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差異造就了患病風險的差異?爲何男性

近年來,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男女性兩性差異或許決定了其更容易患某些類型的疾病,比如研究人員就發現,男性更容易患流感,而女性則更容易患自身免疫疾病和過敏症;本文中,小編就對相關研究成果進行整理,分享給各位!

性別差異造就了患病風險的差異?為何男性/女性更易患某些疾病?

【1】JAMA Oncology:警惕!攜帶BRCA突變會顯著增大男性多種癌症風險!

doi:10.1001/jamaoncol.2018.0271

根據一項最新發表在《JAMA Oncology》上的研究,攜帶BRCA突變的男性患癌症——尤其是前列腺癌、黑素瘤、胰腺癌、乳腺癌的風險會顯著增加。

來自以色列拉賓醫療中心的Roy Mano博士及其同事在2014年2月-2017年2月間評估了196名攜帶BRCA(117例BRCA1、79例BRCA2)突變的男性。通過使用事先準備好的方案,他們對40歲以上的病人進行了前列腺癌、乳腺癌、結直腸癌、胰腺癌和皮膚癌進行了篩查。

【2】Sci Signal:為何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患自身免疫性疾病?原來是雌激素受體在作怪!

doi:10.1126/scisignal.aap9415

女性或許更易於患上自身免疫疾病,而且女性體內的雌激素很有可能也會影響其自身的免疫系統健康;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Science Signaling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圖爾庫大學和喬治亞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報道了與自身免疫疾病發生過程中參與雌激素受體功能發揮相關的新發現。

諸如多發性硬化症、風溼性關節炎和系統性紅斑狼瘡等自身免疫疾病的發生率在女性人群中遠高於男性人群,女性機體中雌激素的分泌能夠誘發這些疾病的病理學表現。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就通過聯合研究發現激素對自身免疫疾病的影響由來已久。

雌激素主要能通過其受體ERα來對細胞施加影響,文章中,研究人員通過對小鼠進行工程化改造,使得小鼠機體的T細胞中能夠特異性地檢出ERα蛋白,研究者Zhi Chen說道,本文研究的重要之處,即在患有人類炎性腸病的小鼠模型機體中,從ERα缺陷的小鼠機體中轉移原始的T輔助細胞或許能幫助小鼠抵禦結腸炎。

性別差異造就了患病風險的差異?為何男性/女性更易患某些疾病?

【3】PNAS:震驚!從出生開始,男性就更容易掛!而女性更容易存活下來!

doi:10.1073/pnas.1701535115

目前研究都表明女性比男性更長壽。而一項最新研究發現女嬰更可能在饑荒、流行病及其他不幸的情況下存活下來,因此這種優勢可能很早就有了。

研究人員認為儘管在嬰兒期性行為差異很小,但是女性在嬰兒期就有這個優勢的事實表明生物學至少部分地決定了女性這種長壽這種優勢。

“我們的結果為揭示生存期上的性別差異帶來了一些曙光。”該研究領導者南丹麥大學的Virginia Zarulli和杜克大學James Vaupel說道。

【4】Nature 子刊:壓力真的會傳染,男性更容易受影響

壓力也會傳染?這可不是在開玩笑。在最新一期的《自然》子刊《Nature Neuroscience》上,來自卡爾加里大學(University of Calgary)醫學院 Hotchkiss 腦研究所的一支團隊發現在小鼠裡,一隻處於應激反應下的小鼠,會讓同居小鼠出現同樣的反應。這甚至會引起大腦結構的變化。

與壓力應激相關的大腦變化和許多精神疾病有關,這包括了 PTSD、焦慮、以及抑鬱,”該研究的通訊作者 Jaideep Bains 教授說道:“最近的一些研究表明壓力和情緒具有‘傳染性’,但這對大腦會有什麼後果,則依舊不為人知。”

於是,研究人員們設計了一個有趣的實驗。首先,他們將小鼠按性別分類,同性別的幾隻小鼠於實驗前1-2天飼養於同一屋簷下。隨後,他們將其中的一隻放在壓力環境中,每30秒對它們的足部進行2秒的微弱電擊,持續5分鐘,再將它們放置回同伴身邊。半小時後,他們對小鼠大腦中的CRH神經元等控制大腦應激反應的特定細胞進行了分析。研究發現,無論是經過電擊的小鼠,還是它的室友,這些神經元的突觸都得到了短期的增強,表明對應激有了反應。

性別差異造就了患病風險的差異?為何男性/女性更易患某些疾病?

【5】男女差異大揭秘!為何男性更易患流感?而女性則更易患自身免疫疾病和過敏症?

新聞閱讀:Man flu is real, but women get more autoimmune diseases and allergies

我們都知道,性激素會驅動男性和女性表現出不同的特性,比如女性的乳房增大、臀部變寬;男性肌肉量增加、毛髮生長迅速等;但如今研究人員發現激素還會對機體免疫系統產生明顯的影響,而且會幫助機體嵌入一種特殊機制來幫助抵禦和保護機體抵禦多種疾病的發生。

有研究表明,這或許存在一定的進化學依據,物種的生存意味著男性更容易被病毒入侵感染,但女性機體反應性較強的免疫系統卻會讓其對自身免疫疾病和過敏症變得敏感。

相比女性而言,男性死於感染性疾病的數量明顯高於前者;比如,男性因結核病死亡的可能性是女性的1.5倍,感染EB病毒後因霍奇金淋巴瘤死亡的可能性是女性的2倍;而且感染HPV後患癌死亡的可能性是女性的5倍。這是因為女性機體的免疫系統會對外來入侵者產生一種強烈的免疫反應,尤其是病毒。

【6】BMJ:“男性更易患流感”這種說法或許是正確的!

doi:10.1136/bmj.j5560

最近,一項發表在國際雜誌The BMJ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加拿大紐芬蘭紀念大學(Memorial University of Newfoundland)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發現,備受爭議的“男性更易患流感”(man flu)現象或許存在一定的原因。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就調查了男性更易患流感的說法是否屬實,經歷感冒或類似小疾病的男性或許總被認為會誇大疾病症狀的嚴重程度。

儘管病毒性呼吸道疾病具有普遍的高發生率和流行率,但目前並沒有科學報道來闡明這種 “男性易患流感”的說法是適當的還是準確的。研究人員Kyle Sue就想通過研究來確定是否相比女性而言,男性會真的會經歷更為嚴重的流感症狀,以及這種現象是否存在一定的進化學依據。

研究人員對相關研究進行分析發現了一些證據,即相比同年齡組的女性而言,成年男性接受住院治療的風險更高,而且其與流感相關的死亡率更高,而這與個體的潛在疾病並沒有關聯。對於很多急性呼吸系統疾病而言,男性或許更容易引發併發症,從而表現出較高的死亡率;而有些證據則支持男性相比女性而言更易於遭受病毒性呼吸道疾病的折磨,這或許歸咎於男性機體的免疫系統並不夠強大。

性別差異造就了患病風險的差異?為何男性/女性更易患某些疾病?

【7】JAHA:小心!女性心臟病後死亡風險更大!

doi:10.1161/JAHA.117.007123

根據一項最新研究,如果英國女性在心臟病發作之後和男性一樣進行簡單治療,那麼每年會有更少的女性因此而死亡。

英國利茲大學和瑞典卡羅林斯卡醫學院的科學家使用大量來自瑞典在線心臟病登記表(SWEDEHEART)的數據,分析了2013年12月之前10年中遭受心臟病的180368名病人的預後結果。

通過扣除人群的預期死亡人數,研究人員發現心臟病後一年內女性的死亡率竟然比男性高3倍。

儘管該研究使用的數據來自瑞典,但是研究人員相信英國女性的情況可能比瑞典更糟糕,因為瑞典是全世界心臟病致死率最低的國家之一。

【8】Stem Cell Rep:震驚!經常飲酒能殺死成年個體大腦中的新生細胞,女性更容易受危害!

doi:10.1016/j.stemcr.2017.10.007

來自德克薩斯州大學醫學部的研究者們最近發現,酒精能殺死成年小鼠大腦中的幹細胞。因為大腦幹細胞能產生新的神經細胞,並對保持正常的認知功能非常重要,因此這項研究或能為慢性酒精中毒的防治打開了一扇大門。

研究者們還發現,在成年小鼠關鍵大腦區域的大腦幹細胞對酒精暴露的反應不同。他們首次表明,這些變化在女性和男性中是不同的。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Stem Cell Reports上。

慢性酒精濫用可導致很多大腦損傷和神經退行性疾病。科學家們曾經相信,成年個體大腦中的神經細胞數量在生命初期就確定了,治療酒精誘導的大腦損傷的最佳方法是保護那些仍然存活的神經細胞。

性別差異造就了患病風險的差異?為何男性/女性更易患某些疾病?

【9】關注骨骼健康!男性和女性在不同年齡段骨質流失程度不同!

新聞閱讀:Both men and women need strong bones, but their skeletons grow differently across ages

骨質疏鬆症是一種老化疾病,患者的骨頭往往會變脆,從而無形中增加了患者骨折的風險,而且骨質疏鬆症常被認為是一種女性疾病,因為相比男性而言,很多女性往往會出現骨質疏鬆症。據估計,23%的50歲以上澳大利亞女性都患有骨質疏鬆症,而男性僅為6%。

然而,對70歲以上的男性和女性進行骨質疏鬆症的臨床診斷及高風險因素評估,比如父母骨折的歷史、特定用藥情況或生活方式等,研究者發現,在未來10年裡70歲以上的男性和女性出現髖部骨折的風險均較高,而且風險類似。男性的風險為43%,女性則為47%,然而髖部骨折的在女性中較為普遍,而男性則因髖部骨折引發的死亡風險較高,究其原因研究人員不得而知。

【10】維生素D預防結直腸癌提供新參考 女性相比男性更明顯

近日,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雜誌(JNCI)》發佈了一篇論文報告,美國癌症協會、哈佛大學、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以及全球其他20餘家醫療機構的醫學科學家們,基於超萬人大樣本數據提示,人體內循環維生素D水平與結直腸癌風險呈負相關性。

女性體內維生素D水平升高,結直腸風險顯著降低,男性維生素D水平升高,結直腸癌風險呈現降低趨勢,但無統計學顯著性。

預防結直腸癌風險最理想的維生素D水平在75-100nmol/L,略高於美國IOM指南推薦維持骨骼健康達標的維生素D水平。

眾所周知,維生素D具有維持骨骼健康的作用。而維生素D對於預防癌症方面,科學家推測其可能通過與細胞生長和調節有關的多種途徑,來降低結直腸癌的風險。然而,現有這方面關聯性,尚未獲得一致性的相關證據。(生物谷Bioon.co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