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越來越暖,人卻越來越“涼”:平均體溫每十年下降0.028℃

氣候越來越暖,人卻越來越“涼”:平均體溫每十年下降0.028℃

“體溫”正超越“體重”成為近期最受關注的身體指標。但你知道人類的平均體溫已經不是37℃了嗎?


研究顯示,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人類的平均體溫出現了下降。


不管在讀小學時老師是怎麼告訴你的,但實際上,人類的平均體溫並不是37℃。


氣候越來越暖,人卻越來越“涼”:平均體溫每十年下降0.028℃

2月2日,合肥市社區工作人員對進入社區的人員進行體溫檢測(來源:新華社)


人類變“涼”了?


體溫的普遍測量,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紀50年代:當時一位德國醫生通過對萊比錫(Leipzig)25000人的體溫數據中計算出了37℃這個數字。


然而最近,研究人員在對35000名英國人的研究中發現,人類的平均體溫變低了:測量的結果是36.6℃


這讓人不得不思考,人類平均體溫是否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下降?


事實證明,情況可能就是這樣。


在《eLife》雜誌上發表的一篇新論文中,來自斯坦福大學一組科學研究人員分析了三個不同的人類體溫測量數據庫,一個數據庫的數據來自於美國內戰老兵,一個數據庫是20世紀70年代記錄的體溫,還有一個是2007年至2017年間收集的數據。


研究人員發現,總體而言,19世紀早期出生的男性平均體溫比現在的男性高0.59℃,19世紀出生的女性平均比今天的女性高0.21℃


體溫的這種差異,並不是因為溫度計越來越精確:在對每個數據集進行單獨分析時,也都顯示了溫度隨時間下降的趨勢。因此,研究人員可以排除測量誤差的原因。


這一研究結果一公佈,馬上就引起了人們的注意。人類的平均體溫為什麼會發生變化?


其實,這並不是人體本身發生了根本什麼變化,這

可能是人類健康集體改善的一個跡象


其實更嚴格地來說,從來沒有一個所謂的普遍的“人類體溫”。我們對37℃的“長期堅持”掩蓋了正常範圍的可變性。即使針對一個個體,身體的溫度也一直是在變化的。


為什麼人類的平均體溫會下降?


研究發現,平均而言,人體體溫每十年下降0.028℃。為什麼?


“誠實的回答是,我們不知道,”斯坦福大學的研究員凱瑟琳·萊(Catherine Ley)說。不過她補充說,科學家有一些假設:體溫可能是人類總體健康的一項指標。


自19世紀60年代以來,由於疫苗接種、抗生素的應用、衛生狀況的提高以及醫學上的全面進步,平均來講,人類整體變得更健康了。


更健康的身體代表著炎症更少,因為炎症可能導致體溫升高。此外,我們還消除了一些過去常見的疾病和發燒源。“結核病作為常見感染,會影響總體人口體溫,但現在我們消滅了結核病,”萊舉例說。


氣候越來越暖,人卻越來越“涼”:平均體溫每十年下降0.028℃

人類的平均體溫實際比37℃要低

體溫的改變可能還有其他原因。也許這和我們使用空調對室內溫度進行調節有關。例如,在冬天,我們可以通過空調來保持溫暖,因此我們的身體可能不必那麼努力地工作來保持穩定的溫度。


非類固醇消炎藥(如布洛芬)的廣泛應用,也對減少炎症、降低體溫發揮了作用。


事實上,人類體溫是很複雜的。正常體溫並不是一個不變的數字,它是可變的,而且與許多因素有關係。


即使是同一個個體,體溫也是不斷變化的


首先要了解你的身體是如何產生熱量的。


你散發的體溫是身體的每個細胞分解我們吃下去的食物的結果。你的全身有數以百萬計的熱發生器,但大腦有辦法確保它們都有序工作:比如大腦可以增加或減少血液循環,導致人體出汗或發抖。


總的來說,將一個人的體溫固定表述為單個數字沒有多大意義


“你不能說人體體溫是某一個特定溫度,因為體溫是因人而異的,”萊說。


氣候越來越暖,人卻越來越“涼”:平均體溫每十年下降0.028℃

女性的體溫往往比男性高一點


女性的體溫往往比男性高一點,而且她們的體溫會隨月經週期而波動。年齡也是一個重要的影響因素。一般來說,年齡越大,體溫越低。


2017年《英國醫學雜誌》(The BMJ)對35500名患者進行的一項研究發現,單個個體的體溫每十年下降0.017℃左右(原因可能是皮膚下脂肪組織的損失)。因此,如果你的爺爺常說他感覺冷,也是有道理的。


此外,胖子的體溫往往比瘦子更高。


總體而言,有些人可能比“平均體溫”高或者低半度,這完全是正常的。


但不僅如此:即使是同一個個體,體溫也會波動。


體溫有晝夜節律,甚至還有季節性的變化。


氣候越來越暖,人卻越來越“涼”:平均體溫每十年下降0.028℃

體溫在上午4點最低,下午5點最高

我們的身體在夜間睡眠時是最冷的,而當我們醒來時,體溫就開始回升。


我們的平均體溫甚至可能隨季節波動。BMJ的研究發現,7月份體溫平均比2月份低0.078℃。在夏天,我們的身體會出汗來保持涼爽,在冬天,我們的身體會收縮血管以保持溫暖。


我們需要更新對“正常體溫”的認知


萊說,與其像37℃這樣去設定某個數字,還不如對每個人的一個體溫變化曲線來進行對照,找出某個特定人口群體的正常情況。


“如果我去看醫生,醫生知道我30歲,我的BMI指數為20,當時是下午2點,而這些參數能夠對應這一系列特徵,那麼就可以知道我哪裡正常哪裡不正常,”她說,“把身體健康歸結為這些簡單的規則是很理想化的,但實際情況卻更加複雜。”


萊說,在這項研究中,她最大的收穫是意識到,雖然體溫是一個關鍵的重要信息,但關於它的歷史數據並不很多。體溫數據集可能是人口健康的重要信息來源,“而到目前為止,它們卻很少被記錄下來,”她說。


氣候越來越暖,人卻越來越“涼”:平均體溫每十年下降0.028℃

體溫可以反映人類整體健康度


萊表示,她有興趣去研究這樣一個課題:平均體溫到底可以揭示人類健康的何種信息。


“通常,我們會觀察預期壽命,以確定人類的健康狀況是否在改善,”她說。但是,“你必須等待很長時間才能看到預期壽命的變化。如果我們能夠通過體溫更多地瞭解人類健康,並進行改善,那就太好了。”


文字 | 一成

版面 | 田曉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