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画谱》为何会在明代畅销?

这城市那么空氵


《唐诗画谱》在明万历年间问世,由徽州人、明集雅斋主人黄凤池编辑出版,是一部不折不扣的畅销书,明末时翻刻本就不下五种,还流传到了海外。《唐诗画谱》之所以在明代畅销,除了此书自身的魅力,自然也离不开明代当时政策环境、出版人、工艺技术、审美趣味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






《唐诗画谱》玩跨界——集名家所成,诗、书、画、刻“四绝四美”

“诗诗锦绣,字字珠玑,画画神奇”,这是时人对《唐诗画谱》的赞誉之词。作为诗、书、画、刻四合为一的版画图谱,《唐诗画谱》可谓一本融通各艺术门类、高大上的“跨界”图书。

《唐诗画谱》集大家之所成,诗选了唐人五言、六言、七言各五十首左右,诗句由名家董其昌、陈继儒等人以书法题写,画请名笔蔡冲寰、唐世贞绘制底稿,刻版则是徽派名工刘次泉等之作。






不得不说,黄凤池是一个很有眼光的编辑出版人。他的选诗理念很新颖,一来题材高雅,围绕“登高、赏月、访友、隐居、山行、送别”等文人生活雅趣选题,所选诗歌言简意深、清新晓畅,既好入画,又雅俗共赏;二来涉及广泛,对诗人与年代无特别偏好,初、盛、中、晚唐皆有之。

所谓各花入各眼,这种精心却不刻意的“广撒网”之法,必然能满足不同人的口味,吸引大批人关注。

黄凤池从选题策划到运作成书,都是匠心独具。好的选材就是一个好的开始,有受众较广的唐诗作为基础文本,再邀请名家执笔作画刻版,诗、书、画、刻各领风骚,必然产生名人效应和粉丝经济,《唐诗画谱》不火都不行。



《唐诗画谱》赶上好时节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唐诗画谱》在明万历末年刊行,也是赶上了好时候。

明代版画技艺发展。明初因政治文化专制,民间刻书业并不发达。正德朝后,政令渐松、经济发展,民间刻书业起死回生。到了万历年间,民间刻书业达到鼎盛。业内强大的竞争推动了版刻技法的进步。

此时版画制作的参与者,从书坊主和刻版工匠,拓展到文化修养高的文人画家。出版业图文书蔚然成风,为读者所喜闻乐见。《唐诗画谱》正是在版画技艺日臻成熟、图文书流行时应运而生。 





晚明审美趣味呼唤风雅。当时出版界充斥着才子佳人主题,你侬我侬的调调多得有些乏味。黄凤池别出心裁,在晚明这个时间节点上,选择唐诗这一受众不小的文学体裁,并进行通俗化出版尝试,加上邀请名家加入,保证《唐诗画谱》“精品”品质,比之宋词之旖旎,宛若一股清流扑面而来,更加彰显出唐诗的风雅气质,掀起了读者赏读诗歌的浪潮。

有了技术保障和审美迎合,《唐诗画谱》既能供市民消遣,也取悦了知识阶层,不畅销才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