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岩松:《道德經》改變了我的人生

白巖松:《道德經》改變了我的人生

不止一個人問我,你最近在研究《道德經》?哪兒敢研究啊,只是遇到對你起了很大作用的好東西,總是希望有更多的人可以分享。

剛開始看《道德經》的時候覺得很簡單,看得越多,越覺得不簡單。

我們現在有很多誤解,覺得自由、民主、平等這些詞語都是從西方引進來的。不!在老莊的哲學中,就體現自由、民主、平等。

但是關於平等的真正學說最初見於《道德經》,“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不僅人與人,還有人與動物,一視同仁,還有哪一種平等高於這種平等呢?這已經把平等寫到了極致。

我喜歡《道德經》,喜歡老莊的哲學,我認為,中國文化典籍在哲學領域的,沒有任何一部可以取代《道德經》的位置。

孔子像一個世事練達的中年人,一切得體;老子卻像一個童心未泯的理想主義者,總是被誤解。

大家可能想不到,《道德經》是全世界除了《聖經》之外,被翻譯版本最多的一部典籍。在中國,《論語》被昭告天下,而《道德經》總被邊緣化,其實前者的問世晚於後者。

相傳孔子曾求教老子,對老子的思想很佩服,回來對他的學生說:“吾今日見老子,其猶龍邪!”認為老子像一條龍,深不可測。

有學者這樣闡釋:“同樣的一個道理,《論語》是從正面解讀的,《老子》是從背面評判的,因此它會給人非主流的感受。”

有人將《道德經》中的“無為而治”解釋成消極的不作為。但如果你仔細研究就會發現,它是一門非常積極的哲學,只不過將“無為”和“道法自然”當作方法論。

有人說“半部論語治天下”,在我看來,四分之一部《道德經》就可以治天下。

大家最熟悉的是第一章第一句:“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按正宗的解釋,就是“能說得很明白的‘道’就不是‘大道’”。

但換個角度,那時沒有句讀,所以可以有另外一種句讀方式:“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也許或當然是錯的,可讓人覺得有趣。這就可以有一個全新的解讀:“對於同一件事,有人說對(道可),有人說不對(道非),這是常理(常道)……”

儘管不一定正確,像是充滿辯證法的文字遊戲,但我個人認為這樣的句讀方式也很符合原著的本意。

第四十五章,有四個字值得一提,“大成若缺”。這跟我多年前發明的一句話—缺陷是完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異曲同工的。

《士兵突擊》裡有一句話說得蠻好,“生活就是一個問題接著一個問題。”

會有一天所有的問題都解決了,達到完美的境界嗎?沒有。

人生就是遵循著一條曲折、循環、不斷向前的路徑。現今的社會,人們格外需要學會在不完美的過程中,讓內心得到舒緩和解壓,迴歸到正常的日子當中。

白巖松:《道德經》改變了我的人生

《道德經》共81章,分為道經和德經兩部分。“道”指的是規律和本源,“德”指的是如何去實現。

什麼是“道”?老子認為有三種東西最接近於道。水、女性和嬰兒。

我們經常能見到“上善若水”四個字,但是我們是隻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上善為什麼若水?水善利萬物但是從不去爭,它經常停留在人們都不願意去的地方,所以它已經接近於道了。

老子曰:“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我們總說中國要創新、創造,你看中國人有創新的時間嗎?只要一有空,立馬掏出手機來填補時間。有一句話說的真好:“手機拿走了人們的無聊,也拿走了伴隨無聊的那些偉大的東西。”

而我所有的想法和創意,都是在發呆和看書時想到的,在我忙的那段日子裡,從來不會有創造力,只是把眼前的事忙完。中國人太愛做有用的事了,把發呆、喝茶等當作無用的事,所以現在很難誕生偉大的創造力。

老子說:“故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天地尚不能久,而況於人乎?”不管多大的風,也刮不了一天,不管多狂的雨,也下不了一天,連天地都不能使長久,又何況人呢?人生中遇到挫折的時候,別絕望,終會過去的。

老子說:“以正治國,以奇用兵。”治理國家一定要正派,帶兵打仗一定要出奇。歷朝歷代有很多皇帝,大多煙消雲散,但凡留下的,都是以正直為主的。因此我用八個字教導我的學生:“做人要正,做事要奇。”

老子曰:“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是以聖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天下所有的難事,一定要從簡單的開始做起,天下所有的大事,一定要從細節開始做起。

人們常說,“行萬里路,讀萬卷書”,但我一直想不明白的是:老子當初,上哪兒去讀萬卷書又似乎沒有走過萬里路。那麼,老子們的思想是從何而來?

很多前人的智慧到今天依然無法被超越。當初的老子只面對自己面對世界,然後洞悉一切。

如今我們腦海中的東西已經太多,到處是萬卷書,隨時行萬里路,而思想的功能已經退化,總覺得自己是別人的“老子”,可打開《道德經》等先人的著作,卻發現,其實自己更像是“孫子”。

老子寫《道德經》的時候可能是被逼的,過海關要出去溜達,被海關負責人扣住了,海關負責人(一看),喲,老子,打此過留個紀念吧,給我寫篇東西留下,要不不放你走。老子寫下五千字《道德經》走了,要不老子還不說呢,還不寫呢。

老子恐怕是一個特具有微博精神和微信精神的人,五千字,81條,把《道德經》就弄成了全世界翻譯各個語種發行量僅次於《聖經》的一本書。歷朝歷代多少人靠這五千字活著。

後來我發現50萬字的書五六個字能說清楚,但是這五千字的東西越繞越繞不明白,我越往裡看,越覺得總能看出新意。

我覺得在《道德經》裡有一個最重要的東西是它一切都是反著看。反著看是《道德經》重要的哲學方法。

當我遇到煩心事的時候,我就會問這是不是最煩的,我知道這事兒正在往好的方向去發展,我越是糟糕的時刻越內心平靜,越是當別人認為我很好的時候,我越是有不安定感,因為,好的事物會向另一個方向去轉化。

毛澤東說,《道德經》是一部兵書。魯迅說,不讀《老子》就不知中國文化,不知宇宙真諦。我從《道德經》中可以讀一種更好的生命狀態。如果可以,我願當《道德經》的志願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