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叫《ICO、私募、代投》

什麼叫《ICO、私募、代投》

ICO、私募、代


ICO


ICO按照英文字面意思來解釋 (Initial Coin Offerings),是一種用加密貨幣投資早期項目的方式。從字面意思來看,分別是:初始 、虛擬幣、產品。是指的用虛擬幣去投資早期產品或者項目的行為。它的本質是公募替代私募,也是預售產品使用權,更是初創企業直接上市。


ICO對標的現實世界中的IPO (Initial Public Offerings)——首次公開募股。


簡單來說,ICO和IPO類似,是區塊鏈創業公司向公眾募集資金的一種方式,有點類似於股票市場上的股票發行。 但是IPO發行的是上市公司的股票,獲得的的是投資人的人民幣,ICO發行的是自己基於區塊鏈技術的新代幣,賺取的是投資人手上例如比特幣、以太坊這樣具有流通價值的數字貨幣,然後再去兌換成錢,做自己的項目。


參與ICO的項目必須是區塊鏈相關項目。投資者用數字貨幣(有可能是比特幣,也有可能是ETH以太坊)進行投資。投資完成後,項目方一般會按比例給投資者發放代幣,多數情況下代幣是可以在這個項目中使用的,或者能享受某種權益。


代幣除了在應用中使用外,還可以流通,被放在數字貨幣交易所裡進行交易。有的項目會發展的很好,代幣的使用價值也會水漲船高,購買代幣的投資者就會獲得巨大的收益。而有的項目,卻會由於種種原因沒有發展起來,那麼代幣就喪失了使用和流通價值,ICO參與者有可能就什麼都得不到,雖然手裡有一堆代幣,但也會因為代幣價值歸零而損失巨大。


幣圈私募


幣圈的私募,籠統點說相當於投資原始股。每個幣上線之前都要經過天使輪,私募,眾籌,之後才上線交易平臺交易,才有大幅度漲跌, 私募就是一個幣沒有公開之前,一部分人享受的內購價格(享受很高的購買折扣),因為發行價低於內購價,上線交易所通常又有比較大的漲幅,所以私募是最保險風險最低的,一上線你就可以賣出拿錢,一般都會翻倍上線,甚至10倍,幾十倍都有可能!


現在的私募普通個人是無法參加的,基本由資金雄厚的幣圈大佬和投資機構組團承包了,往往二三十家就能把價值上億的私募額度分光。然後他們再等著代幣登上交易所,利用二級市場的差價,賺取投資利潤。


在私募階段的參與者裡,也有人用的不是自有資金,而是像一個大批發商一樣,把自己的額度賣給下邊的中小批發商,讓他們幫自己一起湊出資金。這就衍生出了另一個詞,代投。


代投


在各種微信群、QQ群裡,你經常會看到這樣的話“我有XX項目的私募份額,有沒有人要?”這種行為就叫做代投。


代投的盛行源於渠道的缺乏。在2017年9月監管政策落地後,ICO平臺普遍關停,項目方也失去了一個可以和普通投資人接觸的渠道。在這樣的情形下,代投實際上成為了項目方和“散戶”之間的橋樑,併成為主要渠道。


代投是項目方分發私募份額的重要渠道,簡單來說,代投以能拿到項目方的私募份額為由(私募價格往往低於公開發行價格)向普通投資人募集資金。


某些代投已經形成了成熟的組織,可以分出多級經銷網絡。一級代投從項目方獲得低成本的份額,然後逐層向下銷售,並經過多級不斷加碼。一級代投通過這種逐層分銷的模式可以獲得很高的差價回報。


通過代投渠道進行投資,具有很高的風險。投資人處於完全被動的局面,他們不僅不能準確知道項目的具體情況、私募的合理金額,甚至無法獲知自己給代投的數字貨幣是否已經投入項目,兌換成代幣。曾有一位投資人反映,此前他曾經通過代投參與了一個ICO項目,在項目上線後,代幣價格上漲了15倍,但此時代投卻告訴他,沒有拿到份額,並把投資人交給代投的數字貨幣返還到投資人的賬戶。


代投本身並沒有錯,相反,代投其實為普通人提供了一個參與優質項目早期低估值階段的機會。但選擇代投方一定要謹慎,不要輕易把自己的數字貨幣交給一個不認識的人,對於想參與的項目更一定要親自接觸、考察,或交由專業人士進行評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