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相丨確認過里程,衆泰雲100S不是在充電就是在去充電的路上

開了不到一年的準新車,續航里程就開始蹭蹭地掉,從廠家標稱的280公里直接打了一對摺——連140公里都跑不到,而且還在持續降低,現在最多隻能跑80公里左右,開它上路隨時隨地擔心會半道掉鏈子。

說起眾泰雲100S續航里程嚴重縮水的問題,來自湖北恩施的車主向先生在電話中表示:說多了都是淚!更可氣的是,他就此情況聯繫廠家售後,竟接連遭遇閉門羹。說好的消費者是上帝,咋到了聞名業界的“皮尺部”這裡,對車主就能這樣不待見呢?

真相丨確認過里程,眾泰雲100S不是在充電就是在去充電的路上

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自《真相》欄目相繼曝光眾泰E200續航縮水、雲100安全性能堪憂等問題後,又陸續接到多位車主投訴。

其中,眾泰雲100S車主向先生不僅吐槽該車續航大幅縮水,而且對其漠視車主權益的消極態度更是直接差評,從他向記者提供的寫給廠家售後的書面“請示”來看,當真是字字泣血,莫可奈何!

真相丨確認過里程,眾泰雲100S不是在充電就是在去充電的路上

文字太長不愛看?

OK,就讓《真相》欄目組告訴你,都發生了些什麼?

1、廠家火熱宣傳,向先生斥資25萬購車

根據向先生描述,2017年他看到了眾泰雲100S的宣傳廣告:“充一次電續航280公里”。結合實際用車情況一看,他發現眾泰雲100S宣稱的續航里程可以實現滿足自己的出行需求。

真相丨確認過里程,眾泰雲100S不是在充電就是在去充電的路上

於是在去年6月份,向先生在湖南當陽市以每臺車58000元、合計25萬元左右的價格一口氣購買了四輛眾泰雲100S。事實證明,對於這樣的鐵桿客戶,眾泰的產品質量不足以回報他們的信任,而其糟糕的售後服務更是拉低了用戶體驗。

2、滿心歡喜開回家,續航逐月縮水很鬧心

真相丨確認過里程,眾泰雲100S不是在充電就是在去充電的路上

滿以為眾泰雲100S可以成為自己生活中的好幫手,但實際情況卻讓向先生鬱悶不已:其中一臺雙色車在跑了短短1800公里後,續航縮水現象開始逐漸暴露出來。

真相丨確認過里程,眾泰雲100S不是在充電就是在去充電的路上

具體點講,就是在頭1-2個月,這輛眾泰雲100S還可以實現150公里左右的續航,與公告參數中的155公里相差不大。但隨著使用時間的加長,這輛車的續航里程逐月下降至130公里、110公里、90公里,直到現在只能跑80公里左右(充電約6小時)。

真相丨確認過里程,眾泰雲100S不是在充電就是在去充電的路上

也就是說,現在這輛眾泰雲100S的續航里程已經只能達到廠家宣稱數據(280公里)的零頭,也只能達到標稱公告數據(155公里)的一半左右。

這就給向先生的出行帶來了很大的麻煩,因為他不少時候需要日均行駛100多公里。為了避免半路趴窩,多數時候他只能將其閒置在家。

3、聯繫廠家無反饋,電話遭遇閉門羹

花了這麼多錢,沒出過故障沒激烈駕駛,短短半年不到就出現這樣的問題,而且情況還在不斷惡化,向先生當然忍不下這口氣。於是乎,他撥通了售後電話,卻不幸遭遇閉門羹:根本無人接聽。

真相丨確認過里程,眾泰雲100S不是在充電就是在去充電的路上

這下向先生就非常鬱悶了:好歹眾泰也是有國家生產資質的汽車製造企業,年產汽車近40萬輛的大廠,為何售後服務竟然形同虛設?萬般無奈下,向先生在看到《真相》欄目報道後,最終撥通了聯繫我們的電話。

4、專家:虛假宣傳不可取,續航縮水是硬傷

針對向先生這種情況,《真相》欄目組趕緊聯繫了專家團隊中的新能源汽車專家,進行現象探討。

真相丨確認過里程,眾泰雲100S不是在充電就是在去充電的路上

在瞭解基本情況後,

該專家對此做出三點分析見解

一是續航里程縮水涉嫌質量缺陷。對於動力電池的性能衰減,國家已有強制性標準進行約束:根據工信部規定,動力電池循環壽命必須滿足GB/T 31484-2015《電動汽車用動力蓄電池循環壽命要求及試驗方法》相關要求,即循環次數達到500次時放電容量應不低於初始容量的90%,或者循環次數達到1000次時放電容量應不低於初始容量的80%。

真相丨確認過里程,眾泰雲100S不是在充電就是在去充電的路上

按照向先生使用的情況來看,按照日均充電一次的情況來看,其頂多也就充放電不到200次,電池容量衰減必須在10%以內,也就是說續航最多衰減16公里,那麼綜合續航里程應該在140公里左右,不應該是80公里。由此來看,眾泰雲100S的電池性能根本無法滿足國家標準,涉嫌產品質量缺陷。

二是過度衰減應由廠家負責不能過度苛責電池企業。眾泰雲100S的動力電池採購自“比克”、“桑頓”和“威能”三家供應商。但電池過度衰減並不能由電池企業來單獨背鍋。實際上,這三家電池供應商供應的動力電池在另外三臺眾泰雲100S和其它整車競品上,並未出現同樣的縮水問題,這就必須要拷問眾泰自身的設計、匹配問題了。

真相丨確認過里程,眾泰雲100S不是在充電就是在去充電的路上

實際上,鋰電池容量衰減的本質是可脫嵌鋰離子含量的降低,而導致其降低的原因有材料本身、環境溫度、駕駛習慣等,但整車企業的集成工藝、電控策略、參數標定等也影響很大。另外,從主機廠的角度來講,眾泰方面對該問題也負有不可推卸的第一責任,必須足夠重視。

三是過度誇大宣傳涉嫌欺騙消費者。行業中對純電動續航里程有兩種分法,一種是綜合續航也就是公告參數中上報的正式數據,這個數據是在接近實際工況的測試循環中取得的試驗結果;一種是最大續航也就是按勻速經濟行駛(一般為60km/h)取得的試驗結果。

由於前者必須交由工信部認定的權威第三方機構進行檢測,所以可信度相對較高;後者則是由企業自行測試,國家不做考核審查,也就存在調節空間,但這個數據並無太大意義,因為實際上不可能一直保持60km/h等速巡航。

真相丨確認過里程,眾泰雲100S不是在充電就是在去充電的路上

但查詢眾泰官網和眾泰車身宣傳廣告得知,眾泰方面非常明顯的將200km+、280km作為誘導性字眼加以誇大,普通消費者受專業知識所限,很容易受到矇蔽,從而輕信、購買,這樣的行為應該受到指責。

5、記者手記:誠信為本,質量優先,眾泰應儘快妥善解決問題

向先生的遭遇令人同情,但同情背後,我們應該更加清晰的認識到,眾泰在雲100S的設計、生產、製造、銷售、售後中暴露出的諸多問題。新能源汽車是國家汽車產業戰略轉型和升級發展的重要工具,不能任由低劣產品充斥市場、損害消費者的信心,建議眾泰汽車方面立即做出回應,妥善解決向先生以及其他消費者可能面臨的同樣問題,並積極改進生產端和銷售端,切實做到誠信為本、質量優先,重塑企業正面形象。

讀者若有汽車相關的新聞線索

歡迎聯繫《真相》欄目組

吳老師:1370831555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