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電動車車主的故事

文|小曹

3年前的某個晚上,獨自一人加班到深夜10點,心存僥倖的我正想著飛奔趕上末班車,誰知道突然就下起了暴雨。無奈只好掏出手機打開了網約車軟件。

我清晰記得來的是一臺電動車。雨在不停地下,雨刮器在不停地運作,司機的手也在不停地擦拭玻璃,可玻璃上的霧氣始終沒有散去。

一位電動車車主的故事

我下意識地看了看儀表盤,恍然大悟,電量所剩無幾,司機不得不放棄開空調除霧這個辦法,大概是怕我要在雨中幫忙推車吧。

我接觸過的網約車司機大多都比較健談,今天這個也不例外,女車主得知我從業於汽車媒體之後,更是莫名興奮起來。

她不斷說著她對於純電動車的看法、為什麼選擇這臺電動車、平時都是怎麼充電、充滿電能夠跑多遠、用車費用到底和燃油車有多大差距……後來我們互相加了微信,沒想到就這樣交到了一個喜歡車的朋友。

一位電動車車主的故事

4年前,國內新能源車處於剛剛起步階段,就在所有人只認可特斯拉的時候,Jane花了6萬元購買了一輛眾泰雲100。當然,這並不是她唯一一輛車,買這臺車純粹只是為了滿足好奇心,日常代步買菜罷了,可是令Jane意想不到的是,這輛小電動車日後竟然成為了她的主力車。

一位電動車車主的故事

由於工作的關係,Jane經常需要在廣州市區裡跑來跑去,都是短途的通勤需求。這樣情況,微型純電動車可以說是最適合不過了,60km/h時速內提速輕快,停車也足夠方便,但也有一個大前提——解決充電樁的問題。

剛剛提車的那兩個月,由於小區物業等一些原因,充電樁安裝需要延期,悲劇的是,這輛眾泰雲100實際滿電續航里程真的就只有100公里左右,考慮到保護電池,電量到30%就要充電,充到80%就要拔槍,實際只能夠跑60公里左右,於是那段時間Jane每天都要找公共充電樁充好電才回家,甚是煎熬。

慢慢的,也就被迫把周圍的充電布點摸了個門兒清。

一位電動車車主的故事

我一直堅信,現階段而言,電動車對於大多數消費者來說都是不切實際的,如果沒有辦法安裝個人充電樁,那麼電動車就是拖油瓶。

一位電動車車主的故事

Jane的眾泰雲100其實就是眾泰Z100的電動版本,而Z100又是鈴木奧拓逆向開發而來。在我看來,這輛山寨電動車沒有任何駕駛質感可言,也沒有任何乘坐舒適性可講。但偏偏用車費用這一點,深深的俘獲了Jane的心。

這輛看似一文不值的電動車不需要換機油,不需要保養,只需要檢查電機系統和更換制動液,充滿一次電不到10元電費,每公里僅需一毛錢。出了名省油的飛度GK5每公里也要5-6毛錢。

4年時間過去了,電池衰減問題如約而至,新車時滿電續航里程100公里,現在最多隻能跑80公里了,換車的念頭終究還是萌發了。

沒有過多的思考,Jane還是選擇了純電動車。低廉的用車成本,和市區裡夠用就好這兩項標準,是促成她第二次選擇的主要原因。

一位電動車車主的故事

為了解決續航里程的焦慮,Jane這次決定直接一步到位,選擇了一輛後驅純電動SUV——榮威MARVEL X,市區綜合續航里程能夠達到400公里,足以應付一週的出行需求。

一位電動車車主的故事

電動車的確有很多過人之處,但可能是我太過於情懷,我始終認為內燃機運轉的聲音,不是弄一個喇叭,整一套聲浪模擬就能夠替代的,即便是開過寶馬i8之後,我也依然沒有辦法從心裡接受。

一位電動車車主的故事

但不可否認的是,對於不少消費者來說,性價比永遠是排在第一位的。更何況,在限購城市裡,還有送牌照這樣的好福利。假設電動車能夠再把價格降一降,哈弗推出純電版H6,9萬起售;本田推出純電版飛度,8萬起售;豐田推出純電版凱美瑞,17萬起售,我敢保證消費者肯定搶破頭爭著埋單。

有的人說電動車是汽車工業的一場革命,而有的人卻說電動車不過是藉著環保的名義到處圈錢罷了,這些長遠的目光我們今天暫且不做討論,迴歸到現實,新能源補貼正在逐漸縮水,2020年就會全面取消。屆時怎樣去繼續打動消費者?也許就不是光“低廉的用車成本和市區裡夠用就好”這兩點夠的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