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滋病疫苗不言棄,馬賽克疫苗進入二期臨牀

艾滋病疫苗,這幾天又成了熱詞,誇張或無腦的貼子四處飛,但有專業常識的人對這事兒只能表達謹慎樂觀。因為,"艾滋病疫苗取得重大突破"已經不是第一次,而每一次"突破"後都只留下失望和遺憾。此次的升溫,緣於2018年7月6日的最新一期《柳葉刀》刊文,宣佈37年來第5種艾滋病疫苗進入二期臨床有效性試驗。會不會又是然並卵事件呢?艾滋病疫苗研發為何這麼困難?咱們一起到源頭處去觀察一下吧。

艾滋病疫苗不言棄,馬賽克疫苗進入二期臨床

艾滋病是全球公共衛生焦點,已經造成的死亡人數超過3500萬,2016年共有100萬人死於艾滋病毒相關病症,到2016年底約有3670萬艾滋病毒感染者,2016年新增的感染者超過180萬。截止2017年年中,全球有2090萬艾滋病毒感染者獲得抗逆轉錄病毒藥物治療。2000年到2016年間新增感染下降39%,相關死亡減少約30%。因此,艾滋病流行的形勢依然嚴峻,在我國突出的問題是年輕人中的男男行為途徑感染率不斷升高。

艾滋病疫苗不言棄,馬賽克疫苗進入二期臨床

從1981年開始,人類投入了前所未有的人力和物力來應對艾滋挑戰,但還沒有看到能像戰勝其他傳染病那樣的希望,根本的原因就是艾滋病病毒獨特的生物屬性,令人體找不到良好的免疫反應。核心的問題是病毒複製系統極易出錯,所合成的外殼中的氨基酸組成各異,病毒顆粒的外部輪廓不相同,抗體就難以識別。另一個難點是,艾滋病毒的基因組會插入染色體基因組中,進入潛伏狀態,讓抗體無計可施。當病毒複製的時候,細胞就進入免疫激活,像啟動自毀設置那樣,讓細胞與病毒同歸於盡。如果病毒大量感染免疫細胞,免疫細胞的殺傷就帶來免疫缺陷。

艾滋病疫苗不言棄,馬賽克疫苗進入二期臨床

艾滋病疫苗的研發分為預防性疫苗及治療性疫苗兩個方向。艾滋病毒外部輪廓易變,但內部的骨架蛋白結構相對穩定,預防性疫苗的設計基本是瞄準這個特性。但問題是抗原在病毒從細胞中釋放出來的時候,都是被包得嚴嚴實實的,無法和抗體接觸,也就不能與抗體結合並被清除。就是說,就算疫苗能誘導出抗體,但抗體無法結合已變異的抗原,也不能接觸到被包裝的內部抗原。這個難題解決不了,結果是疫苗研製屢戰屢敗。更糟糕的是,疫苗還有可能產生易被艾滋病毒攻擊的免疫細胞,其結果就是導致接種人群更易感染艾滋病毒。

艾滋病疫苗不言棄,馬賽克疫苗進入二期臨床

治療性疫苗沒有取得成功的核心原因是不能抑制艾滋病毒的繁殖。目前治療艾滋病主要是通過"雞尾酒療法"將病毒控制在較為穩定水平,但患者要終生服藥,間歇服藥則會誘發抗藥性,停藥則病毒複製反彈。治療性疫苗的研發目的是希望能將病毒從體內徹底清除。但現有試驗的結果是令人沮喪的,其效果觀察還不如安慰劑。失敗原因也與預防性疫苗相似,抗體無法結合變異的外部抗原,也不能接觸非變異的內部抗原。

艾滋病疫苗不言棄,馬賽克疫苗進入二期臨床

此次被個別無知媒體熱炒為"重大突破"的疫苗,其實並不新鮮。自1981年以來37年間,共有5個預防性疫苗獲准進入到大規模人體試驗,前4個都相繼宣告失敗。最接近於應用希望的是RV144,經過3年多的隨訪,結果是未能誘導足夠的免疫應答,但感染保護率為31.2%,被認為是第一個顯效的艾滋病疫苗。RV144的改良版為HVTN702,預計效果優於RV144,但學界的共識是肯定無法達到100%的保護率。另一款有希望的疫苗是馬賽克疫苗,初步觀察結果是有可能100%誘導免疫反應,但是否能獲得足夠保護率則未知。

艾滋病疫苗不言棄,馬賽克疫苗進入二期臨床

《柳葉刀》所報告的疫苗就是由美國哈佛大學研發的馬賽克疫苗,原理是把不同艾滋病病毒的毒株的基因拼接在一起,以針對廣泛的艾滋病毒毒株誘發免疫反應。研究人員從南非、泰國、美國等招募了393名志願者,結果顯示疫苗成功誘發了抗病毒的免疫反應。志願者在48周內接受了4次疫苗接種,100%產生了抗體。在72只獼猴的試驗中,疫苗保護其中48只不被病毒感染。目前,二期臨床有效性試驗已經在非洲啟動,共有2600名艾滋病毒感染高危女性參加,預計在2021年或2022年獲得試驗結果。因此,我們可以說,疫苗還在路上,能有多大突破還得等3年才知道。

愛誰,就把健康傳給誰。

你的健康,我的關注。專業人員製作,以科學與人文視角多維度觀察生命健康,包括醫事、史話、日常、展望、心理、房內等系列,內容為作者魏宏嶺及團隊原創作品。拒絕未經許可的一切形式的盜用、盜鏈及轉載,否則將依據相關法律予以追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