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託上市熱情持續升溫

一直以來,信託業被外界視為“悶聲發財”,尤其是在資本市場上鮮見信託公司身影。不過,如今卻有越來越多的信託公司開始踏上上市之路。

對此,專家表示,資管新規實施後,剛性兌付將被徹底打破,投資者選擇信託產品必然更加慎重,信託公司的品牌和美譽度將成為投資者考慮的重要因素。“與前幾年相比,信託公司的上市意願明顯提升。”

信託上市熱情持續升溫

兩大硬傷導致“上市難”

近日,渤海金控披露了重大資產重組的更多交易細節,將通過發行股份買斷海航資本持有的渤海信託33.45%股權再進行增資的方式,實現51%的控股權。無獨有偶,華寶信託的大股東寶武集團也於近日表示,將持有的華寶信託的全部98%股權無償劃轉至全資子公司華寶投資有限公司,再將金融控股公司華寶投資推向資本市場。

據瞭解,2016年華寶信託便啟動了上市事宜,不過由於寶武集團與*ST韶山的重大資產重組無果而沒有下文。華寶投資表示,“未來中國寶武集團計劃以華寶投資為主體,將圍繞華寶投資及旗下信託、證券、基金、租賃等業務單元,整體進行適當調整,統一實施管控,發揮綜合金融的優勢,持續做大、做強金融業務。”

“2017年以來,信託公司曲線上市更多是國企整合其持有金融股權資源,注入上市殼資源。信託公司本身不是直接上市主體,距離真正的借殼上市會有差距。”資深信託研究員袁吉偉對《上海金融報》記者表示,“當然,2017年山東信託港股上市有著非常好的示範效應,也為信託公司港股以及海外上市提供了借鑑。”

“目前A股上市的信託公司僅陝國投和安信信託,港股上市的有山東信託。還有一批信託公司,如中航信託、浙金信託、江蘇信託、崑崙信託、五礦信託等,在其母公司借殼上市後,這些信託公司成為了上市公司的下屬子公司甚至是上市公司的主體資產。”西南財經大學兼職教授陳赤對《上海金融報》記者表示,成為上市公司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信託公司來說能間接地獲得好處,如當時*ST金瑞的定增方案中,就包括募資45億元為五礦信託增資的事項。

那麼,信託公司上市之路為何如此艱難?某信託公司人士表示,盈利模式不確定、業務經營透明性不強,是信託公司上市困難的兩大硬傷。

“簡單來說,一是現有業務模式的可持續性。目前不少信託公司的主營業務模式侷限在較為單一的債權融資類業務,能否按照監管引導的方向,順利地實現從融資機構向資產管理和財富管理機構轉型,尚待實踐驗證。”陳赤指出,“其次,信託公司存續的債權融資項目,本來屬於投資者自擔風險的直接融資業務,但由於存在剛性兌付的隱性承諾,異化為間接融資工具,這其中信託公司自身面臨的風險處於一種模糊狀態,比較難以清晰量化。”

信託上市熱情持續升溫

圖片來自網絡

上市公司身份有利有弊

雖然上市不易,但近年來仍有不少信託公司為之努力,而在新的市場環境下,上市公司身份似乎更加誘人。

“實現上市,會給信託公司帶來多重好處。首先,可以從證券市場上獲得補充資本的長效機制,既有利於信託公司提高資本信用,又有利於持續增強對外股權投資能力,增大其投資收益和業務協同效應。其次,上市將大大提升公司知名度。再次,置身於資本市場後,必然會加深信託公司對這一市場的理解,有利於其圍繞資本市場佈局和開展PE、證券投資、併購等收費型投資類業務。”陳赤表示,尤其在資管新規下,剛性兌付將被徹底打破,上市公司的身份會更被投資者所看重。

不過,僅僅為了上市而上市,並不可取。袁吉偉指出,資管新規下,上市有利於提升資本實力,做強固有業務,但信託業務仍需要從加強主動管理能力著手,並無其他捷徑。“上市也無法解決這些問題,而且信託業務轉型做不好,市值管理也會面臨更大壓力。”

陳赤也表示,上市公司負有公開披露信息的義務,如果發生負面事件,則有可能放大負面事件的影響。

資本補充渠道有限

值得關注的是,根據信託公司管理辦法,信託公司除了短期拆借外不能負債經營,因此,資本補充渠道非常有限,主要渠道為引入戰略投資者、股東增資、上市等。

“除了上市,當前信託公司融資渠道包括債權融資和股權融資。前者主要有同業拆借和信保基金公司提供的流動性資金支持,後者則包括公司未分配利潤轉增註冊資本、現有股東增資擴股和引進戰略投資者增資擴股等。”陳赤介紹,信託公司的控股股權十分搶手,許多機構有意願成為信託公司的非控股股東,只是其中有幾個需要解決的問題。“一是股權的價格如何評估方為合理;二是監管機構對準入事項的審查比以前更為嚴格,尤其是新股東必須滿足信託公司股東資格的相關條件。信託公司引進新股東的意圖,往往是增加資本金和引進新機制、引進可協同資源兼而有之,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引進戰投的難度。”

業內專家指出,未來隨著信託行業的發展成熟,需要借鑑其他金融子行業的經驗,推出信託公司的資本補充監管制度,解決信託公司可持續發展問題。

記者 李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