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疫苗不言弃,马赛克疫苗进入二期临床

艾滋病疫苗,这几天又成了热词,夸张或无脑的贴子四处飞,但有专业常识的人对这事儿只能表达谨慎乐观。因为,"艾滋病疫苗取得重大突破"已经不是第一次,而每一次"突破"后都只留下失望和遗憾。此次的升温,缘于2018年7月6日的最新一期《柳叶刀》刊文,宣布37年来第5种艾滋病疫苗进入二期临床有效性试验。会不会又是然并卵事件呢?艾滋病疫苗研发为何这么困难?咱们一起到源头处去观察一下吧。

艾滋病疫苗不言弃,马赛克疫苗进入二期临床

艾滋病是全球公共卫生焦点,已经造成的死亡人数超过3500万,2016年共有100万人死于艾滋病毒相关病症,到2016年底约有3670万艾滋病毒感染者,2016年新增的感染者超过180万。截止2017年年中,全球有2090万艾滋病毒感染者获得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2000年到2016年间新增感染下降39%,相关死亡减少约30%。因此,艾滋病流行的形势依然严峻,在我国突出的问题是年轻人中的男男行为途径感染率不断升高。

艾滋病疫苗不言弃,马赛克疫苗进入二期临床

从1981年开始,人类投入了前所未有的人力和物力来应对艾滋挑战,但还没有看到能像战胜其他传染病那样的希望,根本的原因就是艾滋病病毒独特的生物属性,令人体找不到良好的免疫反应。核心的问题是病毒复制系统极易出错,所合成的外壳中的氨基酸组成各异,病毒颗粒的外部轮廓不相同,抗体就难以识别。另一个难点是,艾滋病毒的基因组会插入染色体基因组中,进入潜伏状态,让抗体无计可施。当病毒复制的时候,细胞就进入免疫激活,像启动自毁设置那样,让细胞与病毒同归于尽。如果病毒大量感染免疫细胞,免疫细胞的杀伤就带来免疫缺陷。

艾滋病疫苗不言弃,马赛克疫苗进入二期临床

艾滋病疫苗的研发分为预防性疫苗及治疗性疫苗两个方向。艾滋病毒外部轮廓易变,但内部的骨架蛋白结构相对稳定,预防性疫苗的设计基本是瞄准这个特性。但问题是抗原在病毒从细胞中释放出来的时候,都是被包得严严实实的,无法和抗体接触,也就不能与抗体结合并被清除。就是说,就算疫苗能诱导出抗体,但抗体无法结合已变异的抗原,也不能接触到被包装的内部抗原。这个难题解决不了,结果是疫苗研制屡战屡败。更糟糕的是,疫苗还有可能产生易被艾滋病毒攻击的免疫细胞,其结果就是导致接种人群更易感染艾滋病毒。

艾滋病疫苗不言弃,马赛克疫苗进入二期临床

治疗性疫苗没有取得成功的核心原因是不能抑制艾滋病毒的繁殖。目前治疗艾滋病主要是通过"鸡尾酒疗法"将病毒控制在较为稳定水平,但患者要终生服药,间歇服药则会诱发抗药性,停药则病毒复制反弹。治疗性疫苗的研发目的是希望能将病毒从体内彻底清除。但现有试验的结果是令人沮丧的,其效果观察还不如安慰剂。失败原因也与预防性疫苗相似,抗体无法结合变异的外部抗原,也不能接触非变异的内部抗原。

艾滋病疫苗不言弃,马赛克疫苗进入二期临床

此次被个别无知媒体热炒为"重大突破"的疫苗,其实并不新鲜。自1981年以来37年间,共有5个预防性疫苗获准进入到大规模人体试验,前4个都相继宣告失败。最接近于应用希望的是RV144,经过3年多的随访,结果是未能诱导足够的免疫应答,但感染保护率为31.2%,被认为是第一个显效的艾滋病疫苗。RV144的改良版为HVTN702,预计效果优于RV144,但学界的共识是肯定无法达到100%的保护率。另一款有希望的疫苗是马赛克疫苗,初步观察结果是有可能100%诱导免疫反应,但是否能获得足够保护率则未知。

艾滋病疫苗不言弃,马赛克疫苗进入二期临床

《柳叶刀》所报告的疫苗就是由美国哈佛大学研发的马赛克疫苗,原理是把不同艾滋病病毒的毒株的基因拼接在一起,以针对广泛的艾滋病毒毒株诱发免疫反应。研究人员从南非、泰国、美国等招募了393名志愿者,结果显示疫苗成功诱发了抗病毒的免疫反应。志愿者在48周内接受了4次疫苗接种,100%产生了抗体。在72只猕猴的试验中,疫苗保护其中48只不被病毒感染。目前,二期临床有效性试验已经在非洲启动,共有2600名艾滋病毒感染高危女性参加,预计在2021年或2022年获得试验结果。因此,我们可以说,疫苗还在路上,能有多大突破还得等3年才知道。

爱谁,就把健康传给谁。

你的健康,我的关注。专业人员制作,以科学与人文视角多维度观察生命健康,包括医事、史话、日常、展望、心理、房内等系列,内容为作者魏宏岭及团队原创作品。拒绝未经许可的一切形式的盗用、盗链及转载,否则将依据相关法律予以追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