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学写七律?

Dean_木木


问题:如何学写七律?

前言

学习七律的写作分两个阶段,第一个是基本的格律知识,包括四种句式,两种变格,四种拗体。这些如同数学的公式,记住即可,记不住也不要紧,作诗时对照着检查一下,时间长了自然就能记住。

第二个阶段是进阶的修炼,第一从形式上注意声韵的协调,第二从内容上注意字法、句法、章法的调整,这就比较难了。老街简单从这三个方面说一下自己的体会。

一、七律四种基本诗体

1、四种基本句式

1).仄起平收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

2).仄起仄收式 :【仄】仄【平】平平仄仄

3).平起平收式:【平】平【仄】仄仄平平

4).平起仄收式:【平】平【仄】仄平平仄

这四种句式按照粘连、对仗的规则组成四种诗体。简单说四联要相互黏连,中间二联要对仗。可以参看我的头条文章《 老街诗词闲话10-律诗四式让您半小时学会格律 必读》

2、平平平仄仄的两种变格

【仄】仄【平】平平仄仄有两种变体:

A、第一种三仄尾,【仄】仄【平】平【仄】仄仄;杜甫最喜欢用三仄尾,例如:《咏怀古迹五首·其二》第三句:怅望千秋一洒泪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李商隐七律《流莺》后四句: 曾苦伤春不忍听。

可以看看我的这篇文章:《喜欢诗词创作的你 知道唐诗中有这么多的三仄尾吗? 2018-09-15 》

B、第二种叫做鲤鱼翻波,

【仄】仄【平】平【仄】平仄,第五六的平仄颠倒使用,这种情况也非常多见。例如杜甫秋兴八首: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降王母,【仄】平仄。

3、拗体

【平】平【仄】仄平平仄的两种变体:

A、【平】平【仄】仄平仄,第五个字应平实仄,半拗体,不需要救拗。

B、【平】平【仄】仄仄仄仄,第五第六应该平,实际都是仄,叫做大拗体,必须救拗。如: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楼烟雨中,烟,这个位置必须平声救拗。

关于救拗详细可见《老街诗词闲话11-格律诗怎么救拗? 必读》

二、声韵的协调

1、押韵

至于押韵首句可以用邻韵,其他必须一韵到底就不多少了,这是基础知识。

2、、句子结构

诗句的结构避免单调重复,否则读起来都是一个节奏,用杜甫的两首诗中间二联比较一下:

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
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

四句几乎都是,2212结构,这种情况应该尽量避免。

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异昔时。
直北关山金鼓振,征西车马羽书弛。

第二联是2212结构,第三联是2221结构。相互之间错开,如果垒砖墙一样,吟诵起来就不会单调,富有节奏变化。

3、、鹤膝与八病

前两天写过四声八病的几篇文章,《老街诗词闲话142-四声八病 您知道哪些要避免哪些不必太在意吗?》

其中作七律时要注意鹤膝的问题,鹤膝在王力书里称为上尾(估计是采用仇兆鳌的说法),杜甫作诗比较注意:

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
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
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
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

鹤膝就是注意单数句的结尾避免四声相同,例如杜甫这一首,首句押韵不提,第三句泪,去声,第五句枕,上声;第七句月,入声。三五七句不要连续用同声。

三、练字、句法与章法

1、练字

练字就是在合适的位置选用最合适的字。例如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的故事,例如杜甫身轻一鸟过的故事,都说明了一个字的重要性。

同时用字文雅也反映诗人的基本功,例如刘禹锡非经书的字不用:《老街诗词闲话22-谁让刘禹锡作诗不敢用“糕”字?》

2、句法

律诗受格律影响,语法结构与散文有极大的不同,省略倒装跳跃等等,这是诗家语的特点,详细可看:《老街诗词闲话72-写出好诗一定要学会使用诗家语 必读》

3、章法

简单说就是句子的排列顺序,先说什么,后说什么,有叙说,有穿插,有的先写景例如: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有的先说理,例如:

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异昔时。
直北关山金鼓振,征西车马羽书弛。鱼龙寂寞秋江冷,故国平居有所思。

结语

学诗的第一步是通格律,这一关不可不懂,否则永远处在诗词之门的外面。过了第一关以后,仍旧有很多人写的像打油诗。所以懂不懂格律仅仅是基础;

第二部与第三部才能看出诗人的水平与功力,只有多读古人作品,多练习多思考才能有进步。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能否多读多练,完全看自己的时间和热情了。

写好五律和七律是基础,学会了再学习填词基本就不费力了。

以上的文章大多收录在《老街诗词闲话74-零基础学习旧体诗看懂这7篇短文基本就算高手了》,这里面都有链接。

以上是自己的一点体会,未必全面正确,请诗友们指正

@老街味道


老街味道


如何写七律?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借林黛玉之口,教香菱写律诗:‘’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不就是起承转合,中间承转两副对子,平声的对仄声的,实的对虚的,若是果有了好句子,就连平仄虚实不对都是使得的。‘’

那什么是‘’起承转合‘’呢?我们以毛主席七律《答友人》为例:

九嶷山上白云飞,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帝子乘风下翠微。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这便是‘’起‘’,开宗明义,点明主题。九嶷山,在湖南南部,相传舜帝死后葬于此,化作九座相疑的山头,让人找不到具体地方。帝子:指舜帝妻子娥皇和女英。

斑竹一枝千滴泪, 仄仄平平平仄仄,

红霞万朵百重衣。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这便是‘’承‘’。由于当时普通话还远未普及,‘竹’和‘滴’在平水韵里都属入声,我们不要用今韵去欣赏旧体诗,以为以前的人写格律诗不注重平仄。斑竹:相传娥皇女英追寻舜帝未得,眼泪洒在洞庭湖的竹子上,成为斑竹,斑竹是洞庭湖也是湖南物产。红霞:杨开慧小名霞姑,有怀念杨开慧之意。本联就是承联对子,而且对仗十分工整,紧接‘’起联‘’描写帝子美丽。

洞庭波涌连天雪, 平平仄仄平平仄,

长岛人歌动地诗。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这便是‘’转‘’。从描写帝子美丽转而描写洞庭风光,人民翻身做主的愉快心情。长岛代指长沙。本联也是一幅对子,对仗工整。

我欲因之梦寥廓, 仄仄平平平仄仄,

芙蓉国里尽朝晖。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这便是‘’合‘’,是全诗的总结。芙蓉国指湖南,是主席的家乡。主席早年在长沙渡过了难忘的学生时代,留下了许多动人词章,因而对家乡尽情美化与歌颂都是人之常情。

律诗平仄还有一个重要规则就是‘’粘‘’。就是第三句首二字平仄要与第二句首二字平仄要相同,将承联与起联相‘’粘‘’;第五句与第四句、第七句与第六句也是同理要‘’相粘‘’。

还有一个重要问题就是音韵问题,过去的平水韵与现代普通话很多字平仄与韵母已大相径庭,如还抱着平水韵不放,将自己把自己与现代隔绝,不仅难以掌握,更让大众无法欣赏。至于古韵今韵的传承与研究那是专家学者的事,普通爱好者只要熟练运用普通话,用今韵就可,不必在意古韵变化问题了。



云卷飞山


律诗有五言或七言,我开门见山,简单讲解一下七言律诗的规则。



字数

七言律诗,顾名思义,每句各有七字。一般律诗有八句,八句以上称之为[排律]。

押韵

押韵的字俗称[韵脚],非韵句的末字俗称[白脚]。一般来说,近体诗要求[一韵到底],即韵脚出自同一个韵部。今人写格律诗宜参照[平水韵]或[新韵]。

北宋盛行[孤雁出群]之格,意思是律诗的首句采用邻韵,用来衬托其他韵句的本韵,故又称[借韵

]、[探头韵]等。

自近代始,写诗用平水韵者,有[邻韵通押]之说,如平水韵中[一东]部与[二冬]部等,我认为可采用,因时制宜;新韵则是采用韵尾通押的方法,不存在邻韵之说。

平仄

律诗的平仄规则与绝句相同,遵循[相错]、[相对]、[相粘]的原则。学习平仄句式不必背公式,只需掌握其规律即可。我在其他文章中有独立讲解,这里就不重复了,有兴趣可以了解。


对仗

对仗可以说是律诗的招牌所在,广义上来讲,对仗的形式可以分为[工对]、[邻对]、[宽对]。

所谓[工对],即上下对应的类目相同,如星对月、江对海等,属天文对天文、地理对地理;

所谓[邻对],即上下对应的类目相近,如花对鸟、日对河等,属植物对动物、天文对地理;

所谓[宽对],即上下对应的类目不限,只需词性和结构相同即可,如人对月,属名词对名词。须注意的是词组结构,例如[江湖

]是并列结构,[池柳]虽是两个名词组成,但实际却是偏正结构。判断这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前者是否用于修饰后者

而狭义上的对仗又可细分为[当句对]、[流水对]、[错综对]、[隔句对]、[借对]等,我在之前有详细介绍过,此处亦不重复。初学者学律诗,只需先掌握宽对即可,但切忌[合掌对],即上下意思雷同。

风格

律诗尤其注意形式,除要求对仗之外,还要求用字典雅,辞藻华丽。我认为今人不必过分追求辞藻,亦不必滥用典故。

章法

不管是绝句还是律诗,尤为注重[章法],即起承转合。律诗的章法与绝句有所不同,一般是每一联承担一个功能。




以上就是我暂时想到的一些有关律诗的内容,有疏误之处敬请指正。

有兴趣了解更多诗词知识,欢迎关注诗词补习班。

诗词补习班


七律诗,有四种韵律: 一,平起入韵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第三四句,第五六句,分别是对偶句。例如: 红尘拂去醉清修,酷暑严冬躲小楼。喜爱丹青学彩墨,细临柳颜练弯钩。诗情似火寻佳句,憾事如烟摒旧忧。携内乡间舒漫步,安居小镇度春秋。

二,平起不入韵式。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三,仄起入韵式,四,仄起不入韵式。略


Z赵汝钧


学写七律首先须能分辨平仄,须懂什么叫押韵。

按现今普通话,第一声(阴平)、第二声(阳平)为平声,第三声(上声)、第四声(去声)为仄声;如果按古音(比如平水韵),还有一种入声(如“膝、席、匹、劈”现已归入普通话的四声)也是仄声。押韵大致相当于用同韵母的字放在句末,按古音则是同一韵部的字(可查平水韵)分别放在句末。作诗一般按平水韵或中华新韵,填词则用词林正韵;这些韵表或韵书既可查同韵字,又可查平仄。

下面就以杜甫的《登高》为例谈谈如何写七律。我把律诗格律大致可归纳为以下七“律”(详见本头条号“卦体诗”置顶文章《格律本是规律,不用死记,学写诗词先学这七“律”》,若还有不解,可加关注后给我发私信一起探讨):

一、交替律。一句之内的平仄以两个字为一个节拍单位交替变化,如“平平仄仄平平仄”(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两个字为一个基本节拍单位(句末以“2+1”或“1+2”的节拍形式构成单个字和三个字的次节拍单位)符合中文特征。双数字位及每句末字为关键字位,决定一个节拍单位是平是仄,从而连续的节拍单位平仄进行交替变化。这一规律体现了诗句音调的和谐性,如同乐曲的节奏强弱和乐音高低的规律性演进。

二、相对律。一联之内两句平仄相对相反,如上句是“平平仄仄平平仄”(如“无边落木萧萧下”),这一联的下一句就必须平仄相反:“仄仄平平仄仄平”(如“不尽长江滚滚来”)。这一规律体现了一联的两句之间语调的对称性和呼应性。

三、相粘律。两联紧挨着的两句平仄前半部分平仄相同,仿佛“相粘”在一起。如上一联的第二句为“仄仄平平仄仄平”(如“不尽长江滚滚来”),下一联的第一句就必须是“仄仄平平平仄仄”(如“万里悲秋常作客”。前四个字“不尽长江”和“万里悲秋”平仄相同)。两句平仄“相粘”而不能相同,因为要以与韵脚平仄不同的末字收结,才能推演出不同平仄形式的新一联。这一规律体现了诗作两联之间语调的连贯性和演化性。

四、押韵律。双数句(二、四、六、八句)必须押韵(即这些句未尾的韵脚字必须韵母相同,属同一个韵部),第一句末字若与韵脚字同声(比如“风急天高猿啸哀”中与韵脚同为平声的“哀”),则第一句也必须押韵。与韵脚平仄不同的其他单数句末字(称为“白脚”,如杜甫《登高》第三句末字“下”)则不应押韵,否则就犯了用韵中“撞韵”的毛病,干扰全诗的音韵和谐。这一规律体现整首诗语调的协调性和整体性。

五、对仗律。七律、五律的中间两联,即第二联(颔联)、第三联(颈联)必须对仗(偶尔有时第二联不对仗,改为第一联对仗,称为“偷春格”;或改为第四联对仗,称为“藏春格”;或者全诗各联都对仗)。对仗必须平仄、词性、结构、修辞手法相对,其中相对的名词尽可能同属小的类别,称为工对。这一规律体现了诗作一联之中语调、语意的对称性和呼应性。

六、拗救律。按以上五条规律本该用平声的字用了仄声,或本该用仄声的字用了平声,便在另一处用与按律声调相反的声调来挽“救”。如“渚清沙白鸟飞回”中本应是“平平仄仄仄平平”,其中“渚”应平而仄“拗”了,便用“沙”应仄而平来“救”。拗救一般发生在一句中不是关键位置的一、三(、五)字,即所谓“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一般是同一句前(字)位拗,后隔位救;同一联上联某位拗,下联对位救或对位的邻前位救(如上联六位拗,下联五位救)。一、三(、五)字位上的拗如果不产生下面“避病律”中所说的孤平等诗病,叫半拗,可以不救。”(仄仄)平平仄平仄“为特殊拗句,可不救(但此句的第一个平声字不可再拗为仄,否则“(仄仄)仄平仄平仄”这样的平仄交替就太频繁单调了)。一句出现孤平(平声收尾的句子中没两个紧挨的平声)必救,且须本句救,救孤平是让此句至少有两个紧挨的平声。这一规律体现了诗句语调的变通性和适应性。

七、避病律。平仄方面主要注意避免孤平(一句中除了末字平声,只有另一个字平声,而且两个平声又不挨在一起。仄韵诗则要避免孤仄)、平韵诗的三平尾(又称“三连平”,即一句末尾三个字平声)、仄韵诗的三仄尾(又称“三连仄”,一句未尾三个字仄声)。押韵方面主要注意避免挤韵(押韵句有与韵脚字同韵母的字)、撞韵(不应押韵的诗句末字与韵脚字同韵母)、连韵(紧挨的两个韵脚字同音,如“留”“流”相连前后押韵)、倒韵(为求押而把正常词语颠倒过来,如为与“秋”押韵,把“流连”变为“连流”)等等,这些押韵毛病非绝对,有时可即犯(病)即(化)解。句意和句式方面主要避免“齐头”(几联开头为同一词性的词,如名词)、非修辞性重复字及几联句式雷同。其他还有一些小诗病难以避免则可作罢。这一规律体现了诗句音、义、结构等方面特别要避免的一些不协调因素。

五律也遵循以上规律,只是相当于在七律每句前头截掉一个节拍单位的两个字。 绝句又称“截句”,是从律诗中“截”下四“句”而成,除了不管对仗律,不要求对仗(当然也可以对仗)之外,其他六“律”都应遵守。长律(排律)要求中间各联都对仗,也应遵守上述七“律”。 词在一定程度上也遵循以上规律,如交替律、相对律、相粘律、对仗律等等,只是因为句式长短变化(所以词又称“长短句”,但偶有一些词牌句式长短相同),句式何处长、何处短以及押韵方式、对仗要求等等不同词牌有不同安排,以便更适合歌唱。作者只能按不同词牌的平仄、用韵、对仗、句式等要求填入相应的字眼(所以词的创作称为“填词”)。

上面只是从形式规范的格律来谈七律创作,要写出好诗,更要注意内容和诗意(诗味)。

本人认为律诗从汉字的形(从对仗体现)、音(从平仄、押韵体现)、义(从对仗体现)三个向度充分发掘了汉字创造美感的可能性,达到中文诗歌形式规范的一个高峰。本人首倡的“卦体诗”则更进一步结合西方诗歌的分行规则和《周易》八卦的卦象,赋予中文诗歌诗形的符号化功能,使诗形本身具有符号意义,从而进一步发掘汉字的塑形功能。

附杜甫《登高》:



登 高

唐 ·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下面是本人所作涉及台湾的七律、五律和卦体诗各一首:

七律·感时(台湾蓝营八县市长登陆)

菜赖灯辉竟餍瞳,误当美日照寒空。

独台纵使分双色,八县犹能守一中。

逢甲马前悲坠泪,成功舰艏怒开弓。

钓鱼岛上风雷紧,躲入鸡笼作耳聋。

注:“灯辉”谐音“(李)登辉”。“逢甲”指丘逢甲,其《春愁》诗云:“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成功”指郑成功,曾驱逐荷兰人而收复台湾。基隆曾名“鸡笼”。

【临卦】两岸新局

筑堤春聚水,‖养木夏敷荣。

海晏台风息,‖河清陆路明。

归真两兄弟,‖返璞一音声。

雪化涌流起,‖潮来升涨盈。

生此宜时此世盛为方大业,

业大方为盛世此时宜此生。

此卦体诗构成临卦卦象,此诗可结合临卦卦理来理解,又可仅从本诗文本来理解。诗中上面四行抽取出来,即为五律一首:

五律·两岸新局

筑堤春聚水,养木夏敷荣。

海晏台风息,河清陆路明。

归真两兄弟,返璞一音声。

雪化涌流起,潮来升涨盈。

注:国台办公布惠台31条措施,落实台湾同胞与大陆居民相同的“国民待遇”,真正体现“两岸一家亲”“同胞兄弟情”。

@卦体诗(马惊飙)

2018.4.9



(台湾岛)



(钓鱼岛)


卦体诗


其实,问题的插图已经回答了问题,认真阅读《诗词格律常识》一书,便已解决了这个问题。但是,既然问题岀来了,我就讲讲自己的认识。

一、二四六八句必须押韵,第一句可押也可不押。熟悉所谓平水韵、所谓新韵的朋友,就最好了;如果不熟悉就用汉语拼音方案中的韵就行,说白了就是韵母相同声调也同就好。

二、讲一下平仄:平仄的格式其他朋友说得很多,我不赘述。但概述一下:

1、一联中上下句平仄必须相对,上仄必须下平,上平必须下仄,这是原则。原则之下,一三五不论 ,二四六分明,即奇数位上可宽,偶数位上必严。另外,在押韵句上最后三字不能有三平声岀现。最后,如果按照格式不能找到合适的字,也不要紧,只要在本句或对句该平用仄、该仄用平即可。另外,联与联之间要粘。也就是上联第二句和下联第一句的第二、四字平仄要相同,就像把它们连在一起一样。

三、讲对仗:在一首律诗中,两句为一联,共有四联。中间两联必须对仗。所谓对仗,就是对联。既要对仗,必须严格甄别词性,词性不同不能相对。也就是说,名词必对名词,动词必对动词……

四、语言必须是诗的语言:这个不好说,必须自己去努力。方法:多多朗读背诵体会名人之作,然后自己多做习作。有些朋友可能是初学者,精神可嘉,但所写作品不是诗的语言,而是散文语言。我觉得,如果多体会名作,必定会有改善。

五、要有健康的情感、正确的思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一个人最重要的东西。所以,除了学习各方面知识,拓宽自己知识的广度、加深自己知识的深度,还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提高辩证思维能力。

六、参加社会实践也是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这个各人情况不同,就不多说,可视各人情况而定。

总之,功夫在诗中,功夫也在诗外。现在将一首七律旧作与大家分享,并请朋友们指教。

七律 颂草海

翡翠一枚下九天,凡尘知晓是何年。

池边菊海歌千寿,船底鱼虾游万涟。

城市追随湖水展,风车转动电澜传。

人民福祉当真美,喜看明朝更好看。

说明:一、草海:贵州省威宁县城畔之湖。

二、最后一句:“更好看”的看字 ,应读阴平声。


磨盘山人93182540063y


七律也称七言律诗,每句七字,全首共56字。律诗对字数、句数、押韵、平仄、对仗等方面是有严格的规定的。

古人的诗词如李白的《行路难》、《将进酒》、《蜀道难》等等多读一读,近代的《诗词格律》一书也是比较容易上手的。

初学律诗者,可以先写一些绝句,绝句学会了,在写律诗就比较容易了;

律诗有“起承转合”的布局,初学者最好对照一些风景来写,慢慢的来扩大写的范围,比如“思乡”、“会友”之类更深入的研究。

初写者可以对平仄别太计较,写好首稿后,再去按照格律思考调整,最后可以把完善的律诗请一些行家里手给予评论,从中吸收经验,收效会更大。

最后,想学习律诗,必须要有恒心,加上自己的潜心研究,学会写一首好的七律是没问题的。

诗词是中华民族流传千古的文化底蕴,自古至今都有名人名篇佳作传颂着,所以学一学对自身修养也是有很大的帮助,一起加油吧!


燃情


图片简单习而管用

▶️ 《三上词话》作者就什么是“平仄”问题已回答不下5⃣️次,回答格律诗词问题不下1⃣️0⃣️次。多说无益,给一曾发过的图片,就算是内容重复一遍。

提示一 既然押韵为《平水韵》,那么整个句子声调为中古四声,即平上去入。问原因?近体诗是唐代文学体裁,现在人

没有理由改变它,若要改变,就创造新的文学体裁,在什么时候创造出的,就押什么时候的韵。

提示二 可平可仄,是最低标准。若问不懂中古四声,能不能写诗填词?若掌握不了中古四声,亦可以创作,唯一要求是展示出来的作品千万别冠以“七律”等,词千万别冠以《水调歌头》等。这样就算新诗,谁也说不了什么。


三上词话作者


如何学写七律?请加粉关注!其实写七律并没有什么太难的。只要你有一定的文学基础,一点就通。七律首先就是一段七个字,两段凑一句。重点是要知道韵律。韵有平水韵,中华新韵。古诗一般都是平水韵,你可以在网上搜索平水韵,一学就会,并不深奥。不管是平水韵还是中华新韵,你有时间有精力有脑筋就把它背记下来,如果懒得背就用时网上查阅。在这里就不一一讲解。律就是格律,通俗的说就是模子、格式、版本。初学者尽力不要越矩越规,有仄起、仄起入韵、平起、平起入韵四个格律。仄起、平起第一段不押韵。仄起入韵、平起入韵第一段要求押韵。具体可在网上搜索。七律讲究起、承、转、结(合)。第一句是起句,第二句是承句,第三句是转句,第四句是结句或合句。形象的说,起句,就是诗的开头句,也就是入诗开门进来。承句,就是进门后干什么。转句,就是入堂屋后转进里屋。结句或合句,就是做的什么事。多读读诗人写的七律,琢磨品味一下,慢慢就明白我说的意思。承句、转句必须对仗,类似对联。也叫颈联、颔联。每联要求必须字性相同,平仄相反,字义可承顺,可相反,但不能同义。四种格律网上都有,可以搜索学习一下。平仄就是字有平仄之分,类似我们学的拼音声调,一般情况拼音声调的一、二声为平,三、四声为仄。按中华新韵基本按此规律定平仄。但按平水韵等作诗的平仄与拼音声调有一定不同,因为,古诗词是按照汉字古音定平仄,与现代语言有一定区别。南方一些地区的方言语调与平仄近似。具体每个字是平是仄也可在网上搜索查询。最后提醒大家,当你写完一首七律后最好在网上诗词格律检测专栏上测试一下确认。如有疑问,敬请关注,以便交流切磋!

信手拈来愧对诗,谈平论仄律循之。

春风和软花慷慨,夏雨轻狂水妄思。

枫谢秋霜红醉句,梅羞冬雪白纯词。

尘埃落定云吞雾,化作青山度嗜痴。


文峰熙本


实话,我不懂诗。我只是喜欢诗。 我不懂韵,也不懂律。听人说韵讲律的,我会头疼,也很反感,常常觉得,诗人之所以写诗,不是因为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才会去写诗的吗?如果有了太多的框框,限制了自由,诗人还会乐意写诗吗? 也许是我真的不懂诗吧。也可能正是因为我不懂诗,所以我才敢写“诗"吧。

附一首拙作,我不敢称之为诗,我更不敢以律论之,请朋友们指正。

五莲山游记

清明登上五莲山,

远望百里到海边。

杜鹃红浪骄阳泻,

一尊巨佛林中显:

长立山头看人间,

看尽苍桑多少遍?

祈愿能否保平安?

头顶茅草无力铲?

辞了金殿光明寺,

再下惊险一线天。

窜山石阶阶阶低,

低到低处一马川。

小憩山下白河湾,

将去才知意未干。

再上西南九仙山,

一山更比一山险。

豪情不跌夕阳下,

幕深才别龙潭沟。

离了半山桃花灼,

再过十里梨花雪。

小村野外灯笼张,

店家柴门迎客忙。

笑问店家有私茶?

农家小院下午茶!

明月才出九仙山,

我落山前遥相看。

清风徐徐心荡漾,

小蛾处处轻飞扬。

人间何处能成仙?

鲁南西南五莲县。

游遍青山何处去?

是夜直卧青山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