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一起看一个背后的小米 一

自从小米宣布启动上市程序,小米就立刻被所有的舆论推到了风口之上,有人把小米捧上了天,也有人对小米不屑一顾。在我眼中,小米有它可取的地方,也有让我嗤之以鼻的地方。至于结果如何,那就是一个智者见智,仁者见仁的问题了。

带你一起看一个背后的小米 一

如果让我第一时间给小米一个定义,那我会说,便宜。不错,性价比似乎是目前小米唯一可以拿得出手的品牌定义。在这方面,小米可以说是低价策略的样板公司。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小米在一开始,就很好的抓住并做到了低价策略中的几个要素

1/ 从一性

小米从一开始就确定了采用低价策略,也确立从成立第一天就主打低价、性价比的品牌基调。小米的低价不是偶尔为之的促销推广,而是从一开始就告诉你,小米是性价比最高的品牌,虽然这其中它也走过弯路,比如2015、2016年,当时经历了第一轮快速发展后,小米提出了要向高端手机进军,想法很好,结果却很惨淡,不过好在他们很快认识到了这个,回归了它的品牌初立时的本质。

2/ 高效率

追求高度的经营效率,是低价策略中的必要环节。因为高效率可以带来更低的成本,从而保证低价策略的延续性。在这方面,我们先不论小米之前公布数字是否还有水份,但就其数字而言,它已经很好的做到了这一点。在今年香港的上市申请书中,小米提到,它2017年存货周转天数只有45天,这个数字很夸张,为什么呢,我拿苹果来做比较,苹果同期的存货周转天是58.49天,这个存货周期甚至快赶上很多快消品了。

3/ 只针对大众市场和核心部分

低价追求的是通过销售量和周转速度来提升利润率和利润值。最简单的说,就好像你拿1000元本金做一个生意,虽然每单利润只有5%,即50元,但如果你一年可以转8圈,那你的利润就是50 x 8 = 400,那相对于你1000元的本金来说,你全年的利润率就有400 / 1000 = 40%,这个算法虽然有些偏颇,但是这就是低价策略可以换来较可观利润的原因之一。所以基于这个原则,你可以看到小米的大部分产品,都只具备这个设备的一些核心功能却没有其他更多的衍生功能,比如它的手环、滑板车。而为了追求最大众化的市场,小米自己曾经就提到过,他们想要满足的是,80%客户的80%需求,至于剩下的20%,因为需要投入相当高的成本,所以他们是不做的。至于产品质量,小米则充分遵循了快销品的原则,小米的质量虽谈不上很好,但也绝对还算可以的,毕竟在低价面前,很多人都愿意忍受一些品质上小小的瑕疵。

接着从手机产品,逐渐涉足到各种消费类电子产品,从单一产品,逐步拓展到一个平台,乃至一个生态圈,这是小米成功的地方。要知道在一些消费类电子产品,小米无疑已经是很强的,比如它电子手环和空气净化器的销量已经是全球第一,扫地机器人的销量也已来到了全球第四。所以如果只基于这些,那纵使小米现在还存在很多问题,它也算是成功的。

带你一起看一个背后的小米 一

而市场也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如果按照上周五香港股市的收盘价来计算小米的市值,那排在小米前面的高科技企业,还真不多,而这它仅仅用了8年时间,与他相仿市值的台积电,则用了整整30年。

当然除了这些,它还有一些可以说道的成就,比如它目前实体店的平效,在电子消费品行业中,已经仅次于苹果,比如它目前实体店的顾客提袋率为40%,这个数字已经可以比肩优衣库。甚至海外有媒体说,小米的电商平台,如果单看销售额来看,可能已经是全国的第三大电商,等等等等。

这个开头无疑很好,可是第二步呢?就拿现在雷军自己标榜的IOT来说,它无疑掌握了智慧家庭和物联网相当不错的开局。而且也充满了巨大的想象空间,比如如果你用它的空气净化器,那这个设备就可以知道你家里的干净程度,然后可以将数据结果发送家里的扫地机器人,从而决定今天需要扫地次数,并将结果发送给运动手环,告知主人现在的家庭空气情况,是否适合运动等等。这个家庭物联的前景无疑是巨大和美好的。但小米似乎目前还没有这样的横向联动。

俗话说辉煌之下,必有隐忧。在小米起步的时候,为了快,小米舍弃了研发,舍弃了制造,舍弃了设计,虽然它的问世,一下子拉低了智能手机的售价,但除了营销能力之外,它还有什么?我们来看一下,在核心手机领域它的对手们。

苹果:依托自己的技术能力,然后加上对于供应链强而有效的整合,这个无意是它的优势。

三星:从一开始,就依托自身生产的优势,垂直整合上下游产业链,这个无意是它的优势。

华为:从电信设备起价,所以可以在电信领域做垂直整合,这个无意是它的优势。

而且要知道,这三家公司,都已经对于核心芯片有着自己的掌控力。

带你一起看一个背后的小米 一

那小米呢?你的核心研发呢?

雷军曾经说过:“在风口,猪也会飞”,但是即使依托再强的风飞了上去,如果没有质变成龙,质变成凤,那风过了就会跌下来,而且还会跌的更惨,不是吗?

未完待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