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到底是怎麼來的?

02不生小病,也能預防病03不僅防病,還能治病04重新理解疫苗安全

很多人在自己或孩子打疫苗之前都會有顧慮:疫苗安全嗎,疫苗有用嗎,打完會不會根本產生不了抗體?

理解了疫苗的工作原理後,我們就容易理解疫苗的安全問題了。在我看來,我們應該從三個層面重新理解疫苗的安全性。

第一層:從疫苗的工作原理上重新理解疫苗的安全性。

疫苗挽救了數以億計的生命,消除了天花,很快也會消除脊髓灰質炎。在未來,艾滋病疫苗也有可能用於臨床。但是通過了解疫苗的工作原理,我們也明白了任何疫苗進入人體後,都必然會和人體免疫系統相互博弈。

對絕大多數人而言,注射疫苗後,可能只會出現輕微發熱、乏力、倦怠等症狀,這是安全的,這些代價換來了對傳染病強大的免疫力。但是有極少數人由於個體差異,在注射疫苗後會產生過度反應,比如高熱、驚厥、休克、傷殘,甚至還可能死亡,但這些都是小概率事件。

第二層:從疫苗的生產設計上重新理解疫苗的安全性。

疫苗生產企業嚴格按照疫苗審批的生產工藝、檢定流程和生產操作規範生產符合特定用途和註冊要求的疫苗,這是疫苗安全的基礎,也和我們每一個人的安全息息相關。

那麼,一支合格的疫苗就絕對安全嗎?未必。

比如脊髓灰質炎疫苗。這種疫苗分為兩種:一種是OPV(口服減毒活)疫苗,也就是我們小時候吃的“糖丸”;另外一種是IPV(注射用脊髓灰質炎滅活)疫苗。過去,脊髓灰質炎疫苗需要接種4次,全部都是口服疫苗。

OPV疫苗口服接種方便、價格低廉,曾經為控制脊髓灰質炎的發病和流行做出了巨大貢獻。但是OPV疫苗接種後仍有極少數兒童會發生殘疾,概率大約為1/25萬。也就是說,雖然OPV疫苗是嚴格按照規範生產出來的合格疫苗,卻不是絕對安全的疫苗。

疫苗,到底是怎么来的?

(圖為早期的脊髓灰質炎疫苗)

現在,我國已經規定把第一次口服疫苗改成注射IPV疫苗,後面3劑繼續口服OPV疫苗的方式。有學者估計,這種接種方式的轉變,會讓兒童因為接種疫苗發生殘疾的概率降低到1/2500萬以下。隨著疫苗設計的不斷改進,疫苗的安全性也會不斷提高。

第三層:從疫苗的覆蓋率上重新理解疫苗的安全性。

疫苗要想發揮作用,首先需要激發人體免疫力,然後才能對抗疾病。但是少數人由於個體差異,打了疫苗也產生不了抗體,有的人因為體質或疾病問題根本沒辦法打疫苗。這時你也許會問:“我如果無法產生抗體,疫苗不就白打了嗎?我安全嗎?”

答案是:不白打。

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必須瞭解一個關鍵詞——群體保護效應。

疫苗的群體保護效應指的是,當疫苗接種率達到一定水平時,大部分人都對某種傳染病產生了免疫力,這樣就會直接保護接種人群和間接保護未接種人群,還有那些接種了疫苗也沒能產生免疫力的人群。大家一起打疫苗才能都安全,這是公共利益。

以麻疹疫苗為例,人群接種率達到90%才能有效預防麻疹暴發。這也是建立國家計劃免疫制度的基礎。

疫苗作為醫學演化的里程碑之一,為我們開啟了對抗疾病的新思路。疫苗的不斷研發及普及,也必將給全人類帶來更多的福音。

— THE END —

☀本文選自瞭望智庫(zhczyj),作者:薄世寧,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重症監護科副主任醫師。摘編自《薄世寧醫學通識講義》,中信出版集團2019年10月出版,標題為《疫苗:對抗疾病的新邏輯》,原文有刪減。灼見經授權發佈。

致敬!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院長:身患絕症、妻子被感染,抗擊疫情最前線奮戰30余天鍾南山:疫情可能一週或10天達到高峰,不會大規模增加了湖北,不止一個武漢!還有黃岡………

“談鄂色變”干擾齊心抗疫大局清華教授教你預防新型冠狀病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