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名:比亞迪,會成爲下一個樂視嗎?

王一名:比亞迪,會成為下一個樂視嗎?

文|王一名

(一)

我們經常開玩笑說,戰略是給誰做的?

答案是:給思路不清楚的企業做的。什麼都想清楚了,還做什麼戰略啊?執行就行了!

樂視賈躍亭,是典型的沒想清楚的老闆之一。

比亞迪,可以算之二。

這麼說可能會遭到很多人的反對,因為比亞迪的新能源很厲害啊,電動車很厲害啊,雲軌很厲害啊!

好,公司的定義,是以盈利為目的的商業組織。我們先來看看比亞迪的盈利情況:

2016年,比亞迪汽車銷量47.87萬輛,營業總收入為1039.75億元,淨利潤50.5億元。其中新能源汽車銷售9.6萬輛(其中純電動大巴銷量超1萬輛,乘用車8.6萬輛),領跑全球!比亞迪新能源汽車業務整體收入約人民幣346.18 億元,佔公司總營收的比例為33.46%。

對比主要的兩個同行,2016年,長城汽車銷量107.45萬輛,營業總收入986.16億元,淨利潤105.51億元。吉利汽車銷量76.59萬輛,營業收入537.21億元,淨利潤51.71億元。

也就是說,從表面上看,2016年比亞迪在淨利潤方面只是長城汽車二分之一,略低於吉利。

問題是,比亞迪的收入中,很大一部分來自於國家對新能源汽車的補貼,比亞迪得到的補貼有多少呢?比亞迪自己沒說。

另外一家汽車公司,宇通客車公佈了補貼。

2016年,宇通客車總營收358億,其中新能源汽車營收187億,新能源汽車補貼99.54億,佔整體新能源汽車業務比重高達53%。如果按照這個比例,2016年比亞迪得到的政府補貼金額可能會超過100億!

扣除這100億的補貼,比亞迪要虧損50億!

再來看你2017年的對比。

2017年前三個季度,,比亞迪汽車銷量27.5萬輛,新能源汽車銷售70393輛,獲得2017年全球新能源銷量冠軍同樣幾無懸念。

與此同時,2017年前三個季度,比亞迪營業收入累計達到739.33億元,同比增長1.56%;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27.91億元,同比降低23.82%。

長城汽車,前三個季度累計銷售705506輛,實現營業收入634.29億元,同比下降0.04%;淨利潤28.79億元,同比下降60.0548%。

吉利汽車前三季度總銷量達827108輛,較去年同期增長約80%。吉利沒公佈前三季度的收入,但上半年銷量53萬輛,營業額達到394.24億元,淨利潤43.44億元。據此推算,吉利前三季度收入應該在615億,利潤應該在67億元以上,全年預計將超過100億元,是三家企業中增長最快的。

三家公司中,比亞迪雖然有長城汽車同為2017年的落難兄弟,但長城和吉利的收入,利潤,可是紮紮實實賣出來的,但比亞迪的27億當中,又有多少是來自於國家補貼呢?

何況,長城汽車和吉利,都已經、或即將跨入百萬銷量、百億利潤的俱樂部。回過頭來看看自己越來越少的市場佔有率,比亞迪真得抿心自問,到底哪裡出了問題?

(二)

如果單獨來看,比亞迪的任何一塊業務好像都沒問題。

電子產業,汽車產業,新能源產業,軌道交通,是比亞迪的四大產業。

一、電子產業

2016年比亞迪的手機部件及組裝業務佔公司收入比重高達37.78%,將近400億元,從這個角度看,比亞迪更像一家手機配件公司。

目前主要業務包括電子產品金屬結構件、塑膠結構件、3D玻璃、陶瓷、充電器、鋰電池Pack等零部件製造及電子產品整機設計、測試、組裝等業務,其產品覆蓋消費電子、汽車電子、工業電子、IoT等行業。與三星、華為、小米、蘋果、vivo、OPPO、微軟、寶馬等世界一流跨國企業合作十餘年。能夠為客戶提供設計、研發、製造、物流和售後等一站式服務。其精密金屬加工能力全球領先,金屬結構件年出貨量全球第二!

二、新能源產業

比亞迪推出了太陽能電站、儲能電站、電動車、LED、電動叉車等綠色產品。

據其網站消息,比亞迪目前是世界上唯一同時掌握電池、電機、電控等電動車核心技術以及擁有成熟市場推廣經驗的企業。從2008年開始,比亞迪先後推出F3DM、K9、e6、秦、唐以及與戴姆勒公司合作研發的豪華電動車騰勢等新能源汽車產品。

而且,新能源汽車連續獲得全球銷量第一!

三、汽車產業

比亞迪2003年進軍汽車行業。汽車產品包括各種燃油轎車、汽車模具、汽車零部件、雙模電動車及純電動汽車等。代表車型包括G6、S6、速銳、思銳等傳統燃油汽車,以及F3DM、秦、唐雙模電動車、e6純電動車及K9純電動大巴等。

四、軌道交通

2017年10月13日,比亞迪歷時5年,投資50億元研發的跨座式單軌——“雲軌”在深圳舉行全球首發儀式,正式宣告進軍萬億級軌道交通領域。

四大領域,每一個領域做好了都足以睥睨天下。但問題的關鍵是,比亞迪真的有能力把每一個領域都做好嗎?

手機業務,佔了比亞迪營收的三分之一,但卻幾乎不為人所知。人們都知道蘋果、華為、小米、OPPO,也知道富士康,但誰知道比亞迪?

汽車業務,傳統汽車領域已經全面落敗於長城和吉利這樣的競爭對手,比亞迪乾脆豪賭新能源。問題是,作為一個新興的品類,新能源汽車區區10萬輛的銷售,遠遠不能支撐比亞迪龐大的體量。即便有一個廣闊的未來,但領先一步是先驅,領先三步會成為先烈,當長城和吉利們憑藉龐大的市場保有量發力新能源的時候,比亞迪的優勢還能繼續嗎?

軌道交通領域,王傳福自己講,中國還沒有民營企業涉足軌道交通的先例。作為第一個吃螃蟹的民企,固然勇氣可嘉,但面對這個巨大的市場,以及那些巨頭,比亞迪的胃口又是否容得下?

(三)

按照經濟學的比較優勢原理,在一個社會里面,無論是一個人,一個家庭,還是一個地區,國家,如果他們把有限的資源,時間,精力,只用來生產他們的機會成本比較低的,也就是他們具有比較優勢的產品,然後進行交換,這時候,真個社會的產量就會達到最大,每個個體的處境,也都能得到改善。

那問題來了,比亞迪的比較優勢是什麼?

按照戰略大師邁克爾·波特的競爭戰略,當一個企業聚焦於某一狹窄的細分市場時,企業能以更高的效率和更好的效果提供服務,從而超越在較廣闊範圍內競爭的對手們。這樣可以避免大而弱的分散投資局面,容易形成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吉利汽車的焦點是汽車,長城汽車的焦點是SUV,那比亞迪的焦點又在哪裡呢?

說到這裡,估計會有很多人會說我紙上談兵了。好了,聽聽中國最優秀的企業家任正非是怎麼說的吧。任正非認為創新是有邊界的,只能聚焦在主航道上,或者略略寬一些,無邊界的技術創新有可能會誤導公司戰略:“華為選擇了通信行業,這個行業比較窄,市場規模沒那麼大,面對的又是世界級的競爭對手,我們沒有別的選擇,只有聚焦,只能集中配置資源朝著一個方向前進,猶如部隊攻城,選擇薄弱環節,尖刀隊在城牆上先撕開一個口子,兩翼的部隊蜂擁而上,把這個口子從兩邊快速拉開,千軍萬馬壓過去,不斷掃除前進中的障礙,最終形成不可阻擋的潮流,將缺口衝成了大道,城就是你的了。”

《華為基本法》中也有幾乎相同的描述:我們堅持“壓強原則”,在成功關鍵因素和選定的戰略生長點上,以超過主要競爭對手的強度配置資源,要麼不做,要做,就極大地集中人力、物力和財力,實現重點突破。

這,正是我對比亞迪心存憂慮的原因。

比亞迪的憂患,不在於機會太少,而在於機會太多。作為一家能力有限的公司,在還沒有建立一個強大的根據地,挖好護城河的時候,就這樣四面出擊,勝算到底在哪裡呢?

想起一則繞口令:

有個小孩叫小杜,上街打醋又買布。

打了醋,買了布,回頭看見鷹抓兔。

放下醋,擱下布,上前去追鷹和兔。

飛了鷹,跑了兔,酒了醋,溼了布。

真心希望比亞迪,不要成為繞口令中的那個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