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說的「四十歲三不比,五十歲三不親」,你做到了嗎?

農田三妹


子曰:“四十而不惑”。人到40歲,基本上能洞察世間萬物,對自己、對他人、對世界,更能清醒冷靜地看待。於是,便有了以下的三不比:

1.不比財富

錢財乃身外之物,生不帶來,死不帶去,這一點我們都知道。人到中年,儘量不跟人比財富,是睿智的。

每個人的能力有大小,所掙的錢財必定也有差異。

有人為了攫取更多的財富,如一架停不下來的機器,不停地運轉。雖然也許能積累更多的財富,但身體卻累垮了。

更有甚者,年紀輕輕就出現“過勞死”。為了掙錢,奮鬥到生命的最後一刻。面對五彩繽紛的生活,卻沒有機會好好享受,這值得嗎?

所以說錢多有多的花法,少有少的樂趣。只要願意,安貧樂道未嘗不是一種良好的生活態度。

有一個故事:富豪在看到躺在海邊沙灘上曬太陽的漁夫,好心地規勸他應該勤奮工作,才能積累更多的財富。

當漁夫反問他工作的最終目的是什麼時,富豪認為是有錢才能更好地享受。

而漁夫則認為,自己當下已經在享受生活了,又何必捨近求遠,為積累更多的財富而奔忙。

故事頗有些深意。生活中,也許越簡單才能越快樂。錢財夠花就好,又何必羨慕別人的萬貫家財呢?

2.不比地位

人到中年,曾經站在同一起跑線的同學、同事,因為能力、學歷等各方面的差異,很明顯的拉開了距離。

有的或許已位高權重,而有的則依然默默無聞。但那又怎樣,位高者沒必要炫耀,位低者也不必自卑。

宋代大文學家范仲淹有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雖然,我們不可能達到如此高妙的境界,但也沒有必要跟人家比地位。不卑不亢,做最真實的自己就好。

日子是自己的,尋求內心的安寧,才是最重要的。

3.不比孩子

作為父母的,心中常常住著一個“別人家的孩子”。他們是那麼聰明、懂事,從來不玩遊戲,不聊QQ,門門功課得第一,德智體全面發展。咋看都比自己家的更優秀。

於是,家長們往往大聲訓斥自己的孩子:“你怎麼就如此不省心?你看看XⅩ家的XX,那麼優秀,你怎麼就不能學學呢?”

須知,這種以他人之長,比己所短的做法很容易傷害孩子敏感的自尊心。

這也讓孩子自己形成了思維定式,覺得自己什麼事都做不好。

甚至有些孩子因此產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結果真如家長預言的那般平庸。

這個世界上,其實沒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鼓勵人的家長。

對孩子的優點,要及時發現並給予肯定。如此,才能收到正向的效果,讓孩子變得越來越自信。

愚蠢的家長,才會拿自己的孩子跟別人比較。其實,孩子能健康、快樂、自由的成長,不正是做家長的最大的幸福嗎?

老子在《道德經》中說:“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只有懂得知足常樂的人,才會得到永遠的富足。

所以說,人到四十歲“三不比”,是相當明智的。人到中年的我,也正在努力這樣做。

再來說下五十歲“三不親”。

50歲是知天命之年。人生走到了成熟期,對結交朋友持更加謹慎的態度。對以下三類人,更不會輕易親近:

1.不親連父母都不能孝敬的人。

“百善孝為先”,這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父母含辛茹苦地把我們養大,當他們垂垂老去時,我們自當給他們加倍的愛和關懷。

一個人如果連孝順父母都做不到,那還能期望他以真心對待他人嗎?

曾經在網上看到過一則新聞:一位老人生命垂危,於是,做兒子的請假回家。過了三四天,老人依然沒有嚥氣的跡象,兒子氣急敗壞地問:“你到底死不死啊?我可是隻請了七天假”。

老人聞言,身心寒涼,於是一口氣喝了一瓶農藥,終於如了兒子的願。

這位兒子的行徑簡直令人髮指。對這樣連對父母都能如此冷酷無情、毫無人性的人,誰敢去親近他呢?

2.不親當面一套,背後一套的人。

生活中、職場上,經常會碰到這樣的人,他們當面和人好得什麼似的,背後卻到處說人的壞話,甚至給人使絆子,極盡各種手段。

這樣的人,自以為能玩得風生水起,左右逢源,殊不知“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他們的行徑,遲早會有暴露的一天。

對這樣的人,大家肯定是避之不及了。而他們,也不可能交到真正的朋友。

3.不交唯利是圖的人。

趨利避害,是每個人都有的心理,但必須有個度。而唯利是圖的人,可以為達到自己的目的而不擇手段。

在利用到你時,他們會厚顏無恥地腆著臉來求你。一旦你沒有利用價值了,他會立馬換了一副嘴臉,棄你於不顧,甚至為了利益出賣你。

曾國藩說過:“與好利人共事,己必受累。”跟那些眼中只有自己利益,不顧他人的人在一起,自己必然會受到牽連。

所以,這種人當然不可交。

人生五十,交朋友也更願意簡單、純粹,聽從內心的意願,不親近這三類人,自然會少許多麻煩。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農村說的“四十歲的三不比,五十歲三不親”,你做到了嗎?

“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四十歲的人大多已經事業有成,在社會上擁有一定的社會地位,對自己的人生已經有了清晰的認知,所以會說四十歲對自己的人生不在有疑惑;五十歲之後,知道了實現了自身理想的艱難,所以做事情不太重視結果得失。五十之前,所有人都全力以赴為生活打拼,而五十之後,雖然仍是“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但對結果已經不太重視,大多是順其自然,自由發展。“四十歲三不比,五十歲三不親”指的就是人們在四十歲、五十歲的時候人際交往、得失情況應該注意的方面。



“四十歲三不比”,四十歲社會地位、錢財積累等已經基本確定,如果再去計較錢財方面的得失,很難有大的起色,更多的只能是讓自己陷入糾結與無奈。四十歲不比出身,已經年過四十,再在乎出身也沒有任何用,只能讓自己陷入自卑迷茫之中,不能自拔,影響自己對於人生髮展方向的判斷;四十歲不比錢財,四十歲的人財富的積累已經基本完成,可以繼續努力賺錢,但不宜去炫耀自己的財富,這樣只會讓別人感到反感;四十歲不比孩子,四十歲應該是孩子讀書學習的年紀,太多的用自己的孩子去做比較,導致的結果只會是讓孩子的負擔更重,讓孩子失去向上成長的勇氣。


“五十歲三不親”,五十歲大多數人已經失去了爭鬥拼搏的念頭,更多的是希望能夠隨波逐流,在人際交往方面應該注意和一些人減少交流,偏聽則暗。五十歲不親重財之人,錢財本來是身外之物,過度的看重會讓人喪失理性,和這樣的人在一起要避免他們算計你;五十歲不親無義之人,人與人的關係的建立無非依靠兩個:第一是利益,第二是血緣。以利益建立起來的關係會很快的消失,但講義氣的人就不一樣,這種關係是依靠感情來維持的;五十歲不親勢力之人,和太過勢力的人交流,容易使人寒心,“富在深山有遠親”,這是多麼嘲諷和無奈的說法。


不管四十歲,還是五十歲都需要有良好的心態,都需要遠離那些心存歹念的人。始終保持著“乾淨、善意、有力量”的信念讓他們推動著你前行,用自己乾淨的心去看世界,用自己善意的觀念去影響世界,用自己有力量的行為去改變世界。人生是場馬拉松,不是場百米衝刺,誰跑到最後都不一定,在前途灰暗的時候,積蓄能量,等待春暖花開;在前途光明的時候,連接善意,改變自己的命運。歡迎關注花開隴上,和有趣溫暖的人做朋友。


老農民說事


農村的很多老話值得研究和深思,我的父親早已過了不惑之年,常常聽見他閒下來的時間和母親一起嘮叨,也經常能聽見他嘴裡蹦出幾句農村俗語,這句“四十歲三不比,五十歲三不親”就是從他嘴裡瞭解到的,那麼這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又包含了哪些道理呢?

“四十歲三不比”一就是比出身,一般到了四十多歲的年紀,經歷了半輩子的打拼,這時候人生基本已經定型了,所以出身什麼的都不重要了,反而是家裡積累的財富更重要一些,出身只是自己的家庭,到了四十歲,自己也有了妻子孩子,已經不是跟別人比出身的年紀了。



二就是不與他人攀比子女,四十歲的年紀,自己的兒女也已多半10多歲了,莊稼看著別人的好,孩子看著自己的好,孩子到了10多歲已經有了一定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如果再拿著自己的孩子與別人的孩子攀比,難免會讓孩子產生扭曲的價值觀,塑造一個不好的印象。

三不比錢財,人這一生,賺了多少錢,攢下了多少財富,都是通過自己的打拼和奮鬥得來的,如果再和他人攀比,就顯得有些心浮氣躁了。
五十歲三不親,一不親鑽進錢眼裡的人,這些人把金錢看得比任何都重,最好不要親近。二不親不孝之人,百善孝為先,一個人如果連孝敬父母都做不到的話,那麼也沒有什麼更好的品德了。三不親不講誠信之人,人最重要的就是誠信,人無信不立,沒有誠信的人是不能交心相處的。


生活巷


四十歲是不惑之年,所謂的不惑之年就是不糊塗,人生經歷也豐富,不像年輕時那麼衝動。凡事看的也明白,在這個年齡段時期的人,對社會對某些事情都有自己的看法。所以在四十歲左右的人不和別人攀比。

第一不和人比錢財。從古至今錢財都是身外之物,只要夠用就好。別看到了人家錢存的比你多,你就要拼命的追趕,累壞了身體,掙的錢還不夠治病,那才叫得不償失。只要自己過的幸福比什麼都好。

第二不比孩子。有些父母常常稱讚別人的孩子好。總是說自己孩子不如人家的。這樣會傷了孩子自尊。如果自己家的孩子比人強,也不要在別人面前誇獎自己孩子,會引起嫉妒。

第三不比房子。房子不論大小,只要不漏,住著舒服就可以。別人住豪宅住別墅那是人家的。不可賭氣南借北借買房子。還一輩子外債,日子過的緊緊巴巴,壓力山大,影響了身體健康。

五十而知天命。五十多歲左右的人,對自己的人生有個總結。有些東西和事情,不是想要就能有的。這個年齡段的人,兒女已經各自成家立業。作事情要給兒女樹立一個榜樣。別給兒女增加負擔和麻煩。所以不要隨便交朋友。第一不要親近認錢不認人的人。這類人無論做什麼事,總是把錢放在第一位。他和你相處是為了利益,一旦你有事求他,他會以種種理由推脫。惹你生氣,結果在家人面前自己也覺得沒面子。

第二不親近不仁不義之人。這種人做事自私自利。在利益面前什麼都可以出賣。親近這樣的人當心把你出賣,還牽連到了你的兒女。

第三不親近勢力小人。些類人嘴很甜,會巴結人。一旦你失勢,他會把你的一切底細全部交代出去,換取別人寵信。


山野50


農村俗語是千百年來人們生活的智慧結晶,朗朗上口,蘊含深刻哲理。

四十歲三不比指的是,不要和別人比錢財,比孩子,比房子;五十歲三不親指的是,不走太重錢財的親戚,不走無情無義的親戚,不走勢利眼的親戚。

個人理解,這句農村俗語源於孔子孔聖人對自己的人生總結,“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四十而不惑的意思是說一個人到了四十歲,經歷了許多,已經有自己的判斷力了(主要指價值判斷即判斷是非、善惡、好壞、美醜等)。人比人得死,貨比貨得扔!房子車子票子是人們身份的象徵,如果仍然在攀比中生活,容易迷失方向,傷害自己和家人。一個四十歲的人起碼應該懂得自我價值,知道努力方向,做好自己,理智對待從容應對生活中的成敗得失。

五十歲知天命不是聽天由命,無所作為,而是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努力作為但不乞求結果。不再寄希望於那些看重錢財不重親情的人,那些勢利眼嫉妒心強的親戚,遠離他們的負能量。

這些道理看似淺顯易懂,卻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題主的問題是,你做到了嗎?

答案是,通過答題更加明白了這些至理名言!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

歡迎評論區留言交流。覺得不錯點個贊吧!


村姑說村事


您好,科學興農為您解答。

這句話其實應該是“不惑之年三不比,知命之年三不親”。農村老話都是經歷了祖祖輩輩相傳留下來的生活哲理,其中都是蘊含很多道理的,對年輕人來說都是具有借鑑意義的,不過小農還沒夠完全做到。這裡小農就和大家聊聊這句話。

三不比

四十多歲差不多已經走過了一半的的人生路,人生經歷已經很豐富了,不再像年輕人那樣容易迷失了,有自己的是非分辨力。對於攀比這種讓自己痛苦的事情應該已經知道那些事不能比了。就像有句話說的“人比人氣死人”知足才能給常樂。

一不比錢財

年輕人比較喜歡攀比,看看誰更闊氣,誰更瀟灑。但是這樣比來比去,很多時候只是騙自己,沒錢就該努力去掙,而不是打腫臉充胖子。尤其是一些人喜歡在朋友、親戚間攀比錢財,殊不知這樣的做法非常傷和氣,還有可能給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二不比孩子

年輕的時候喜歡比家境,中年的時候就喜歡比孩子,雖然有時候父母只是無心的一句話,就可能會刺痛孩子的心。尤其這時候孩子一般都處於青春期,心理還不是很成熟,總是被父母拿去和別人家的孩子比較,會讓孩子產生自卑、甚至叛逆之心。

三不比出身

三分靠天生,七分靠打拼。年輕的時候不努力,再大的家業也會被吃空。出身只能決定你前半生的幸福,後半生的生活還是需要自己努力的。尤其是一些本就不富裕的家庭子女,更應努力拼搏,以求改變現狀。英雄不問出處,只要努力奮鬥就能夠有成功的機會。

五十知天命

五十歲的人已經開始向著老年逐步邁進了,不過這只是古代人的說法,現在的人們生活質量不斷提高,壽命也不斷延長,五十歲依然能做出一番成就。不過五十歲精力畢竟不如年輕人了,雖然要努力奮鬥,但要做到樂以忘憂,不求結果,灑脫生活。

三不親有人說是指姑父、姨夫、舅母三類親戚,因為沒有血緣關係所以不親。不過這裡本人認為三不親的說法是這樣的。

一不親無情無義之人

親戚之所以為親戚,不僅僅是因為血緣關係,還有的就是感情。每次到親戚家中如果感到的都是冷淡、無情這種真的是很受傷。這樣的親戚有時候還不如知心的朋友,不要也罷。

二不親勢利眼之人

人到五十歲很多都應該看透了,對於那些阿諛奉承,溜鬚拍馬的小人應該有清醒的判斷,如果你富有還好,這些人會巴結你,如果你沒錢帶著孩子去走親戚不僅你受白眼,孩子也不被待見。所以何必傷害家人和他做親戚呢。

三不親重錢財之人

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對於這樣的情況五十歲的人更應該有自己的判斷力。對於一些虛情假意的親情應該能夠一眼看透,對於那些真正和你親的親人是根本不會在意你的錢財。如果你不是很富有,對於那些看不起你,甚至已經不怎麼和你來往的親人,也不必太在意,凡事要看開些。

以上就是科學興農為您做出的分享,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科學興農


人活在那個年齡段,就對過往的人生和未來的走勢,頓徹頓悟。時時在提醒,時時在反省著自己,唯恐走了彎路、錯路,總想勵心圖志,過好以後的人生之路。農村人說的“四十歲三不比,五十歲三不、採”,也許就是對處在四五十歲的人,在為人世事上的一種勸勉吧!這句話講的是啥意思,我們做得怎麼樣?

四十三不比。四十歲也叫不惑之年。“不惑”的意思是遇到事情能明辨而不懷疑。四十歲的年紀事業基本定型,家庭生活也開始穩定了。求得是生活的安定和平順,心情的舒坦和歡樂,同時力爭做到“三不比”。



不比房屋。房子是用來住人的,適用寬敞就行。別人家的房子再大再豪華,那是人家的,只有他自己家的人覺得大而奢華,別人的感覺不就是有錢人的房子,還不和我們的房子一樣是生活用的,生不帶來死不能帶走。也不要羨慕別人家給兒子還另弄了房子,自己的兒子還要去奮鬥。相信兒孫自有兒孫福。

不比孩子。人都為孩子而活著,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也會遇到這樣那樣的溝溝坎坎,不要埋怨孩子,也不要與親鄰的孩子做對比,孩子成績不好,事業受創,應該鼓勵而不要與其他孩子比較。雖說知識能改變命運,既然沒有改變,“條條大道通羅馬”,40歲的人了,孩子也已經大了,有他的主見,只要行的是正道,由他走著就是。

不比錢財。雖說人不能離開錢,離開了線還真的不行。自己都40歲了,當農民也好,做工也好,從商、從政也好,錢基本上夠用就行,即使不夠用,可借、可貸蹣跚而行。切不可看同學、鄉鄰、同事,那個錢別忒多,就覺得自己窩囊,其實錢多的人花費也太,再說家家還有本難會的經哩!

五十三不親。人生已經50歲,該奮鬥的都已奮鬥,該經歷都都已經歷,是“知天命”的年齡了。凡事做而不追求結果,要的只是一種參與。世間的人情冷暖已成竹在胸,特別是對親戚遠疏並不恪守在“三不親”上。


不親勢利眼的親戚。你事業有成,家道順暢時拈著你,還拍你馬屁,一旦你事業失利就會時不時落井下石,背後玩你,當面不屑於你,這樣的親戚應該當即立斷,不與他來往。

不親炫富的親戚。親戚本來應該有點同情心,互幫互助,可還真有這樣的親戚,老說自己怎麼掙錢、花錢,有多少資產,有時候說得覺得我們自己也太無能了,徒生煩惱,對這樣的親戚最好的辦法是絕交。

不親近冷血的親戚。凡親戚總是有點親情存在,而冷血的親戚頭腦裡從來沒有親情、人情,在他們的眼裡只有利益,如果你有價值,他會想著你。你沒有利用價值了,人家就不認識你了。當你有病需要住院,有難要度過,他會避而遠之,對這種人,還是從此一刀兩斷的好。

也許是我想多了,不過現實就是這樣。該怎麼把握就是自己的事。且行且珍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