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又見荒年!P2P上演連環炸,私募:穩住,能贏……

2018又見荒年!P2P上演連環炸,私募:穩住,能贏……

“有錢人的錢,不光比你多,還比你安全”這是倪叔近來的一個感悟。

前天晚上,就在比利時和法國的鏖戰結束之後,一朋友打電話給我,張口第一句就是我要上天台了。問了兩句才知道,朋友之前在杭州某P2P平臺買了產品,上週整個平臺突然兌付困難,老闆更是被曝失聯,一時間搞得朋友心驚肉跳,生怕自己的錢拿不回來。

作為一名媒體從業者,最近南京、上海等地P2P平臺連環爆炸的消息倪叔當然有所耳聞,沒想到這麼快就蔓延到了號稱中國互聯網金融創新中心-杭州,而且情況似乎愈加嚴峻。

網上隨便翻翻,7月以來,杭州已有14家平臺出現平臺失聯、警方介入、提現困難等問題。

這也就意味著,杭州7月以來平均每天有1.4家平臺“爆雷”,其中包括牛板金、投融家等此前業界“明星”平臺。值得注意的是,7月僅10天時間,杭州問題平臺的數量,已經超過6月全月的12家。其中,萌小薪、PP基金、人人愛家、佑米金融、惠盈理財等平臺都未能倖免。算上南京上海,一週之內將近爆了50家P2P平臺。

如此密集的爆發,倪叔身邊也有不少人中招踩雷損失慘重,而對於他們倪叔我是瞭解,他們大部分都就職於一流的企業,擁有的穩定收入與一定的社會見識,他們其實是具有一定的分辨能力,對託付理財的平臺大多進行過詳細的考察,往往認準了:運營2-3年以上+上市公司背景+開啟了資金銀行託管才敢委託理財的,本意也是讓自己的手頭的空餘資產轉起來產生營收,但結果是突遇荒年,連上市公司都無法承兌託底,最終血本無歸。

從總體來看:中產往往依附於某個強大的組織或跟上了某個趨勢,取得了一定成就背後,往往只是做好了自己,但並沒有真正理解社會的規則與變化,因而當真正的社會變革來臨的時候,他們往往無力抵抗。

2018又見荒年!P2P上演連環炸,私募:穩住,能贏……

要知道,這一輪P2P的集體爆發是有它的獨特社會背景的:

6月24日下午,如果大家還記得的話,財經圈還出了一則大新聞:央行官網發佈:從2018年7月5日起,下調部分銀行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據悉,此次定向降準預計將釋放流動性資金7000億元。

隨後6月25日,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證監會、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又聯合印發了《關於進一步深化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的意見》,通過下調支小再貸款利率,提高小微企業授信額度等方式,強化金融系統對於小微企業的扶持。

連續兩天的大動作,其實表達了一個核心的現狀:目前市場資金面的流動性已經非常緊張了,各類融資方對於融資的需求已經迫在眉睫,融資成本居高不下,到了必須由央行來釋放流動性緩解問題的地步了。

事實上,早在三月份,就有相關部門披露,中國目前M2的增速達到了8.2%,社會融資額的增速下滑至10.5%,也已近到達歷史新低;你可以把M2指數簡單理解為衡量整個經濟環境中廣義貨幣超發的關鍵指數,實際上一直以來中國M2指數一直高居不下,美國只有0.6到0.7,而中國則高達1.87。沒記錯的話,2017年我國的GDP總量超過82萬億,而今年3月末M2達到173.99萬億,這就意味著,M2是GDP的整整2倍,這絕對不是一個好現象。

2018又見荒年!P2P上演連環炸,私募:穩住,能贏……

宏觀層面市場資金流動性的緊張,以及大量的融資需求得不到滿足,在目前這樣的經濟形勢下,社會整體融資成本越來越高,一方面抬高借款利率的P2P平臺就已經在壓榨自己的利潤空間,而且很多時候還款人在P2P平臺上還存在資產重複抵押,虛假抵押,形成的債權只有平臺本身清楚具體的內容。

至於P2P平臺本身所言的其他實體投資標的,大多數都是講講故事,粉飾平臺。實體項目投資的長回款週期對於號稱每日都可以兌付的許多P2P平臺來說從商業模式的本質上是完全相違背的。

一旦資金風險爆發,自然就無以為繼,無法兌付,再來看這段時間P2P行業的集體暴雷就不難理解。

而於暴雷的P2P市場同步陷落的,還有滬指跌破3000點的A股市場,以及一月時間房價跌去3成的北京通縣,燕郊等非核心地段房市……當整個社會環境發生了鉅變的時候,城市中產們在發出一聲慘叫以後被無情收割。

02

2018年的經濟荒年,對於很多有錢人來說自然也會受到影響,但往往它們的財產能受到更多的制度性的保障。

比如:說同樣是同理財,無門檻的P2P與高門檻(往往要求100萬起)的私募基金還是有非常本質的區別。

持牌私募通常是一種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集合投資方式。就是投資人把錢交給基金管理公司,由基金管理人集合資金去做投資,投資人只要定期觀察基金的淨值表現即可。而P2P則是peer-to-peer的縮寫,指個人與個人之間的借貸,本質上是一種借貸行為。實際上P2P理財,只是賺錢貸款人的利息收益,而並沒有在實體資產,二級市場等領域產生實際穩定的投資收益。

P2P理財能否贖回本金和利息,完全取決於貸款人是否有抵押等穩定的還款來源以及平臺的信用管理。而平臺本身幾乎沒有任何現金流來源也就沒有任何的還款能力。一旦不能“借新還舊”,P2P必然出現一爆就跑路的現象。

而私募領域則是完全不一樣的情況。私募行業在持有牌照、監管層面、投資門檻。信息披露強制性等領域都有非常嚴格的管控和規定。所有的基金產品都必須在中基協備案,資金整體必須交由銀行託管。而P2P借貸雙方之間產生的信用依據,僅僅存在於P2P平臺本身。其實也不難理解,當管理資金規模更大的私募行業如果出現隱患,是整個國家資金層面絕對不希望看到的,自然政府部門對於從業者的監管也會相當嚴格。

而當一隻私募基金出現流動性風險時,其是否產生了良好資產以及基金管理人是否有其他償還能力是決定投資人是否能夠拿到本金和利息的主要因素。

網上現在對於私募基金風險的質疑,多是對於展期兩個字的解讀。但實際上,在私募領域,展期並不是不償還或者不兌付,而是對於出現流動性風險的私募產品一種緊急處理,是一種相當常見的做法。關鍵還是要看,基金管理人是否具有接下去的兌付能力。

以在浙江省開展私募業務已經多年,本身就是香港上市公司的金誠集團為例,最近就對於投資者發佈了個別私募產品展期3-12個月的通知,而這個通知擺放在最近P2P行業全軍覆沒的背景之下,引起了不少投資者的關注。與P2P不同,私募產品的起投點在100萬起,在這樣一個特定時期,自然很容易引起投資者對於兌付能力的疑問。

但如我們之前的介紹的那樣,P2P產品與私募產品之間完全屬於兩種不同的產品類型,而且相比於P2P,私募基金擁有多得多的制度來保障資金的安全性,因而投資者並不需要過分恐慌。

我查找了一下金誠財富相關私募產品的投資去向,其官網表明,大多數旗下私募產品均用於特色小鎮和PPP項目的投資,也出具了相關地方政府的文件及項目開工的說明。也有幾個金誠集團負責運營的特色小鎮在財政部官網上進行了公示。我在其申明的地方政府官網上,也找到了相關項目簽約及運營的新聞。

也就是說,金誠財富的諸多私募基金在投資過程中,已經形成了部分實體資產,這對於金誠財富來說,是具有一定變現及償還能力的體現。從目前的形式來看,金誠財富如果能夠立即加速應對,實現對於投資人的償還,這對於市場信心的重新恢復和穩定,是非常必要的。

至於金誠財富旗下的幾隻資金為何出現展期,目前行業內普遍猜測是由於整體金融環境結構性去槓桿引發的流動性緊張。而作為國內專項投資於PPP領域的私募基金公司,金誠財富這次陷入展期困境,無疑透露出目前PPP特色小鎮領域的普遍問題:對於地方政府的償還能力的政策保障和約束。

不過受目前整體國家資金層面的連累,相信地方政府也需要較多時間才能度過難關。

我也電話採訪了目前金誠財富的負責人蔣總,其表示,金誠財富成立於杭州,總部也在杭州,是金誠集團旗下的一個子版塊之一,所佔業務比重並不是非常大,外面謠傳說金誠財富會和P2P一樣跑路純屬無稽之談。金誠財富成立至今十年間,從未出現過未完成兌付的狀況。

目前也只是幾隻產品受到影響,也得到了政府的關注和支持,目前正在積極和投資人溝通解決問題。

“我們在幾隻基金出現情況之後也是第一時間告知客戶,直面問題。3-12個月是我們保守估計的展期時間,經過直接溝通,受影響的客戶狀態都比較穩定,許多客戶也都簽訂了新的合同,我們很感謝他們的理解。”

“作為一個正規金融企業的責任感,也基於政府維護金融市場穩定的需求,我們將會力爭縮短償還時間。一方面我們給到融資方最大的壓力,但我們肯定不會單方面等待融資方,因為他們也受到大環境的拖累。所以現在我們也在主動加速我們自身底層資產的處置,這部分資產也是遠大於目前的資金缺口。在這段時期,我們繼續為投資人提供額外的風控措施,力爭將本金和利息儘早兌付給投資人。”蔣總在採訪中表示。

據金誠集團內部人士透露,目前母集團旗下文化、酒店、教育、大健康、體育等板塊運作正常,還未受金誠財富此次展期的影響。

除金誠財富之外,其他國內大型私募集團也有多個緊急出臺展期公告。對於目前國內面臨的資金面緊張,融資成本高居不下的困境,私募行業接下來勢必也將更加謹慎整體的應對。對於投資標的更加嚴格的審查,以及政策層面上對於融資方的束縛減少,或許會為解決問題提供一條途徑。

7月5日,央行年內第三次定向降準落地,釋放7000億流動性,希望通過降準誘導銀行信貸結構調整支持實體經濟;隨後不到一週,7月13日,央行再度開展1885億元1年期MLF(中期借貸便利)操作,中標利率3.3%,無逆回購操作,用於對沖此前的MLF到期影響,積極維護市場流動性合理充裕。

7月15日,中國人民銀行發佈統計數據顯示,上半年人民幣貸款增加9.03萬億元,較好地支持實體企業的流動性資金需求;上半年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累計為9.1萬億元,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和房地產等領域不規範融資在減少。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司長、新聞發言人阮健弘表示,年初以來,人民銀行繼續實施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加強預調微調和預期管理,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高質量發展營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總體看,當前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貨幣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適度增長,市場利率運行平穩。

我們可以看到:維持全面的金融市場穩定,增強流動性,勢必是接下來金融工作的核心方向與重中之重。

通過宏觀經濟的政策調整,流動性問題得到解決,進而熨平縮短經濟週期,讓整個經濟狀況儘早離開當下的低谷狀態,進而重回增長曲線,解決因行業流動性不足造成的種種問題,而私募基金展期等手段則成為幫助企業與投資人跨越週期,穿越熊牛的方便法門。

相信在國家大力維護金融市場穩定的大前提下,一切問題都會得到妥善圓滿的解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