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玩失蹤」越來越多 超七成失聯私募爲股權類

私募“玩失踪”越来越多 超七成失联私募为股权类

近期,P2P平臺頻頻“爆雷”,部分“爆雷”的P2P平臺背後甚至出現了私募的身影,而“玩失蹤”的私募也越來越多,股權私募成為失聯的重災區。據基金業協會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7月16日,股權類私募失聯家數佔全部失聯私募家數的73.29%。在這些失聯的機構中,產品兌付危機、涉嫌非法集資、老闆“跑路”等現象不時出現。

“玩失蹤”私募名單越來越長

2015年9月,基金業協會建立“失聯(異常)”私募機構公示制度,對無法取得聯繫的私募,滿三個月且未主動聯繫協會並提供有效證明材料的,協會將註銷其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記。

7月13日,基金業協會公告稱,上海意隆財富投資、上海西尚投資、上海鬱泰投資和易財行財富資產4傢俬募基金管理人的實際控制人失聯以來,相關私募基金經營中斷,嚴重擾亂了私募基金行業秩序。對於失聯之後的安排,協會公告稱,託管銀行已經採取臨時止付、凍結賬戶等措施,以維護好基金賬戶資金安全,而上述4家失聯私募發行的基金產品合計多達157只。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這並非個案,在2018年6月21日晚間,基金業協會公示的擬失聯私募名單中,私募機構高通盛融與最近“爆雷”的善林金融實際控制人均為周伯雲。在2018年4月9日,善林金融實際控制人周伯雲向上海市公安局浦東分局自首,稱公司非法吸收公眾存款已產生巨大資金缺口致使無法兌付投資人本息。據瞭解,自2015年2月起,周伯雲在互聯網上開設善林財富、善林寶等多個線上理財平臺,涉案金額600多億元。

實際上自實施私募基金管理人失聯公示制度以來,失聯私募機構的名單越來越長,以前失聯私募一批也就是20家左右,但是第二十一批失聯私募出來一次就是123家。《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隨著玩失蹤的私募名單越來越多,協會的註銷速度也在加快,截至2018年6月20日,基金業協會已將中投融信基金等477家機構列入失聯公告名單,其中有128家機構已被註銷登記,有9家機構已自行申請註銷登記。

對此私募排排網合規部副總監溫志飛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私募的資金去向主要有兩個——債務及股權,而近期私募失聯事件增多,不考慮以詐騙為目的的失聯,背後的深層次原因既有宏觀面如去槓桿、股市低迷等原因,也有結構性原因如房地產管控、互聯網P2P風險集中爆發等。格上理財分析師徐麗也指出,私募大量失聯背後的原因主要在兩個方面,一是私募行業仍存在一些亂象,如非法集資、向不特定投資者推介宣傳、合規有漏洞、關聯交易、利益輸送等;二是投資者風險意識不足,如容易被高收益誘惑而忽略風險、相信保本保收益的承諾、對管理人的資質審查不夠嚴謹等。

股權類私募成失聯重災區

隨著私募基金規模不斷擴張,如何避開私募失聯的“雷區”就成為投資者關心的問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很多失聯私募都是因為母公司從事非法集資活動被曝光後,進入了失聯公示名單。如此前公佈的失聯私募中,善林財富旗下的高通盛融、中晉集團旗下的中晉股權投資基金、上海快鹿投資旗下的火柴快鹿股權投資基金等公司,都是因為關聯公司P2P業務被曝光涉嫌非法集資,隨後失聯。

基金業協會數據顯示,自中基協開展自律核查工作以來,截至2018年7月16日,合計161傢俬募機構的狀態為失聯,其中股權類、創業基金類私募失聯家數為118家,佔全部失聯私募家數的73.29%。而涉及到二級市場的證券類失聯私募合計43家,佔比為26.7%。這些失聯私募機構中,不乏有私募機構涉嫌非法集資、出現資金兌付等問題,還有些私募在投資業務上出現各種違法違規行為。

對此溫志飛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失聯名單中,證券類私募僅佔比26%,而股權類失聯私募佔比卻高達73%,主要是因為投資股權相較於投資證券,具有流動性差、信息披露不充分及場外交易的劣勢,這些劣勢容易造成道德風險的發生。其次在託管機制上,股權類私募也存在缺陷,即託管人無法有效地監控資金的投向及使用情況。徐麗對此也認為,股權投資相對複雜,投向經常難以監控,但證券投資則相對好監控一些,其投向基本是標準化的證券類資產,通過所開立的證券賬戶也可以做到監控,管理人可操縱的空間不大。

每日經濟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