“真正的自閉症”和“誤診的自閉症”》一文中說到:

真正的自閉症和誤診的自閉症,也許父母可以觀察到的一些表面行為是一樣的,但實際上是不一樣的,需要謹慎對待。

誤診的自閉症有可能是語言發展落後,或者是社會性發展落後,這些很可能是由教養方式引起的。所以可以通過改進教養方式來改進。

但真正的自閉症成因有很多,目前有很多猜測,但是,基本上現在的證據是,不是由教養方式這麼一個單一的因素引起的。

不要把誤診的自閉症當成真正的自閉症,當然,也不能把真正的自閉症當成誤診的自閉症。

可見,在大家不瞭解自閉症的基礎上再出現誤診,那真是雪上加霜,對孩子的成長和發育有著極大的傷害!

值得慶幸的是,經過科學家的不斷研究,現在已經有了針對自閉症治療的方案:

英國著名神經科學專家Kendrick教授帶領的科學家團隊,用40年時間研究發現催產素可有效治療自閉症,並於2017年10月27日,將這一國際孤獨症干預新技術在成都西南兒童醫院進行發佈並試點。著手將這一全新的研究用於自閉症患者的治療中,以此改善自閉症患者的孤獨症狀。

自閉症篩查不能忽視

縱然已經有針對治療的方法,但對自閉症患兒來說,早期發現與干預更重要。但家長的認知誤區讓很多有干預價值的孩子被耽誤了。

美國兒科協會建議兒童在9個月時進行首次自閉症篩查,在18、24、30個月時都應該在常規發育監測中進行自閉症譜系障礙(ASD)篩查。

《中國自閉症兒童發展狀況報告》建議,我國也應對9個月兒童進行自閉症篩查。

此外,由於自閉症發病和症狀出現一般在三歲以前,因此醫生在孩子三歲前多以“自閉症傾向”做診斷,確診年齡多在三歲後。

自閉症康復訓練越早越好,建議家長,只要孩子有輕度症狀,或是有自閉傾向,就要開始干預,不必一味追求確診。


關注“一路童行”瞭解更多兒童健康知識、育兒知識——


一路童行


自閉症是一種先天性腦神經發育障礙,也就是說,打從出生那一刻起,這種疾病就有了,而且會伴隨一生。

目前自閉症的診斷還無法藉助有效的生化手段,諸如腦電圖,血常規之類的手段都無助於自閉症的診斷,只能依靠專業醫生現場問診觀察,結合家長如實填寫各種定量測評表格來綜合判斷,所以自閉症的診斷其實是一件相對複雜的事情。

通常情況下,越小的孩子,越難確診,一般到了3歲左右,才會有明顯的症狀來支持醫生做出明確的診斷結果。不過即便是新生兒,我們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隱約察覺一些異常,比如過度地安靜或哭鬧,比如對聲音不敏感等等。

到了3歲左右,普通孩子的社交行為等進入一個快速發展的階段,而這個時候自閉症孩子的異常就會變得非常顯眼,所以一般到了3歲,醫生會給出明確的診斷結果,而3歲之前的孩子,除非是症狀很嚴重很明顯的,一般情況下醫生會謹慎地評估,大概會告訴你疑似,並且要求你定期複診,或者也會讓你先行進行康復訓練,並定期複診。

發現之前是否與普通孩子一樣?多少還是會有不同的,雖說很多孩子是在3歲左右出現明顯症狀,但也不是說一夜之間就從普通孩子變成了自閉症孩子,在那之前也一定有各種程度不一的跡象。

比如社交,可能會從小就不願意或者不太會和別的孩子玩耍,可能會缺乏目光接觸,可能會對別人的呼喚和問詢回應不積極甚至無反應。

比如行為,可能會有一些刻板的,高頻重複的奇怪行為,可能會踮腳尖走路,可能會不顧危險身體前傾地奔跑,可能會原地不停地轉圈。

比如語言,可能會有程度不一的語言發育落後,可能會對別人的語言缺乏理解和執行力。

症狀其實一直都有,只不過是一個逐漸明顯和突出的過程。


愛陪娃的熊叔


自閉症,又稱為孤獨症,是一種神經系統失調導致的發育障礙,表現為早期不能進行正常的語言表達和社交活動,並且常見做一些刻板、重複性和限制性的動作和行為。孤獨症患者存在非典型性認知特徵,如社會認知和社會知覺功能受損、執行功能障礙等,以及非典型性感知和信息處理,造成這些特徵的基礎是系統水平的非典型性神經發育,遺傳與發育的早期環境因素相結合。 一般在2~3歲時發現,自閉症是一種廣泛性發展障礙,以嚴重的、廣泛的社會相互影響和溝通技能的損害以及刻板的行為、興趣和活動為特徵的 精神疾病 。隨著醫學的發展,人們對自閉症的認識逐漸加深。較早識別自閉症將促進其恢復,減少致殘,那麼自閉症的典型症狀是什麼。自閉症最典型的特徵(與正常孩子的差別)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社會交流障礙。這是孤獨症患兒面臨的最大問題。他們對周圍的事物漠不關心,難以體會別人的情緒和感受,也無法正確地表達自己的情緒和感受。孤獨症患兒存在“思維盲區”(mind blind),他們似乎認為凡存在於他們自己腦子裡的東西,也一樣存在於別人腦子裡,彼此沒有什麼區別。即他們通常認為自己的感覺就是別人的感覺,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們沒有感情。 2.缺乏學習與模仿的能力。“模仿”是孩子學習的最重要工具,孩子就是通過模仿學習說話,學習運用無聲的身體語言、手勢和表情進行溝通的。但是孤獨症患兒不懂得模仿。 3.語言障礙突出。大多數患兒言語很少,甚至嚴重者終身不語。即便有的患兒會說話,也寧願用手勢來代替語言,或者只會機械地模仿別人的語言,並且常常分不清你我。 4.興趣狹窄,行為刻板,對環境要求嚴格,不容許有絲毫改變。患兒通常會較長時間地專注於某種或某幾種遊戲,經常重複一些固定刻板的動作,甚至有自殘行為。 5.大多智力發育落後或不均衡。70%的患兒智力落後,但在某些方面可能有比較特殊的能力。20%智力在正常範圍,約10%智力超常,表現為對音樂、美術等十分敏感或者記憶力超常等等。但是,令人費解的是,即便患兒能毫不費力地閱讀或背誦,但他無法用他掌握的語言與人正常交流。 6.多數患兒存在感覺異常的問題。比如對某些聲音、圖像有特別的偏好或恐懼,或者痛覺遲鈍等等,自閉症(autism),又稱孤獨症或孤獨性障礙(autistic disorder)等,是廣泛性發育障礙(pervasive developmental disorder,PDD)的代表性疾病。《DSM-IV-TR》將PDD分為5種:孤獨性障礙、Retts綜合徵、童年瓦解性障礙、Asperger綜合徵和未特定的PDD。其中,孤獨性障礙與Asperger綜合徵較為常見。孤獨症的患病率報道不一,一般認為約為兒童人口的2~5/萬人,男女比例約為3:1~4:1,女孩症狀一般較男孩嚴重。

西醫學名:孤獨症

英文名稱:autism

主要症狀:社會交往障礙,交流障礙,興趣狹窄等

主要病因:遺傳因素,感染與免疫因素等

傳染性:無傳染性

認識過程: 臨床上首次描述孤獨症是在20世紀40年代。1943年,美國醫生Kanner報道了11例患者,並命名為“早期嬰兒孤獨症”(early infantile autism)。他當時描述這個類群的患者特徵如下:嚴重缺乏與他人的情感接觸;怪異的、重複性的儀式性行為;緘默或語言顯著異常;高水平的視覺——空間技巧或機械記憶能力與在其他方面學習困難形成對比;聰明、機敏且具有吸引力的外貌表現。最初,Kanner報道的這類患者被認為是兒童精神分裂症的一個亞型而未受重視。在20世紀40~60年代,又有數人描述了與Kanner報道相似的病例,並冠以各種各樣的名稱。當時的國際及美國精神病分類與診斷標準將這類患者歸入“兒童分裂樣反應”類別中。對於孤獨症的病因學,當時普遍認為是父母養育方式不當造成了孤獨症的發生。Kanner將孤獨症患兒的父母描述成一群高學歷的、事業心很強但又冷漠無情的人,這一觀點在當時似乎很少有異議。

20世紀60~70年代,Rutter的研究指出,孤獨症的行為如果被認為是從出生到童年早期的發育障礙所致則更為合情合理。由此,逐漸把孤獨症看作為是一種軀體性的、與父母撫育方式無任何關聯的發育障礙。在此時期,Lotter發表了新的孤獨症診斷標準,強調把社會交互作用、言語與交流和重複性活動三個方面作為基本標準,並捨棄了Kanner診斷標準中關於“特殊技能和吸引人的外貌”等兩項。以後,在Lotter標準的基礎上,開展了廣泛的流行病學調查研究。現在所普遍接受的“孤獨症發病率4~5/萬”是當時最重要的研究成果。

20世紀80年代,關於孤獨症的研究進入全新階段。人們開始拋棄所謂“父母撫養方式不當”的病因假說,從生物學領域探索孤獨症的病因,並在臨床症狀的識別和臨床診斷方面將孤獨症與精神分裂症徹底分開。Kolvin的研究表明,孤獨症同成年精神病性障礙,尤其是成年精神分裂症沒有關係。1980年出版的《DSM-Ⅲ》首次將童年孤獨症視為一種廣泛性發育障礙。之後,隨著對孤獨症研究的深入,逐步認識到孤獨症是一種在一定遺傳因素作用下,受多種環境因子刺激導致的瀰漫性中樞神經系統發育障礙性疾病。在此認識的基礎上,開展了從分子遺傳到神經免疫、功能影像、神經解剖和神經化學等多方面的研究,人們試圖從這些研究中找到孤獨症的致病原因。但直至目前,仍沒有任何一種假說能從根本上完美地解釋孤獨症的病因。自閉症三大症狀行為特徵

1、社會交往障是自閉症的核心。

有的患兒在嬰兒期就表現出避免與他人目光接觸,也缺少面部表情。拒絕別人的擁抱,當與父母離別時無明顯的依戀表情,見到父母時又無愉快的表示,見陌生人也類同見到父母的表情,有時呼喚其名字,也時常不理會,無反應,以致使人懷疑其是否有聽力問題。

2、患者沉默不語或較少使用語言。

傾向於用手勢或其他形式來表達他們的願望和要求。言語運用能力很差,不會主動與人交談,常會自顧自地說話,且話語常用名詞和動詞,聲調單調,語氣生硬,或為刻板重複的言語和模仿言語。常會尖叫,哼哼或發出別人不能聽清或不可理解的"話",或者自言自語,言語障礙十分常見,亦較嚴重。

3、興趣範圍狹窄以及刻板、僵硬的行為方式對環境。

傾向於要求固定不變或不正常反應,好刻板固定生活行為方式。不尋常的興趣和非同一般的遊戲方式,即常會對某些物件或活動的特殊迷戀,對迷戀物件會終日拿著,數十天如此。智力和認知缺陷約有3/4的患兒智力落後,有些孤獨症有某些特殊能力,如對路線、數字、地名、人名的不尋常記憶力和對日期推算和速算的能力。

 自閉症(孤獨症)康復治療方法 多數康復專家認為,孤獨症的主要治療方法是身心康復、綜合素能訓練、特殊教育,越早干預,效果越好。早期接受康復訓練對患兒以後的身心健康成長、學習、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1、生物醫學數字化干預。

採用科學的、先進的康復儀器,如腦電仿生電磁波刺激治療儀、海豚音仿生物視聽訓練儀等高科技康復設備。詳情點擊...

2、中醫針灸推拿理療。

廣州中醫藥大學首席教授,針灸推拿學科學術帶頭人,博士生導師,著名針灸專家靳瑞教授創治,結合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細胞學、電生理、基因、影像學、免疫學、腦功能學等高新科技手段,進行穴位針灸與按摩,對自閉症、智力低下、輕度腦癱等疑難雜症有顯著的效果,在海內外有"靳三針"之稱。詳情點擊...

3、綠色療育 身心康復。

採用國際公用的應用行為分析(ABA)、圖片交換溝通系統(PECS)、結構化教育計劃(TEACCH)、人際關係發展干預(RDI)、地板時光(FLOORTIME)等先進的療育方法,為孩子量身訂製行之有效的立體方案。

4、特殊教育 能力訓練。

語言訓練課、感統訓練課、運動訓練課、視聽訓練課、認知訓練課、遊戲與文化介入課、奧爾夫音樂課、創意美術課、精細動作課、讀寫訓練課、生活自理課等十多門程,全面提升孩子的語言、行為、學習、生活、藝術興趣等綜合能力。

自閉症並非不可治,但需要學校家庭社會共同參與,對患者綜合康復訓練,有自閉患者的家庭無疑面臨巨大的經濟生活壓力,有的需要專人陪護,全程甚至需要終身干預才能使患者能融入社會正常生活及就業。全社會需要共同努力,摒棄偏見,幫助患者及家庭走出困境。


手機用戶55094091829


自閉症的孩子一般在兩三歲的時候就能發現,粗心的家長也許在孩子四五歲的時候才能發現。自閉症的孩子都有哪些症狀的?

1、語言發育遲緩,不會說話,或只能說簡單字詞,有什麼需求,是用手勢要求家長滿足。

2、有人跟孩子說話,孩子就好像沒有聽見一樣,沒有任何反應,自己在那裡玩兒。

3、有的自閉症孩子,喜歡看著一個地方轉圈,對任何玩具和事情都不感興趣。

4、有的自閉症的孩子,脾氣暴躁,會損壞東西或是傷害到自己。

總之,家裡如果有個自閉症孩子,家長就要多費心思了,由於自閉症的孩子越大越嚴重,所以趁早干預效果會好許多,最起碼生活能自理。


愛心輔導媽媽


由於從事過這方面的工作,所以發表一下自己的心得。

一般小孩患自閉症的話,若幼兒老師和家長是個細心的人,大約孩子二歲左右,監護人會發現其與正常孩子有所不同,當然最後還需專業人士去鑑定。

特徵之一,孩子很少與人有較長時間的眼神交流。也就是說,大人無論說什麼,孩子都極少有語言或身體語言回應,他沉侵在自己的世界裡。

特徵之二,患這種病的孩子不喜歡變化。比如他在室內玩耍時,大人要帶他出去玩,他會哭鬧著極力地反抗。小朋友聽他喜歡的音樂時,若父母改變音樂的播放次序,他也會崩潰。還見過這樣的小朋友,父母帶小朋友上幼兒園,即使開車或行走的路線有變化,他也會接受不了,會被激怒,類似的例子很多!這種孩子很難適應日常生活中的小小變化,吃、睡、玩等等日常活動都會很困難!

第三個特徵,他們不喜歡吵雜的環境,若人很多,他們會表現出極度的不安全感!嚴重者,連別人靠近他們時,會做出極端反應,比如:哭鬧、 咬人、打人、或尖叫。

第四個特徵,他們的飲食也很挑剔,有的孩子只吃固定的幾種食物,並且拒絕償試其它食品。

第五個特徵,孩子有語言障礙,不能像同齡孩子那樣與人進行交流、對話。有的孩子喜歡重複別人的話,比如,你與他交談時,他不是回答你的問話,總是重複你所說的話。

第六個特徵,有些孩子坐在那裡喜歡長時間地前後搖動身體,有些孩子喜歡玩自己的手等,並且這些行為會持續很長時間。

第七個特徵,有些孩子具有一些天賦,有的特別喜歡數字,有的特別喜歡認字,有超強的記憶力。

第八個特徵,有些孩子身體協調性很差,蹦蹦跳跳的事對他們而言很困難,另外有些孩子走路喜歡墊起腳尖來走路。

第九個特徵,這些孩子興趣單一,比如有的非常喜歡看新聞,有的專喜歡廣告,有的只喜歡看某一兒童節目等等……,並且百看不煩!

這些特徵不見得都反應在一個孩子身上,並且自閉症的程度也各不相同,確實需要監護人特別細心的觀察。另外若發現異常也不要給孩子貼標籤,找專業人士去鑑定,尋求他們的幫助。


飛婭146899837


自閉症不是病,是一種障礙,腦神經發育障礙。這種障礙對言語性和非言語性的交流,以及社會互動會產生顯著的影響。通常在3歲前症狀就已經出現,並會對教育產生不利的影響。

識別自閉症孩子的幾個明顯不同:

  • 說話語調古怪,且很大聲
  • 一遍遍的問相同的問題
  • 回答問題需要很長的時間
  • 不與人對視
  • 不能正常說話

嬰兒期自閉症孩子的表現:

  • 身體協調性差,通常孩子都能做到的爬,自閉症的孩子一般做不好

  • 很少看人臉,他們不喜歡與人對視

  • 說話晚,發聲也晚,詞彙量貧乏

  • 性情古怪,不知道什麼原因就發脾氣或是大叫

  • 智力低下,但是個別自閉症孩子會在某一領域有超常表現

對自閉症兒童的偏見

  • 自閉症兒童在某一方面有超常的天賦
其實這是很少一部分“天才兒童”,因為我們從各種報道中,看到的都是繪畫天才的自閉症兒童,或者是音樂天賦的自閉症兒童,所以我們通常認為自閉症孩子都會有某一方面有天賦。其實41%的自閉症兒童智商在70分一下,另外的59%也是在71-85的邊緣智商。

  • 冰箱媽媽理論
有人認為自閉症兒童是因為媽媽的養育方法問題,對孩子冷淡才導致自閉症發生。但到目前為止,沒有有準確的說法,來說明自閉症的發生。

  • 自閉症孩子沒有情感、不願意說話
他們絕大多說不是沒有情感,而是不知道如何表達自己的情感,不願意說話也是因為他們很難組織自己的語言。所以造成誤解,認為他們沒有情感。


這是我關於自閉症孩子的一些總結,因為我朋友的孩子是自閉症,所以我非常關注他們的成長,也正因此學習了一些相關的知識。希望大家能夠理解他們,給他們更多的寬容。

我是“舒真2018”,因為對心理學感興趣而考取了諮詢師,我有很多的育兒知識想與大家分享。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探討,與更多的媽媽一起,致力於寶寶的健康和幸福。

泡泡育樂園


這是需要家長的細心觀察的。一般一兩歲都可以觀察到,越早發現越早訓練,孩子恢復的程度會很明顯。給你一個測試,如果孩子對下面有7種行為符合的情況,那就要懷疑了。

1.對聲音沒有反應;2.難於介入同齡人;3.拒絕接受變化;4.對環境冷漠;5.鸚鵡學舌;6.喜歡旋轉物品;7.莫名其妙地發笑;8.抵抗正常學習方法;9.奇怪的玩耍方式;10.動作發展不平衡;11.對疼痛不敏感;12.缺乏目光對視;13.特別依賴某一物品;14.不明原因的哭鬧;

15.特別好動或不動;16.拒絕擁抱;17.對真正的危險不懼怕;18.用動作表達需求。


芽芽小精靈


之前,自閉症兒童通常要在3-4歲以後才被發現。但如果能對及時辨別出幼兒的一些功能的不正常發展,那麼就能及早發現自閉症兒童。

自閉症兒童和正常兒童主要有三個表現形式比較容易辨別

一是注視:正常寶寶不到半歲就會注視他人的臉,大約半歲左右,寶寶開始認生,表現為不願意與媽咪或者親近的監護人分離,如果有陌生人靠近,會哭鬧或表現出明顯的不高興。 自閉症寶寶不會注視媽媽的臉,也不會對人微笑,眼睛也不正視摟抱他的人,對他人的逗弄與親近沒有反應。

二是交流:正常寶寶週歲之後比較粘人,喜歡跟著父母或其他親近的監護人,模仿他們的動作, 並以眼神、動作、簡單的詞句主動與人交流。一旦遇到困難或者感覺身體不舒服、情緒不好等都會尋求成人的安慰。 自閉症寶寶對父母沒有依戀的感覺, 與陌生人相處也沒有畏縮的感覺, 更不懂得與人主動交流, 遇到困難或者感覺身體不舒服通常也會顯得無動於衷或者不知道該如何尋求幫助,從不粘人。

三是反應:正常寶寶兩歲以上會對周圍的一切充滿了好奇,熱衷於各種有趣的遊戲與活動,玩玩具和遊戲時內容豐富,花樣繁多,並且和其他小朋友玩耍時已經懂得遵循遊戲規則。自閉症寶寶對周圍發生的一切漠不關心,以自己獨特的方式玩耍,對一些不是玩具的物件十分迷戀,特別喜歡作單調、重複的動作, 對物品擺放的位置十分敏感, 不喜歡任何形式的變化。 如果有人試圖改變他, 會表現得非常煩躁。 有時候也想與小朋友交流, 但是不懂得交流技巧。 比如, 可能突然跑去拍人一下、 打人一下或者揪人一下, 然後又若無其事地離開。他的行為看起來顯得毫無意義。

以下這些症狀可以簡單地判斷或者能引起家長的警覺:

叫孩子名字時他沒有反應;

孩子見人不笑;

孩子老喜歡獨自相處;

孩子在某些方面顯得特別早熟;

孩子不喜歡玩具;

孩子常常用腳尖走路;

孩子對某些聲音或物體出奇地感興趣;

孩子到12個月還不會發聲或沒牙牙兒語;

到12個月還沒有手勢如指點或揮別;

到16個月還不會說單字的話;

到24個月還不會說兩個字的句子;

早期發現,早期療育,可以補足自閉症患者先天學習能力缺陷,減少其不適應、破壞性行為的出現,並使其潛能得以充分發揮,自閉症如果能及早發現,及早矯治,對其病症的改善愈有幫助。本爸打算整理一篇如何預防孩子自閉症的文章,敬請各位條友關注,謝謝!


進口倉Chairman


很高興能夠回答你這個問題,關於這個話題,有些小孩一兩歲時表現正常,到後面慢慢表現出與自閉症兒童類似的症狀,這種可能是倒退性的疾病,或者是家長髮現得早晚的問題。

一般沒有小孩2歲的時候是正常的,能夠去和人交流,說話也很好,到了3歲的時候就突然變成自閉症的情況。這種不叫自閉症,而是其他神經系統退行性變的疾病,有些類似自閉症的表現。有些自閉症的孩子運動的發展、手的精細動作的發展還是比較好的,也能夠很快地拼圖、擺積木。

他會很專注於自己感興趣的一些機械的東西,但這並不等同於是正常的。自閉症從嬰兒期開始出現,一直延續終身。自閉症的患兒早期都會有一些症狀,只是家長沒有發現。家長如果帶小孩去做一些智力的測試就能夠發現異常,平時要認真仔細觀察孩子,定期的體檢保健也非常重要。

另外,即使被醫生診斷為自閉症,你也應該先做做一下幾個事情。

如果您的孩子兩三歲了還不會說話,只要確定他聽得見,也能發出聲音,說明孩子的聽覺和聲帶沒問題,您只要多陪他玩,多和他說話,語言可能慢慢就會出來。

現在由於電子視聽產品的影響,孩子說話有推遲的趨勢。尤其是一些男孩子,有的到四五歲才開口。只要確定您的孩子不是腦癱和先天智障,就不要給孩子做口肌訓練。那樣會適得其反。

如果您的孩子膽小,不會和別的小朋友玩,您就多抽點時間,陪他去遊樂場、公園、沙灘等人多的地方去玩,讓他習慣人多的環境。暗中觀察孩子在幼兒園和哪個孩子比較投緣,多給他們創造社交的機會,讓他喜歡和別的小朋友一起分享。

如果您的孩子在公立的優質幼兒園裡和別的孩子比起來相對落後,受到老師的批評和告知,您可以把他轉到班級孩子比較多些,管理相對寬鬆的幼兒園。不要擔心孩子受欺負。也許在孩子們的接觸,交流,刺激中更容易喚醒他們的潛能!

如果您的孩子興趣比較狹隘,行為刻板,您就帶他到不同的環境中去,給他買各種各樣的玩具,吸引他轉移注意力。但不要強迫,以免引起孩子的牴觸。

如果孩子的運動能力不行,就多帶他走路,爬山,爬樓,玩淘氣堡。若孩子精細動作不行,就別怕髒,多讓他玩水,玩沙,自己動手剝堅果。放手讓孩子去嘗試,孩子的能力自然就提升起來了。並且把孩子以前的的視頻翻出來看看,您就會發現,孩子每天都是在不斷的成長和進步的。如果還不放心,就把視頻拿給兒童教育專家或者幼兒園資深的教師看看。總之,對孩子進行各方面的引導,相信,提升就在每一天的努力中。

祝好,我的子菜單裡面有很多關於自閉症測試的小遊戲,感興趣的可以去看看!


你好children


沒有過與自閉症兒童接觸的人永遠無法體會到自閉症家庭的痛苦,兒童自閉症也叫孤獨症,有人把他們叫做從星星來的孩子,他們從不關心外界的人或物,甚至和你不會有眼神的交流,彷彿只有他自己的內心世界。

自閉症是由於大腦異常發育導致的,所以是先天性的,但是目前還沒有找到它的發病機制,至今還沒有有效的方法來治癒。

自閉症一般會在兒童3歲以後被發現,但是自閉症的出現年齡也要因人而異,不一定都是3歲以後,所以作為家長要認真觀察孩子的表現,早發現、早治療。可以通過後天的鍛鍊和引導對他們進行早期的教育治療幫助他們來適應未來的生活。

正常的孩子在6個月左右就會開始有自己的情緒表達和與人的眼神交流,9個月左右開始通過發出聲音和周邊的人或物進行互動,一週歲左右開始咿呀學語、蹣跚學步,這些都是普通孩子在這些階段會表現出來的一些成長的階段特點,但是有自閉症的孩子卻沒有。自閉症的孩子他們的思維方式與普通人完全不同,正常孩子有整合零散信息的能力,而自閉症的孩子卻認為所有的信息都是獨立的,他們不能分類比較。

自閉症的孩子鮮少通過聽覺來學習事物,他們對語言非常的不敏感,似乎聽不到外界的聲音,但是聽力卻還是正常的,但是他們會對視覺呈現的東西做出反應。眼神交流是我們交流的一種方式,但是他們不能,而且他們不能同一時間進行多種事情的操作,例如他們不能說話的時候做記錄。很多自閉症的孩子對他人給予的指令沒有任何反應。因為沒有整合零散信息的能力,所以他們經常會做重複性的一些動作,例比如說手指的重複拍動、身體的重複擺動。如果一直例行的規律發生改變會表現出煩躁的情緒,語言能力發育緩慢、情感理解存在困難,因此對於自閉症的家庭來說這些患有孤獨症的孩子永遠遙不可及。

自閉症的孩子是一個天使,他讓作為父母的我們更加懂得付出的含義。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關注小明的兩個原創頭條號。《趙小明心理團隊 》與《心夥伴》~被頭條網評為2017年度最火的心理類專欄。

趙小明丨央視財經頻道特約心理專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