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钱才能把防晒做到位?官方指南说未必!

花钱才能把防晒做到位?官方指南说未必!

这两天突如其来的高温和阳光,是不是让你意识到一件事?

大概以后出门,都需要注意防晒了!不然夏天一过,就跟去了趟非洲似的多尴尬...

但是呢,防晒也不能乱来,还是要科学地进行。

花钱才能把防晒做到位?官方指南说未必!

考虑到当下防晒的紧迫性,健康北京今天就先给大家带来防晒指南,相关内容会陆续放出。

花钱才能把防晒做到位?官方指南说未必!

刘玮

首先,我们来看看常见的防晒措施。严格来说,防晒措施主要包括规避性防晒、遮挡性防晒和化妆品防晒,我们常用的防晒霜仅属于化妆品中的一类产品。

规避性防晒:不花钱的防晒

规避性防晒,通俗来说,就是避免在紫外线过强的情况下出行。

一天当中,中午时分紫外线最强,而一年当中晚春和夏季则是紫外线最强的季节。海拔越高,紫外线越强。海边沙滩、雪地、城市高层建筑的墙面或玻璃幕墙、汽车窗玻璃、地面硬化如沥青/水泥路都会反射紫外线,从而增加紫外线的强度。

强烈建议大家,室外活动要注意规避紫外线强的时段和地点,必须外出时尽量在树荫、山坡阴面从事户外活动。简单来说,太阳大少出门。

简单的规避措施,效果比几百元钱的防晒霜还给力哦!

遮挡性防晒:硬防晒

直白点说,那就是出门打伞啊!当然,戴帽子墨镜、穿长袖长裤也属于遮挡性防晒。遮挡性防晒,也就是采用物品遮挡日光。

一般来说,颜色越深或加有防晒涂层的太阳伞防晒效果好。而衣服呢?通常,衣服的密度越高、颜色越深,或加有防晒涂层,其防晒效果越好。夏天常穿的那种清凉、轻薄的衣服基本没什么防晒能力。所以大家骑车穿的淘宝爆款薄纱防晒服,基本就是个安慰效果。建议选购UFP大于25, 紫外线透过率小于5%标识的织物产品。

那么帽子呢?帽檐的边长最好在7.5cm以上,才有较好的防晒效果。墨镜,不是为了装酷,是为了保护眼睛,减少白内障,以免人老眼花。要选择镜片足够宽大,同时最好选购能覆盖全部紫外光的遮阳镜,镜片以深色为宜,但不宜影响视觉。

花钱才能把防晒做到位?官方指南说未必!

范爷的遮挡性防晒就做得很到位

防晒化妆品

直接涂擦在皮肤上的防晒化妆品,是通过吸收、反射、散射紫外线或抗氧化作用达到防晒的目的。防晒霜是防晒化妆品中最常见的剂型,其他剂型还包括喷雾、凝胶、油、固体、粉剂、乳剂等。

花钱才能把防晒做到位?官方指南说未必!

乳霜剂中的原料易于分散,产品基质稳定,更容易制备高SPF值产品,其中油包水型(W/O)耐水性能好,但是油腻腻的不舒服,而水包油型(O/W)使用感更好,是最常用的剂型,但经不起水和汗液浸泡。

防晒油皮肤附着性好,防水防汗效果突出,但使用起来较黏腻,适合水中活动时使用。防晒凝胶使用感最好,也很受欢迎;防晒喷雾使用方便,感觉清爽,尤其适合妆后使用,但防晒效果不稳定、耐水性较差。同时,喷雾在夏季高温使用时会有高压气体泄漏的风险。

固体型防晒剂主要见于彩妆如粉饼、粉底、口红等,更容易添加高比例的无机防晒剂TiO2、ZnO,所以这类产品的防晒效果一般较好。

那么问题来了,该如何判断防晒产品好不好用、是否有效呢?

防晒产品好不好?

UPF、SPF/PA说了算

目前的防晒方法主要分为两种,即硬防晒和化妆品防晒。

硬防晒,主要通过遮阳伞、遮阳帽、防晒衣等织物产品直接阻隔日光来达到防晒的目的,评价织物防晒性能的指标为紫外线防护系数(UPF)。

UPF值越高防护效果越好。但UPF大于50以后,增加UPF值对人体防护效果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因此,我国纺织品的UPF值最高标识为50+。当UPF值大于40,且紫外线的透过率小于5%时,可称为“防紫外线辐射产品”。

so,大家购物要认清喔,没有这个标识的就不是正规的防晒衣。

化妆品的防晒效果如何判断?

SPF和PFA说了算

中波紫外线的防护效果用日光防护系数(sun protectionfactor, SPF),是评价防晒化妆品防护皮肤发生急性日晒红斑的一种性能指标。

当产品的SPF值小于2时,没有防晒效果。

当产品SPF值在2~50时,防晒效果逐渐提高。

当产品的实测SPF值大于50时,效果增加就不太明显了。

举个例子,一般亚洲人在强烈日晒下,皮肤只需10分钟左右即可发生红斑,如果产品的SPF值为15,那么理论上,涂抹这款防晒产品后,可以在太阳下停留150分钟而皮肤不被晒伤。

防护长波紫外线的标识是PA(Protection ofUVA),是防护皮肤晒黑的能力,分为4级:PA + 、PA ++ 、 PA +++、PA++++,PA等级越高,表示防晒黑的能力越强。

假如你的皮肤不涂抹任何防晒霜的情况下,晒2小时就会晒黑,那么使用PA++的防晒产品,在同样的紫外线照射下,则需要更长时间才能晒黑你的皮肤。

但是,要注意以上的测量是在皮肤涂抹防晒产品2mg/cm2,而且是涂了以后马上测量得到的数据。生活中我们一般凃搽量只有1/4~1/2,防晒效果大大降低。

吃某些食物或药物更易晒黑?

可能对你是真的!

你知道么,有些食物服用后会对阳光更加敏感,这类食物被称为光敏性食物,包括一些野菜、茴香、苋菜、芹菜,但这些菜煮熟了光感性就几乎没有啦。

柑橘类水果,如柠檬等都含有“香豆素类”,无花果、芒果、菠萝、木瓜等也会增加皮肤吸收阳光。但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单纯因为食用这些食物就要发生晒伤晒黑,需要食用的量足够大,且在阳光下的时间足够长。因此,长时间阳光下活动或自身对光线特别敏感的人群,才需要注意避免食用或接触这类物质。

花钱才能把防晒做到位?官方指南说未必!

除食物外,还有些具有光敏性的药物,如四环素类、喹诺酮类、雌激素类、扑尔敏、维甲酸类等,服用时,同样需避免阳光照射,或在晚上使用。

官方防晒指南,你get了没?!

采写:新京报记者张秀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