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學寫七律?

Dean_木木


問題:如何學寫七律?

前言

學習七律的寫作分兩個階段,第一個是基本的格律知識,包括四種句式,兩種變格,四種拗體。這些如同數學的公式,記住即可,記不住也不要緊,作詩時對照著檢查一下,時間長了自然就能記住。

第二個階段是進階的修煉,第一從形式上注意聲韻的協調,第二從內容上注意字法、句法、章法的調整,這就比較難了。老街簡單從這三個方面說一下自己的體會。

一、七律四種基本詩體

1、四種基本句式

1).仄起平收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

2).仄起仄收式 :【仄】仄【平】平平仄仄

3).平起平收式:【平】平【仄】仄仄平平

4).平起仄收式:【平】平【仄】仄平平仄

這四種句式按照粘連、對仗的規則組成四種詩體。簡單說四聯要相互黏連,中間二聯要對仗。可以參看我的頭條文章《 老街詩詞閒話10-律詩四式讓您半小時學會格律 必讀》

2、平平平仄仄的兩種變格

【仄】仄【平】平平仄仄有兩種變體:

A、第一種三仄尾,【仄】仄【平】平【仄】仄仄;杜甫最喜歡用三仄尾,例如:《詠懷古蹟五首·其二》第三句:悵望千秋一灑淚

搖落深知宋玉悲,風流儒雅亦吾師。悵望千秋一灑淚,蕭條異代不同時。
江山故宅空文藻,雲雨荒臺豈夢思。最是楚宮俱泯滅,舟人指點到今疑。

李商隱七律《流鶯》後四句: 曾苦傷春不忍聽。

可以看看我的這篇文章:《喜歡詩詞創作的你 知道唐詩中有這麼多的三仄尾嗎? 2018-09-15 》

B、第二種叫做鯉魚翻波,

【仄】仄【平】平【仄】平仄,第五六的平仄顛倒使用,這種情況也非常多見。例如杜甫秋興八首:西望瑤池降王母,東來紫氣滿函關。降王母,【仄】平仄。

3、拗體

【平】平【仄】仄平平仄的兩種變體:

A、【平】平【仄】仄平仄,第五個字應平實仄,半拗體,不需要救拗。

B、【平】平【仄】仄仄仄仄,第五第六應該平,實際都是仄,叫做大拗體,必須救拗。如: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樓煙雨中,煙,這個位置必須平聲救拗。

關於救拗詳細可見《老街詩詞閒話11-格律詩怎麼救拗? 必讀》

二、聲韻的協調

1、押韻

至於押韻首句可以用鄰韻,其他必須一韻到底就不多少了,這是基礎知識。

2、、句子結構

詩句的結構避免單調重複,否則讀起來都是一個節奏,用杜甫的兩首詩中間二聯比較一下:

西望瑤池降王母,東來紫氣滿函關。
雲移雉尾開宮扇,日繞龍鱗識聖顏。

四句幾乎都是,2212結構,這種情況應該儘量避免。

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異昔時。
直北關山金鼓振,徵西車馬羽書弛。

第二聯是2212結構,第三聯是2221結構。相互之間錯開,如果壘磚牆一樣,吟誦起來就不會單調,富有節奏變化。

3、、鶴膝與八病

前兩天寫過四聲八病的幾篇文章,《老街詩詞閒話142-四聲八病 您知道哪些要避免哪些不必太在意嗎?》

其中作七律時要注意鶴膝的問題,鶴膝在王力書裡稱為上尾(估計是採用仇兆鰲的說法),杜甫作詩比較注意:

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華。
聽猿實下三聲淚,奉使虛隨八月槎。
畫省香爐違伏枕,山樓粉堞隱悲笳。
請看石上藤蘿月,已映洲前蘆荻花。

鶴膝就是注意單數句的結尾避免四聲相同,例如杜甫這一首,首句押韻不提,第三句淚,去聲,第五句枕,上聲;第七句月,入聲。三五七句不要連續用同聲。

三、練字、句法與章法

1、練字

練字就是在合適的位置選用最合適的字。例如王安石春風又綠江南岸的故事,例如杜甫身輕一鳥過的故事,都說明了一個字的重要性。

同時用字文雅也反映詩人的基本功,例如劉禹錫非經書的字不用:《老街詩詞閒話22-誰讓劉禹錫作詩不敢用“糕”字?》

2、句法

律詩受格律影響,語法結構與散文有極大的不同,省略倒裝跳躍等等,這是詩家語的特點,詳細可看:《老街詩詞閒話72-寫出好詩一定要學會使用詩家語 必讀》

3、章法

簡單說就是句子的排列順序,先說什麼,後說什麼,有敘說,有穿插,有的先寫景例如:

玉露凋傷楓樹林,巫山巫峽氣蕭森。江間波浪兼天湧,塞上風雲接地陰。
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寒衣處處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有的先說理,例如:

聞道長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勝悲。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異昔時。
直北關山金鼓振,徵西車馬羽書弛。魚龍寂寞秋江冷,故國平居有所思。

結語

學詩的第一步是通格律,這一關不可不懂,否則永遠處在詩詞之門的外面。過了第一關以後,仍舊有很多人寫的像打油詩。所以懂不懂格律僅僅是基礎;

第二部與第三部才能看出詩人的水平與功力,只有多讀古人作品,多練習多思考才能有進步。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能否多讀多練,完全看自己的時間和熱情了。

寫好五律和七律是基礎,學會了再學習填詞基本就不費力了。

以上的文章大多收錄在《老街詩詞閒話74-零基礎學習舊體詩看懂這7篇短文基本就算高手了》,這裡面都有鏈接。

以上是自己的一點體會,未必全面正確,請詩友們指正

@老街味道


老街味道


如何寫七律?曹雪芹在《紅樓夢》中借林黛玉之口,教香菱寫律詩:‘’什麼難事?也值得去學!不就是起承轉合,中間承轉兩副對子,平聲的對仄聲的,實的對虛的,若是果有了好句子,就連平仄虛實不對都是使得的。‘’

那什麼是‘’起承轉合‘’呢?我們以毛主席七律《答友人》為例:

九嶷山上白雲飛, 平平仄仄仄平平(韻)

帝子乘風下翠微。 仄仄平平仄仄平(韻)


這便是‘’起‘’,開宗明義,點明主題。九嶷山,在湖南南部,相傳舜帝死後葬於此,化作九座相疑的山頭,讓人找不到具體地方。帝子:指舜帝妻子娥皇和女英。

斑竹一枝千滴淚, 仄仄平平平仄仄,

紅霞萬朵百重衣。 平平仄仄仄平平(韻)


這便是‘’承‘’。由於當時普通話還遠未普及,‘竹’和‘滴’在平水韻裡都屬入聲,我們不要用今韻去欣賞舊體詩,以為以前的人寫格律詩不注重平仄。斑竹:相傳娥皇女英追尋舜帝未得,眼淚灑在洞庭湖的竹子上,成為斑竹,斑竹是洞庭湖也是湖南物產。紅霞:楊開慧小名霞姑,有懷念楊開慧之意。本聯就是承聯對子,而且對仗十分工整,緊接‘’起聯‘’描寫帝子美麗。

洞庭波湧連天雪, 平平仄仄平平仄,

長島人歌動地詩。 仄仄平平仄仄平(韻)



這便是‘’轉‘’。從描寫帝子美麗轉而描寫洞庭風光,人民翻身做主的愉快心情。長島代指長沙。本聯也是一幅對子,對仗工整。

我欲因之夢寥廓, 仄仄平平平仄仄,

芙蓉國裡盡朝暉。 平平仄仄仄平平(韻)


這便是‘’合‘’,是全詩的總結。芙蓉國指湖南,是主席的家鄉。主席早年在長沙渡過了難忘的學生時代,留下了許多動人詞章,因而對家鄉盡情美化與歌頌都是人之常情。

律詩平仄還有一個重要規則就是‘’粘‘’。就是第三句首二字平仄要與第二句首二字平仄要相同,將承聯與起聯相‘’粘‘’;第五句與第四句、第七句與第六句也是同理要‘’相粘‘’。

還有一個重要問題就是音韻問題,過去的平水韻與現代普通話很多字平仄與韻母已大相徑庭,如還抱著平水韻不放,將自己把自己與現代隔絕,不僅難以掌握,更讓大眾無法欣賞。至於古韻今韻的傳承與研究那是專家學者的事,普通愛好者只要熟練運用普通話,用今韻就可,不必在意古韻變化問題了。



雲卷飛山


律詩有五言或七言,我開門見山,簡單講解一下七言律詩的規則。



字數

七言律詩,顧名思義,每句各有七字。一般律詩有八句,八句以上稱之為[排律]。

押韻

押韻的字俗稱[韻腳],非韻句的末字俗稱[白腳]。一般來說,近體詩要求[一韻到底],即韻腳出自同一個韻部。今人寫格律詩宜參照[平水韻]或[新韻]。

北宋盛行[孤雁出群]之格,意思是律詩的首句採用鄰韻,用來襯托其他韻句的本韻,故又稱[借韻

]、[探頭韻]等。

自近代始,寫詩用平水韻者,有[鄰韻通押]之說,如平水韻中[一東]部與[二冬]部等,我認為可採用,因時制宜;新韻則是採用韻尾通押的方法,不存在鄰韻之說。

平仄

律詩的平仄規則與絕句相同,遵循[相錯]、[相對]、[相粘]的原則。學習平仄句式不必背公式,只需掌握其規律即可。我在其他文章中有獨立講解,這裡就不重複了,有興趣可以瞭解。


對仗

對仗可以說是律詩的招牌所在,廣義上來講,對仗的形式可以分為[工對]、[鄰對]、[寬對]。

所謂[工對],即上下對應的類目相同,如星對月、江對海等,屬天文對天文、地理對地理;

所謂[鄰對],即上下對應的類目相近,如花對鳥、日對河等,屬植物對動物、天文對地理;

所謂[寬對],即上下對應的類目不限,只需詞性和結構相同即可,如人對月,屬名詞對名詞。須注意的是詞組結構,例如[江湖

]是並列結構,[池柳]雖是兩個名詞組成,但實際卻是偏正結構。判斷這兩者的區別,主要在於前者是否用於修飾後者

而狹義上的對仗又可細分為[當句對]、[流水對]、[錯綜對]、[隔句對]、[借對]等,我在之前有詳細介紹過,此處亦不重複。初學者學律詩,只需先掌握寬對即可,但切忌[合掌對],即上下意思雷同。

風格

律詩尤其注意形式,除要求對仗之外,還要求用字典雅,辭藻華麗。我認為今人不必過分追求辭藻,亦不必濫用典故。

章法

不管是絕句還是律詩,尤為注重[章法],即起承轉合。律詩的章法與絕句有所不同,一般是每一聯承擔一個功能。




以上就是我暫時想到的一些有關律詩的內容,有疏誤之處敬請指正。

有興趣瞭解更多詩詞知識,歡迎關注詩詞補習班。

詩詞補習班


七律詩,有四種韻律: 一,平起入韻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第三四句,第五六句,分別是對偶句。例如: 紅塵拂去醉清修,酷暑嚴冬躲小樓。喜愛丹青學彩墨,細臨柳顏練彎鉤。詩情似火尋佳句,憾事如煙摒舊憂。攜內鄉間舒漫步,安居小鎮度春秋。

二,平起不入韻式。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三,仄起入韻式,四,仄起不入韻式。略


Z趙汝鈞


學寫七律首先須能分辨平仄,須懂什麼叫押韻。

按現今普通話,第一聲(陰平)、第二聲(陽平)為平聲,第三聲(上聲)、第四聲(去聲)為仄聲;如果按古音(比如平水韻),還有一種入聲(如“膝、席、匹、劈”現已歸入普通話的四聲)也是仄聲。押韻大致相當於用同韻母的字放在句末,按古音則是同一韻部的字(可查平水韻)分別放在句末。作詩一般按平水韻或中華新韻,填詞則用詞林正韻;這些韻表或韻書既可查同韻字,又可查平仄。

下面就以杜甫的《登高》為例談談如何寫七律。我把律詩格律大致可歸納為以下七“律”(詳見本頭條號“卦體詩”置頂文章《格律本是規律,不用死記,學寫詩詞先學這七“律”》,若還有不解,可加關注後給我發私信一起探討):

一、交替律。一句之內的平仄以兩個字為一個節拍單位交替變化,如“平平仄仄平平仄”(如“無邊落木蕭蕭下”)。兩個字為一個基本節拍單位(句末以“2+1”或“1+2”的節拍形式構成單個字和三個字的次節拍單位)符合中文特徵。雙數字位及每句末字為關鍵字位,決定一個節拍單位是平是仄,從而連續的節拍單位平仄進行交替變化。這一規律體現了詩句音調的和諧性,如同樂曲的節奏強弱和樂音高低的規律性演進。

二、相對律。一聯之內兩句平仄相對相反,如上句是“平平仄仄平平仄”(如“無邊落木蕭蕭下”),這一聯的下一句就必須平仄相反:“仄仄平平仄仄平”(如“不盡長江滾滾來”)。這一規律體現了一聯的兩句之間語調的對稱性和呼應性。

三、相粘律。兩聯緊挨著的兩句平仄前半部分平仄相同,彷彿“相粘”在一起。如上一聯的第二句為“仄仄平平仄仄平”(如“不盡長江滾滾來”),下一聯的第一句就必須是“仄仄平平平仄仄”(如“萬里悲秋常作客”。前四個字“不盡長江”和“萬里悲秋”平仄相同)。兩句平仄“相粘”而不能相同,因為要以與韻腳平仄不同的末字收結,才能推演出不同平仄形式的新一聯。這一規律體現了詩作兩聯之間語調的連貫性和演化性。

四、押韻律。雙數句(二、四、六、八句)必須押韻(即這些句未尾的韻腳字必須韻母相同,屬同一個韻部),第一句末字若與韻腳字同聲(比如“風急天高猿嘯哀”中與韻腳同為平聲的“哀”),則第一句也必須押韻。與韻腳平仄不同的其他單數句末字(稱為“白腳”,如杜甫《登高》第三句末字“下”)則不應押韻,否則就犯了用韻中“撞韻”的毛病,干擾全詩的音韻和諧。這一規律體現整首詩語調的協調性和整體性。

五、對仗律。七律、五律的中間兩聯,即第二聯(頷聯)、第三聯(頸聯)必須對仗(偶爾有時第二聯不對仗,改為第一聯對仗,稱為“偷春格”;或改為第四聯對仗,稱為“藏春格”;或者全詩各聯都對仗)。對仗必須平仄、詞性、結構、修辭手法相對,其中相對的名詞儘可能同屬小的類別,稱為工對。這一規律體現了詩作一聯之中語調、語意的對稱性和呼應性。

六、拗救律。按以上五條規律本該用平聲的字用了仄聲,或本該用仄聲的字用了平聲,便在另一處用與按律聲調相反的聲調來挽“救”。如“渚清沙白鳥飛回”中本應是“平平仄仄仄平平”,其中“渚”應平而仄“拗”了,便用“沙”應仄而平來“救”。拗救一般發生在一句中不是關鍵位置的一、三(、五)字,即所謂“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一般是同一句前(字)位拗,後隔位救;同一聯上聯某位拗,下聯對位救或對位的鄰前位救(如上聯六位拗,下聯五位救)。一、三(、五)字位上的拗如果不產生下面“避病律”中所說的孤平等詩病,叫半拗,可以不救。”(仄仄)平平仄平仄“為特殊拗句,可不救(但此句的第一個平聲字不可再拗為仄,否則“(仄仄)仄平仄平仄”這樣的平仄交替就太頻繁單調了)。一句出現孤平(平聲收尾的句子中沒兩個緊挨的平聲)必救,且須本句救,救孤平是讓此句至少有兩個緊挨的平聲。這一規律體現了詩句語調的變通性和適應性。

七、避病律。平仄方面主要注意避免孤平(一句中除了末字平聲,只有另一個字平聲,而且兩個平聲又不挨在一起。仄韻詩則要避免孤仄)、平韻詩的三平尾(又稱“三連平”,即一句末尾三個字平聲)、仄韻詩的三仄尾(又稱“三連仄”,一句未尾三個字仄聲)。押韻方面主要注意避免擠韻(押韻句有與韻腳字同韻母的字)、撞韻(不應押韻的詩句末字與韻腳字同韻母)、連韻(緊挨的兩個韻腳字同音,如“留”“流”相連前後押韻)、倒韻(為求押而把正常詞語顛倒過來,如為與“秋”押韻,把“流連”變為“連流”)等等,這些押韻毛病非絕對,有時可即犯(病)即(化)解。句意和句式方面主要避免“齊頭”(幾聯開頭為同一詞性的詞,如名詞)、非修辭性重複字及幾聯句式雷同。其他還有一些小詩病難以避免則可作罷。這一規律體現了詩句音、義、結構等方面特別要避免的一些不協調因素。

五律也遵循以上規律,只是相當於在七律每句前頭截掉一個節拍單位的兩個字。 絕句又稱“截句”,是從律詩中“截”下四“句”而成,除了不管對仗律,不要求對仗(當然也可以對仗)之外,其他六“律”都應遵守。長律(排律)要求中間各聯都對仗,也應遵守上述七“律”。 詞在一定程度上也遵循以上規律,如交替律、相對律、相粘律、對仗律等等,只是因為句式長短變化(所以詞又稱“長短句”,但偶有一些詞牌句式長短相同),句式何處長、何處短以及押韻方式、對仗要求等等不同詞牌有不同安排,以便更適合歌唱。作者只能按不同詞牌的平仄、用韻、對仗、句式等要求填入相應的字眼(所以詞的創作稱為“填詞”)。

上面只是從形式規範的格律來談七律創作,要寫出好詩,更要注意內容和詩意(詩味)。

本人認為律詩從漢字的形(從對仗體現)、音(從平仄、押韻體現)、義(從對仗體現)三個向度充分發掘了漢字創造美感的可能性,達到中文詩歌形式規範的一個高峰。本人首倡的“卦體詩”則更進一步結合西方詩歌的分行規則和《周易》八卦的卦象,賦予中文詩歌詩形的符號化功能,使詩形本身具有符號意義,從而進一步發掘漢字的塑形功能。

附杜甫《登高》:



登 高

唐 · 杜甫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下面是本人所作涉及臺灣的七律、五律和卦體詩各一首:

七律·感時(臺灣藍營八縣市長登陸)

菜賴燈輝竟饜瞳,誤當美日照寒空。

獨臺縱使分雙色,八縣猶能守一中。

逢甲馬前悲墜淚,成功艦艏怒開弓。

釣魚島上風雷緊,躲入雞籠作耳聾。

注:“燈輝”諧音“(李)登輝”。“逢甲”指丘逢甲,其《春愁》詩云:“四百萬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臺灣。”“成功”指鄭成功,曾驅逐荷蘭人而收復臺灣。基隆曾名“雞籠”。

【臨卦】兩岸新局

築堤春聚水,‖養木夏敷榮。

海晏颱風息,‖河清陸路明。

歸真兩兄弟,‖返璞一音聲。

雪化湧流起,‖潮來升漲盈。

生此宜時此世盛為方大業,

業大方為盛世此時宜此生。

此卦體詩構成臨卦卦象,此詩可結合臨卦卦理來理解,又可僅從本詩文本來理解。詩中上面四行抽取出來,即為五律一首:

五律·兩岸新局

築堤春聚水,養木夏敷榮。

海晏颱風息,河清陸路明。

歸真兩兄弟,返璞一音聲。

雪化湧流起,潮來升漲盈。

注:國臺辦公佈惠臺31條措施,落實臺灣同胞與大陸居民相同的“國民待遇”,真正體現“兩岸一家親”“同胞兄弟情”。

@卦體詩(馬驚飆)

2018.4.9



(臺灣島)



(釣魚島)


卦體詩


其實,問題的插圖已經回答了問題,認真閱讀《詩詞格律常識》一書,便已解決了這個問題。但是,既然問題岀來了,我就講講自己的認識。

一、二四六八句必須押韻,第一句可押也可不押。熟悉所謂平水韻、所謂新韻的朋友,就最好了;如果不熟悉就用漢語拼音方案中的韻就行,說白了就是韻母相同聲調也同就好。

二、講一下平仄:平仄的格式其他朋友說得很多,我不贅述。但概述一下:

1、一聯中上下句平仄必須相對,上仄必須下平,上平必須下仄,這是原則。原則之下,一三五不論 ,二四六分明,即奇數位上可寬,偶數位上必嚴。另外,在押韻句上最後三字不能有三平聲岀現。最後,如果按照格式不能找到合適的字,也不要緊,只要在本句或對句該平用仄、該仄用平即可。另外,聯與聯之間要粘。也就是上聯第二句和下聯第一句的第二、四字平仄要相同,就像把它們連在一起一樣。

三、講對仗:在一首律詩中,兩句為一聯,共有四聯。中間兩聯必須對仗。所謂對仗,就是對聯。既要對仗,必須嚴格甄別詞性,詞性不同不能相對。也就是說,名詞必對名詞,動詞必對動詞……

四、語言必須是詩的語言:這個不好說,必須自己去努力。方法:多多朗讀背誦體會名人之作,然後自己多做習作。有些朋友可能是初學者,精神可嘉,但所寫作品不是詩的語言,而是散文語言。我覺得,如果多體會名作,必定會有改善。

五、要有健康的情感、正確的思想。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是一個人最重要的東西。所以,除了學習各方面知識,拓寬自己知識的廣度、加深自己知識的深度,還要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提高辯證思維能力。

六、參加社會實踐也是極為重要的一個方面。這個各人情況不同,就不多說,可視各人情況而定。

總之,功夫在詩中,功夫也在詩外。現在將一首七律舊作與大家分享,並請朋友們指教。

七律 頌草海

翡翠一枚下九天,凡塵知曉是何年。

池邊菊海歌千壽,船底魚蝦遊萬漣。

城市追隨湖水展,風車轉動電瀾傳。

人民福祉當真美,喜看明朝更好看。

說明:一、草海:貴州省威寧縣城畔之湖。

二、最後一句:“更好看”的看字 ,應讀陰平聲。


磨盤山人93182540063y


七律也稱七言律詩,每句七字,全首共56字。律詩對字數、句數、押韻、平仄、對仗等方面是有嚴格的規定的。

古人的詩詞如李白的《行路難》、《將進酒》、《蜀道難》等等多讀一讀,近代的《詩詞格律》一書也是比較容易上手的。

初學律詩者,可以先寫一些絕句,絕句學會了,在寫律詩就比較容易了;

律詩有“起承轉合”的佈局,初學者最好對照一些風景來寫,慢慢的來擴大寫的範圍,比如“思鄉”、“會友”之類更深入的研究。

初寫者可以對平仄別太計較,寫好首稿後,再去按照格律思考調整,最後可以把完善的律詩請一些行家裡手給予評論,從中吸收經驗,收效會更大。

最後,想學習律詩,必須要有恆心,加上自己的潛心研究,學會寫一首好的七律是沒問題的。

詩詞是中華民族流傳千古的文化底蘊,自古至今都有名人名篇佳作傳頌著,所以學一學對自身修養也是有很大的幫助,一起加油吧!


燃情


圖片簡單習而管用

▶️ 《三上詞話》作者就什麼是“平仄”問題已回答不下5⃣️次,回答格律詩詞問題不下1⃣️0⃣️次。多說無益,給一曾發過的圖片,就算是內容重複一遍。

提示一 既然押韻為《平水韻》,那麼整個句子聲調為中古四聲,即平上去入。問原因?近體詩是唐代文學體裁,現在人

沒有理由改變它,若要改變,就創造新的文學體裁,在什麼時候創造出的,就押什麼時候的韻。

提示二 可平可仄,是最低標準。若問不懂中古四聲,能不能寫詩填詞?若掌握不了中古四聲,亦可以創作,唯一要求是展示出來的作品千萬別冠以“七律”等,詞千萬別冠以《水調歌頭》等。這樣就算新詩,誰也說不了什麼。


三上詞話作者


如何學寫七律?請加粉關注!其實寫七律並沒有什麼太難的。只要你有一定的文學基礎,一點就通。七律首先就是一段七個字,兩段湊一句。重點是要知道韻律。韻有平水韻,中華新韻。古詩一般都是平水韻,你可以在網上搜索平水韻,一學就會,並不深奧。不管是平水韻還是中華新韻,你有時間有精力有腦筋就把它背記下來,如果懶得背就用時網上查閱。在這裡就不一一講解。律就是格律,通俗的說就是模子、格式、版本。初學者盡力不要越矩越規,有仄起、仄起入韻、平起、平起入韻四個格律。仄起、平起第一段不押韻。仄起入韻、平起入韻第一段要求押韻。具體可在網上搜索。七律講究起、承、轉、結(合)。第一句是起句,第二句是承句,第三句是轉句,第四句是結句或合句。形象的說,起句,就是詩的開頭句,也就是入詩開門進來。承句,就是進門後幹什麼。轉句,就是入堂屋後轉進裡屋。結句或合句,就是做的什麼事。多讀讀詩人寫的七律,琢磨品味一下,慢慢就明白我說的意思。承句、轉句必須對仗,類似對聯。也叫頸聯、頷聯。每聯要求必須字性相同,平仄相反,字義可承順,可相反,但不能同義。四種格律網上都有,可以搜索學習一下。平仄就是字有平仄之分,類似我們學的拼音聲調,一般情況拼音聲調的一、二聲為平,三、四聲為仄。按中華新韻基本按此規律定平仄。但按平水韻等作詩的平仄與拼音聲調有一定不同,因為,古詩詞是按照漢字古音定平仄,與現代語言有一定區別。南方一些地區的方言語調與平仄近似。具體每個字是平是仄也可在網上搜索查詢。最後提醒大家,當你寫完一首七律後最好在網上詩詞格律檢測專欄上測試一下確認。如有疑問,敬請關注,以便交流切磋!

信手拈來愧對詩,談平論仄律循之。

春風和軟花慷慨,夏雨輕狂水妄思。

楓謝秋霜紅醉句,梅羞冬雪白純詞。

塵埃落定雲吞霧,化作青山度嗜痴。


文峰熙本


實話,我不懂詩。我只是喜歡詩。 我不懂韻,也不懂律。聽人說韻講律的,我會頭疼,也很反感,常常覺得,詩人之所以寫詩,不是因為想怎麼寫就怎麼寫,才會去寫詩的嗎?如果有了太多的框框,限制了自由,詩人還會樂意寫詩嗎? 也許是我真的不懂詩吧。也可能正是因為我不懂詩,所以我才敢寫“詩"吧。

附一首拙作,我不敢稱之為詩,我更不敢以律論之,請朋友們指正。

五蓮山遊記

清明登上五蓮山,

遠望百里到海邊。

杜鵑紅浪驕陽瀉,

一尊巨佛林中顯:

長立山頭看人間,

看盡蒼桑多少遍?

祈願能否保平安?

頭頂茅草無力鏟?

辭了金殿光明寺,

再下驚險一線天。

竄山石階階階低,

低到低處一馬川。

小憩山下白河灣,

將去才知意未乾。

再上西南九仙山,

一山更比一山險。

豪情不跌夕陽下,

幕深才別龍潭溝。

離了半山桃花灼,

再過十里梨花雪。

小村野外燈籠張,

店家柴門迎客忙。

笑問店家有私茶?

農家小院下午茶!

明月才出九仙山,

我落山前遙相看。

清風徐徐心蕩漾,

小蛾處處輕飛揚。

人間何處能成仙?

魯南西南五蓮縣。

遊遍青山何處去?

是夜直臥青山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