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汽集團潛行:被闢謠不等於「沒戲」!

無論是不是強扭的瓜,只要是能長出甜瓜就是成功。如今的國汽集團,是向前突破一步,還是礙於阻力就此停滯,需要智慧也需要勇氣。

當年上南合作曾被指“拉郎配”,最終榮威名爵共榮;當年的“大安汽”如果成了,奇瑞就不會走到如今賣身的地步,江淮或許也不需要把希望寄託在合資方身上------

不過,三大央企整合與上南整合的最大不同在於,上南是強和弱之間的整合,而三大則整體實力不相上下、旗鼓相當,誰都有優勢資源,誰都有不足,這帶來的問題是,由誰來主導,怎麼合才能夠凸顯優勢而不是互相推諉或者誰都不服誰,這是需要在整合過程中深思的。

紙終於被捅破了。

7月18日,自媒體算數界發佈文章《一汽東風長安分拆合併,劉衛東主政中國最大汽車集團》瞬間在朋友圈引爆了。

一汽東風長安三大央企組建國汽集團的傳聞已經很久,只是大家都是心照不宣默默地在朋友之間相互之間悄悄轉一轉,並私下議論一下,誰都知道這是趨勢,但誰都知道這很難,在沒有落定之前,誰都不想先黑字白紙去捅破。

果然,不出所料,就在文章發出後的幾個小時,一汽黨群工作部火速發佈了公開澄清。

國汽集團潛行:被闢謠不等於“沒戲”!

作為一個老牌央企,一汽這次的效率可謂非常高。雖然沒有蓋章,但從文字上明確: “一汽、東風、長安整合成立國汽集團”的消息,是個別自媒體傳播的不實信息。

一再表示有關T3合作是一汽、東風、兵裝(長安),在新能源、智能網聯、移動出行、資源共享等領域發揮核心優勢、創新商業模式、提升競爭力的項目戰略合作,並非網傳的集團間整合。

這次的澄清公告是黨群工作部發出的,而更多是出於“穩定軍心”的考慮。

不過,雖然被火速闢謠,算數界的那篇文章,仍然瘋轉,並被閱讀了6萬多次。以至於第二天,一汽集團再次發佈《聲明》,而長安汽車也發佈了幾乎同樣版本的聲明。

國汽集團潛行:被闢謠不等於“沒戲”!

“三合一”不是空穴來風

關於國汽集團的傳說由來已久,版本頗多,就在幾天前,愉觀車市也頻繁收到類似於三大合併,成立國汽集團,只不過,合併形式和誰來主導,有多個版本。

此次算數界給出的版本是劉衛東主政中國最大汽車集團,而之前,愉觀車市得到的版本是總部在長春,竺延風主持。

國汽集團潛行:被闢謠不等於“沒戲”!

Anyway,業內對國汽集團寧願信其有,不願信其無。

為什麼迫切需要國汽集團?

市場風雲變幻,中國汽車行業正在放開股比的當口,履行WTO貿易條例,開放是必然的趨勢。

雖然到目前為止,許多的合資企業,都在向中國市場釋放著“我們將繼續保持合作的關係”、“不會與中國的合作伙伴結束彼此良好的合作”的“善意”信號。但是,“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在未來的的對決中,現實殘酷的利益問題就在眼前。這對中國的車企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威脅。

之前,已經有消息爆出寶馬將增加在華晨寶馬中的股比,而特斯拉從一進入中國市場起,要求就要“單幹”。

近年來,雖然我國汽車市場突飛猛進,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市場,但是,我國市場60%的銷量仍來自於合資企業,以上述三大為例:就分別擁有三家以上的合資企業,並且,合資企業不僅提供銷量,更提供利潤來源,為企業輸血。

以一汽為例,一汽轎車《2017年半年度業績預告》顯示:一汽轎車銷量對比去年同期增長37.83%,預計上半年淨盈利為2.7億~3.3億元。但是要是細分到一汽轎車的具體車型的銷量成績的話就會發現一汽轎車之所以能夠實現扭虧為盈,並且在銷量上快速增長,最大的功臣是合資品牌一汽馬自達,而自主品牌一汽奔騰轎車的發展依舊是停滯不前。

國汽集團潛行:被闢謠不等於“沒戲”!

顯然,從這個層面講,中國汽車行業仍然是“大而不強”。

很顯然,從國家的角度是想打造一個無人能摧的強大的中國汽車集團。“國汽集團”也就是國家汽車集團。

如何才能強大?資源資源共享、戰略合作,強強聯手。

一汽二汽長安都屬於央企,央企先行表率,打造全新的汽車行業運作模式,何況對央企本身規避市場風險,做大做強從理論上講也有很好的推動作用。

合作是合併的前兆?

不過,之前都是坊間頻繁的揣測。

之所以國汽集團再次成為輿論的中心,與最近一系列的動作有關。

今年5月29日,長安汽車公佈的《關於公司高級管理人員變更的公告》,長安汽車副總裁龔兵、黃忠強、羅明剛三人因工作變動,不再擔任副總裁職務,其中,龔兵將不在公司任職,黃忠強和羅明剛則仍在公司任職。

國汽集團潛行:被闢謠不等於“沒戲”!

這使得三大中央汽車高層互換新聞再次被提起。

5月14日,一汽和東風同時發佈高層任職調整公告,同時,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公司(長安汽車母公司)也在官網正式更新了新的領導團隊。根據三方消息,三大央企之間完成一次高層換防。

根據一汽公告,雷平同志任中國第一汽車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常委、副總經理,孫志洋同志任中國第一汽車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常委、副總經理。

根據東風汽車公告,尤崢任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常委、副總經理;劉衛東不再擔任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常委、副總經理職務,調離東風公司,另有任用;雷平調離東風公司,另有任用。

此外,根據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公司更新的領導團隊信息,劉衛東就任集團公司副總經理、黨組成員。

從上訴三個信息中可以發現,原東風汽車高管劉衛東,調任兵裝集團副總經理、黨組成員;原東風汽車高管雷平,則調任中國第一汽車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常委、副總經理。

與此同時,三大集團的業務合作也在加速。

繼去年12月1日,中國一汽、東風汽車、長安汽車在湖北武漢舉行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三方將在前瞻共性技術創新、汽車全價值鏈運營、聯合出海“走出去”、新商業模式等四大領域展開全方位合作後,7月13日,東風汽車、長安汽車及中國一汽分別在其微信公眾平臺發佈消息稱,三方正式簽署移動出行意向協議書,將合資組建T3出行服務公司。

人事和業務的佈局之下,國汽集團的成立,也有了水到渠成之意。

強扭的瓜還是眾望所歸?

三大央企合作,從理論上說,是國有資產的再次整合,資源的再次優化。

可以預見的是,T3出行服務公司在國家部門的推動下,將會以較快的速度在全國各個地方的推進,這是國企抱團的優勢之一。

充分利用三方在車輛資源以及渠道資源等方面的產業鏈核心優勢,並引入跨業界合作伙伴,在人才、技術、組織、資金、市場等各方面進行完全市場化運營,推進商業模式創新,向行業開放合作,難說T3就此培養起“出行大鱷”。

在我國汽車行業,也有合併成功的經驗和因未合併而處於困境中的案例。

2005年上汽集團整合南汽集團,雖然起初也有“拉郎配”的成分在裡面,但最終,通過整合,十年過去,上南合作成果顯著。

自2013年以來,上海汽車集團公司連續五年位居中國製造業企業500強榜單第二名,僅次於中石化集團。

整合南汽名爵品牌,上汽的榮威+名爵的自主品牌雙品牌也取得了“1+1>2”的效果。

相反,江淮和奇瑞的“大安汽”礙於阻力遲遲沒有推進,最終誰都沒有佔到便宜,奇瑞正面臨被“賣身”的地步,連年虧損,而江淮也徘徊在二線自主品牌的路上難以突圍。

大勢所趨但整合需要智慧

從全世界範圍看,汽車行業需要規模效應,雖然不乏一些不知天高地厚的所謂新勢力不停進入,但是,作為有著豐厚底子的造車央企,對標的一定不是這些小打小鬧的造車新勢力,而是將眼光對準國際汽車集團,央企承擔國家產業突圍的重任。

而放眼全世界,如果不聯合,不能在窗口期打造起規模效應,最終只會走向小眾和二三線,這些年單打獨鬥的汽車企業,已經深知成不了主流的命運。

越拉越多的汽車品牌,從短暫的進入到被迫退出。當年的西雅特默默走了、鈴木悄悄離開了中國市場、掙扎中的DS------

成不了規模,未來退出中國車市的品牌將一個接著一個。

當年的“大安汽”如果成了,奇瑞和江淮也不至於處於如今的被動,奇瑞正在進行的混改,將使得國有企業失去控股權,可以視為迫不得已的“賣身”,而江淮當年底氣十足拒絕了現代合資,如今卻只能將合資項目捲土重來,把希望寄託在大眾身上。

“不可否認,三大央企迫切改革的信號非常強烈,改革的危機來源於生存的危機和壓力,是汽車合資股比放開之後,中國汽車產業面臨全新洗牌的大背景下下,三大央企必須面對的問題。”業內人士對愉觀車市分析。

但是,該人士同時認為:“國汽集團是個‘大手術’。 合併之後管理團隊如何搭建,散亂的自主品牌如何梳理,銷售渠道如何利用等難題,都還要經歷一個曲折的整合過程。”

“自主品牌要‘“長安’,就需要‘東風’,迎‘解放’,確保‘紅旗’飄飄。“某業內人士以開玩笑的語氣解讀,而背後的含義就是:這些品牌都要強,而這些品牌分別屬於三大央企,各自都有優勢品牌,同時各自又都有不足。

東風和一汽在商用車上強大,並且,一汽雖然自主品牌並不算成功,但紅旗品牌依然走在了自主品牌高端化的前列。

如果優勢互補,真如傳言的那樣,成立國汽集團,分成乘用車和商用車板塊,並區分高中低品牌全面推進。不失為一條新的突圍路徑。

但與上汽整合南汽的成功案例相比,上汽和南汽之間是強弱的整合,而三大則實力相當,很可能在整合中出現“誰都不服誰”、“誰都不聽誰”最後不歡而散,反其道而行的局面。

也就是說,目前在三大央企中,尚沒有一家像上汽集團一樣強到可以”說了算“的,也沒有一家能夠強到可以確保有能力確保把所有的品牌做好,同時大家又都不缺錢。

雖然三者之中長安看起來強一點,這或許也是為什麼之前有媒體報道劉衛東將主持國汽集團的原因,但實際上,長安也並不強。

長安汽車淨利潤的主要來源投資收益,從2015年到2017年,投資收益佔長安汽車淨利潤的比重分別為95.4%、93.5%、96.8%。

公開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長安自主品牌乘用車銷量為51.3萬輛,同比下滑13%。

根據愉觀車市瞭解到的數據:長安汽車的產品平均單價僅為7.58萬元,與吉利汽車相差1萬元左右。而上汽乘用車和廣汽乘用車,車型平均單價分別為11.03萬元和12.68萬元。長安汽車自主品牌不僅盈利能力較弱,而且產品主要集中在低端車型。隨著車企增長整體放緩,長安汽車“薄利多銷”產品策略開始暴露問題。

“國汽是大勢所趨,但仍需要時間。”業內人士認為,至少,三大先要把自己的不足填補好,某一家強大到足以有能力來主導這場整合,或者有一個強勢人物,能否以絕對話語權來引領這場變革走向正確的方向。

在此之前,僅能做的無非是部分優勢資源的合作,比如T3。

國汽集團潛行:被闢謠不等於“沒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