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到底是怎么来的?

02不生小病,也能预防病03不仅防病,还能治病04重新理解疫苗安全

很多人在自己或孩子打疫苗之前都会有顾虑:疫苗安全吗,疫苗有用吗,打完会不会根本产生不了抗体?

理解了疫苗的工作原理后,我们就容易理解疫苗的安全问题了。在我看来,我们应该从三个层面重新理解疫苗的安全性。

第一层:从疫苗的工作原理上重新理解疫苗的安全性。

疫苗挽救了数以亿计的生命,消除了天花,很快也会消除脊髓灰质炎。在未来,艾滋病疫苗也有可能用于临床。但是通过了解疫苗的工作原理,我们也明白了任何疫苗进入人体后,都必然会和人体免疫系统相互博弈。

对绝大多数人而言,注射疫苗后,可能只会出现轻微发热、乏力、倦怠等症状,这是安全的,这些代价换来了对传染病强大的免疫力。但是有极少数人由于个体差异,在注射疫苗后会产生过度反应,比如高热、惊厥、休克、伤残,甚至还可能死亡,但这些都是小概率事件。

第二层:从疫苗的生产设计上重新理解疫苗的安全性。

疫苗生产企业严格按照疫苗审批的生产工艺、检定流程和生产操作规范生产符合特定用途和注册要求的疫苗,这是疫苗安全的基础,也和我们每一个人的安全息息相关。

那么,一支合格的疫苗就绝对安全吗?未必。

比如脊髓灰质炎疫苗。这种疫苗分为两种:一种是OPV(口服减毒活)疫苗,也就是我们小时候吃的“糖丸”;另外一种是IPV(注射用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过去,脊髓灰质炎疫苗需要接种4次,全部都是口服疫苗。

OPV疫苗口服接种方便、价格低廉,曾经为控制脊髓灰质炎的发病和流行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OPV疫苗接种后仍有极少数儿童会发生残疾,概率大约为1/25万。也就是说,虽然OPV疫苗是严格按照规范生产出来的合格疫苗,却不是绝对安全的疫苗。

疫苗,到底是怎么来的?

(图为早期的脊髓灰质炎疫苗)

现在,我国已经规定把第一次口服疫苗改成注射IPV疫苗,后面3剂继续口服OPV疫苗的方式。有学者估计,这种接种方式的转变,会让儿童因为接种疫苗发生残疾的概率降低到1/2500万以下。随着疫苗设计的不断改进,疫苗的安全性也会不断提高。

第三层:从疫苗的覆盖率上重新理解疫苗的安全性。

疫苗要想发挥作用,首先需要激发人体免疫力,然后才能对抗疾病。但是少数人由于个体差异,打了疫苗也产生不了抗体,有的人因为体质或疾病问题根本没办法打疫苗。这时你也许会问:“我如果无法产生抗体,疫苗不就白打了吗?我安全吗?”

答案是:不白打。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了解一个关键词——群体保护效应。

疫苗的群体保护效应指的是,当疫苗接种率达到一定水平时,大部分人都对某种传染病产生了免疫力,这样就会直接保护接种人群和间接保护未接种人群,还有那些接种了疫苗也没能产生免疫力的人群。大家一起打疫苗才能都安全,这是公共利益。

以麻疹疫苗为例,人群接种率达到90%才能有效预防麻疹暴发。这也是建立国家计划免疫制度的基础。

疫苗作为医学演化的里程碑之一,为我们开启了对抗疾病的新思路。疫苗的不断研发及普及,也必将给全人类带来更多的福音。

— THE END —

☀本文选自瞭望智库(zhczyj),作者:薄世宁,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重症监护科副主任医师。摘编自《薄世宁医学通识讲义》,中信出版集团2019年10月出版,标题为《疫苗:对抗疾病的新逻辑》,原文有删减。灼见经授权发布。

致敬!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身患绝症、妻子被感染,抗击疫情最前线奋战30余天钟南山:疫情可能一周或10天达到高峰,不会大规模增加了湖北,不止一个武汉!还有黄冈………

“谈鄂色变”干扰齐心抗疫大局清华教授教你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