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可能建造一顆和地球一樣大的人造行星,共享地球的軌道繞太陽旋轉?

唯愛章辰


有沒有可能建造一顆和地球一樣大的人造行星,共享地球的軌道繞太陽旋轉?

這是完全可以的,不過並不建議使用地球的資源來建造,小行星帶有那麼多天然的建材,從那裡拖過來比從地球上運出去成本小多了,這叫捨近求遠,但確實一條比近還要方便得多的路子。

並且建議建造在L4和L5這兩個拉格朗日點上,因為L4和L5是兩個穩定點,我們在建造初期時幾乎不需要燃料來維持這個軌道定位,即使人工天體從這兩個點漂移出去,太陽和地球的引力雙重牽引會讓其恢復原位,這也是木星軌道前後的特洛伊和希臘兩個小行星群非常穩定的重要原因。

兩個綠色的小行星群剛好處在木星的L4和L5點上。

如果建造地球1號、2號的話,應該建造成空心的封閉的,表面可以停靠飛船等,內部則通過自轉的離心力來保持重力,也就是說生活中上下面與我們相反,但在模擬重力的作用下感覺並不明顯,只有內部巨大的球體結構才會感覺居住在人工天體的內部。

為什麼要做成中空天體然後居住在內部呢?完全是因為我們人工製造的居住環境質量不夠,無法留住足夠的大氣,連月球那麼巨大的天體都沒有大氣層,你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我們要製造一顆能留住大氣層的天體需要多少建築材料,因此製造成空心的是必然選擇!


或者類似與這種圓環結構,材料會更節省一些,因為球體的靠近自轉軸兩極處,依然會處在0重力的不適合居住的位置,而圓環結構就不一樣了,不浪費一絲空間是在外太空製造建築的重要原則,因為每一千克的材料都是從遙遠的地球或者小行星帶運送過來的,比浪費糧食還可恥哦.....


星辰大海路上的種花家


這是可以的,而且這個事情的要害在於:軌道其實與質量無關。

當然,主要在於:尺寸太大,我們做起來費勁。

軌道其實與星體質量無關,這個叫做等效原理。

其實,我們國家的引力探測計劃,太極計劃的衛星,就是太陽軌道。

這個沒有什麼稀奇。

問題在於,題目要求的和地球一樣大的人造行星,尺寸太大,我們做起來真的很費勁。

要考慮這個問題,需要學習開普勒3定律:

①橢圓定律:所有行星繞太陽的軌道都是橢圓,太陽在橢圓的一個焦點上。
②面積定律:行星和太陽的連線在相等的時間間隔內掃過相等的面積。

③調和定律:所有行星繞太陽一週的恆星時間的平方與它們軌道長半軸的立方成比例。

其中,第3個調和定律中與質量無關,可以看出題目要求的和地球一樣大的人造行星是可以的。

“以地球的資源建造一顆和地球體積一樣的人造行星,內部可能是空心的,然後把這顆人造行星推向地球的公轉軌道,把他的公轉速度和自轉速度設置得和地球一模一樣,然後向這個人造星球上移民,能否建立起和地球一樣的生態系統,如果可行的話人類也不用費力的去尋找地外宜居星球了,以後可以建造地球1號,地球2號、3號……,”

這個說法有錯。“把他的公轉速度和自轉速度設置得和地球一模一樣”——這個說法是錯的,公轉速度是固定的。

建立起和地球一樣的生態系統是幻想。——因為沒引力,肯定實現起來費勁。植物動物都需要地球引力這樣的引力才生長。


作家張軒中


理論上是可以的,但技術上難度極大。

首先我們來把問題簡化一下,不考慮人造行星的大小,只需要式人造行星和地球一起在地球公轉軌道上繞太陽公轉就行。這其實不難,目前已經有許多人造天體是繞著太陽公轉的。比如說最著名的SOHO衛星。SOHO衛星的中文全稱是太陽和日球層探測器,由歐洲航天局及美國太空總署共同研發,發射於1995年。

SOHO衛星位於太陽和地球的第一拉格朗日點上,其公轉軌道與地球的公轉軌道相距150萬千米,公轉週期與地球的公轉週期相同。SOHO衛星還不算真正共享地球的軌道,但開普勒太空望遠鏡做到了。開普勒太空望遠鏡由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設計,用來發現太陽系外的類地行星,於2009年發射。開普勒太空望遠鏡的公轉軌道基本與地球的公轉軌道重合,跟在地球后方繞太陽公轉。

如果要建造和地球一樣大的人造行星,那難度將會劇增。體積大了,質量也就跟著上去了,而質量一大,許多問題也就跟著一起來了。第一,這麼大的質量去哪裡找?難道把地球挖空了?第二,人造行星造好了之後,怎麼把它送入軌道?這必將消耗極大的能量。第三,天體的尺度一大,就有一個問題需要考慮,那就是洛希極限。

前兩個問題可以通過設計上的方法解決,比如說,使用高強度的材料製造一個空心的行星,這樣質量將大大減小,但這在建造方面又有了新問題需要解決。


川陀太空


你這個問題雖然充滿了腦洞,但是按照你這樣的想法幾乎不可能實現,雖然地球的公轉軌道沒有被完全利用,但是靠消耗地球的資源來建造人造星球顯然是不可取得,主要有以下原因:

1:地球質量有限,質量減少後會影響到地球上的重力。

根據你所說的建立和地球一樣的生態系統,也就是說要搬運大量的地球上的物種,在這個過程中,動物能不能適應失重環境還是一個大的考驗;當然慢慢培養生物那就更不可能了,因為在地球上的一次著名的實驗都失敗了,更別說到一個全新的環境了。如果成功地將地殼搬運過去,,地球的質量就會減小,地球上的生物鏈就會重新調整,建築物也要重新建造,損失不言而喻。

2:工程動力學不是很發達,無法建造足夠大的動力裝置來驅動地球自轉。

要想和地球一樣,自轉必不可少,那麼需要足夠多的能量和材料來支配新地球的地殼;而且這種裝置的穩定性要和地球自轉時一樣,另外由於質量太小,還必須考慮表的硬度,不然一切物質都有可能外太空飛去。

3:由於引力不夠,無法形成天然大氣層。

要解決這一問題,就必須人工製造,由於生物生活在內表面(質量不夠大,只能通過旋轉產生向心力,從而在內表面形成重力),所以氣體的製造並不難,但是也因此失去了太陽的能量,因此必須要有人造太陽,這就要求科學技術的發展非常前沿。總之你這個想法存在很多的技術問題,要想實現不是一天兩天的,可能是需要幾代科學家的研究成果才能完成。


零維立方體


還不如建造幾十萬噸的宇宙飛船呀,工程量還小的多,但是現在都不行,現在的火箭最大的美國土星5只能把100噸的貨物送到近地軌道,一萬噸就得發射100次,這都已經不可能了。所以人類現在是辦不到的。


小黃魚89407976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首先,這不可能。至少現在的手段是絕對達不到的,未來一百年內也不行,就算地球人可以做這麼龐大的宇宙工程,從合理性來講,也實現不了。因為如果人造地球也必須和地球一樣自傳公轉,必須有磁場,必須有大氣層,人類才能生存在上面,最關鍵的還的有引力,可是引力會讓薄薄一層的人造星球表皮立刻潰縮,你就是建成兩公里厚,他也是薄薄一層,一定支持不了引力拉伸。總之,不可能,你別想了


科學怪人制造者


目前來說不可能,首先建造人造行星的資源從哪來?其次,以如今的科技手段,發射一次運輸火箭費用高昂,第三,在太空的建造可不像在地球蓋樓一樣,何況還是建造一顆行星。

最近熱映的《星際特工千星之城》不知道你看過沒有,假如未來我們像電影裡講的一樣,科技達到一定程度,還是有可能造出人造行星的,就像《星球大戰》裡的死星一樣


錦衣小衛


不可能!宇宙是一個脆弱的平衡,建這樣大的球體,質量肯定不小,會產生新的引力系統,周邊的球體運動軌跡都將變化!稍微一邊,地球生命將不復存在!比如,更加靠近太陽,溫度升高,或遠離太陽,溫度降低,或者發生碰撞!這種假設不可能!一變即萬變!


中原樓市


雖然造那麼大,比較困難,也有可能吧,但是你以為造那麼大就能跟地球一樣了?你想的太簡單了,第一需要解決重力問題,地球有那麼大的重力,是因為質量大,體積大質量小,也產生不了很大的重力,就像月球,重力只有地球的六分之一,如果人類有一天能製造出重力裝置,就像小說上說的一倍重力二倍重力等,在地球軌道再造地球就很接近了。第二需要解決的是能源問題,就算有重力裝置也肯定是要耗費天量的能源,在太空中的衛星能夠補充能源的只有太陽能,需要人類的能源的回收利用技術非常的高超,要不然產生重力的那些能源就白白浪費了,靠太陽能不能達到補充需要,只能靠地球輸血,那就比較扯淡了。第三,得不償失,造那麼大的太陽軌道衛星,其實還沒有改造月球或改造火星更容易,如果人類有製造另一個地球的技術了的話,改造更是一個低成本的技術。


我心永恆162447921


雖然是不可能的事,但提問得很好。如果人能造得出一個一摸一樣的一個地球來,首先把它分開來叫,自然地球和人造地球,也有可能會同自然地球一樣繞太陽公轉,但不可以在一起公轉,起碼一個在軌道這邊,另一個在軌道那邊,這樣引力會平衡,不受影響。也可能會同自然地球一樣自轉,人造地球的時間同自然地球的時一摸一樣,地球有了雙胞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