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锄禾》能不能改成宋词呢?

梦隐晨


唐诗当然可以改成词。古来很多名家都干过这种事儿,但问题是不是什么诗都能改成词------这涉及到了辞色和文体的统一性。


比较有名的诗改词是苏轼改韩愈《听颖师弹琴》作《水调歌头·昵昵儿女语》:

韩愈《听颖师弹琴》原诗: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皇。 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 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 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苏轼《水调歌头·昵昵儿女语》:

“昵昵儿女语,灯火夜微明。 恩怨尔汝来去,弹指泪和声。 忽变轩昂勇士,一鼓填然作气,千里不留行。 回首暮云远,飞絮搅青冥。○ 众禽里,真彩凤,独不鸣。 跻攀寸步千险,一落百寻轻。 烦子指间风雨,置我肠中冰炭,起坐不能平。 推手从归去,无泪与君倾。”


这里头有个故事,欧阳修问苏轼,“目下谁写听琴诗写的最好?”苏轼回答说是韩愈的《听颖师弹琴》,但欧阳修说韩愈这首诗并非听琴,而是听的琵琶,苏轼深以为然,而后,建安有弹琵琶的妹子跟苏轼要词,苏轼便“特取退之,稍加隐括,使就声律,以遗之云。”


这个故事基本上告诉我们诗改词非常重要的两个点:

1.诗本身的风格要奇丽

2.诗改词要“使就声律”


词因“按谱填”的特性,所以音乐性极强。而音乐也不是一个调调,古代诸宫调各有特色。

(图中为曲调,并非词调,但也能窥知宋调一二)


因此呢,后人改前人诗为词,大多都得符合原诗的旨意,然后选一个情感、句法都比较贴合的调子然后才能改之。


那么问题来了,有些诗是不大好改成词的,就比如题注这首《锄禾》,为什么?词无非一个“雅”一个“奇”,而《锄禾》这首诗质朴直接,其实并不适用在词上。而且《锄禾》诗的好处,就是从平淡、精炼中见深刻,改作词,字数增加了,主题又不能再深刻,岂不是画蛇添足?

不信的话,改成《调笑令》一眼就看出来:


《悯农》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幸苦。


《调笑令》

留顾,正当午。

空悯农人芸业处。

短衫锄汗挥如雨,滴滴从禾下土。

谁知盘上餐不易,粒粒原来幸苦。


如此对比,自然作绝句更为精警。



无聊到巅峰


唐诗改成词,是可行的,但是很考验作者的水平以及对词牌、格律的把握。不是随心所欲的更改,更不是抽出两句,变成另一种形式诗就能变成词。

因而题主的问题,首先是不成立的,我可以初步判断,你是断章取义,节选了某一改编词的一句话。

先来看看《锄禾》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且不管别人的原文是怎么修改的,单看这句,牢记盘餐,粒粒辛艰。语句太过生硬,没有情节代入感。说通俗又有点拗口,说书面化,却又不够正式。

再读《锄禾》就觉得朗朗上口,语句轻快,语言特别通俗像白话文,用极其质朴的语言表达最真挚的劝诫,这决定了这首诗的广为流传。可以说,在中国,几乎所有人都会这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换成你所谓的“牢记盘餐,粒粒辛艰”,不就是日常生活中经常遇见的标语,珍惜粮食,珍惜劳动成果。感觉我用“盘中餐食,粒粒艰辛”也可以,如此看来,平平也。

不是不知道诗换成词,但要齐平或超越原著,则需要深厚的功底以及感情升华。


举个例子看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杨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两者意思相近,但杨慎作为后人,其《临江仙》的开篇并不输给苏轼的《念奴娇》,可见改编或者借用意思,既要语言功底还得要人生阅历等。

还是规劝大家,读诗词,读原版,何必要去改动诗词。


每天读宋词



把诗改成词还用原意,苏轼最喜欢做这种事。不但改古人,而且还改自己的诗。这种词的形式被称为:“櫽括体”,“櫽括”原义是矫正曲木的工具,词的櫽括就是将其他诗文改写为词。

老街味道用西江月作一首《悯农》,请诗友们指正。

先看一下原诗《悯农二首》: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老街的櫽括体《西江月•悯农》

野老日高当午,田间俯首挥锄。 年年只为税和租, 汗透禾边黄土。 公子王孙摇扇,烛柴锦障何如。 怜君空读古人书,粒粒谁知辛苦。

⊙●⊙○⊙●,⊙○⊙●○△。 ⊙○⊙●●○△,⊙●⊙○⊙▲(叶仄韵)

⊙●⊙○⊙●,⊙○⊙●○△(叶平韵) ⊙○⊙●●○△,⊙●⊙○⊙▲(叶仄韵)

烛柴锦障:

典故来自世说新语·汰侈 :王君夫以饴燠釜,石季伦用蜡烛作炊。君夫作紫丝布步障碧绫里四十里,石崇作锦步障五十里以敌之。石以椒为泥,王以赤石脂泥壁。



附一首东坡櫽括体的词

《定风波·重阳》 苏轼

与客携壶上翠微。江涵秋影雁初飞。尘世难逢开口笑。年少。菊花须插满头归。 酩酊但酬佳节了。云峤。登临不用怨斜晖。古往今来谁不老。多少。牛山何必更沾衣。

大家能看出来吗?东坡先生改写的哪一首诗?

@老街味道

2018-4-1


老街味道


,锄禾日当午…农民最辛苦…勤劳可致富……和睦家幸福……春种田满玉…秋收丰五谷o



芝麻161696524


锄头 在夏日 日晒正当午 汗水 滴滴落 滋润禾下土 知否 知否 盘中粒粒粮 老农辛苦换


悠然于心138


南乡子·吃饭当节俭

春来一粒播,深秋过后收万颗。宇内闲田不复多,难活。犹怜农夫依旧饿。

头顶日锄禾,豆大汗珠滴滴落。晴空万里无水喝,谁说?吃饭应思苦耕作。




我用南乡子这个词牌改写了这首诗,当然,我觉得用一些和锄禾这首诗意境差不多的词牌更好,原谅我没有做其他尝试。诗改词是行得通的,古来有之。当然,要以原来要表达的意思为基础,加之以辞藻修饰,按词的格式去填即可。我喜欢词,但我多数都在填词。闲来之余,我也自己写过很多诗词,这些可以在我的作品里找到。

无论在学校食堂还是餐厅就餐,都会在显眼的地方看到节约粮食的标语,做为土生土长的农村人,我更能体会到农民的那种艰辛,一年四季都指着那点粮食的收入。最近又有“盘光、碗光、锅光”的“三光行动”,这种公益活动更能使人们牢记节俭是美德。




再来说李绅的悯农,其实这有两首诗。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唐代 · 李绅

这两首小诗能够在唐代百花争艳的环境中虽不能够和名篇相比,但就其流传广度来说,绝对是妇孺皆知了。现在哪个小孩子的启蒙诗里能没有悯农?这首诗文字简单,质朴。和诗的意境相呼应,但读起来无不令读者对农民肃然起敬,同时也能体会到“粒粒皆辛苦”的这种勤俭节约美德。而“粒粒皆辛苦”也就成了不要浪费粮食的代言词。



诗改词虽说只是游戏,但我谨以此篇文章呼吁各位读者节约粮食从自身做起。

文|一生最爱古诗词

感受文字之美,醉享诗词之乐。喜欢就关注我吧。


一生最爱古诗词


哈,题主真可爱!唐诗怎么也变不了宋词啊!唐是唐,宋是宋,一前一后,顺序总不能重新颠倒吧?如果说诗能不能改头换面变成词,那当然是可以的,宋人的词里就有很多唐诗的影子,很多词句都是从唐人诗句中化用而来。如苏轼《念奴娇*中秋》中有句:

我醉拍手狂歌,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

就是李白诗: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化解而来。

明代才子解缙在为皇帝书写王之焕《凉州词》扇面时,漏掉了一字,被奸臣进言为戏弄皇上,要被治欺君之罪: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漏掉了白云间的间字,因此不完整。由于古时没有标点符号,如何断句,全凭自己解读,解缙急中生智,说这是最新流行的《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一片。

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

不度玉门关。

因此巧妙的化解了危机。

《锄禾》能不能改成词?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由于这是一首五言古诗,本身就不合韵律,直接断句,当然无法变成词,为合律就必须改头换面,最短的词《十六字令》为十六字,但押的是平韵,显然不能胜任,较短仄韵词《如梦令》也有三十多字,就需添字改句了:

酷日锄禾当午,仄仄平平平仄(韵)

汗滴青禾下土。仄仄平平仄仄(韵)

早起晚贪归,仄仄仄平平

换得盘中餐煮。仄仄平平平仄(韵)

酸楚,酸楚,平仄(韵)平仄(韵)

粒粒得来辛苦!仄仄仄平平仄(韵)

哈,为博大家一笑吧!


云卷飞山



路上有心人


唐诗《锄禾》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词《锄禾》

锄禾日,

当午汗滴禾下,

土。

谁知,

盘中餐粒粒,

皆辛苦。


7老师262366556


点绛唇 《锄禾》

炎日灿灿,顶星锄禾日当午。 挥汗如注,汗滴禾下土。 辛辛谁知,盘中餐难乎! 子知否?去冬夏初,粒粒皆辛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