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爆雷潮」後,你會再去買銀行理財嗎?

P2P“爆雷潮”后,你会再去买银行理财吗?

經濟觀察網 記者 胡豔明 在P2P頻頻傳出“爆雷”後,買銀行理財或者基金成為很多投資者的選擇。

浦發銀行西城區某支行王姓理財經理告訴記者,近期向他諮詢的理財產品的客戶、朋友多了起來。“P2P會爆雷,而我們會保本,給你穩穩的收益,大額存單三年期利率4.18%,20萬起投。”他也在朋友圈裡這樣寫道。

不過,受到資管新規及近期資金面寬裕等因素影響,銀行理財產品的預期收益率近幾個月已連續下行。據融360數據顯示,銀行理財產品平均預期年化收益率已經連續四個月下行;普益標準監測數據顯示,封閉式預期收益型人民幣產品平均收益率連續五個月下行。

預期年化收益連續下行

融360數據顯示,1-6月份理財產品平均預期年化收益率分別為4.86%、4.91%、4.88%、4.85%、4.82%、4.80%,連續四個月走低。

普益標準監測數據顯示,1-6月封閉式預期收益型人民幣產品平均收益率分別為4.82%、4.88%、4.86%、4.82%、4.80%、4.77%。根據普益標準,全國銀行理財價格指數加速下行,且近3個月,全國銀行理財價格指數進入下行趨勢,跌幅逐漸擴大。

究其原因,普益標準認為,年初以來,流動性寬鬆程度超出市場預期,貨幣市場利率穩步回落帶動銀行理財收益逐步回落,從5月的收益變化來看,5 月中旬的流動性壓力在央行的調控下並未對市場造成衝擊,同時隨著1560億MLF和347.6億SLF的操作,對改善流動性起到了積極作用。

融360在報告中指出,結合發行量和收益率雙降可以看出,6月份市場流動性比較充足,資金成本進一步走低,而且這種趨勢有延續的態勢。

不過上述理財經理認為,雖然整體收益率走低,但是具體到個別產品,零點幾的收益變化並不明顯,其預計,隨著P2P行業爆雷的影響,銀行理財產品的銷售可能會迎來比較可觀的增長。

理財產品發行收縮 保本理財佔比下降

理財產品發行數量上,根據普益標準的數據,2018年上半年新發行銀行理財產品(包括封閉式預期收益型、開放式預期收益型、淨值型產品)數量分別為11013、8693、10941、9612、9862、8574款,整體發行量呈現收縮狀態。

P2P“爆雷潮”后,你会再去买银行理财吗?

(表格:保本理財及非保本理財數量及佔比)

尤其在資管新規落地後,保本理財的產品發行數量在當月佔比有明顯的下降,非保本理財產品發行數量同比上升。

從存量結構看,保本理財佔比仍較大,未來整改空間還很大。平安證券研報梳理了中國理財網(中債登權威理財產品信息披露網站)上 4.5 萬條處於存續期的個人理財產品,發現目前保本理財佔比在 35%左右。其中保本浮動收益型產品佔比 25.6%,保證收益型產品佔比 9.1%。整體看目前保本理財的佔比仍然較大。

作為非保本理財的淨值型產品發行數量上升,但在整體理財產品的佔比仍然很小,融360統計顯示,1-6月淨值型理財產品發行量分別為69、71、115、83、155和171,在全部理財產品中的佔比微乎其微,在資管新規呼籲銀行理財轉型淨值型理財產品的要求下,未來的淨值型理財的空間很大。

淨值型產品佔比較低的原因,融360分析師劉銀平認為,從銀行方面來看,淨值型理財的發行及設計比較複雜,需要組建專門的資管團隊,並且需要足夠的人力及財力支撐;從投資者角度來看,淨值型理財的收益率普遍要低於預期收益類理財,且收益率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接受程度也比較低。

總體來說,2018年第二季度發行量持續收縮,發行量與到期量疊加後呈現淨髮行量為負的狀態。平安證券研報認為,前期發行的理財產品逐步進入到期階段,二季度單月到期量在1.3萬隻左右。一邊是發行量有所下降,另一邊是到期量基本持平,兩力疊加,資管新規出臺後,銀行理財淨髮行量為負,商業銀行表外資產負債處於收縮狀態。

中信證券分析師明明認為,資產新規出臺之後,由於缺乏配套細則,商業銀行對於很多理財業務的發行和退出受到了約束,導致商業銀行的新發生業務量出現一定程度的下降。

理財新規尚待出臺

銀行理財產品在整個資管行業佔據很大比重。截至2017年末,銀行理財產品資金存續餘額佔受監管的資產管理行業總規模的23.44%,市場規模達到30萬億左右,高於信託資產、券商資管、保險資管、公募基金等其它資管機構。

浦發銀行副行長謝偉近期在上海舉辦的第五屆金融科技外灘峰會上表示,資管新規對銀行帶來巨大的挑戰,“資管新政對期限錯配有嚴格的規定,通過期限錯配實現套利的模式無法走下去了,更多的是靠存量資產維繫,因此對銀行帶來很大壓力,規模大幅度地縮水”。

謝偉指出,“新政出臺過程各個商業體都有參與討論,在思想認識、技術和能力上,做好了相應的準備,但過渡期兩個多月,以銀行為例,資產管理部門可能做好了準備,但渠道和客戶部門可能沒有做好準備,或者說銀行總行做好了準備,分支機構還遠遠沒有做好準備,比如淨值型產品的發行規模、增長速度,遠遠沒有達到預期”,他進一步呼籲監管細則要更多考慮各種業態的特殊性,有一個結合各自實際,符合統一監管大標準下的細則。

資管新規後,理應配套的理財新規暫緩出臺。明明分析認為,目前暫緩出臺理財新規對於預期收益率型理財產品在過渡期內的轉型壓力能夠有效緩解,商業銀行也可以擁有一定的緩衝時間對於渠道和客戶進行更好的溝通,提升未來淨值型產品的發行規模和增長速度,有效減少理財產品轉型所帶來的市場衝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