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姜文,你不知道的10件事(上)

姜文是中國最負盛名的導演之一,雖然作品和其他大導演相比並不算多,但姜文出品必屬精品!接下來就給大家講講就給大家講講,關於姜文的十件事,是非常適合關於影后和你的小夥伴吹噓哦。本片為上集5件事,下集歡迎關注電影小編繼續觀看。

關於姜文,你不知道的10件事(上)

姜文導演本人

第一件事:1994年的《陽光燦爛的日子》是姜文的導演處女作,雖然劇本改編自王朔的小說《動物兇猛》,但這部電影姜文是按照自傳來拍攝的,他將自己的青春和情感帶入其中,所以故事的主人公“我”就是姜文。值得一提的是男主角叫馬小軍,姜文在十歲之前的名字是姜小軍,《陽光燦爛的日子》劇中原本有姜文自己出演的成年馬小軍不少戲份,只不過在後期剪輯的時候,姜文覺得自己的表演有問題,所以都給剪了,正因為有少年和成年的銜接,所以當時挑演員的時候是按照長的像姜文為標準的。但是姜文說不清少年時期到底長什麼樣。直到她的母親來劇組,在所有演員裡面選擇了夏雨,這才是姜文年輕中學時期的樣子,這才最終定下了夏雨,這讓當年17歲的夏雨成為了威尼斯電影節歷史上最年輕的影帝。

關於姜文,你不知道的10件事(上)

1994年《陽光燦爛的日子》

第二件事:姜文拍電影很是燒錢?《陽光燦爛的日子》的影片素材總共拍了25萬尺,其中有一個場景就拍了個40分鐘的素材,照片長度達到了1300多米。別人拍電影的耗片比大多是10:1和15:1,姜文的耗片比高達23040:1。創下了國內導演耗片比的最高記錄。 後來《鬼子來了》又用掉了48萬尺的膠片。

關於姜文,你不知道的10件事(上)

《鬼子來了》

第三件事: 姜文的第三部長篇電影《太陽照常升起》,製作費用是5000萬左右,但當年的票房只有1800萬算是嚴重的虧本項目,但姜文格外的喜歡這部電影,覺得觀眾看不懂是觀眾的問題,不能把看不懂當做不好的理由。所以為了致敬,為了洩憤,他的下一部作品《讓子彈飛》中用了太陽照常升起的配樂。這首音樂的音樂製作人是日本作曲家久石讓,第一次合作的時候姜文交給他的要求是比莫扎特好一點。在這種巨大的壓力之下寫出了這首和電影同名的配樂。 充滿奇幻又壯烈悽美的讓姜文非常滿意,他覺得太陽照常升起是上帝送給他的一個禮物,但由於市場反饋不好,使得觀眾還不夠了解他,所以在他《讓子彈飛》裡面,這段配樂又放了一次

關於姜文,你不知道的10件事(上)

《太陽照常升起》劇照

第四件事:姜文的《一步之遙》是亞洲地區第一部使用Imx3D攝影機拍的影片,影片的背景設定是在上世紀20年代的上海,它包含著非常華麗的大場面。3D數字攝影機最擅長的就是拍攝廣闊的場景和大場面,還有高精度捕捉到極為清晰的畫面。而且姜文使用的這部攝影機與此前邁克爾*貝拍的《變形金剛4 —絕跡重生》使用的是同一組攝影機。

關於姜文,你不知道的10件事(上)

姜文《一步之遙》

第5件事:姜文的電影中常出現“火車”這個意象,在電影史中火車也是一個重要的元素,1895年盧米埃兄弟拍攝的短片《火車進站》標誌著電影的正式誕生。對於火車這個意象在電影中註定被賦予希望發展和未知的含義。火車在《陽光燦爛的日子》中出現了兩次,一次是馬小軍與朋友們打架的時候。他們約在一座橋下,環境音就是轟隆隆而過的火車聲,馬小軍他還抬起頭,望了一眼既馳而過的火車。這時馬小軍心裡是混合著恐懼和期待的。而火車和火車聲正好反映這種忐忑迷茫的心情。第二次出現火車是馬小軍的姥爺去世了,他隨著父母坐火車回去奔喪。姜文用《讓子彈飛》馬拉火車的鏡頭,從影片誕生以來就不斷地被解讀。《一步之遙》中馬走日與武六在火車的行駛中分別,這裡的火車即將開往的方向是未知的,火車在這裡承擔了影片表達浪漫主義情緒的功能,配合著晚霞,姜文送給了觀眾一種溫暖的情書。

關於姜文,你不知道的10件事(上)

《讓子彈飛》馬拉火車

好啦,關於姜文的十件事的前5篇就在這裡啦。想知道後5篇的小夥伴們別忘了關注AY解說電影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