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你覺得自己努力了,卻得不到應有的回報

為什麼你覺得自己努力了,卻得不到應有的回報

我們生活中是否經常出現這樣的想象。

你辦了一張健身卡,決心重塑自己的身體和生活,1月1日開始,12月31日到期,中間只去過兩次。

你買了英語六級的單詞書,佔了圖書館的座位,雄心勃勃要大幹一場,最後腦子裡,除了對 abandon 滾瓜爛熟,什麼也沒留下。

你朝九晚五地上班,你渾渾噩噩地過活。你覺得百無聊賴,看不到生活的希望,你決定每天下班回家後,拿出兩個小時充電和學習……但是,回家的那一瞬間,著了魔一樣,懶神附體:凌雲壯志滾一邊去,打開電視,端上平板,舒服窩在沙發裡。

你的生活特別像那本六級單詞書:書的前一小段被翻看了無數次,頁角都皺了,但後邊的內容,嶄新如初,少有觸及。

這似乎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卻又關乎成敗的大事。

這些細節, 折射出的是努力的屬性。

·努力常態化是牛逼與否的分水嶺,各自延伸出的,是截然不同的軌跡。

多數人只是在熱血和墮落間徘徊:一段時間,猛衝猛打,自己感動哭了;一段時間,懶散放縱,行屍走肉一般。

我相信,每個人都努力過。都有過熱血沸騰、立誓發狠的時候,都有過奮進狂飆、強力輸出的經歷。

然而,平庸和傑出之所以涇渭分明,那是因為,平庸者的努力是碎片化的、不成系統的,走走停停,斷斷續續。

我們有時候會想,“我都努力過了,為什麼還是沒得到好運氣”

實際上,努力不是重點,常態化才是關鍵。

許多成功的人士身上都有一個特質:努力常態化。

這點特質,在我認識的許多大牛身上都能看見,你看他們:

大年初二的早晨,坐到桌前寫方案;

年會狂歡結束後,回到辦公室改合同;

高鐵上、機場裡,用手機寫稿子,回郵件。

他們不會覺得以上這些有多了不起,他們不會被自己“熬夜一次”而感動,他們也不會把這些發到朋友圈裡,然後在旁邊寫上“我也是挺拼的”。

這些努力,不需要心理建設,不需要自我說服,不需要意志力驅動。

這些努力,是潛意識中的自發行為,是肌肉記憶的習慣動作。

在我的視角里,這些點點滴滴、無人關注的努力,才是真努力。

·常態化的努力,才是真努力。

·對這些人來說,努力不是一項需要分配的工作,而是自然發生的事情。

不管有喜惡高低、狀態好壞,他們能隨時進入角色,在過程中找到感覺和快樂。

普通人最大的問題是:幹活看心情。

狀態不好,身體微恙,就不幹活了?不存在的。

當年彭德懷在左權縣召集幹部會議,與會者餓得連坐都不穩,彭將軍只好請大家躺在炕上開會——畫面雖然醉人,這才是成事的狀態啊。

你當兵打仗,事情來了,你說我今天心情不好,那你不做炮灰誰做炮灰啊。

你家境平平、智商普通,你只是玩玩打打、優哉遊哉地做一做,就想成功,憑什麼?

我不認為那個運氣萬里挑一的人是你,剛加了兩次班,就好感爆棚、天下在手,這樣的人註定沒有出息。

·工作時間是表象,它的本質是努力常態化。它保證不了你成功,它只是基本配置。

它需要你堅持不懈,需要數年一日,需要持續輸出,需要你有堅如磐石的耐心。

·有多大耐心,才配得上多大野心。沒毛病

這是個浮躁的時代,在這個時代,努力無用的論調,變得非常受歡迎。

我們說,“人的命運,不光依靠個人努力,也要依賴歷史進程”。話雖如此,但不能抹殺了努力的意義。

努力無用也好,階級固化也罷,多數時候,是不努力者的藉口。

一個人,連力氣都沒有用盡,還談什麼方法、理想和人生?

努力當然是有用的,捫心自問,你做 12 個小時是不是就比 8 個小時更有產出?如果不是,那你也太弱了,別折騰了,找個地方養老吧。

這裡的努力,不是一天兩天,不是一月兩月,甚至可能要一兩年才能看出端倪。

可惜大多數人在回報來臨之前,選擇了放棄。

·努力一兩下就有回報?哪有這樣的好事,生孩子都要十個月。

我們總認為付出夠多,得到太少。其實,還是付出的不夠:一般的,把付出打一折,才是自己應該得到的。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這才符合世界運行的規律。

只有你真正的付出努力了,並且把它作為一種習慣,我相信,你一定能看到一個全新的自己,你與成功也越來越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