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魁山針灸臨證經驗:「八法」在針灸治療上的應用之一汗法

關注【愉享中醫】,關注生命健康!本號所發方劑以上世紀90年代以前出版的醫著為主。文中方劑僅限於學術交流,患者應在中醫大夫或中藥師指導下加減使用,切勿自行套方,免出意外。

鄭魁山針灸臨證經驗:“八法”在針灸治療上的應用之一汗法

八法,即汗、吐、下、和、溫、清、補、消。鄭老根據《內》、《難》二經有關針灸治病的理論指導,並通過臨床實踐,應用八綱辨證和八法治病的原則,將之應用於針灸治病上。

汗法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其在皮者, 汗而發之。”即病邪在肌表的,應用汗法外解的治療法則。《醫學入門》說:“汗,針合谷入二分,行九九數,搓數十次,男左搓、女右搓,得汗行瀉法,汗止身溫出針....”即針灸經穴,以開洩腠理、發汗祛邪治療表證的方法。

(1)發散風寒 取風池、大椎、身柱、風門、合谷、後溪,用燒山火法,使其產生熱感發汗,主治感冒、頭痛、惡寒、發熱無汗、脈浮緊的表寒證。鼻塞流涕,配上迎香、列缺,用平補平瀉法,以祛風開竅。

(2)清透表熱 取大椎、陶道、身柱、肺俞,用叢針揚刺法,刺之出血;列缺、合谷用透天涼法,使患者產生涼感發汗,主治感冒發熱、咳嗽痰喘、脈浮數有力的表熱證。如目竄面青,神昏不安,痰涎壅盛,配百會、印堂、人中、少商、商陽、中衝,用點刺法出血,以清熱宣肺,祛痰開竅。

注意事項 大吐、大瀉、大失血之後不可用汗法;氣虛、陰虛患者,必須用汗法時,可先針足三里補氣,或針照海滋陰,然後再行發汗,以達到驅邪而不傷正的目的。

病案舉例

鄭魁山針灸臨證經驗:“八法”在針灸治療上的應用之一汗法

燒山火法示意圖

①燒山火法治暑溼: 1937 年7月15日,在河北博野縣小王村遇一郝某,男,31歲,農民,在農田幹活,突然中暑昏倒,抬回家中,醒後患者頭重劇痛,肢體酸困重痛,身熱惡寒,有微汗,胸悶腹脹,噁心想吐吐不出,舌苔厚膩,脈滑。辨證系暑溼傷表,肺氣不得宣降,採用發汗宣肺、祛暑化溼之法。針風池、百會、大椎、列缺、合谷、足三里,用燒山火法,使患者全身出汗,出汗後約一個半小時,身熱惡寒、全身重痛逐漸消退。第2天,患者仍感疲乏無力,脘腹悶脹,不思飲食,大便溏瀉。辨證系溼熱內蘊,升降失職,採用和中健胃、清暑利溼之法。針中脘、天樞、氣海、足三里, 用平補平瀉法,留針20分鐘。每日1次,針治3次,脘腹悶脹等症狀均消失。為了鞏固療效,又針曲池、足三里2次而愈。此證先以暑溼傷表為主,故用燒山火法,促其出汗,以祛暑溼,汗出後身熱惡寒得解;後以溼熱內蘊為主,用和中利溼以調之,而病癒康復。

鄭魁山針灸臨證經驗:“八法”在針灸治療上的應用之一汗法

透天涼法示意圖

②透天涼法治高熱: 1938年4月12日,在北京索家墳遇一徐某,男,8歲,學生,高熱(體溫40.3°C)驚厥,陣發性抽搐1天多,頭痛,咽喉腫痛,咳嗽,有時神昏、譫語,脈浮數。辨證系風熱犯肺,內陷心包,採用瀉熱醒神、疏風清肺之法。針風池、大椎,不留針;人中、尺澤、內關、合谷用透天涼法,使患者全身出汗,留針30分鐘,出針後惠者抽搐停止。5個小時後,高熱退至37.1°C。第2天,患者自訴病情明顯好轉,但仍有頭痛、咽痛、咳嗽,體溫38°C.又針風池、大椎、陶道、肺俞,用涼瀉法,不留針;尺澤、合谷用涼瀉法,留針30分鐘。每日1次,連續針治5天病癒。此證以熱陷心包、擾動心神為主,用透天涼法瀉高熱、醒心神,抽搐自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