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周鸿祎:这类员工,是一定要开除的!

马云、周鸿祎:这类员工,是一定要开除的!

“小白兔”类型员工对企业有危害,这个一定的。但是,简单粗暴的开除不是彻底解决问题的办法。企业还是要学会激发这些“小白兔”的潜力,激活他们的动力,让他们成长为企业业绩的驱动力。

“红衣大炮”周鸿祎又开炮了,依然是怼天怼地怼空气的气势。

这一次,他怼的是公司里的“小白兔”。

公司部门领导和人力资源部门要定期清理小白兔员工,否则就会发生死海效应:公司发展到一定阶段,能力强的员工容易离职,因为他们对公司内愚蠢的行为的容忍度不高,他们也容易找到好工作,能力差的员工倾向于留着不走,他们也不太好找工作,念头久了,他们就变中高层了。这种现象叫“死海效应”;好员工像死海的水一样蒸发掉,然后死海盐度就变得很高,正常生物不容易存活。

马云、周鸿祎:这类员工,是一定要开除的!

怼“小白兔”员工的不只是周鸿祎,还有马云。

马云将公司的员工分为三种,分别是野狗、猎犬和小白兔。

“野狗”这类员工对染能力很强,但是态度很差,严重影响公司的团结,必须清除;

“猎犬”类员工不仅能力很强,而且态度认真,待人诚恳,团队意识强,这类员工要珍惜;

“小白兔”员工虽然态度很好,待人热情,团队意识也不错,但是能力很差,做不出业绩,也是迟早要被淘汰的。

就“坏人和小白兔,哪个对公司危害更大”这个问题,巨人集团史玉柱曾经与马云进行过一番激辩,最终史玉柱被说服了,两人达成一致观点:

小白兔比坏人还可怕。

他们人很好,但是不干活,不出业绩。公司只要稍微一动恻隐之心,念其没有功劳但有苦劳就会把他们留下。

这还不是最可怕的。

更可怕的是,这个世界兔子的繁殖能力超乎大家的想象,这些“小白兔”会慢慢传染给更多的人。一只两只小白兔公司尚且能够应付,但如果公司变成了“兔子窝”,连核心岗位都被兔子所霸占,那么公司就会彻底失去战斗力。

马云、周鸿祎:这类员工,是一定要开除的!

为此,阿里实行了“271”管理政策,用来对“小白兔”类型的员工实行“优胜劣汰”的机制,将他们逐步淘汰掉。

将“小白兔”们逐渐清除掉当然是企业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但很可惜,这个办法治标不治本。

如果你的企业存在这样的“小白兔”,作为管理者,你难咎其职:

为什么这些“小白兔”会被招进公司,顺利通过试用期,成为公司的正式员工?如果这些员工刚入职的时候并不是“小白兔”,那他们为什么会变成现在这样?

作为管理者,面对企业的“小白兔”员工,首先要考虑的是他们为什么会出现。

是招聘时“小白兔”对自己的缺点隐藏得太深?管理者本身能力有限,无法发现“小白兔”的特质?还是公司的工作环境长期消极,将员工熬成了“小白兔”?公司给员工喂“草”,员工没有动力变成猎犬和狼?

找到了原因之后,管理者还要针对性地制定解决“小白兔”员工的方案,对于无法转化的,一定要及时予以清除,对于可以转化的那一部分,就要去尝试激活他们的动力。

1、对“小白兔”开发培训

有人做过一个统计,世界500强企业中,每174位CEO,只有4位是“空降”的,剩下的170位都是从企业内部培养出来的。

阿里巴巴从员工入职开始就会进行强有力的集体训练。不仅要传递阿里的文化,还要对员工进行承受压力的训练以及工作潜力的开发,帮助员工形成统一的群体意识。这也是阿里巴巴的核心竞争力。

所以,对于企业来说,对员工进行不断地开发和训练尤为重要。

尤其是对“小白兔”这样安于现状的员工,除了开发培训还要考核,考得好,要及时予以奖励,持续激发他们的斗志,考得不好,要予以鼓励,不要轻易否定,然后再培训。如果连续考得不好,再予以清除。

马云、周鸿祎:这类员工,是一定要开除的!

2、给小白兔”限定期限

“小白兔”并非不能改变,只不过企业要付出较高的时间成本和激励成本,但这并不意味着要对“小白兔”无限期地激励下去。

管理者要为“小白兔”设定一个期限。

管理者可以为“小白兔”制定一个考核制度,要求其在规定的时间内达到规定的标准,比如给他三个月的改变和突破的时间。

如果到期还没有看到正向的效果,那么就可以予以清除。

3、不要给“小白兔”喂草

有的员工初进公司的时候也是“猎犬”,为什么之后会变成“小白兔”呢?因为公司一直给他们喂的是草。

比如一家企业的业务员,即使将业绩做到了公司第一,也只能拿到不超过10000块的月薪。

当“无利可图”的时候,吃不到肉的“猎犬”只能把自己变成“白兔”,来适应吃草的生活。

华为的员工之所以能变成狼,并不只是企业文化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华为舍得投入。比如给员工高薪,为员工建保障性住房,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卖给员工,还带精装修。

员工与企业应该是相互成就的关系,只要考虑到了员工的需求,员工才会忠心地为企业效力。

要让“小白兔”变成“猎犬”,就要停止喂草,改喂肉。

马云、周鸿祎:这类员工,是一定要开除的!

4、找出最适合“小白兔”的岗位

还有一部分“小白兔”不能在岗位上做出业绩,原因在于其性格和能力与岗位不匹配。

在京东的《京东人事与组织效率铁律十四条》中,有一条就是给员工提供转岗的机会,对考核获得2格(差距员工)与3格(基本胜任)的员工,进行调整岗位、辅导培训等方式的优化改善。

如果转岗后,“小白兔”员工依然是“小白兔”,再对他们进行清除。

5、在招聘时擦亮眼睛

奥美创始人奥格威说:“如果我们雇用的都是比我们矮的人,我们将成为一家侏儒公司;但如果我们雇用的都是比我们高的人,我们会成为一家巨人公司。”

尤其对于创业公司来说,聘用“小白兔”员工的风险会更大。

创业公司本身的成本压力、不确定性都比较高,对于快速成长的要求也相对较高,这也就意味着,创业公司是没有足够的时间和成本来对“小白兔”进行激励转化的,因此,在招聘时就要擦亮眼睛。

对于处于发展期、成长期、稳定期的企业来说,虽然可以对“小白兔”进行转化,但这也需要相当高的转化成本,所以,也要在招聘时尽力避免“小白兔”员工的存在。

“小白兔”类型员工对企业有危害,这个一定的。

但是,简单粗暴的对这群“小白兔”进行清除不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办法,开除了一个,还会有接二连三的“小白兔”。

企业还是要学会激发这些“小白兔”的潜力,激活他们的动力,让他们成长为企业业绩的驱动力。

今日话题:

你们公司有“小白兔”吗?

(转发并评论,我们将从中随机抽取1名赠送价值399元的《管理者必学:世界500强管理实战法则》课程,消灭“小白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