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被貶到貴州龍場,爲什麼頓悟了心學,心學能幫人做聖賢嗎?

王陽明是明代著名的軍事家,文學家,是一代聖賢。與其他聖賢不同的是,王陽明的仕途不順暢,屢屢被貶,只有在朝廷需要的時候才會想起他,之後功過相抵,只能說他沒有趕上一個好的時代,但他把名利看的很淡,一生只想傳播他的心學。

王陽明被貶到貴州龍場,為什麼頓悟了心學,心學能幫人做聖賢嗎?

那麼心學為什麼是王陽明悟出的呢?心學對我們現在人的內心建設有什麼作用呢?

王陽明少年可謂是博文多學,少年曾經研究佛道,軍事,研究朱熹的理學,最後他發現佛道終究是虛無,理學只是講實踐出真知,軍事只能建功立業,而他想要的不是這些,而是聖賢的道理能被世人所知,最好是每個人通過學習心學,最後都能成為聖賢,克服的自己私慾,存天理,滅人慾。

王陽明被貶到貴州龍場,為什麼頓悟了心學,心學能幫人做聖賢嗎?

那麼心學的誕生為什麼是王陽明,又為什麼在貴州龍場?

王陽明少年就熟知理學,佛道,和儒家,而這些到最後並不能解決他心中所惑,可以說王陽明在到龍場之前都是半生疑惑,一直在尋找真知。

王陽明被貶到貴州龍場,為什麼頓悟了心學,心學能幫人做聖賢嗎?

而被貶到貴州,一路上,被太監劉瑾追殺,差點丟了信性命,而不只是朝廷的追殺,在半路上他曾路過一個寺廟,裡邊的和尚無論如何都不讓他入住,沒辦法,他只能睡在旁邊的破廟,而破廟裡有很多類似人形的骨頭,像是被野獸吃掉的殘骸,他沒多想,就睡了一晚,可不巧,半夜遇見老虎,可老虎偏偏不吃他,早上和尚來看,驚訝於王陽明的安然無事,料定此人絕非尋常,變請他入寺居住,並說,這寺廟裡香火極少,全靠此方法來收取過路人的錢財,王陽明一聽一身冷汗,暗自慶幸沒有被老虎吃掉,也不禁感慨,世風日下,人心不古,如何讓人發現自己的良知,扼殺自己惡的念頭,保持善的念頭在心中,怎麼致良知?

王陽明被貶到貴州龍場,為什麼頓悟了心學,心學能幫人做聖賢嗎?

地點是貴州龍場,放在現在就是比亞馬遜叢林好要可怕幾分,瘴氣圍繞,野獸橫行,居無定所,食不果腹,大量未開化的原始人一開始王陽明也是受不了環境惡劣,這是人的本能和天性,但是他發揮了自己致良知,事上練的學問,沒有房子,就在山洞裡,沒有吃的就去採摘野果,慢慢他發現,這些物質上的匱乏不是最要命的,要命的是時間久了,自己熬不下去,徹底的放棄了自己,從此渾渾噩噩,並了此殘生,放棄心中志向,命不久矣。

王陽明被貶到貴州龍場,為什麼頓悟了心學,心學能幫人做聖賢嗎?

可是他並沒有一籌莫展,而是將生活活成了詩,努力克服私慾,終於在聚集巨大的能力之後悟出了心學,這絕非偶然,博學的知識加上堅持真知的決心,加上外界的催化,終於讓他悟道了心學。

心學不同於理學,在理學的基礎上又強調了人的天性,理學講的是從外界的事物中來獲取道理,而王陽明的心學,則認為,每個人內心原本就有良知和道理,只是遇見了誘發你私慾的想法,你需要克服它,克服自己的私慾,發揮自己良知的功效,在事情上面找回自己的良知,做到知行合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