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圖上的省界都是怎麼劃分的?

中國地圖上的省界都是怎麼劃分的?

省是我們國家目前最高級的行政區劃單位。古代東周時候對應的是國,秦朝對應郡,直到元朝才第一次將地方最高行政區劃命名為省。那麼我們中國地圖上的省界都是怎麼劃分的呢? 中國省界的劃分,有兩個基本原則,一是山川形便,二是犬牙相錯。

山川形便

所謂山川形便,是說在劃界的時候,是以山脈、河流等自然條件進行劃分的。如唐太宗時,“因山川形便,分天下為十道”,這十道就基本都是按照山脈、河流而劃分的,比如關內道(潼關以西,秦嶺以北),河南道(黃河以南,淮河以北),河北道(黃河以北,太行山以東),河東道(黃河以東,太行山以西),隴右道(隴山以西),淮南道(淮河以南,長江以北),江南道(長江以南),山南道(秦嶺以南,長江以北),嶺南道(五嶺以南),劍南道(劍閣以南)。——至於後來又增加到十五道,咱暫且不提。

中國地圖上的省界都是怎麼劃分的?

但是,按照山川形便的原則來劃分政區,存在一個非常大的隱患,就是如果完全以“山川形便”的原則來劃分區域,那麼該區域就會成為一個完整的、獨立的形勝之區、四塞之國。如果該區域足夠大、領導人有足夠的權力,那就會形成憑險割據的局面。比如秦末,趙佗興兵絕新道,割據嶺南而自立,於是嶺南地區直到漢武帝時才重新迴歸中原政權。 再如劉備割據益州,三國之中實力最弱,但他憑著巫峽之險、秦嶺之固,加之天府之國的豐腴,居然鼎足三分,與曹操孫權抗衡數十年。說到四川,這裡的地形地勢簡直是地方割據的教科書般的樣本,外有山川之險,內有豐腴之地,衣食自足,易守難攻,因此千百年來,只要天下大亂,必然有人割據四川,進則窺伺天下,退則偏安一方。和四川相似的,還有山西。

犬牙交錯

為了杜絕這種現象,從宋代開始,國家在劃分行政區的時候,就有意識的進行了摻沙子,故意把這個地區的戰略要地劃分到另外一個地區,這樣就破壞了政區的地理完整性,從而使得地方割據變得困難。這就是政區劃分過程中“犬牙交錯”的原則。 比如,北宋時期的河東道,大家看看:

中國地圖上的省界都是怎麼劃分的?

中國地圖上的省界都是怎麼劃分的?

好大一塊在黃河以北啊。這是因為當年朱元璋打元朝時,是從南向北打的,他從河南出兵,渡過黃河向北攻擊,佔領了黃河以北的這塊橋頭堡,於是朱元璋馬上就把這塊地方劃歸河南。這麼一來,黃河就不再成為河南、河北(直隸)之間的天險,無論是河南還是河北,想憑藉黃河之險來割據就不可能了。

犬牙交錯的一個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地理單元、社會文化都顯然屬於四川的漢中被劃給了陝西省。正因為漢中對於四川來說如此重要,所以自古以來,割據四川者,必佔據漢中。但是,元朝設行省,偏偏把漢中劃給了陝西,自此而後,明、清、民國,乃至現在皆因襲之,以漢中入陝西,而不敢給四川。因為漢中一旦劃歸四川,則四川形勝立即完備,具備了割據的條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