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的獨角獸:自降身價,流血發行,只爲在「末日」前搶到張船票!

焦虑的独角兽:自降身价,流血发行,只为在“末日”前抢到张船票!

厚道的人運氣不會太差!

上市第二天,在小米股價成功收上19港幣之後,雷軍終於有機會舒一口氣,掏出他的小米8,在微博上發出這句話了,還順手配了一個調皮的emoji表情。

同樣可以長舒一口氣的,可能還有美團、映客、同程藝龍、鬥魚、華興資本……對這一長串正在排隊等著領“船票”的新經濟公司來說,小米是個真正的錨。

早在上半年,小米在港股上市還是傳聞的時候,港股的中介機構就已經把小米當做TMT公司的風向標。

所有人都在盯著小米上市後的表現,現在靴子終於落地。只是,後面來的這波新經濟公司有沒有那麼好運就不好說了。

/ 01 /

小米上市,靴子落地

7月11日凌晨,特朗普宣佈要對中國1000億出口商品加徵關稅,全球市場以大跌回應。

那一天正好是小米上市第二天,恆生指數大跌1.29%,還好小米股價穩住了,所有人都鬆了一口氣。

說起來,雷軍這個厚道人的運氣實在是不怎麼樣。一個月前的6月15日,同樣是特朗普“搞事情”,忽然變臉,宣佈對900種中國產品徵收關稅,中美貿易戰就此正式開打。

那一天正好是週五,經過端午三天假期的醞釀,6月19日一開盤,大A股就給跪了,當天暴跌3.78%,盤中更是上演千股跌停的大戲。

輿論把A股暴跌的鍋甩給了排著隊等待CDR的獨角獸。小米能怎麼辦?當然是選擇不給領導添亂,主動撤銷CDR申請了。

2018年上市,對小米來說是個正確的時機,但絕對算不上好時機。打開恆生指數的K線圖看看就知道了,港股從2016年2月開始的這一輪行情持續了兩年,現在已經有了向下的趨勢。

焦虑的独角兽:自降身价,流血发行,只为在“末日”前抢到张船票!

某港股投行人士針對當時一窩蜂想上港股的公司,4月初語重心長道,“今年下半年市場會怎樣,小米上市之後表現會如何,都是不確定的。”

沒想到剛步入下半年,市場不確定因素增加這麼多。雷軍這個厚道人,最終還是把小米賣了個“小米”價。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誰都知道大環境已經變了

小米的定價最終確定後,劉強東發文挺雷軍“去股市割韭菜的沒有資格成為企業家”。在定價上,雷軍又一次體現了他的厚道。

相比上市割韭菜,這一代互聯網創業者可能更熱衷於做一家偉大的企業,可背後的投資人未必這麼想。

/ 02 /

“我要不要去港股?”

瘋狂的港股上市潮

上半年各種“三點鐘區塊鏈”群四處肆虐的時候,港股上市培訓活動也火了一陣。

那時的王興還認為上市“不是好選擇”,滴滴和頭條也還沒有傳出港股上市的“緋聞”,但是很多中小公司已經在中介的幫扶下已然“嗅”到了風向。

新三板同胞們感受尤為強烈。這裡聚集了大量TMT和未盈利的生物醫藥公司,那段時間裡,很多公司董秘和老闆都被密集的港股上市信息、活動輪番轟炸。

我要不要去港股?”成了每一家有資本市場計劃的公司老闆都在問自己的問題。

這一波上市潮來的太猛,中介機構也都有點懵,一位資深港股投行人當時說,“現在大家都在談論去港股,我感覺至少有兩三百家中小公司想去香港上市,這當然是不可能的。

這兩三百家公司就包括了多家新三板市值排名靠前的公司。沒多久,股轉公司乾脆和香港交易所簽署備忘錄,打開了“3+H”的通道。

當時還沒想到,要擠上港股這艘船的,不止新三板的TMT、生物醫藥公司,還有美團這樣的獨角獸

到目前為止,申請“3+H”的公司已有七八家,直接摘牌或運作旗下子公司奔赴港股的公司也有好幾家。

從最早摘牌遞交港股上市申請的華圖教育,到此後的庫客音樂、匯量科技、億邦股份等等。新三板市場或許也像新經濟公司看小米一樣,等著看第一家登陸港股市場的三板公司,會有怎樣的價格。

如果估值跟三板持平,或者還不如三板,豈不是很尷尬?畢竟供給太大了,7月12日一天就上了8家,港交所的鑼都不夠用了……

而為了上市,些新經濟公司不惜自降估值,小米貼著下線定價,在美國上市的優信更是主動將融資額從5.47億美元降到2.25億美元。一句話,只要發出來就贏了,現在這些獨角獸對於估值,已不那麼“錙銖必較”了。

難怪有市場人士評論稱,小米等公司上市最大的贏家是港交所。這些獨角獸也許上市首日會破發,但這不是港交所考慮的,它能做的是儘快吸引更多新經濟公司上市,提高其在新經濟領域的市佔率。

作為一個市場化的交易所,港交所不對公司上市做主觀判斷,只管公司的信息披露,同時推出儘可能多的工具供投資者選擇。

/ 03 /

一級市場錢荒,二級市場心慌!

今年以來,美團點評、海底撈等公司已紛紛向港交所遞交了招股書。代表頭部企業的獨角獸們,其熱情似乎在一個特定的時間段被集中點燃,傾巢而動,自發湧向更公開的資本市場。

Why Now?

現在看來,上半年跡象其實已經很明顯了——

沒錢了

讀懂君曾做過一個統計,今年前5個月,整個新三板市場新增定增預案僅275.85億元,去年同期為727.48億元,同比減少了62%。

莫說流向新三板的錢消失大半,整個一級市場的錢都在收緊,GP們越來越愛惜子彈。今年一季度,國內VC/PE完成募資規模僅110.3億美元,同比下降74.85%。

在風口上奔跑了兩年的摩拜,匆忙賣給了美團;剩下的OFO也在想盡辦法,創造現金流。誰也沒想到,這場轟轟烈烈的戰爭最終以這種方式收尾。好像一夜之間,風向就變了。

其實不止一級市場在失血,整個金融體系流動性都在收緊

南京接連崩盤的P2P平臺,給我們演示了一個龐大的錢不見了的故事。之前向錢寶這類高返平臺持續輸血的一個管子是現金貸,很多年輕人以高利率借現金貸,轉而投入利息更高的高返平臺賺息差。

去年四季度,監管發文限制了現金貸,P2P平臺就開始失血;11月,南京一下推出十個新樓盤,很多人為了“打新”集中從各個平臺提現。

多重壓力下,本就靠借新還舊支撐的錢寶網轟然倒下。

曾叫囂要救贖新三板的張小雷,他所創造的錢寶網倒下了,既不是第一家,更不會是最後一家。最近殺傷力最大的消息莫過於接二連三“炸”掉的P2P公司們了。

同樣被抽血的還有股市,樓市打新疊加獨角獸上市抽血,引發市場下行,很多小票股價撐不住連續下跌,然後就是配資爆倉,引發更大範圍內的閃崩。

在貿易戰不斷升級的大背景下,監管還在不斷向市場傳遞信息,不要指望水管會鬆開。

在此大環境下,資金的風險偏好肯定要發生變化。退出,成了除樓市以外,所有市場都在發生的事情。

一級市場錢荒,二級市場心慌。流動性消失了,燒錢還沒有停下來,這對一直以來依賴融資輸血的新經濟公司是致命的。

於是,敞開懷抱的港股,就成了它們迫切想要拿到船票的最後一艘“方舟”。加上時間緊迫,饒是獨角獸也得爭先恐後。

不久前,鼎暉資本創始人王功權在朋友圈發過這樣一段話,“小米和美團IPO三個月內的股價表現,將深刻影響中國創投行業的投資價值取向,將來回顧起來就會發現,這兩家公司在這個歷史階段,具有標誌性的意義。好,則大家繼續做爆炸成長的夢想;不好,則風險投資的一個泡沫時代結束”。

諷刺的是,一級市場的獨角獸還沒有來,我們的二級市場已經先把自己引爆了。

最近上頭喊話的意思已經很直白了:都擔心貿易戰引發股市崩盤,出現系統性風險,但我們老早就已經躺倒在地上了啊,還要怎麼崩?真的搞不懂你們這些韭菜到底在怕什麼

文 | 王勇

注:我是讀懂新三板王勇,交流可加微信ironyfate,勞請備註姓名、公司、職位。

免責聲明:本文(報告)基於已公開的資料信息或受訪人提供的信息撰寫,但讀懂新三板及文章作者不保證該等信息資料的完整性、準確性。在任何情況下,本文(報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