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角獸”復宏漢霖欲赴港上市,連年虧損卻估值200億元

文 ✎ 許芸


“我們這個行業有一個說法,十年不開張、開張吃十年。傳統靠利潤算PE的時代已經過去,資本需要給醫藥企業更多耐心”,上海復宏漢霖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復宏漢霖)聯合創始人、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劉世高曾這樣表示。

傳言已久的復星系“獨角獸”復宏漢霖赴港上市一事最近終於落槌。12月5日,復宏漢霖提交的境外首次公開發行股份申請材料被證監會受理。

雖然成立以來一直虧損,但復宏漢霖估值已高達200億元,獲多家知名機構股東加持。

01


銀行棄兒

復宏漢霖2016年12月28日披露的公開轉讓說明書顯示,彼時,復星醫藥下屬子公司上海復星新藥研究有限公司(下稱:復星新藥)直接持有復宏漢霖71.34%股份,為其控股股東;郭廣昌為復宏漢霖實際控制人。

復星新藥和郭廣昌當時共控制有49家企業,成立於2010年2月24日的復宏漢霖是其中唯一一家主營業務為單克隆抗體藥物研發、生產、銷售的公司,產品主要用於腫瘤治療及自身免疫性疾病領域。

單克隆抗體藥物研發技術門檻高,研發週期長,競爭對手基本是國際巨頭,從研發到臨床、藥監局審批到最終上市進行營銷競爭,每個環節都需要大量資金支持。據上觀新聞報道,成立8年來,復宏漢霖已累計投入8億多元研發經費。

投入大量資金的同時,還要面臨研發失敗的風險。據劉世高說法,“原研藥從臨床一期到最後的成功,9個裡面只有1個可以上市,成功率只有11.5%。”

“獨角獸”復宏漢霖欲赴港上市,連年虧損卻估值200億元



錢,對於復宏漢霖而言至關重要。但在2016年之前,復宏漢霖基本無融資,主要依賴於最初復星醫藥投入的2000萬美元啟動資金以及後續的多次增資為公司補充運營成本。

銀行貸款同樣艱難。復宏漢霖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劉世高此前自陳“找錢”苦楚:沒有營收的企業在上海很難申請到銀行貸款,而新藥研發的週期很長、投入很大,十分需要資金支持,所以希望政府部門和國有銀行通過體制機制創新破解這個難題。

目前,復宏漢霖多個產品處在研發、臨床試驗階段,未有產品正式上市銷售,仍處於虧損狀態。2017年,復宏漢霖實現營業收入3957萬元,歸屬於母公司淨利潤-2.54億元。截至2017年12月31日,復宏漢霖總資產13.17億元,還有13.81億元的負債。

02

資本幸運兒

在資本市場,復宏漢霖屬於幸運兒。背靠復星大樹,多項研發進展順利,融資頻頻,知名投資機構搶籌,估值數倍增長。

2016年6月,復宏漢霖完成了股改前的最後一次增資,引入專業投資者。清科投資、華蓋投資、華蓋醫療、方正韓投、新建元生物、益飛投資、東方創投等合計投資4000萬美元,復宏漢霖投後整體估值約4.9億美元。

2018年至今,復宏漢霖再次快速進行兩輪融資。今年1月,復宏漢霖融資1.9億美元,投後估值約100億元。7月,再次融資約1.57億美元。復宏漢霖投前估值約28億美元,投後估值29.57美元,摺合人民幣約200億元。估值在半年內實現翻倍增長。

“獨角獸”復宏漢霖欲赴港上市,連年虧損卻估值200億元



復星醫藥控股子公司復星新藥及上海復星醫藥產業發展有限公司雖未參與7月的認購,但增資擴股完成後,2家公司對復宏漢霖的持股比例仍有約61.09%,復星醫藥仍對其有控制權。

財新報道認為,目前,港股市場尚未形成成熟的生物醫藥公司定價體系。納斯達克是最成熟的生物醫藥市場,僅有13家公司市值超過30億美元,復宏漢霖私募市場最後一輪融資價格已經和納斯達克市場頂級公司看齊。

復宏漢霖無疑已成“香餑餑”,11月份,上海市高層領導調研了包括復宏漢霖在內的企業,市場解讀認為,這些公司可能有希望第一批登陸科創板。

03


中途轉道

上市可謂拓寬融資渠道的最佳辦法,尚未盈利的復宏漢霖早在2016年即向資本市場邁進,一度首選新三板,但是最終不知何故放棄。

2017年年底,港交所籌劃上市改革,允許尚未盈利、無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赴港上市。2018年2月,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稱,復宏漢霖有可能今年下半年在香港發行股份,籌資至少5億美元。

“獨角獸”復宏漢霖欲赴港上市,連年虧損卻估值200億元


9月27日,復星醫藥召開董事會,批准復宏漢霖撤回新三板掛牌申請,並同意其赴港上市的議案。11月27日,復宏漢霖赴港上市議案獲股東大會審議通過。復星醫藥表示,預計復宏漢霖上市完成後,仍將是公司合併報表範圍內的控股子公司。

財新援引市場人士消息稱,復宏漢霖上市保薦團隊有多家券商參與,包括中金、高盛以及復星旗下的德邦證券。

然而,登陸港股並不意味著高枕無憂。目前,醫藥企業赴港上市先行者歌禮制藥最新股價相較發行價已近乎腰斬,百濟神州港股最新股價較發行價跌去超25%。欲赴港上市的復宏漢霖200億估值也或將面臨嚴峻考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